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台风的命名台风的命名是怎么由来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台风的命名台风的命名是怎么由来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台风名称是怎么命名台风名称命名简述2、台风是怎么命名的?3、台风是怎么命名的4、台风是怎样命名的5、台风的名称是怎样命名的?6、台风怎么命名台风名称是怎么命名台风名称命名简述

1、台风名字由1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分别是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然后用这些名字排列,循环使用。

2、中国最初提出的名字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龙王”后被“海葵”代替

3、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2000年起投入使用。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

台风的名字来源于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即台风命名表,该命名表共有14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

这14个名字分成1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或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的名字运用的是热带气旋命名法,也就是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方式。

据热带气旋影响周边国家地区,然后制定一个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现在命名表上一共有140多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日本,老挝等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台风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成员再重新推荐。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台风眼区:非常奇特,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平均直径为40千米,身临其中的海员风趣地称台风眼为台风的“世外桃源”。

云墙区:台风眼周围宽几十千米、高十几千米的云墙区,也称眼壁。这里云墙高耸,狂风呼啸,大雨如注,海水翻腾,天气最恶劣。

螺旋雨带区:云墙外是螺旋雨带,这里有几条雨(云带呈螺旋状向眼壁四周辐合,雨带宽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长几千千米,雨带所经之处会降阵雨,出现大风天气。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妮妲”为泰国的女士的名字。如茉莉、玫瑰等花名。一方面是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一方面因为台风的到来,会带来充沛的雨水,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地的旱情,改变当地的高温现象,并非彻底的“大凶大恶”。

台风的命名类型

1、以花命名:韩国的百合、蔷薇,越南的潭美,中国的杜鹃、海棠等。

2、以鸟命名:朝鲜的鸿雁、海鸥,韩国的飞燕、天鹅等。

3、以地名命名:香港的启德、万宜,越南的夏浪等。

4、以星座命名:主要是日本的天秤、摩羯等。

5、以神话人物命名:越南的“山神”,中国的“悟空”、“电母”等。

6、以女性名字命名:美国的玛莉亚、柬埔寨的康妮、老挝的法茜等。

7、以水果命名:泰国的山竹、美国的海高斯(无花果等。

8、鱼与动物的:柬埔寨的达维(大象、马来西亚的塔巴(淡水鱼等等。

台风的名称是怎样命名的?

台风的名称是使用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目前台风有140个名字。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的140个名字组成了台风家谱。这些名字年复一年重复使用,直到某一名字的台风造成特大灾害,则会将它们除名,由其原名称提供国重新提供新名字,以期减少灾害,带来福祉。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有趣的是,国际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

这是因为希望:如果台风到来,可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为其带来充足的降水,一般情况下,台风名字还是极其动听的。

台风名称退役原则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这就是除名。

这样,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新名称需在第二年之前提交至台风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以上内容参考:东营新闻网-科普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怎么命名

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

我国从1959年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相关说明

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成员国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他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

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有什么

台风等级分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六个等级。他们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这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最猛烈的分级,即低至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160公里,高至每小时240公里。这种风力,陆地少见,极具破坏力。在海上,海浪为逾14米或以上的极巨浪,漫天白沫,能见度极低的情况。故超强台风的风力明显更甚,其具有灾害性的破坏力。

强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强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会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台风: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高达60至70亿美元,它所引发的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风所造成的生命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60%。濒临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不平静的海洋,属于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每年盛夏和初秋,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道受台风的侵袭。其中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近20次,相当于美国的4倍,俄罗斯的30倍。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灾害性。热带风暴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每年飓风都从海洋横扫至内陆地区。强劲的风力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

热带风暴: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每小时63-87公里,即烈风程度的风力。同时也会带来暴雨甚至洪水。

热带低压:相当于风力6-7级,会带来大暴雨。

台风、离岸流、海沟……大海里有多少风险和禁忌?关键时候能保命!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促使台风形成需要哪些因素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台风形成的条件,一起看看。

台风形成的条件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生命周期

 孕育阶段

 经过太阳一天的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台风的特点

 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指经常发生台风的海区,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从每年台风发生数及其占全球台风总数的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发生62个台风,大洋西部发生的台风比大洋东部发生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一带影响重大。

