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骨科方面的科普文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骨科方面的科普文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家家都有老人。操劳了一辈子,如今儿女、子孙都大了,自己还没来得及享清福,各种疾病却开始纷纷“找”来了。高血压、糖尿病这类还好,最让老人们受不了的,也是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膝盖有问题。这点,在中老年女性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大部分从更年期开始,膝盖的骨关节炎就会纷纷出现,有的甚至会更早。

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年纪大了膝盖不好带来的痛苦和不便。膝盖的那种酸胀、疼痛和僵硬,不是说你休息不动就感觉不到的,我的很多患者经常告诉我,他们经常半夜都能疼醒,而且早晨起床时膝盖疼的会根本动不了。

别说外出 旅游 了,平时就连在家上厕所都困难。可想而知,连蹲马桶都要忍受着剧烈的疼痛,膝盖不好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

可以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几乎是每个老年人都会得的病。就像脸上有皱纹一样,我们的膝盖或早或晚,也会出现不同的衰老和病变。而,我们都会老去,总有一天,你,我,都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

对于,膝盖的骨关节炎。我相信,没有人愿意上来就动手术换关节。所以每个人都会选择保守治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养或保守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之一: 运动

#真相来了#

答案非常明确:

千万不要这么想:“膝盖不好是磨出来的,那我就歇着,尽量减少磨损呗”。我见过很多膝盖不好的人,为了预防膝盖的疼痛而尽可能的避免活动。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发现,自己的关节,越来越僵了,腿越来越没劲了,而疼痛却并没有因为不活动减少,反而走起来更疼了。

实际上,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所有的教材、指南和专业骨科医生都会建议:

权威研究均发现: 膝骨关节炎患者,运用个体化适度的锻炼,不仅不会加重关节疼痛,反而会缓解关节疼痛不适症状,甚至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除此之外,运动,不仅能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对于控制体重、维持心血管 健康 和预防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有重要作用。

当然,运动一定要「合适」!

我知道很多科普文章都建议要合适的运动,但是他们可能没有告诉你,到底什么样的运动才是合适的。今天,我就来告诉你,对于膝盖不好,甚至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的人来说:什么样的运动更安全,以及多大的运动量才算「合适」?

尽管,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我还是会给出对于绝大多数人都适用的建议。

请牢记:

实际上,尽管游泳、步行和骑车已经相对非常安全了,但膝盖不好的人,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可需要作一些调整,比如: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时间较一般人群更长。

此外,由于人年纪大了以后,肌功能本身就会慢慢下降,再加上病变的累及,所以很多膝盖不好的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都是很弱的。这就使得膝盖更加不稳,更容易磨损。所以,刻意的进行大腿肌肉力量锻炼,非常重要。

所以,一般我们会建议:

对于靠墙静蹲,不是一定要蹲到膝盖90度,一切运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准。如果蹲到90度觉得疼痛,那就站起来点,膝关节保持一定角度也有效果。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郑重说明:

的确,有些患者对正式锻炼项目不感兴趣。但是并不只是正式的 体育 运动才有效果哦。实际上,膝盖不好的中老年人,也鼓励进行中等强度生活方式的体力活动:包括轻松的家务、购物、园艺、打扫人行道和车道、看护小孩、照顾老人、悠闲地散步和水池内锻炼[2]。

现在,你知道了哪些运动安全有效了。那么多大的运动量和频率,才能算合适呢?

众所周知,虽然不锻炼不好,但是锻炼过了也不好,会加重磨损和病情。那么,我们老百姓怎么判断自己的活动量有没有过量呢?

