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为什么马拉松冠军都是黑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马拉松冠军都是黑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马拉松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这种距离对于不管对于真正的马拉松选手还是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字。但是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非洲黑人)却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跑完了这个天文数字?(准确时间是1小时59分40秒),在以往的比赛中也总是非洲黑人拿到好成绩,那么为什么非洲的黑人会这么能跑呢?
1、先天优势
非洲的居民生活在东非高原海拔高,拥有更多的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强大,乳酸清除代谢快,耐力更加持久。有研究指出,东非黑人的慢肌纤维比例大,超过90%,慢肌纤维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不疲劳,这样就更有利于长跑。
由于热带地区炎热,慢慢的非洲黑人的汗腺变得更多也比许多欧洲人的要大,所以黑人恢复正常体温更快,黑人皮肤致冷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
再有就是他们进入文明史的时间比较晚。历史上的非洲没有马可以骑,也没有发明出任何交通工具。因此长距离的交通基本上就靠两条腿,动辄一天就是走几十千米,这也就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机能。
2、体型优势
相比较黄皮肤的亚洲人,不管是欧洲白人还是非洲黑人,身高普遍偏高。黑人的腿长重心高,身体稳定平衡角度小,且步幅大;爆发力强。并且调查显示黑人的第二足趾长,奔跑发力多用第一二足趾,再加上他们的小腿轻,平均一条小腿比欧洲白人轻了五分之一左右,相当于在跑步时节省了8%的能量消耗。
3、经济落后
非洲的经济相对与世界来说都是落后的,所以他们就会把跑步当成职业。东非地区经济落后产业少,而跑马拉松,如果成绩优秀一次就是好几万美元的收入,这对当地黑人来说吸引力非常大,因此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长跑。
黑人为什么如此善于田径?
在南非,高水平的黑人运动员一般成绩要比白人运动员高一些。尽管从人口比例来看,黑人动员只占南非专业长跑运动员的20%,但是他们在5~56公里的项目上创造了南非90%的好成绩;南非历史上最好的50个半程马拉松和马拉松成绩中黑人运动员分别包揽了其中的42个和34个。当然,南非的黑人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1991年,他们创造了当年半程马拉松第一、第二、第五和第九的好成绩。
在黑人运动员在南非统治其国内的各项长跑赛事的同时,肯尼亚的黑人运动员则是在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肯尼亚运动员在世界越野锦标赛的赛场上实现了男子成年项目9连冠的壮举,并在1993年包揽了该项目的前五名;与此同时,肯尼亚还在青年男子项目上连续7次问鼎冠军。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10000米各项目共18块奖牌中,肯尼亚运动员一共获得了其中的8枚奖牌(而在32年前,非洲一共才获得了1枚奖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肯尼亚获得了男子800米、1500米、5000米以及3000米障碍4枚金牌。而当时肯尼亚的全国人口一共为2500万,只占世界总人口(50亿)的0.5%。
许多实验科学家、教练员以及运动员都对肯尼亚运动员以及南非黑人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的优势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这种解释缺乏科学实验依据.因而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但不久以前蒂姆·诺亚克斯和他的科研小组在开普敦大学做的对比实验却发现了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在训练安排上的巨大差异,他们还发现了不同人种在生理学上的差异。
一、成绩对比
参加本次实验的一共有20名运动员,其中有11名黑人运动员(包括前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马修·特梅因、柏林马拉松冠军考利尔·雅瓦、纽约马拉松冠军威廉·姆特洛、成绩曾达到2小时8分的泽图尔·辛克等)和9名高水平白人运动员。参加本次实验的运动员需达到一定的要求,即1英里的成绩在4分以内或5公里的成绩在14分以内、10公里的成绩在28分30秒到29分40秒之间,测试地的海拔约1800米。
