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遥感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遥感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
可用来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扩展资料
遥感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航空等平台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百度百科-遥感
主要完成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卫星影像图制作、遥感地质初步解译和野外地质踏勘四项工作,为专题遥感地质调查、区域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供充分的遥感地质依据,对正确、合理部署野外调查工作起重要作用。
3. 1. 1 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
它包括遥感数据、地理数据和地质资料的收集,是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
3. 1. 1. 1 遥感数据收集
遥感数据包括航天和航空两种类型。目前常用的航天遥感资料有 TM、ETM+、SPOT、CBERS、SAR、QUICKBIRD、IKONOS、ASTER 等; 航空遥感资料有彩色红外航片、彩色航片、黑白航片、黑白红外及多光谱、高光谱等。
遥感数据的收集要根据 1∶250000 遥感专题调查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来确定,具体优选原则为:
( 1) 数据种类
为了满足成图精度,结合航天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时间分辨率和价格及地质应用效果,1∶250000 遥感地质解译以中空间分辨率 ( 不低于 30 m) ,光谱覆盖可见光至红外波段的多光谱数据为主,当选最佳数据类型为 ETM+/ TM 或 ASTER。但在经费许可的前提下,可收集少量的 SPOT、CBERS、SAR、ERS 或航空数据补充。
( 2) 遥感数据时相
应根据专题调查的内容和地区来确定,如属于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内容的专题,最佳数据时相应选择 3 ~5 月、11 ~12 月份植被不发育季节为宜; 如属于生态地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内容的专题,最佳数据时相应选择 5 ~ 10 月份植被发育季节为宜; 裸露高山区ETM+或 TM 等多光谱卫星数据以7 ~10 月份为最佳。覆盖区 ETM+或 TM 等多光谱卫星数据以 11 ~12 月份植被枯萎期 ( 高山高寒区除外) 的数据为最佳。
( 3) 云层覆盖量
制图区内原始图像的云层覆盖量应小于 5%,且图像的噪声、条带应尽可能少。
( 4) 时间一致
同一地区用于融合处理的多平台遥感数据应尽可能保持接收时间一致。
3. 1. 1. 2 地形资料的收集
( 1) 地形图
一般收集国家测绘部门出版的 1∶250000、1∶100000 地形图,主要作为工作手图和遥感影像地图制作纠正点选取用图。
( 2) 数字高程模型 ( DEM)
主要用于遥感正射影像地图制作使用。采集有两种途径: 其一是直接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已有的高程数据; 其二是从地形图采集。方法一,对地形图进行栅格采样,逐点录入高程数据,利用专业软件对栅格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坡度、坡向、高程等数据; 方法二,采取等高线扫描输入的方法,由专用录入系统实现对扫描数据的矢量化、编辑、赋值、空间坐标定向等过程,转换成三角网模型进行内插,生成DEM 模型和坡度、坡向数据资料。
3. 1. 1. 3 地物化资料的收集
( 1) 地质资料
包括测区的地质、矿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灾害、地震、岩石化学、同位素等方面的文、图资料的收集。收集时,时间上应从新到老,比例尺从大到小进行,这样除便于删除那些过时的无参考价值的资料之外,保留那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被后期成果所吸纳。要特别注意 1∶200000 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收集,有利于与遥感影像单元对比分析,合理建立编图单元。
( 2) 地球物理资料
主要是中小比例尺航磁数据和解释图件及报告。前者可直接用于数据处理,解决不同地质问题; 后者与遥感资料综合运用,为某些地质问题提出提供佐证。
( 3) 地球化学资料
主要是中小比例尺的标准分幅数据或图件,用于多元数据拟合分析。
3. 1. 1. 4 资料分析
1) 了解和掌握资料的技术参数,如成像时间、季节、成像仪器、波段、经纬度、太阳高度角等,供解译时参用。
2) 分析研究前人对区域地质遥感解译成果的合理、可靠程度,弄清遥感资料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已解决及有待解决的地质问题。
