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弯曲》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的植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的植物》1

  活动目标

 1.了解柳树、小草、月季花等几种熟悉的植物过冬的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春天和冬天的风景两张,《植物过冬》教师教学资源。

 2.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出示春、冬,引导幼儿观察并交流。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花、草、树与春天的花、草、树有什么不同?花凋谢了,草坪枯萎了,有的树掉光了叶子。

 2.探讨植物过冬的方法。

 (1)请幼儿想一想,植物们没有棉衣、帽子,它们冬天冷不冷?

 (2)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过冬的方法。

 3.观看教师教学资源:《植物过冬》。

 4.互动交流。

 (1)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教学资源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柳树、杨树等:落叶休眠过冬,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子。

 小草:草叶干枯,让根过冬,来年春天再发芽长大。

 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根茎叶全部死掉,让种子过冬。

 (2)教师说出幼儿常见植物的名称,请幼儿说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5.经验拓展:人们有哪些办法帮助植物安全过冬?

 6.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6---7页,进一步了解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7.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给幼儿园里的小树“穿棉衣”。

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的植物》2

  活动目标:

 1、了解杨树、花草等几种熟悉的植物过冬的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冬天的植物》含PPT课件

 3、互动交流。

 (1)引导幼儿说一说PPT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柳树、杨树等树木通过落叶休眠过冬,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子。

 小草可以让叶子干枯,让根过冬,来年春天再发芽长大。

 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根茎叶全部死掉,让种子过冬。

 (2)教师说出幼儿常见植物的名称,请幼儿说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备课时请教师自行查询常见植物过冬方式。)

 4、经验拓展:人们有哪些办法帮助植物安全过冬?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给幼儿园里的小树“穿棉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了解了身边几种常见植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的植物》3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力,了解几种熟悉的植物的过冬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关于秋天景色与冬天景色的图各一幅;幼儿园院内环境1幅;幼儿常见的冬天落叶植物4幅;松树、小麦各1幅;靠种子过冬的植物2~3幅;西红柿、黄瓜、西瓜、草莓各1幅;蔬菜大棚1幅。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旅游过吗?旅游时都看到了什么了?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师讲故事)

 2、基本部分:

 A、边讲故事,边出示秋天与冬天的,引导孩子感受季节的变化。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住着蜗牛妈妈和它的孩子小蜗牛,有一天,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去玩吧,地上开满了鲜花,你去采几朵鲜花给我吧。” 小蜗牛很愿意帮妈妈做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它爬呀爬呀,不知过了多少天,终于来到小树林,它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画面)地上根本没有鲜花,而是长着蘑菇,树叶全黄了。于是,小蜗牛只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说:“妈妈,鲜花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蜗牛妈妈听了,说:“哦,已经是秋天了,那你快去采几朵蘑菇回来吧。”小蜗牛再次爬出去,过了好久才来到小树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画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诉小蜗牛这是为什么吗?

 B、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与冬天的景色,发展孩子的比较观察能力

 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小蜗牛两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时出示两幅)

 C、(出示幼儿园院内环境)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哪儿?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再与现在室外环境相比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通过对比,引导幼儿学习身边常见植物落叶,变枯的原因,知道这是某些植物过冬的一种本能,通过落叶、变枯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此现像也叫休眠。采取这种过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杨树、柳树、月季花、栀子花的);学习了解植物过冬的另外几种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麦、松树、冬青;靠根过冬:韭菜、菊花等;靠种子过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结束部分

 (出示西红柿、黄瓜、草莓、西瓜的)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不能吃到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讨人类可以帮助植物过冬的方法。如,为小树穿稻草棉衣,给蔬菜建大棚等。

  活动延伸

 到户外寻找需要人类帮助过冬的植物,为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了解了身边几种常见植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幼儿园院内的花坛里失去了往日的娇艳,花草都变得枯萎了,唯有一棵棵冬青仍旧傲然挺立在花坛之中。这些现象引起幼儿的注意。户外活动时,他们会不约而同的产生疑问:花草为什么变枯萎了?路边的大树的叶子都落光了,为什么冬青还是绿绿的?它们不怕冷吗?……为了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发展需要,我认为通过活动《冬天的植物》可以让幼儿了解冬天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由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带幼儿到小区观察弯曲植物,让孩子感受到植物的弯曲生长,体验到植物世界的千变万化。我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弯曲》”,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弯曲》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材于建构式课程。在此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社区的有利资源,因为我们所在的东白鱼潭小区是花园式小区,绿化面积较大,各种植物琳琅满目。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社区中的弯曲植物,对植物的弯绕现象产生兴趣。

 2.引导幼儿主动关注植物,关注大自然。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观察社区内有弯绕植物的场所:有关弯曲植物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交代观察要求:看看今天的植物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1. 交代观察要求。

 2. 带幼儿去社区有爬山虎的居民楼前。

 (二)植物为什么弯绕

 1. 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2. 爬山虎长得怎么样?为什么爬的这么高呢?

