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

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

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扩展资料:

洛阳纸贵: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译文:“于是豪强权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做的纸贵。

示例:人说“~”,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洛阳遭劫是怎样的典故?

烟花易冷

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宋文帝时期,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此时北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胜了后,一定回来迎娶你……”

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头也不回地离去……

将军此征一去便是数月,其间刘宋节节败退,宋文帝一气之下连斩二将,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宋文帝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不敌之下,洛阳失守。宋文帝只得撤兵,而重伤的将军则流落于他乡。 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刘宋大势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死,将军从未怕过,但想着曾经的誓言,加上对宋文帝乱杀良将之举已至心寒,无奈之下,委身于他乡,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战火,再回到她的身旁。

他们惜别的城门,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每每遇到前方归来的人,女子便问有没有见过将军,但始终没有将军得胜归来的消息。

女子从未放弃过,仍然日复一日地等着。又过数十年,最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在将军耳里。

但将军不能回去,此时北魏已迁都洛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南北朝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活下去,等到战争结束那一天……

多年过去,战争终于结束了。

将军第一次回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地方。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来到残破的早已斑驳不堪的城门前,他走到他们分别的地方,在那棵早已枯掉的大树旁边,摸着那块她天天等待他归来时坐的石板……

城郊传来优雅的牧笛声,路过的人告诉将军,这里曾有一个女人一直等着她心爱的人归来……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里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羡煞旁人的当年……

他在这座残破的孤城里寻着她的踪影,但始终找不到,天上的雨纷纷落下……

他相信她一直在等他……

孤城的僧人告诉他,她一直是一个人……到死那天都是……

僧人又回到蒲团之上,静静地坐着,敲打着木鱼……

天上的雨仍然在纷纷落下,落在禅房外那块石板之上……

1、第一次被毁

时间:东汉末年

关键人物:董卓

原由:董卓之乱

董卓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在嘉德宫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幼不晓事,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董卓伺机进入洛阳城,以武力执掌朝政,废汉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随后,袁绍等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为躲避讨伐,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并在临走前焚毁宫殿、官府、民宅,致使洛阳周围200里内尽成瓦砾,此为洛阳西周成周城建成之后第一次被焚毁。

2、第二次被毁

时间:西晋-永嘉之乱

关键人物:刘聪、刘曜

原由:永嘉之乱

刘聪,匈奴族,汉赵(前赵)光文帝刘渊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310年―318年在位。刘聪即位后三个月,即派刘曜、王弥和其子河内王刘粲领兵进攻洛阳。次年,又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领二万七千人进攻洛阳,呼延晏在刘曜等人未到时就先行进攻洛阳城,攻陷平昌门并大肆抢掠,更于洛水焚毁晋怀帝打算出逃用的船只。刘曜等人到达后就一起攻进洛阳城,俘掳晋怀帝和羊皇后,后将他们移送到平阳。并在皇宫纵兵抢掠,尽收晋宫中的宫人和珍宝,又大杀官员和宗室。 史称永嘉之乱,至此中原汉族开始了第一次大迁徙,并建立东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并立的时期。

3、第三次被毁

时间:唐玄宗末期

关键人物:安禄山、郭子仪

原由:安史之乱对洛阳的争夺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乱,攻陷东都洛阳,纵兵大掠。次年,安禄山在洛阳谮称大燕皇帝。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于洛阳宫内,继皇帝位。同年,郭子仪收复洛阳。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次年攻破洛阳。上元二年(761年),唐朝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安史之乱中,由于叛军和回纥兵的焚杀抢掠,帝都洛阳损失惨重。

4、第四次被毁

时间:北宋末年

关键人物:翟进 金太宗

原由:宋金洛阳争夺战

靖康之难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十二月,金兵以洛阳为目标,再次进攻,并攻陷了洛阳城。此时洛阳周围仅有守护宋陵的1万宋兵以及翟进招募的千把人的豫西忠义军,为夺取洛阳与金兵展开殊死战斗,最后金兵不得已放弃洛阳,并放火焚毁了洛阳的部分建筑,迁洛阳百姓于河北。第二年的四月,宋高宗命翟进再次组织宋兵与金兵在洛阳展开会战,却连战连败,金兵再次攻入洛阳与翟进率领的义军展开巷战,并再次占领洛阳,然而此时的洛阳城,硝烟弥漫,人口稀少,金兵再次退出洛阳。此后,1129年、1132年、1133年至1140年,宋金多次在洛阳城展开争夺,最后在1140年,洛阳终于陷落。

自1127年到1140年的十几年间,宋金反复争夺,洛阳几易其手,城内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宅悉数被毁,真正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5、第五次被毁

时间:明朝末年

关键人物:李自成 福王

原由:李自成起义

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分别揭竿而起。李自成为了筹集军饷,便打起了洛阳的主意,此时的洛阳正是福王朱常洵的封地,朱常洵拥有金银无数,但是却异常吝啬,不但洛阳城的老百姓怨恨他,连他府中的兵丁对他也诸多不满。并且,由于张献忠在四川起兵,洛阳的兵马大部分调往四川平叛,因此,洛阳属于一个虚弱的大胖子。李自成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攻取洛阳的大好机会。在公元1641年正月,他率起义军兵临洛阳城下,拉开了攻城的序幕。李自成攻打洛阳城,城中军民死伤万余,生灵涂炭,城池惧焚,辉煌的福王府也付之一炬,洛阳城又经受一大劫难,而正是这次浩劫致使洛阳刚刚复兴的火焰被彻底浇灭,之后洛阳再次沉沦下来。

福王府仅存的一对石狮子,现在立于洛阳青年宫广场

关于“关于洛阳的成语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