 台风大多数发生在南、北纬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占到了总数的65%。而在20?以外的较高纬度发生的台风只占13%,发生在5?以内赤道附近的台风极少,但偶尔还是有的,如福建省气象台就发现1970~1971这两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个台风发生在5?N以南区域。据近十多年来卫星资料的分析,发展成台风的扰动云团,在几天前即可发现,所以实际上扰动的初始位置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认为发展成台风的初始扰动大多数产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据云图分析,认为每年有三分之二台风的扰动起源于非洲大陆。这些扰动一般表现为倒V形或旋涡状云型,它们沿东风气流向西移动,到达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时,便发展成台风。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风的初始扰动位置,也要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强度并进行分类:

 热带扰动级别

 (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分级方式):

 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分为Low(表示差),Medium(表示一般),High(表示好)。一旦其加强成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就会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Medium或High级别。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日本气象厅(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这样的情况较少见)。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图1台风结构示意图)。在台风外围的低层,有数支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气流卷入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雨带。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而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即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里之间,平均约25公里。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一个暖心的低压系统。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处于眼壁之中。

 台风能量

 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还有人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台风眼

超级台风“山竹”在广州登录,据报道: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是14级,截至2018年9月17日8时,“山竹”台风造成4人因灾死亡。山竹的可怕我们都已经见识到了。现在给大家科普一点台风形成的小知识:

热带的海洋有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 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在温度高的海域内,正好碰上了大气里发生一些扰动,大量空气开始往上升,使地面气压降你,这时上升海域的外围空气就源源不绝地流入上升区,又因地球转动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那样旋转起来。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那里海面上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已经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开赤道有一定距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式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面情况比中纬度处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

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两半球的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以上的地区。

遇到台风怎么办?躲在家里千万别出去。这是海边的朋友告诉我的。前段时间,北京一母亲带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旅游,一不留神被 离岸流 所吞噬。成为人们心中的痛。这个事件引起大家对海边旅游的重视和大讨论。我们对海洋认识真的是太少太少了,本文作者自小在海边长大,这些打小积累的一些经验,关键时候能救命。

告诉你大海的风险和禁忌

今天讲一下面对大海所需知的风险和禁忌。这是我多年积累下的经验。炎热的八月,许多外地游客来青,都是奔着海水浴场去的。我坐在家中,每天能听到浴场的广播声。正规的海水浴场会随时播报大海的涨潮与退潮时间,以此提醒游客们注意安全。可惜来自北京的双胞胎姐妹,去的是一个没有管辖的野浴场,才遭遇不幸。

1、 为什么救生圈有时候是“要命圈”?

因为救生圈会漏气。请记住:救生圈会漏气!

2016年7月,江苏的李先生带孩子去游泳馆时遭遇惊魂一幕,套在3岁宝宝身上新买的游泳圈竟然漏气,导致孩子在水中不断起伏,孩子的头数次被泳圈压得没入水面。

我是指街上卖的那种色彩鲜艳的塑料救生圈,也叫游泳圈。如果

你不会游泳,下海前,多半会套一个漂亮的救生圈在身上,然后顺风顺水的就游进了深海水域。万一救生圈漏气了,很快会瘪得像一个破轮胎。那时你该怎么办?告诉你唯一的出路是:妙变成一条人鱼,在瞬间展示出你那高超的游泳技术。要不然,你就等着喂鲨鱼吧!这是我在第一天下水游泳时,父亲谆谆告诫我的,千万别依赖救生圈,学会游泳比什么都强!

所以,旱鸭子不要套着救生圈往深海里游。那你等于是在找死!我的话可不是危言耸听。一般不会游泳的人,都喜欢在身上套一个泳圈。许多家长想必也会给孩子套一个。他们以为这样就像坐车系上安全带一样。其实大错特错!即便是在浅海区,泡泡海澡,去去暑气。这样做也有危险。

因为大海和陆地一样,会受控于天气。除了潮汐的变化。风的大小决定着海上风浪的大小。

如果突然刮大风,海面上会陡然掀起几米高的大浪。这时,不会游泳的人多半都泡在一米左右的浅水区。而海浪涌向岸边时,正常都会在浅水区开始翻卷起威力巨大的白浪花。就像扯起深深弧度的白色风帆,劈头盖脸地打下来。大浪的威力,足以把一个成年人打翻到海底。脑袋没撞上海底的礁石或者石块,算你运气。

如果遭遇了大浪,你身上的救生圈就是个累赘。它会载着你,被海浪打得东倒西歪。危险指数直线飙升!呛水还是小事!万一抓不住救生圈,人倒下去,溺水就危险了。但是万一抓住救生圈,会怎样呢?告诉你:我曾见过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被大浪从海里直接甩到岸上,他的一只胳膊死抱着那个特大号的黑色救生圈。幸好他没摔伤!

