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K线的含义是什么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K线的含义是什么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K线理论发源于日本,是最古老的技术分析方法,1750年日本人就开始利用阴阳烛来分析大米期货。K线具有东方人所擅长的形象思维特点,没有西方用演绎法得出的技术指标那样定量,因此运用上还是主观意识占上风。面对形形色色的K线组合,初学者不禁有些为难,其实浓缩就是精华,就如李小龙把招式从复杂化为简单反能一招制敌,笔者也把浩瀚的K线方法归纳为简单的三招,即一看阴阳,二看实体大小,三看影线长短。

"一看阴阳",阴阳代表趋势方向,阳线表示将继续上涨,阴线表示将继续下跌。以阳线为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多空拼搏,收盘高于开盘表明多头占据上风,根据牛顿力学定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价格仍将按原有方向与速度运行,因此阳线预示下一阶段仍将继续上涨,最起码能保证下一阶段初期能惯性上冲。故阳线往往预示着继续上涨,这一点也极为符合技术分析中三大假设之一股价沿趋势波动,而这种顺势而为也是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同理可得阴线继续下跌。

"二看实体大小",实体大小代表内在动力,实体越大,上涨或下跌的趋势越是明显,反之趋势则不明显。以阳线为例,其实体就是收盘高于开盘的那部分,阳线实体越大说明了上涨的动力越足,就如质量越大与速度越快的物体,其惯性冲力也越大的物理学原理,阳线实体越大代表其内在上涨动力也越大,其上涨的动力将大于实体小的阳线。同理可得阴线实体越大,下跌动力也越足。

"三看影线长短",影线代表转折信号,向一个方向的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向这个方向变动,即上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上涨,下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下跌。以上影线为例,在经过一段时间多空斗争之后,多头终于晚节不保败下阵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论K线是阴还是阳,上影线部分已构成下一阶段的上档阻力,股价向下调整的概率居大。同理可得下影线预示着股价向上攻击的概率居大。

K线一点通的简单三招,既可对日K线、周K线、月K线甚至年K线进行分析,也可对二根、三根甚至N根K线进行研判。前者可简单运用,后者将N根K线叠加为一根然后进行研判。以2002年年线为例:

2002年开盘1643点,最高1748点,最低1339点,收盘1357点,从年K线来看为一根上影线为105点、下影线只有18点、实体为286点的近乎光脚的中阴线。年阴线,预示着2003年仍将是个调整年,最起码年初将继续向下调整;实体长为中阴,说明内在下跌动力较大;上影线长于下影线,并且为近乎的光脚,说明向下的概率远大于向上。因此2002年的年中阴显示出下跌趋势仍将延续,特别是2003年初将先惯性下探。

而2001年开盘2077点,最高2245点,最低1514点,收盘1645点,从年K线来看为一根上影线为168点、下影线为131点、实体为432点的带长上影线的中阴线。从2001年年阴线、中阴、长上影线的特征也验证了2002年中阴的必然性,如果把这两年的年K线叠加在一起,可得出带长上影线、近乎光脚、实体巨大的大阴线,也可得出2003年仍将为调整年的结论。

缠中说禅一分钟的次级别有三根重叠的k线组成,怎么又变成线段了

《教你炒股票》108课,是任何一个学习缠论的朋友必须要看的,除了一开始跟随缠师同步学的,09年之后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从缠师所说的懒人线路图,分型笔线段开始,前面的文章以其复杂或者基础没有打牢而没有细看。

本人印象十分深刻,在11年左右,网上学缠论的人画线段成风,绝大多数文章、论坛都是讨论线段、笔什么的。可见当时的火爆程度。我当时也搞了一段时间,天天对着1F K线包含、合并、分型、破坏什么的。才短短几年时间,缠论学习的群体和氛围在急剧下降,本人觉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缠界培训的那群人,用懒人线路图教成这样的。

