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小学入学准备:抓紧培养孩子“任务意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入学准备:抓紧培养孩子“任务意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篇关于《小学入学准备:抓紧培养孩子“任务意识”》,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抓紧培养“任务意识”

有的孩子上学后,不会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甚至不会记作业,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劳,还没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入学前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比如分配给孩子一两项家务劳动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购物前,请孩子列(画)出购物清单,并负责提醒大人把清单上的物品买全。

2、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新小学生的通病。因为以前时间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比如,在孩子做某件事情之前,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开始做事情,就不许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了。

3、操练认识新朋友的本领

帮孩子做一些必要准备: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设法让他们认识,约好入学第一天一同上学。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对小学生活会感到安全多了。同时,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对孩子进行“主动出击”(主动结交新伙伴)的训练。

4、学会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和小朋友遇到争执,该怎么做。

5、需要养成坐得住的习惯

刚入学孩子如不经过注意力方面的适应性训练,非常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对将要上学的孩子进行静坐训练,特别是对好动的孩子进行一段时间的静坐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6、有做作业的概念来源:https://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cshi/202502-147.html

放学回家后,孩子还缺乏完成作业的执行任务意识与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些孩子回家后,家长问他有没有作业、有什么作业,孩子的回答除了不知道还是不知道。因此家长应配合老师多询问孩子是否有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什么。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孩子养成放学回家帮作业的良好习惯。一年级孩子的书面作业不多,口头预复习工作会更多一点。家长应该让孩子在上学前就养成晚自修的习惯,每次可让孩子坐在固定的位子上,或者给他讲故事,或者让其涂涂画画,时间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7、您如何看待小学英语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父母需要给孩子分行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在幼儿园时可以多参加英语班的学习,这是一种举性的、口语化的学习,而不是功利性的考级。纯外籍教师环境并不一定好,外籍教师与孩子的交流完全靠肢体语言进行,孩子依赖肢体语言进行记忆,离开了这个环境,就不容易记住。相反,一些掌握了外语教学经验的中国老师开设的英语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儿童集体教育中任务意识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怎样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这是每一位大班幼儿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任务意识是指在人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性。一般说来,任务意识强的人工作、学习的目标意识也较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对于即将入学的学前儿童来说,树立一定的任务意识,可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在心理上将学习和自由玩耍分开。

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显而易见,

幼儿完成任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给孩子布置任务?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儿童集体教育中任务意识的基本要求:

在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明示的任务有意识地提醒任务意识发展较弱的幼儿按要求完成活动;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则可以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完成某项数学活动,并根据任务要求对幼儿进行检查,以增强其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的培养意义:

1、任务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强幼儿的责任感,引导幼儿做事有时间观念。

2、任务意识的培养,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

3、任务意识的培养,能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目标明确,使幼儿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克服。

4、任务意识的培养,能使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学习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孩子做事情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所以孩子很难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 任务。

哈佛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家长要想培养孩子做事的效率,专心做事情的习惯,就要强化孩子的目的性,给孩子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既定的任务。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爸爸的教育方法能不能让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他们的对话。来源:https://www.hexox.com.cn/xwzx/202412-135.html

爸爸:“儿子,你已经12岁了,你上个学期的成绩不理想,爸爸认为 在这个学期,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儿子:“我知道,我会努力的,其中考试我一定会考好的。”

爸爸:“想考好就要天天努力。”

儿子:“知道。”

爸爸:“好的,如果你期中考好了。爸爸就会满足你的一个愿望。 ”

儿子:“我想要一辆新的自行车。我们班的张向有一辆,特酷!”

爸爸:“没问题。”

从谈话效果来看,这样的谈话虽 然气氛不错,但到期中考试时一般会让父亲很失望。即使他没有失望,那效果也不会很好。

为什么?因为这样布置任务的方法不 对。 而他所犯的错,是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时经常会犯的错:

1、 他所要求孩子的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完成的目标。

来源:https://www.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cshi/202502-225.html

2、 目标不清晰。 来源:https://www.hexox.com.cn/cshi/202412-7.html

3、 以奖励为手段,只会削弱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那么 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布置任务呢?很简单,交待事情讲五遍。比如我让孩子叠被子,我跟孩子的沟通过程:

来源:https://www.hexox.com.cn/bkjj/202412-88.html

妈妈:“早上起来,你每天需要叠好自己的被子。”

妈妈:“刚才妈妈让你做什么了?”

孩子:“我需要,每天早上起来叠被子。”

妈妈:“为什么要让你自己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锻炼我做家务的能力,还能让我的床铺保持整洁。”

妈妈:“如果这个事交给你做,你觉得会遇到什么麻烦?

孩子:“也许我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我觉得有点无聊。如果你能帮忙每天提醒一下,我可能会坚持吧。”来源:https://www.hexox.com.cn/zhishi/202412-54.html

做家务属于日常事务,因为重复性较高,所以很多孩子很难坚持下来,孩子好奇心强,都喜欢有探索和挑战的事。

(日常事务)这个词的意思是:“工作”,它可以指那些单调乏味、重复性的工作。

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在重复、繁琐的家务中,思考如何提高效率,从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举个例子:孩子在扫地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扫把,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思考:能不能对工具进行迭代和优化;

或许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会自主的对扫把进行改造或者动手制作一个小吸尘器,以达到提升扫地效率的目的来源:https://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xwzx/202412-73.html

同样,培养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会让做“家务”变得更有趣,孩子们会更有劳动的动力。

因为通过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和激发创造力,孩子会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孩子:

妈妈:“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把这个事情完成的更好?“

孩子:“我可以每天叠出不同形状的被子吗?比如一天长方形,一天正方形,一天三角形?”

来源:https://www.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zhishi/202412-68.html

妈妈:“当然可以啦,很期待看到不同形状的被子。相信一定会很有趣。”来源:https://www.hexox.com.cn/cshi/202412-52.html

不管是谁,只要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身心健康、道德责任感强的人。

而一个人道德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时期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是培养孩子道德责任感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完成任务,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来源:https://www.hexox.com.cn/bkjj/202412-60.html

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让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是和爸爸妈妈一样的人,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充满自信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不间断地刺激孩子这种“成就感”,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而刺激成就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任务。

关于“小学入学准备:抓紧培养孩子“任务意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