尽管人与人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也不同,很多科普文章不会告诉你多大的运动量算超了,但是今天我要教会你一个权威的,但是特别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

2小时疼痛原则,是由美国关节炎基金会和关节炎自我管理课程[3,4]提出,以直到关节炎患者平时适度锻炼的。尽管有文献呢提出了不同的时间范围,但是目前还是“2小时疼痛原则”应用的更多。

所谓2小时疼痛原则,即指:

我们老百姓可以应用这个 2小时疼痛规则 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运动量是否过多。如果运动后疼痛达到2小时,那就意味着要减少运动量了。

虽然是提醒大家运动,但是在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休息”的重要性。

膝盖不好的朋友,应刻意的在白天安排休息间歇。这些间歇可以给我们的关节提供喘息和自我修复的机会,从而避免了疼痛和炎症。

当然,休息并不止是“停下来”,交替进行重任务和轻任务是缓解关节压力的另一种方式。许多膝盖不好的朋友,刻意在坐位活动和站立活动之间交替以减少关节的牵拉。如果是需要坐一整天的工作,我们可以定期起身走动并伸展关节。如果工作需要在一个地点长时间站立,在地上放一块木头,两只脚交替踏在木头上可减少牵拉。

最后,2019,祝每个人都快乐,幸福, 健康 。

1. Kettunen JA, Kujala UM. Exercise therapy for people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arthritis.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04; 14:138.

2. Semanik P, Wilbur J, Sinacore J, Chang RW.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in older women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 2004; 51:246.

3. Cordery J, Rocchi M. Joint protection and fatigue management. In: Rheumatologic Rehabilitation, Melvin J, Jensen G (Eds),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Bethesda 1998. Vol 1, p.279.

4. Stamm TA, Machold KP, Smolen JS, et al. Joint protection and home hand exercises improve h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and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thritis Rheum 2002; 47:44.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 儿童孟氏骨折 漏诊的报道。儿童孟氏骨折漏诊后常耽误了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终身的遗憾。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医患纠纷。作为长期工作在儿骨一线的临床医生,我也经常遇到因漏诊耽误治疗的孩子。面对这些患儿,我无比痛心。使我更加坚定了普及儿骨知识的决心。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儿童骨科知识。

儿童孟氏骨折 较少见,但漏诊率很高。在我国基层医院通常不会设有专业的儿骨门诊,大多数儿童骨折患者都是由成人骨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由于成人骨科医生对儿童孟氏骨折的认识经验相对不足,导致漏诊率极高,常引起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有人说孟氏骨折是儿骨中的陷阱。

医学上把尺骨近端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骨折称为 孟氏骨折 。其实孟氏就是个人名。因为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在1914年最早报道此类骨折,所以也称之为Monteggia骨折。中文称之为孟氏骨折。

儿童孟氏骨折 后常表现为肘部的肿胀和活动受限。患儿常在骨折后用手托住患侧上肢,肘部呈半屈位。前臂不敢旋转和屈伸活动。肘部触痛明显并可见瘀斑。其确诊更多依赖于x线检查。在正常情况下,桡骨干纵轴线在任何伸屈位置都应该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若不通过,则为桡骨头脱位。

虽然在x线上极易发现尺骨骨折和桡骨头脱位,但因拍片位置差异及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等原因,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漏诊。同时很多患儿在就诊前自行牵拉或制动,常会导致桡骨头自行复位,以至于拍片时难以发现,常需仔细查体方能发现,这就更给儿童孟氏骨折的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缺乏儿童骨折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成人骨科医生更会经常忽视肱桡关节的脱位而漏诊。

对于新鲜的 儿童孟氏骨折 只要及时发现,通常可以采取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或者内固定技术治疗。治疗结果常常会获得满意的效果。石膏通常需固定5到7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以了解固定情况,以免固定期间位置变化而耽误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治疗相对复杂,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失败率较高。通常认为,儿童孟氏骨折延误诊断超过14天,不能再采取闭合复位的治疗方法,常需手术治疗。

其实就目前来讲, 儿童孟氏骨折 已经引起儿童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在儿童骨科门诊就诊几乎不会漏诊。所以我认为,孩子肘部骨折一定要高度重视。作为家长了解儿骨相关的知识非常有必要。儿童骨折患者一定要去儿童骨科门诊就诊,接受正规和专业的治疗。我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儿童骨科科普知识的普及,儿童孟氏骨折将不再会是危险的陷阱。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姚京辉大夫,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帮助!

关于“骨科方面的科普文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