“兔”年要来啦!
“兔”子成语全来了——
“兔”字所带的自然特性
兔
象形独体文,象兔踞的样子。
后尾形其字象兔之蹲,后露其尾之形。
兔头与?头同。
兔-小篆
兔-甲骨文
兔-甲骨文
兔-金文
俗作菟。
?(chuò)
一种像兔而比兔大的青色的兽。
?-小篆
象形独体文,
“?,兽也,似兔,青色而大。
头与兔同,足与鹿同。”
兔的特性: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
善于跳跃,跑得很快。
形状如蹲伏之兔,因名伏兔,简称兔。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因此“兔”又可用作月亮的代称。
兔子的动作迅捷,“兔”字常带有迅捷的意思。
“脱兔”比喻非常迅捷。
“兔起凫举”,意谓像兔子那样奔腾,像野鸭那样飞起,行动非常迅速。
神话中的嫦娥住在月中,身边有玉兔,
因此兔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成为月之精灵。
成语“乌飞兔走”,实际是说太阳和月亮的起落运行。
“兔月”“兔魄”都指月亮。
“兔”子捷,动如“脱兔”——
动如脱兔,惊猿脱兔
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
出自《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势若脱兔
势:攻势。脱:脱逃。
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出自唐·陆龟蒙《杂讽》:
“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惊猿脱兔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
形容迅速奔逃出,行动迅速。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狼奔兔脱
如狼奔逃,如兔子脱逃。
形容仓皇逃窜。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四回:
“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
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
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例子:
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出其不备”的妙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
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
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形容行动有章法
出自孙武《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例如:
在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中,有
“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兔”起,“兔”走,是说其月兔,指月亮
乌飞兔走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
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过得很快。
出自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
“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例子:
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二回)
近义词:日月如梭
兔走乌飞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
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自唐·韩琮《春愁》诗: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唐·韦庄《秋日早行》诗: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
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
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自宋·吴潜《瑞鹤仙》:
“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兔缺乌沉
犹兔走乌飞。
出自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
“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指月出日落。
? 出自唐·韩琮《春愁》:
“金乌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
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出自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
“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
多借指时间。
出自唐·白居易《劝酒》诗: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坠兔收光
兔:月亮。
落月将光收回去了。
指月亮落下。
出自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
“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见“兔”目“兔”,得放鹰,得顾犬
见兔放鹰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
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例子:
当今世情,何人不趋炎附势,见兔放鹰,谁肯结交穷秀才。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见兔顾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
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近义词:亡羊补牢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
比喻及时补救。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兔”狡,欲免其死,得有三窟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
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例子: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近义词: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反义词: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含贬义
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待“兔”欲逮,能守着株?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韩非子·五蠹》记载: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通达权变
待兔守株
dài tù shǒu zhū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兔”死啦,犬狗也该“烹”啦
兔死狗烹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
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祸。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近义词: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反义词: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讽刺用语
狡兔死,良犬烹
同“狡兔死,良狗烹”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
“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狡兔死,良狗烹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获兔烹狗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出自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
“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近义词:过河拆桥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自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
“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犬兔俱毙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兔”起,“兔”走,是说其很敏捷
兔起鹘落
(tù qǐ hú luò)
也作“兔走鹘落”。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例子: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近义词:兔起凫举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兔起凫举tǔ qǐ fú jǔ
凫:野鸭。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
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吕氏春秋·论威》:
“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近义词:兔起鹘落
兔死凫举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
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吕氏春秋·论威》:
“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之地矣。”
“兔”悲,泣,死,与狐一起,
物也伤其类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自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
“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例如,在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中,有句:
同作亡民,相逢作楚囚之泣,或将兴狐兔之悲矣。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宋史·叛臣传下·李全传下》:
“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自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
“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例子: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近义词:物伤其类
反义词:幸灾乐祸
含贬义
“兔”名“兔丝”“兔葵”,那是草
兔丝燕麦tù sī yàn mài
兔丝:菟丝子。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
比喻有名无实。
出自《魏书·李崇传》:
“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近义词:有名无实
含贬义
菟丝子: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常缠绕在豆科植物上,对农作物有害。
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出自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序:
“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有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例如,宋·周邦彦《夜飞鹊》词中有: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近义词:燕麦兔葵
兔葵
植物名。也作“菟葵”。
似葵,古以为蔬。
【本草】菟葵,苗如石龙芮而叶光泽,花白似梅。
“兔”名“兔角”,没有的事,有名无实
龟毛兔角
比喻有名无实的东西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
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六卷:
“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例子:
龟毛兔角,岂是有邪?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兔角龟毛
兔生角,龟长毛。
都是没有的事。
比喻有名无实。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
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搏“兔”,不容易,狮象都得用全力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亦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出自清·黄宗羲《<称心寺志>序》:
“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意思是通过陈述狮子捕杀兔子仍然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解决。
得“兔”,可不要太得意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筌。
蹄:兔罝(jū 捕捉兔子的网)。
出自《庄子·外物》: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战国·庄周《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
“得鱼忘筌”,“得兔忘蹄”。
“兔”的头,“獐”的脑,那会啥样子——
兔头麞脑
tù tóu zhāng nǎo
麞,同“獐”。
兔子的头,獐的脑袋。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出自《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麞脑之人。”
“兔”双,有“雕”在——
一雕双兔
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自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
逐“兔”,难道可得?
东门逐兔
同“东门黄犬”。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载: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例如,在清·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二中,有句:
“南海骑麟真漫浪,东门逐兔枉悲酸。”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