如果没有像我这样打小练就的一手钻浪本领,那么遇上大风天,海面上一旦波涛滚滚,赶紧上岸是最正确的事。

风平浪静时,你坐在救生圈上,优哉游哉的,觉得没什么。其实危险依然存在。因为你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被海水带着漂进深水区。这种事经常发生!大海是流动的,海面下隐藏着各种你看不见的暗流和潜流。我每次从浴场的中间位置下水,游一个来回,上岸后,多半都偏向左侧。有时离我下水的地方相差十几米。这就是暗流的作用。不过也不用慌张,一旦发现自己漂进了深海区,注意看浴场的救生船在什么位置。

正规的海水浴场,都会在人较多的水域,停泊几艘救生船。你只

要冲他们招手,他们很快会划过来,或者救生员会下水,游过来帮你。岸上的观察站,也会看见你在海里的情况。这一点,以我几十年的游泳经验,我敢保证。

2、 什么是暗流和潜流?

一句话,它们统统是在海洋底下流动的水流。无论你平时见到的

大海多么平静,海的下面永远潜藏着无穷的变化和危险。一个个海浪涌上沙滩,然后退去,回归大海。其流向是竖向的。但是 潜流也好,暗流也罢。它们的流向要么向东,要么向西。是横向或着侧向的。

你只要把大海想象成你熟悉的陆地,就能对大海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既然陆地上有高山峻岭、平川盆地,有千奇百怪的溶洞、沟壑纵深的峡谷。那么,海洋下的世界永远是阡陌纵横,暗流涌动的。它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千变万化,同时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在2008年之前,(青岛的大海尚未被浒苔侵袭。)我对退潮时下海游泳的印象极深。因为退潮时,你是顺水顺风,就像有一只手在后面推着你游,你感觉自己像国家级的游泳健将,泳姿优美、速度飞快,很轻松就游到防鲨网。

但是返回时,考验你耐力的时间到了!这时你是逆流而游。你需要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常常是你前进一米,海浪拉着你后退半米。你需要克服心理的压力,勇往直前。这时候,你尝到的是劈波斩浪的滋味,也是游泳这项运动中最锻炼人的地方。

如果你游进防鲨网需要15分钟;那么游上岸的时间,估计得化30分钟左右。而且上岸后,你会感到浑身肌肉酸痛,小腹也一抽一

抽的隐隐作痛,是用力过度造成的。但这也是减肥塑身的最佳时机。

平时游泳时,一旦看到这种红色箭头的情况,请不要犹豫,赶紧上岸。

今夏,北京双胞胎姐妹的不幸溺亡,专家推测可能是遭遇了离岸流。

说实话,我几乎是在海里泡大的。大海就像我的摇篮。沙滩就像我的娱乐场。但我从未听说过离岸流。我也从未遇到过。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是在正规的浴场游泳。我从来没有去过野浴场。 但凡是野浴场,一定是它的安全性达不到国家的要求。

平时游泳时,一旦看到这种红色箭头的情况,请不要犹豫,赶紧上岸。

所以,外地来青的游客,一定要去正规的浴场游泳。正规的浴场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多种救护措施。它的广播里会随时播报潮汐的变化,提醒“今天风浪比较大,游客们要注意安全。”之类的话。

那对**妹极可能是在沙滩上玩了一会沙子,想去海水里冲洗干净手脚的沙子,结果遭遇了离岸流。她们被海浪带走,应该是几秒钟的事。她的妈妈就算不玩手机,一错眼的功夫,如果看不见了孩子,估计也不会想到是离岸流。

平时游泳时,一旦看到这种红色箭头的情况,请不要犹豫,赶紧上岸。

网上流传的标识很清楚。 在沙滩上,一道道的海浪翻滚着,中间突然裂开,(离岸流又叫裂流)也就是中间一部分没有白浪花出现。这个地方就可能产生离岸流。 这部分的海水会突然会产生巨大的吸力,以激射的速度流向大海。

专家们提醒: “白浪边上的绿色海面很危险,避开它。” 当然,也有专家说“不要慌张,离岸流只会把人带离海岸,不会把人卷入海底。吸足气,人体就会漂浮了。”

平时游泳时,一旦看到这种箭头的情况,请不要犹豫,赶紧上岸。

不管怎样,我也学习了对付离岸流的知识。即: 一旦遇到离岸流,

努力横向游,避开它就可以了。

3、“识水性”的两层含义。

如果有人问你:“你识水性么?”我想多数人会认为,这个问题是在问:你会不会游泳?