从测试的结果看,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在3公里和5公里的距离上成绩比较接近,分别在7分57秒到8分7秒之间和13分43秒到13分55秒之间;但在更长的距离上,黑人运动员的实力比白人运动员强。黑人运动员10公里的平均成绩为28分33秒,而白人运动员的成绩为29分38秒;在半程马拉松上,黑人运动员的优势更为明显,他们能在62分39秒之内完成比赛,而白人运动员则需要67分19秒的时间。实验同时显示,黑人运动员能在10公里项目上以93%~94%最大摄氧量的强度完成比赛;而白人运动员的强度只能达到最大摄氧量的87%~88%。
为什么黑人运动员的表现要比白人运动员更好呢?答案显然不应该是有氧能力,因为参加实验的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非常接近,都在71~72毫升/公斤/分钟左右。肌肉纤维构成也不是问题的答案,因为参加测试的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身体l型肌纤维的含量相差无几(在53%~63%之间)。此外,参加测试的运动员的周训练量也很相似,每周在80~95公里左右;而他们在跑台上都能达到每英里3分58秒的速度。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在饮食结构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每天摄入的热量都在3100~3400卡之间,其中30%的热量来自脂肪。但两者相比,黑人运动员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稍多(56%:51%),而蛋白质明显地少(14.5%:18%)。尽管摄入的总热量相差无几,但是如果与体重相比,黑人运动员摄入的食物量比白人运动员要多。黑人运动员的平均体重约55公斤,而白人运动员则达到约70公斤,因此黑人运动员每磅体重摄入的热量达到了28卡,而白人只有22卡。从体形上相比,黑人运动员相对较为消瘦;事实上,他们中一些人的脂肪只占体重的3%。
黑人运动员的平均体重约为55公斤、身高168厘米,这样的体形比白人运动员的180厘米、70公斤要小得多,这在长距离的比赛中给了他们一些优势。人们可能会认为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因为腿长步子大,会在比赛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实际上,科学研究表明,项目的距离越长,运动员的身材越矮小越好。比如说,奥运会马拉松前八名运动员的身材就要比5000米前八名运动员要小一些。从人体的骨骼系统看,骨骼重量与身高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关系。显然,高个子运动员所需带动的全身骨骼要比小个子运动员重,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后者则可以将这部分能量用来提高自己的速度。 二、最大的区别
然而,研究发现,两组运动员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在速度达到每公里2分52秒时,黑人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比白人运动员低24%,而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时,黑人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更是低32%。血乳酸含量表明肌肉细胞产生乳酸量,这说明在高速跑动时黑人运动员的肌肉疲劳程度比白人运动员要低。
不仅如此,较低的乳酸含量还可以使黑人运动员提高比赛、训练强度。比如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黑人运动员的比赛强度可以达到90%最大摄氧量,而这种强度和白人运动员在10公里比赛中的强度相差无几。所以,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黑人运动员能比白人运动员快4分钟也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那么为什么黑人运动员肌肉产生的乳酸会这么低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黑人运动员的高强度训练。尽管两组运动员每周的训练量都在80~95公里之间,但是,他们的训练强度相差很大。黑人运动员在训练中有36%的训练量(每周30公里左右)的强度在最大摄氧量的80%以上(也就是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7%);而白人运动员达到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只占总量的14%。