 3. 爬山虎是怎么生长的呢?你还看见过哪些植物也是弯绕的?

 (三) 寻常社区里弯绕的植物。

 1. 你找到了什么植物?

 2. 它的藤蔓是怎么长得?

 (四)回教室欣赏视频中的弯曲植物。

  课后反思:

 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导,本活动通过带幼儿到小区实地观察,让孩子形象的看到植物生长的一种现象,所以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浓厚。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展探索能力。

 2、探索一些植物果实生长的地方。

 3、了解植物果实生长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果实:苹果、西瓜、土豆、藕、山芋、萝卜、菱、荸荠、梨、草莓等。

 2、幼儿记录表每人一张,大记录表一张。

 3、实物投影,录像。

 4、游戏准备:植物果实若干,一棵树、一盆泥土、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种果实,让幼儿观察。

 1、分别出示苹果、西瓜、土豆、藕

 2、提问:你知道它长在哪里吗?

 3、幼儿间自由讨论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5、教师小结:苹果是长在树上的,西瓜是长在地面上的,土豆是长在泥土里的,藕是长在水里的。

 二、观察探索各种果实,并记录。

 1、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果实,请你们去观察一下,说说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2、出示记录表

 要求幼儿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自由探索记录。

 三、总结记录结果。

 1、出示个别幼儿的记录表

 2、请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说说每一种果实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2、出示大记录表,并根据总结结果作好记录。

 3、教师小结

 通过记录结果,幼儿知道了有的果实长在树上,有的长在地面上,有的长在泥土里,还有的长在水里。让幼儿了解植物果实生长的多样性。

 四、游戏活动,把它们送回家。

 游戏规则:(出示一棵树、一盆泥土、一盆水)长在树上的果实贴在树上,长在地面上的放在泥土上,长在泥土里的埋在泥土里,长在水里的放在水盆里。

 1、幼儿根据自己拿到的果实,把它们送回家。

 2、请幼儿相互检查游戏结果。

 五、观看录像,了解无土栽培

 科技在不断发展,让幼儿知道有些农作物离开了泥土也能长出果实。

 活动建议: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收集一些植物的果实,与同伴说说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物体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初步感知物体下落时速度有快有慢。

 3、乐意用身体动作模仿物体下落的轨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师演示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各色纸宝宝,区分红、黄、绿三色。

 2、幼儿探索,观察各种纸宝宝下落的轨迹。

 3、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各种纸下落的轨迹。

 4、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设疑:想一想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一样快吗?

 6、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落下来有快有慢。

  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物体下落的轨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有着美丽的森林,里面有着许多可爱的袋鼠.树袋熊等。

 2.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准备:

 袋鼠.树袋熊偶森林的场景操作材料及工具

  流程:

 1.在教室的一角布置出森林的样子。请幼儿自己想想,澳大利亚有那些小动物。

 2.告诉幼儿澳大利亚有天然森林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里面最著名的是袋鼠。树袋熊等。

 3.出示袋鼠.树袋熊模型,让幼儿看看.摸摸.说说。

  总结出他们的特点。

 4.教师邀请幼儿为我们班的森林请进这些可爱的袋鼠及树袋熊。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幼儿分组操作。

 5.让幼儿将作品放入森林,并且留影留念。

  延伸活动:

 1.为森林做出草坪,树叶等装饰材料。

 2.邀请别班的小朋友来班游玩参观。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有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在探索中创作的快乐;

 2.大胆尝试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3.能积极参与各种连接的游戏,分享连接的经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自己身边物体的连接。

 物质准备:彩带、纸条、拼插玩具、穿线玩具、彩色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回形针、夹子、双面胶、胶水、绳子等辅助材料;音乐《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搭火车连接引入活动——身体连连看

 1.在开火车的音乐下入场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伴随音乐,幼儿双手搭在小朋友肩上连成一列长长的火车。)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成长长的一列火车的?

 小结:一个一个地相互连在一起就是连接,我们身边有许多都可以相互连接。

 2.幼儿玩身体连接游戏

 教师:连连看,连连看。

 幼儿:连什么?

 教师指令:手指手指连连看;小脚小脚连连看;手背手背连连看。

 二、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

 小朋友们看,桌子上的玩具宝贝也想来玩好玩的连连看游戏,你们能帮它们把相同的物品连一连吗?想一想它们可以怎样连接起来?

 2.交流分享,个别幼儿展示作品并介绍。重点探讨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等

 提问:你把什么东西连接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连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能连接,有的物体不能连接;能连接的物体中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将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放在一起,需要辅助物的放在一起。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哪些需要辅助物才能连接,哪些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为什么?

 三、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1.运用纸条操作连接

 刚才,小朋友都是用辅助物把纸条连接起来的,那纸条不用辅助物能连接吗?

 这一次,请你们来做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叫“创意连连看”,你们要动动小脑筋,自己试试用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看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

 2.请个别幼儿分享操作过程

 提问: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的?谁的方法最好?