本人不反对培训收费,毕竟现在做什么培训都要钱,是知识付费的时代,付出得到收获是自然的。但本人严重反对,自己没有学明白,还出来教别人,学了点概念,分解了点图形,就以为出缠了,实质完全可能把一些新人绕的更缠。要知道,一旦真缠进去了,要出来,不来点狠的,是不太现实的。缠到最后,完全可能就放弃了。

在后来学缠的人中,一个受缠论影响进而自我画饼的现实就是: 意图从懒人线路图开始,最后成为钢铁战士。 这太不现实,懒人在市场中,注定是没活路的。

我们不妨让时光倒流,回到缠师刚写缠论的日子,大胆的猜一猜缠师写课程时的思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缠师在写《教你炒股票》之前,并没有写好的手稿,确实是边写边发。

一个很正常的逻辑就是,在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开篇写一些看似吹牛的大话但并不是废话的文字,打开局面。比如‘“教你炒股票”这样的题目,全中国不会有第二人比本ID更适合写的。’、‘庄家这种动物对大多数人来说很神秘,对本ID来说就太稀松平常了。’

之后一个最正常的逻辑就是撮中散户痛点,点出绝大数人亏钱的原因,引起共鸣,进一步增加关注度。比如‘喜好’、‘理性’‘看和干’等。

再然后,自然要教一些方法,这种方法,必须好用,而且简单有效。这样,才会有更多人看。而且,以缠师的才气,将这种方法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写出来也是易如反掌。因此就有了,数学原则,吻的概念。

文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有趣(可读性),时不时引起股民共鸣(错误认识),同时散发出出其的自信以及实用性,吸引了大批股民以及非股民的加入。不得不说,缠师做营销也是一把好手。

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选股和操作上,因此就有了数学原则以及一吻何能销魂?缠师伟大的地方在在于:他认为知识是全人类的,因此没有任何的保留,全部都讲了。很多人认为,均线的吻和缠论没有关系,好像就连缠师都这样说,但实际上,任何一个通读缠论的人都应该马上知道,‘吻’就是没有中枢之前的通俗版缠论。

通俗版缠论讲完之后,就是实例列举,所以就有了‘喝茅台的高潮程序’,再加上一个湿吻中涉及到的背驰陷阱问题‘没有趋势,没有背驰’。

整个过程中,写作的整体思路非常明确。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第16课到第18课之间,整整隔了10天,这与缠师正式开始进入写作高峰期的吻的系列2-3天一篇文章的情形十分不合,可以大胆猜测,在缠师写完‘通俗版缠论’之后,在思考是否要将最核心的‘走势终完美’和盘托出,以及以一种什么方式写出。

之后以第16课《中小资金高效买卖法》作为过度,其实这篇文章已经涉及到级别和走势类型的概念了,课程想要继续下去,必须解释清楚这两大概念,因此,这篇课文之后4天,《走势终完美》这一划时代的文章出来。

为了进一步解决级别和走势类型,中枢的概念自然而然提出,之后的几堂课非常连贯(中间有圣诞节和元旦节耽误几天),讲解了围绕中枢产生的一些列问题。(第三类买卖点)

再然后,站在中枢视角,重新解释了什么是背驰。至此,走势终完美第一部分的内容,走势如何完成讲清楚了。之后,又一篇雄文《转折的力度与级别》横空出世,解决了走势类型链接的问题,也就是走势完成之后的演化。

在整个体系中,有两篇文章的位置特别有意思,在第三类买卖点提出来之后的《缠中说禅买买点的完备性》以及《转折的力度与级别》出来之后的《缠中说禅理论的绝对性》,一个绝对性和完备性,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中枢提出来之后,对中枢视角下走势分解的肯定。