当然,这并不能证明高强度的训练就是黑人运动员统治长跑运动的直接原因。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黑人运动员高质量的速度训练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高质量的速度训练导致了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在生理上的差异,使其乳酸含量较低,这个观点是不无道理的。具体来说,黑人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对其ⅡA型肌肉纤维(ⅡA型肌纤维属于快速收缩纤维,在肌肉进行快速有力的无氧运动时,它能迅速将葡萄糖转化为所需的能量)造成了超常规的训练效果,结果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的量减少。而ⅡA型肌纤维在运动时所产生的乳酸的减少,促进了运动员的乳酸阈(速度超过乳酸阈之后,血乳酸含量快速上升)的提高。
人体内还有ⅡB型肌肉纤维(就像是ⅡA型肌肉纤维的兄弟),它也能有力地收缩。但是ⅡA型肌肉纤维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利用氧气创造跑步所需的能量。随着有氧能力的提高,ⅡA型肌肉纤维产生的乳酸逐渐减少、抗疲劳能力增强,并使其工作方式与Ⅰ型肌肉纤维
(慢速肌肉纤维)类似。黑人运动员钟情于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训练(强度超过最大摄氧量的80%),这种训练方式能刺激ⅡA型肌肉纤维,使其有氧能力和抗疲劳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如果黑人运动员的ⅡA型肌肉纤维的有氧能力比白人运动员强,那将使黑人运动员比白人运动员跑得更快,同时感受的疲劳程度却要低一些。
总的来说,黑人运动员的训练以大量的法特莱克训练和在跑道上的间歇训练为主,并围绕高质量的10公里比赛进行,同时他们长距离的训练课的强度都不低于每英里3分45秒。白人运动员的训练结构与此类似,但是他们在8~16公里的公路训练中的强度要低一些。
三、真正的秘密在肌肉组织
在一次肌肉力量的等张实验中,我们发现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之间另外的一个重要差异:黑人运动员的股四头肌力量要比白人运动员弱大约31%,但是他们的疲劳速度却比白人运动员慢得多。事实上,他们能在169秒钟内连续用70%的最大力量做功,而白人运动员则只能持续97秒钟。
因此,蒂姆·诺亚克斯认为,南非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之间存在的最大差异是在肌肉组织而非其心血管系统。一般来说,黑人运动员力量较弱、耐力较强的特点说明他们l型肌肉纤维(力量不大,但是抗疲劳能力强)含量较大。但是,因为参加诺亚克斯实验的运动员Ⅰ型和Ⅱ型肌肉纤维的含量是一样的,因此,唯一的区别只能是黑人运动员ⅡA型肌肉细胞(由于其有氧特性,在等大实验中呈现出了抗疲劳的能力)。
黑人运动员在长跑上的超强能力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与白人运动员相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可能是由于偏好高强度训练(80%以上最大摄氧量),在ⅡA型肌肉细胞中集中了更多的氧化酶。那么为什么仅凭每周 80~95公里的训练量,黑人运动员的马拉松成绩就能达到2小时8分呢?
但这对诺亚克斯而言并不难理解。他在实验中要求运动员尽量减少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也就是在训练中重视强度,而不是一味追求训练量的累积。
“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已经达成共识,高强度训练是真正可以使人走上职业颠峰的训练方式。知名马拉松运动员史蒂夫·琼斯和罗伯·德·卡斯特拉都是在从大运动量训练转为高强度训练之后才达到职业生涯顶峰的。”
“有很多运动员在进行过量训练,他们的成绩因为过度训练而下降时,却还在不断增加训练量而不是提高训练的强度。唯一能帮助他们提供成绩的办法是,减少训练量、提高训练强度。”诺亚克斯说。
界定需要80%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强度是非常容易的。以5公里比赛的速度进行1000~1200米间歇跑、10公里比赛的跑速进行1英里(1600米)的间歇跑以及杰克·丹尼尔跑法(持续跑20~25分钟,强度比10公里比赛的强度每公里慢约6~10秒)等等方式都可以达到80%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强度。多数肯尼亚运动员每天的训练距离在10公里左右,他们比较喜欢在土路或是山地进行训练,训练结合2分钟的快跑(10公里比赛的跑速)和1分钟的放松跑。我认为这是达到80%摄氧量强度训练的最好方式。
但是,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提供要有一个过程,对于以训练量为主训练的运动员而言,如果训练强度增加太快,就很容易导致伤病。每周最多增加1.5英里(2500米)的高强度训练(最大摄氧量80%)是比较合理的强度增加节奏,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运动员的过度劳累和伤病。
二、最大的区别