其实,真正的“识水性”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是你的游泳技巧;第二是你对水的认知。——这条常识也是来自家父的教诲。

对于第一条,我想人人皆知。但第二层的含义,少有人重视。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聂耳,就是在日本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当年只有23岁。太令人惋惜了!

所以,不论你的游泳技巧多高,不要再陌生的水域游泳,是一条必知的常识。什么?你说你打小就在你们村里的小河里扑腾。当然,那儿是安全的。但是,你能肯定现在的河水没被污染吗?还有水库,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水库的水太深了。水里不仅有缠人的水草,还有看不见的漩涡。一旦陷进去,连骨子渣子都找不到。我常听人说,水库里会有许多的水鬼,专门拉那些粗心大意的人下水做替死鬼。

所以, 水下的世界永远潜藏着未知的风险。

我对水性的认知,来自从小熟知的大海。像大海的潮汐时间,大约是每天推迟四十分钟左右。如果我某天下午3点下海游泳时,是满潮;那么七、八天后,同样的时间下海,可能就遇上退大潮了。

再者, 适合游泳的上佳浴场,应该是一个水湾 。就像盛满一汪碧波的大浴盆。青岛的石老人浴场自开放以来,年年都淹死人。家父有一年去游了一次,回来告诉我,石老人浴场不能游。那儿的浴场是与

地平线平行的。海浪一个接一个的叠加着涌上岸来,人特别容易呛水。他老人家一生游泳,从来没有连着呛过好几次的水。

我家附近的第六海水浴场,就像一个大浴盆。浴场的水底,没有礁石,少见石块。但退潮时,能看见柔软的墨绿色水草。

后来,我辗转到第一海水浴场:美丽的汇泉湾。那里的水质清澈,浴场广阔。但这个浴场有一道海沟。外地人可能不知。如果遇上退大潮,你可以走过海沟,进到里面的沙滩上,那儿平展广阔,水深适度,特别适合初学者小试身手。 一旦涨潮了,你想回到岸上,海沟就是一个危险的地段。 我有一次从防鲨网返回,游到脚能够着地的地方,就想走到岸上。结果走着,走着,脚底踩空了,水一下子没过了头。幸好我知道这个地方是海沟,赶紧打起精神游过去。但是对于外地人,或者刚学会游泳的人来说,海沟的确是一个很危险的存在。

所以去外地游泳,最好有当地朋友的陪同。要么你就去正规浴场。这个需要反复强调。即便如此,风险还是大大的存在。

我曾因为站在大坝上学跳水,脑袋撞到了海底的沙滩上。幸好没撞上石头。后来上岸冲水时,头皮里全是沙子。还有一次,大拇脚趾被海底的蛤蜊皮“呲啦”一下割伤,吓得我拼着小命游上岸。结果看到脚趾上拉开了一个一公分左右长的深口子。伤口已经被海水泡的发白,血已经不流了。

在70年代的一个夏天,有一天家父游泳回来,见到我问:

“你今天没去游泳么?”

我说:“没去。浪太大。”

其实,那天我应该犯懒了,或者就是不想去。因为我在少年时代,从不惧怕海里的风浪。甚至有一阵子,我特别迷恋钻浪。

面对着迎面而来的大浪,扯起像风帆一样可怕的弧度,我憋足气,一个猛子扎下去,海面上的浪越大,海底就越平静。你的耳朵在水里能听见海浪呼啸而过的声音,就是十几只苍蝇“嗡”的一声飞过去。然后你轻巧的浮出水面,摸一把脸上的水,赶紧看清下一个浪离你多远。此时你需要调整状态,憋气,钻浪,再起来。后来练习钻浪的次数多了,得过一次中耳炎。那以后,我就不怎么玩这个游戏了。

那天父亲告诉我,他下海游泳,一连遇上三个大浪。那浪非常大,他游了一辈子的泳,从没有遇到这样的大浪。巨浪劈头盖脸的打下来,他差点没能站起来。我听了大吃一惊。心想:什么浪这么厉害?后来才知道,那天下午,唐山大地震了。地壳的颤动波及到了青岛的海里,才出现了那三个前所未有的巨浪。当然,父亲最后还是站了起来。他老人家一生谨慎,水性也好。你看,还是差点没躲过海里的未知的风险。

关于“台风的命名台风的命名是怎么由来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