换句话说,走势中枢的概念完全有可能是边写边提出来的,因为,走势中枢提出来之前,被称为‘价值中枢’,这在缠论回复里有多次提到。

接着,必然就要讲围绕中枢做走势分解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分解的多义性,以及从多义性出发,形成的同级别分解和非同级别分解,因为要用中枢分解走势,必然会面临这些问题,就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课程的进行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搞混了很多人。因此,出现了多堂补习课,特别是多义性下的背驰问题。

研究背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碰到小转大的情形。因此也就有了一堂《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的课程。

在整个补课以及心态课程中,一个有意思的课程就是《每日走势类型》,这堂课很重要,但并没有展开,本人把他精细化了。对于日内的操作,很有帮助。

再然后,大概所有人都被搞晕了,就有了逐步出现的行情分析、图解示范。不知不觉,来到了60多课。从62课起,缠论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缠绕的阶段。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中枢,准备分解走势,缠师首次提出‘分型、笔、线段’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和上一堂课,差了整整9天,并且这个写出之后,马上写了一篇《替各位理理基本概念》再次强调了中枢和级别。

又过了半个月,新文标题《再说分型、笔、线段》,这堂课,将笔线段等概念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半个月期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缠师做了什么思考我们也不知道,只知道这堂课之后,关于线段划分在形态学上解决了。

紧接着,缠师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以特征序列的形式,给出了线段划分的动力学标准,至此,从形态学和动力学上彻底解决了线段的划分。

换句话说,‘分型-笔-线段-中枢’的递归体系,彻底建立起来了。因此,最为熟悉的懒人线路图在第72课也被提出。

之后的课程围绕着分型等做出一系列的展开,并对课程体系做了进一步的梳理,这里的梳理逐步开始涉及到缠论的哲学本质——自同构性结构。

随后开了一个新的《逗庄家玩的杂史》系列出来,可以大胆猜测,递归体系建立起来之后,理论已经完善了。但在操作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中阴阶段的处理。

因此,从第88课开始,关于中阴走势的一系列课程出现,中阴问题的解决,必然要用到多级别的表里关系。

当解决了走势如何完成以及完成之后如何处理中阴,进而解决走势类型的连接之后。要做的,就是在走势当下《当机立断》以及不断在当下《修炼自己》。

再然后,课程就有点逐步恢复到29课之前的风格,开始没有了笔、线段、多义性什么事了。再次讲解走势必完美,也开了一个新系列《中医、兵法、诗歌、操作》。

随着牛市的结束,熊市的逐步到来以及进行,防狼术、强弱指标以及短线反弹形式逐步登上课文,最终结束了108课。

至此,我们大概了解了缠论的写作阶段和大致逻辑,用写作手法大致概括,就是采用了 总——分——总 的模式,在整个‘分’的过程中,缠师完成了递归体系的建立,但这个‘分’却不是一定要存在的。

谈到如此,如果你还逃不出这里面的弯弯绕。那就需要继续下苦功夫了!

如果一个股市理论不能解释所有遇到的股市现象,不能提前让你

对各种走势做出反应(哪怕仅仅是心理反应),那么这个理论一定

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如果同一个理论能被人解读成不同的理解,

不能被所有人接触后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那么这个理论一定

是有缺陷的。这不,就有缠论拥护者不小心说了实话:缠论在上升

势中很好使。有人说了:上升时用得着理论吗?千人千缠起码说明

了这个理论的模糊和不可定型。108课本人都粗略看了下并无理论

性的新意,只是把形态分子化,所以很多人崇拜他的数理结构,但

实用性相当的差,属于马后炮解构形态的一种技术,缺少实战价值

。该理论微博中没有跟盘的大神,也没有哪个民间缠论高手成功过

,基本销声匿迹的理论,唯一的卖点就是神秘性也就是这种神秘复

杂的特质养了很多教课的骗子们。

题外话:1f只适合t+0交易上的买卖点,t+1实战中请找5f以上级别,而且用趋势线理论和macd背离理论就可以学缠只会把你缠住无所事处

关于“K线的含义是什么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