然而,研究发现,两组运动员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在速度达到每公里2分52秒时,黑人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比白人运动员低24%,而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时,黑人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更是低32%。血乳酸含量表明肌肉细胞产生乳酸量,这说明在高速跑动时黑人运动员的肌肉疲劳程度比白人运动员要低。
不仅如此,较低的乳酸含量还可以使黑人运动员提高比赛、训练强度。比如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黑人运动员的比赛强度可以达到90%最大摄氧量,而这种强度和白人运动员在10公里比赛中的强度相差无几。所以,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黑人运动员能比白人运动员快4分钟也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那么为什么黑人运动员肌肉产生的乳酸会这么低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黑人运动员的高强度训练。尽管两组运动员每周的训练量都在80~95公里之间,但是,他们的训练强度相差很大。黑人运动员在训练中有36%的训练量(每周30公里左右)的强度在最大摄氧量的80%以上(也就是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7%);而白人运动员达到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只占总量的14%。
当然,这并不能证明高强度的训练就是黑人运动员统治长跑运动的直接原因。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黑人运动员高质量的速度训练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高质量的速度训练导致了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在生理上的差异,使其乳酸含量较低,这个观点是不无道理的。具体来说,黑人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对其ⅡA型肌肉纤维(ⅡA型肌纤维属于快速收缩纤维,在肌肉进行快速有力的无氧运动时,它能迅速将葡萄糖转化为所需的能量)造成了超常规的训练效果,结果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的量减少。而ⅡA型肌纤维在运动时所产生的乳酸的减少,促进了运动员的乳酸阈(速度超过乳酸阈之后,血乳酸含量快速上升)的提高。
人体内还有ⅡB型肌肉纤维(就像是ⅡA型肌肉纤维的兄弟),它也能有力地收缩。但是ⅡA型肌肉纤维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利用氧气创造跑步所需的能量。随着有氧能力的提高,ⅡA型肌肉纤维产生的乳酸逐渐减少、抗疲劳能力增强,并使其工作方式与Ⅰ型肌肉纤维
(慢速肌肉纤维)类似。黑人运动员钟情于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训练(强度超过最大摄氧量的80%),这种训练方式能刺激ⅡA型肌肉纤维,使其有氧能力和抗疲劳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如果黑人运动员的ⅡA型肌肉纤维的有氧能力比白人运动员强,那将使黑人运动员比白人运动员跑得更快,同时感受的疲劳程度却要低一些。
总的来说,黑人运动员的训练以大量的法特莱克训练和在跑道上的间歇训练为主,并围绕高质量的10公里比赛进行,同时他们长距离的训练课的强度都不低于每英里3分45秒。白人运动员的训练结构与此类似,但是他们在8~16公里的公路训练中的强度要低一些。
三、真正的秘密在肌肉组织
在一次肌肉力量的等张实验中,我们发现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之间另外的一个重要差异:黑人运动员的股四头肌力量要比白人运动员弱大约31%,但是他们的疲劳速度却比白人运动员慢得多。事实上,他们能在169秒钟内连续用70%的最大力量做功,而白人运动员则只能持续97秒钟。
因此,蒂姆·诺亚克斯认为,南非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之间存在的最大差异是在肌肉组织而非其心血管系统。一般来说,黑人运动员力量较弱、耐力较强的特点说明他们l型肌肉纤维(力量不大,但是抗疲劳能力强)含量较大。但是,因为参加诺亚克斯实验的运动员Ⅰ型和Ⅱ型肌肉纤维的含量是一样的,因此,唯一的区别只能是黑人运动员ⅡA型肌肉细胞(由于其有氧特性,在等大实验中呈现出了抗疲劳的能力)。
黑人运动员在长跑上的超强能力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与白人运动员相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可能是由于偏好高强度训练(80%以上最大摄氧量),在ⅡA型肌肉细胞中集中了更多的氧化酶。那么为什么仅凭每周 80~95公里的训练量,黑人运动员的马拉松成绩就能达到2小时8分呢?