 大家都来学学同伴用的方法,把你们的纸条都连接起来。

 四、生活中连接的作用——神奇连连看

 1.让幼儿观看视频资料

 教师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连接的作用是很大的。大桥把河的两边贯通连接在一起了,给交通带来了方便;电话的连接使人们沟通更方便;连接是无处不在的,有的连接能看得见,有的连接看不见,但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2.互相交流:你在生活中看见的连接有哪些?

 五、大家一起玩连接游戏——快乐连连看

 请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连接游戏。“连连看,连连看”“连什么?”“连小手”“连小脚”“连身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

 2.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3.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一模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

  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评析:第一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好玩吗?这个字读“ao”,这个字读“tu”,它们用来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

 (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一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时一定能说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

 (评析:一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一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

  观察,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评析:科学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只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展现魅力。因此教师力求不让教学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学学习走出课堂即终止的尴尬,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以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幼儿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然而水又有许多特性,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冲击力 、水的沉浮、水的溶解性等。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提出了很多关于水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并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3、幼儿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油、方糖、果珍适量。

 小勺、筷子、小网各四个。

 2、被污染的水的若干,其他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如:咖啡、奶粉、感冒颗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轻轻地回座位,谁愿意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材料?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这四样实验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果珍、冰糖和油。

 (教师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里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小工具,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师: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在做实验之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观察万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一次餐后区域活动时,两个小女孩把纸杯当小电话,模仿着大人聊天,只见她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可高兴了。其他孩子们觉得好玩,也纷纷用纸杯当小电话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说:"要是纸杯真的可以当小电话传声音那该多好玩呀!"孩子们听这个提议可兴奋了兴致盎然地说着"用纸杯做电话"的不同看法,我马上捉住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特点,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声音能通过棉线、铜丝、塑料绳的震动进行传递。

 (二)学习对比观察,能对探索的问题进行预测与验证并作出准确的记录。

 (三)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初步知道"传声筒"的玩法。

 指导语:引导幼儿探索能让传声筒传声的方法。

 (二)材料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奇妙的传声筒》《电话屋》。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线绳连接的传声筒、细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操作记录卡)。

 3.场地准备:园内较开阔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

 (一) 出示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1.幼儿自由玩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探索传声筒玩法。

 指导语:老师今天带来什么?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能不能传递声音呢?请两个小朋友一组找个舒服的地方试一试!

 2.分组再次探索,发现拉直棉线震动才能传声。

 指导要点:两个小朋友合作探索,发现要把棉线拉直、话筒贴紧耳朵才能传递声音;传递声音时棉线在震动。

 (二)幼儿分组探索,引导幼儿探索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传递,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出示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学习记录。

 指导语:瞧!老师还带来了两种不同的传声筒,一种用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另一种是用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请小朋友比一比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看看哪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大?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裁判员,一边做实验一边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要点:介绍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实验,比较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那种传声本领最大,并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指导要点:请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索,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记录:连接物是否拉直、是否能感受到振动、是否能传递声音。

 (三)分享交流,启发幼儿把传声筒传声的探索与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1、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探索发现,那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最大?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大胆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2、播放课件,了解声音传递的秘密。

 指导语:为什么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在拉直或不拉直的情况下都能传递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秘密。

 (知道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振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用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四)了解"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1、激发幼儿寻找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话传声的秘密。

 提问: 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应用了"传声筒"传声的原理?

 2、观看课件《电话屋》,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话是如何把我们说话的声音传递出去以及如何接收的全过程。

  四、活动延伸

 (一)将幼儿制作的不同的"传声筒"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声音传递的更多奥秘。

 (二)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传声筒,通过尝试和改进更多的"传声筒"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附资料:

 1、传声筒的小秘密传声筒利用的就是声波引起固体振动传播的原理。一般的固体的传声能力强于空气和水,线在拉直后与固体相似,可以提高传声能力,降低声波损耗,达到传声效果。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震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或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天然“胶水”――水

  二、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小小听诊器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卡纸、书、25~35厘米长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机等。

 五、活动过程

 说一说周围有哪些声音?人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声音?

 听一听,把耳朵贴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声音?与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身体里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很微小的?

 试一试。幼儿将卡纸卷成纸筒,将纸筒一端贴在同伴的胸口,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端,听一下心跳的声音,与耳朵贴在心口听到的心跳进行比较。

 做一个小小“听诊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戏:“听诊器”好用吗?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听同伴的心跳声,再用耳朵直接听,比一比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听得更清楚。

 (2)请同伴原地做运动,再用自制“听诊器”听他的心跳声,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利用“听诊器”听同伴呼吸、肠蠕动等内脏发出的声音。

 应用“听诊器”去听周围的环境及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如手表、手机、喝水、咽唾液、呼吸等声音。

 六、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长短应选择在25~35厘米之间。

 2.橡皮管和漏斗衔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胶带密封。

关于“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