3) 在明确前人解译成果中哪些是可以直接利用后,明确本次工作力争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4) 为合理选择新的遥感数据源、数据源组合及遥感地质信息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3. 1. 2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
3. 1. 2. 1 1∶250000 遥感影像地图
1∶250000 遥感影像地图 是 1 ∶250000 遥感地质解译 必 备 的 基础数据源。它 包括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和遥感正射影像地图两种。前者适用于地形高差较小的地区,后者适用于地形高差较大的地区。制作过程中应选择地质信息量丰富、地质应用效果明显的波段,通过图像的预处理、几何校正、数字镶嵌及最佳波段组合选取,按国标标准分幅制作。图像制作的技术要求按国家标准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 GB15968—1995)进行。
3. 1. 2. 2 1∶100000 遥感影像地图
1∶100000 遥感影像地图作为 1∶250000 遥感地质解译的工作手图使用。其制作的方法与 1∶250000 遥感影像地图完全相同,只是几何纠正点选取来源于 1∶50000 地形图数据。
3. 1. 3 1∶250000 遥感解译草图编制
遥感解译草图也称为影像单元解译图。它是在消化吸收已有地质、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遥感资料和初步掌握测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以 1∶100000、1∶250000 遥感影像地图为主信息源,通过地质体影像特征差异解译建立影像单元,并作为编图单位进行属性分类、命名,生成 1∶250000 遥感解译草图,作为一种过渡性遥感解译图件。编图目的是为野外地质踏勘阶段路线布置提供依据。其编图原则为:
1) 影像特征明显,延伸稳定的影像单元可作为一个编图单位建立。
2) 影像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影像单元可作为相同编图单位建立。
3) 影像特征不甚明显,解译程度极低的影像单元可作为一个编图单位建立。这种单位可称之为混合影像单元。
4) 影像特征不同的影像单元可分别建立编图单位。
3. 1. 4 踏勘工作的计划与部署
以 1∶250000 遥感解译草图为底图,结合测区遥感图像,编制踏勘工作计划,并将计划的工作内容、位置等部署在初步解译图上,用来指导踏勘工作的实施。
3. 1. 5 野外地质踏勘
主要根据踏勘工作计划与部署,全面实施踏勘路线调查。其目的是概略了解和掌握区域地质特征、地质体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性,系统采集其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特点、边界地质属性,为正确提取地质体信息、区分属性提供野外依据。
野外地质踏勘工作结束之后,应对路线踏勘资料进行系统地、详细地分析、整理和研究,初步建立各类地质体的编图单位及遥感解译标志,编制 1∶250000 遥感初步解译图。
3. 1. 6 1∶250000 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编制
在 1∶250000 遥感解译草图的基础上,根据野外踏勘结果,通过编图单元解译标志的修正、补充与重建,确定编图单位,完成 1∶250000 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的编制。其编图内容依遥感专题解译内容而定。
3. 1. 7 1∶250000 遥感工作布置图编制
在 1∶250000 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遥感专题解译内容的野外地质调查要求,结合解译程度编制。目的是为编写工作设计和野外地质调查提供依据。
图面内容包括: 野外踏勘路线、点区位置; 野外地质调查路线位置布置等。
3. 1. 8 设计编写
通过上述野外踏勘、遥感地质解译编图与前人资料分析研究,针对测区实际情况,根据任务书具体要求认真编写设计。提出测区遥感地质解译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工作部署、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组织机构、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质量保障等; 要求做到任务明确,技术方法先进可行,部署得当和措施有力。
3. 1. 9 提交的阶段成果
1) 1∶100000、1∶250000 遥感影像地图。
2) 1∶250000 遥感解译草图。
3) 1∶250000 遥感初步解译地质图。
4) 1∶250000 遥感工作布置图。
关于“遥感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来源:http://ww.dongtai-mach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