但这对诺亚克斯而言并不难理解。他在实验中要求运动员尽量减少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也就是在训练中重视强度,而不是一味追求训练量的累积。
“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已经达成共识,高强度训练是真正可以使人走上职业颠峰的训练方式。知名马拉松运动员史蒂夫·琼斯和罗伯·德·卡斯特拉都是在从大运动量训练转为高强度训练之后才达到职业生涯顶峰的。”
“有很多运动员在进行过量训练,他们的成绩因为过度训练而下降时,却还在不断增加训练量而不是提高训练的强度。唯一能帮助他们提供成绩的办法是,减少训练量、提高训练强度。”诺亚克斯说。
界定需要80%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强度是非常容易的。以5公里比赛的速度进行1000~1200米间歇跑、10公里比赛的跑速进行1英里(1600米)的间歇跑以及杰克·丹尼尔跑法(持续跑20~25分钟,强度比10公里比赛的强度每公里慢约6~10秒)等等方式都可以达到80%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强度。多数肯尼亚运动员每天的训练距离在10公里左右,他们比较喜欢在土路或是山地进行训练,训练结合2分钟的快跑(10公里比赛的跑速)和1分钟的放松跑。我认为这是达到80%摄氧量强度训练的最好方式。
但是,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提供要有一个过程,对于以训练量为主训练的运动员而言,如果训练强度增加太快,就很容易导致伤病。每周最多增加1.5英里(2500米)的高强度训练(最大摄氧量80%)是比较合理的强度增加节奏,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运动员的过度劳累和伤病。
二、最大的区别
然而,研究发现,两组运动员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在速度达到每公里2分52秒时,黑人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比白人运动员低24%,而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时,黑人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更是低32%。血乳酸含量表明肌肉细胞产生乳酸量,这说明在高速跑动时黑人运动员的肌肉疲劳程度比白人运动员要低。
不仅如此,较低的乳酸含量还可以使黑人运动员提高比赛、训练强度。比如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黑人运动员的比赛强度可以达到90%最大摄氧量,而这种强度和白人运动员在10公里比赛中的强度相差无几。所以,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黑人运动员能比白人运动员快4分钟也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那么为什么黑人运动员肌肉产生的乳酸会这么低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黑人运动员的高强度训练。尽管两组运动员每周的训练量都在80~95公里之间,但是,他们的训练强度相差很大。黑人运动员在训练中有36%的训练量(每周30公里左右)的强度在最大摄氧量的80%以上(也就是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7%);而白人运动员达到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只占总量的14%。
当然,这并不能证明高强度的训练就是黑人运动员统治长跑运动的直接原因。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黑人运动员高质量的速度训练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高质量的速度训练导致了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在生理上的差异,使其乳酸含量较低,这个观点是不无道理的。具体来说,黑人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对其ⅡA型肌肉纤维(ⅡA型肌纤维属于快速收缩纤维,在肌肉进行快速有力的无氧运动时,它能迅速将葡萄糖转化为所需的能量)造成了超常规的训练效果,结果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的量减少。而ⅡA型肌纤维在运动时所产生的乳酸的减少,促进了运动员的乳酸阈(速度超过乳酸阈之后,血乳酸含量快速上升)的提高。
人体内还有ⅡB型肌肉纤维(就像是ⅡA型肌肉纤维的兄弟),它也能有力地收缩。但是ⅡA型肌肉纤维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利用氧气创造跑步所需的能量。随着有氧能力的提高,ⅡA型肌肉纤维产生的乳酸逐渐减少、抗疲劳能力增强,并使其工作方式与Ⅰ型肌肉纤维
(慢速肌肉纤维)类似。黑人运动员钟情于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训练(强度超过最大摄氧量的80%),这种训练方式能刺激ⅡA型肌肉纤维,使其有氧能力和抗疲劳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如果黑人运动员的ⅡA型肌肉纤维的有氧能力比白人运动员强,那将使黑人运动员比白人运动员跑得更快,同时感受的疲劳程度却要低一些。
总的来说,黑人运动员的训练以大量的法特莱克训练和在跑道上的间歇训练为主,并围绕高质量的10公里比赛进行,同时他们长距离的训练课的强度都不低于每英里3分45秒。白人运动员的训练结构与此类似,但是他们在8~16公里的公路训练中的强度要低一些。
三、真正的秘密在肌肉组织
在一次肌肉力量的等张实验中,我们发现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之间另外的一个重要差异:黑人运动员的股四头肌力量要比白人运动员弱大约31%,但是他们的疲劳速度却比白人运动员慢得多。事实上,他们能在169秒钟内连续用70%的最大力量做功,而白人运动员则只能持续97秒钟。
因此,蒂姆·诺亚克斯认为,南非黑人运动员和白人运动员之间存在的最大差异是在肌肉组织而非其心血管系统。一般来说,黑人运动员力量较弱、耐力较强的特点说明他们l型肌肉纤维(力量不大,但是抗疲劳能力强)含量较大。但是,因为参加诺亚克斯实验的运动员Ⅰ型和Ⅱ型肌肉纤维的含量是一样的,因此,唯一的区别只能是黑人运动员ⅡA型肌肉细胞(由于其有氧特性,在等大实验中呈现出了抗疲劳的能力)。
黑人运动员在长跑上的超强能力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与白人运动员相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可能是由于偏好高强度训练(80%以上最大摄氧量),在ⅡA型肌肉细胞中集中了更多的氧化酶。那么为什么仅凭每周 80~95公里的训练量,黑人运动员的马拉松成绩就能达到2小时8分呢?
但这对诺亚克斯而言并不难理解。他在实验中要求运动员尽量减少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也就是在训练中重视强度,而不是一味追求训练量的累积。
“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已经达成共识,高强度训练是真正可以使人走上职业颠峰的训练方式。知名马拉松运动员史蒂夫·琼斯和罗伯·德·卡斯特拉都是在从大运动量训练转为高强度训练之后才达到职业生涯顶峰的。”
“有很多运动员在进行过量训练,他们的成绩因为过度训练而下降时,却还在不断增加训练量而不是提高训练的强度。唯一能帮助他们提供成绩的办法是,减少训练量、提高训练强度。”诺亚克斯说。
界定需要80%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强度是非常容易的。以5公里比赛的速度进行1000~1200米间歇跑、10公里比赛的跑速进行1英里(1600米)的间歇跑以及杰克·丹尼尔跑法(持续跑20~25分钟,强度比10公里比赛的强度每公里慢约6~10秒)等等方式都可以达到80%最大摄氧量的训练强度。多数肯尼亚运动员每天的训练距离在10公里左右,他们比较喜欢在土路或是山地进行训练,训练结合2分钟的快跑(10公里比赛的跑速)和1分钟的放松跑。我认为这是达到80%摄氧量强度训练的最好方式。
但是,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提供要有一个过程,对于以训练量为主训练的运动员而言,如果训练强度增加太快,就很容易导致伤病。每周最多增加1.5英里(2500米)的高强度训练(最大摄氧量80%)是比较合理的强度增加节奏,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运动员的过度劳累和伤病。
为什么黑人擅长长跑呢?
人们经常使用黑人来指代所有的非洲人和非裔人,这种说法并不精确。
非洲起源说认为,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现代人大概在10万年前才开始陆陆续续走出非洲,遍布世界。在一个物种的原产地,遗传多样性是最丰富的。
虽然在田径比赛的领奖台上,我们看到的都是黑人,但由于东非大裂谷的天然阻隔,生活在东非高原的人与象牙海岸、黄金海岸一带的西非人在体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来自西非的运动员有着强壮的身体素质和惊人的爆发力,在短跑、跳远和球类运动中有很大优势。
许多球迷会用“黑又硬”来形容体格强壮,爆发力极强的非洲运动员。这些浑身肌肉疙瘩的黑人运动员大多来自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西非国家,是典型的西非人体格。
在短跑项目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多为西非裔的黑人:短跑获奖最多的美国和牙买加黑人,主要是历史上从西非贩卖过来的西非黑人奴隶后裔。西非本土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乏足够的训练条件,在短跑项目上暂时还落在美国和牙买加后面,不过仍然不乏有实力的健将。
以百米赛跑为例,能跑到10s以内的地球上只有100个人,位于西非的尼日利亚国内就至少有5人百米能够跑到10s以内,这还没算上两名入籍卡塔尔的尼日利亚运动员,而无西非血统的一共不超过5人。
西非运动员的爆发力,主要可以归功于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较多。外源性雄性激素是国际奥委会明文禁止的兴奋剂类药品。但是西非人自带兴奋剂。
雄性激素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增长。非裔美国人平均的雄性激素水平要高于欧裔和亚裔。西非人的骨骼和肌肉密度也比其他人种都高,这使得他们在陆上的速度无人能敌。
不过他们也因此需要付出更大的力气,才能让自己在水里漂起来,黑人运动员在同样需要爆发力的游泳项目中不太容易发挥其运动优势。
从进化的角度说,西非人的强壮体格可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这一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这里的人始终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游牧和战争使得最强壮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东非人体格则比较纤瘦,腿又细又长,他们和粗壮的西非人相比,就像一根火柴棍。不过他们的耐力非常好,800米及以上的各类长跑项目,一直到马拉松长跑,都是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个东非国家在轮流坐庄。这两个国家几乎包揽了所有城市马拉松比赛的奖项。
目前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的世界纪录是2小时2分57秒,就是由东非的肯尼亚运动员创造。2011年的田径世锦赛中,肯尼亚女子马拉松队更是创下了包揽金银铜牌的佳绩。
肯尼亚在马拉松比赛上的唯一对手,就是他们的邻居埃塞俄比亚,后者曾经因为在2014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包揽了男女的冠亚军,而为中国人所熟知。
东非运动员的长跑优势一直到100公里级别的极限马拉松中,才被日本人打败。100公里长跑男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都是日本人,不过他们靠的更多是强大的意志力,而非身体素质。
东非地区地处高原,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肺活量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海拔并不能解释全部。东非黑人的体格是另一项优势,他们的一条小腿平均比欧洲白人轻了400g,相当于在跑步时节省了8%的能量消耗。
而且由于生活在赤道附近,他们的汗腺发达,跑起来散热快,这也是耐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适合长跑的体格也有可能来自于进化的选择。肯尼亚的长跑运动员很多都出自一个叫卡伦金的游牧部落。这个部落里的人都有着两条腿跑过牛的本事。
这里有一个悠久的传统,偷牛是合法的:偷牛的人只要不被牛的主人追上,就可以将牛据为己有。他们通常需要驱赶着牛连跑好几十公里。有学者认为,这种传统使得善于奔跑的人具有非常强的进化优势。
扩展资料:
在所有人种中,极限水平的耐力和爆发力不可兼得都是普遍现象。
人类的全部骨骼肌均由不同的肌纤维混合组成,这些肌纤维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收缩速度较慢,称慢肌纤维(ST);一类收缩速度快,称快肌纤维(FT)。慢肌的抗疲劳能力强,适合力量小、时间长的有氧运动项目。快肌的收缩力量大、速度快、但是容易疲劳。
马拉松运动员的肌肉中,慢肌纤维的比例要占到90%以上;而顶级百米运动员的肌肉中,主要是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占比不超过5%。
耐力型运动员与爆发型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分布,最左为耐力型,最右为爆发型,红色为慢肌纤维,浅红色为快肌纤维。
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训练可以同时增加两种肌纤维,但是对于专业的运动员而言,只能根据参与项目的性质,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方向进行锻炼提升。
ACTN3基因编码一种只有在快肌纤维中才存在的蛋白。澳大利亚研究者对300多名运动员的基因进行了研究,他们都参加过各种国际体育赛事。结果发现95%的短跑运动员至少携带一个编码这种蛋白的等位基因。
各色的力量检测项目包括了ACTN3基因rs1815739位点,ACVR1B基因rs2854464位点,以及MSTN基因rs1805086位点的检测。ACVR1B基因和MSTN基因也与肌肉的发育有关,会影响到人的肌肉力量。
GABPB1基因编码一组调控线粒体呼吸的转录因子,对于肌肉运动的持久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各色的耐力检测项目包括了这一基因上的3个变异位点,rs12594956,rs8031031,rs7181866。
参考资料:
黑人擅长长跑是因为:黑人具有一些独特的身体特征,使其爆发力优势愈加凸显。
1、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代谢速度加快,导致体温上升,体温调节能力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作用。黑人选手可以比其他人种选手更快地调节至正常体温。
2、黑人的躯干短,四肢长,有调查显示,相对全身长度,黑人的下肢、尤其是小腿,要比别的人种更长。较高的重心使黑人选手的稳定角减少,有利于快速灵活的运动。
3、修长的小腿也便于获得更大的肢端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黑人的跟腱十分长,脚底屈肌强度也冠绝所有人种,这使得他们在起跑蹬地时,能获得更大的反作用力,在起跑时便获得了优势。
4、黑人的臀部上翘,使得臀部与腿部肌肉的长度增加,产生的收缩力更大。长度增加的肌肉还可以增加收缩力对腿部的作用时间。这样的特征黑人选手获得了绝佳的冲刺能力和弹跳能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世界马拉松赛场上,黑人运动员已成为人们公认的一股强大力量,这不仅得益于他们得天独厚的种族优势、生理优势还有刻苦的训练。
2、们的身体中白肌较多,而白肌的特点就是爆发力强、速度快;非洲的黑人选手,身体中有较多的红肌,红肌的特点是耐力好……诸如此类的差异有很多,所以不同地区的黑人,所擅长的项目也不同。
关于“为什么马拉松冠军都是黑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