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华为造车了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华为造车了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华为造车”有一番争论,不过,这次刮的“风”甚猛!
华为虽未亲自下场造车,但已经深度参与到造车的整个环节,严格来看,华为正在“无限接近造车”。之前,华为汽车业务已是动作频频:先是2月江淮和华为的新能源工厂宣布开始建设;紧接着华为透露,与奇瑞基本敲定了智选车的合作意向,并对华为“造好车”的三种模式大肆宣传;3月,华为授权门店更换了一波宣传物料,“HUAWEI问界”标识不仅登上海报,也正式“上车”……当大家正在议论“5年期满”的华为是否下场造车时,“剧情”峰回路转,让所有网友吃了个大瓜。
3月31日,华为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再次强调“造车禁令”。事件转折点是广汽集团的一纸公告。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项目变更为自主开发。换句话说,广汽与华为两年前订立的“婚约”正式宣布解除。
也许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内部签发了一份关于汽车业务决策的公告,再次强调“5年内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华为造车一直备受非议,先有车企将与华为的合作解读为“会失去灵魂”,后有华为智选车模式被质疑是“以合作之名行造车之实”。
总之,希望在汽车圈广交“朋友”的华为,这几年并不讨喜。重申“不造车”后,华为是否能打消生态合作伙伴的顾虑,交到更多“朋友”?
合作“裂缝”有迹可循在一款关键车型的量产节点,双方合作陡然生变,这不由得让人猜测华为重申“不造车”是对此事件的一次正面回应。
时间回溯到2021年7月,广汽埃安与华为就联合研发“AH8项目”达成合作,这款车承载埃安品牌向上的使命,首款车型SUV计划2023年推出。
就在近日,广汽集团突然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的“AH8项目”,从此前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这意味着,该项目的研发将由广汽埃安占据主导权。这是继上汽集团之后,又一家将“灵魂”攥在手中的车企。
一直以来,关于双方合作进展的消息少之又少,与其说,这次“官宣”来得有些突然,不如说,草蛇灰线,双方合作的“裂缝”早就有迹可循。
2022年8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一次活动中吐槽,华为是大牌供应商,价格比较高。“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但发现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由此可见,即使面对广汽这样的国内大牌车企,华为亦是强势如斯。
随着广汽集团的拂袖而去,参与华为“HI模式”的合作车企只剩下阿维塔一家。
一直以来,华为HI模式的发展并不如预期顺利。今年2月,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被停职,华为车BU CEO余承东接管相关工作。业内就曾分析,这次人事变化让王军成了“背锅侠”,原因是其主管的HUAWEI Inside(HI模式或全栈式方案)业务未达预期。
最早应用HI模式的北汽极狐,也是一家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的汽车品牌,被网友戏称为“极糊”。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直接将极狐排除到华为HI模式合作品牌之外,只承认了阿维塔一家。就在前几日,阿维塔与华为就终端云服务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将在终端云服务应用生态、鸿蒙智慧场景生态等领域达成全面合作。
不过,销量刚起步的阿维塔,对华为短期内的销量贡献十分有限。
关于华为“上车”难,余承东现场发言透露出几许无奈,“华为是被制裁的企业,国际巨头不会选我们;新势力出于市值等考虑,不太可能选择我们;传统车企中,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这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规模不够大,华为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和变现。”
华为“不造车”被重申HI模式是华为向车企提供鸿蒙车机与自研车载计算芯片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并授权在车身上使用HI的Logo。
HI模式业务没能达到预期,华为只能寄希望于“智选模式”。而“智选模式”是华为与车企绑定最深的一种模式,已介入到产品开发和渠道售卖中。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就是华为“智选模式”的样板标的,自2022年3月交付以来,AITO问界不到一年卖出了7.5万台。
余承东曾提及,智选车业务在华为内部是可以做到盈亏平衡的,目前车厂出现“有些亏损”是因为规模太小,并将销量100万台设定为盈利平衡点。“我认为2025年可能会做到100万台,这也是自己主动给公司提的目标,希望2005年能够盈利。”
那么,如何实现100万台目标呢?凭借赛力斯和尚未敲定合作的江淮、奇瑞等几个品牌,显然是不够的。余承东之前强力推广“华为问界”也源于此,他坦言,“当时叫‘华为问界’是想成为一个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困惑。因为现在是赛力斯生产,马上还有奇瑞、江淮也会生产搭载华为整套解决方案的车。”
敢于夸下海口的余承东,终究是太过急功近利。毕竟,华为造手机取得的巨大成功,不能直接“复制”到汽车中来。
有消息称,华为内部也对余承东的“造车计划”进行了批评,称其严重违背了公司战略。汽车业务强拉上华为做背书,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趋势——以牺牲华为品牌来消费大众,一旦做砸了,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一年前,就发生过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车主集体维权的事件,车主称车辆无法升级到鸿蒙OS系统、车载WIFI功能缺失,指责赛力斯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车主表示,当时买车是冲着华为品牌去的,但赛力斯SF5的车机系统令人“心寒”。
“不造车”的华为,首先可以省去售后服务的各种麻烦。
其次,新能源业务也没想象中乐观。即便新能源最红火的2022年,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3.51万辆,与此前定下的“20万辆考核标准”相差甚远。今年1月、2月,赛力斯汽车销量分别环比下降了55.79%和21.94%,这是过去一年内首次出现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这与余承东的2025年实现100万销量的目标也偏差极大。
再者,造车本身是个“无底洞”,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而且行业内“卷”厉害,即便是大手笔投入也未必能取得最后成功,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前,华为终究放下了“挣快钱”的想法。
由此可看,华为短期内造车是行不通的。华为“亲密战友”赛力斯也站了出来,一边替华为造车“喊冤”,一边借势宣传一下自己。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称,“我们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华为造车是两回事。华为确实没有造车!”
严查滥用“华为”品牌华为遭遇制裁时,确实有过一段迷茫期。正因此,华为才会不惜重金开发汽车业务,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如今,高喊“过冬”的华为更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不再“病急乱投医”。
在华为业绩发布会上,一个细节引起了小艾的注意。今年,华为首次通过产业组合的方式公布了经营报告,包括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终端、华为云、数字能源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件。这五大产业组合在2022年分别营收3540亿元、2149亿元、453亿元、508亿元和21亿元。
肉眼可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件在整个营收大盘中,微不足道。如果因为这项业务而过度消费了华为品牌,不值当!华为高层也终于忍不住对余承东滥用华为品牌一事开始了痛批。
先是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签发文件,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除此之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紧接着,在华为业绩发布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回应AITO问界变成“HUAWEI问界”一事时,用了非常严厉的措辞。“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
小艾周末走访了华为线下门店,相关海报、车型资料以及销售话术都进行了调整,展车上的“HUAWEI问界”贴纸不见踪影,销售人员介绍时已改口问界品牌,但与客户在私下沟通时,仍时不时会强调一下问界与华为的渊源,“问界车型都是华为主导设计的”。
华为真的不再造车了吗?一位前华为员工告诉小艾,华为是一家典型的“既要又要”公司,现在的“苦肉计”可能是为了不断试探,一旦风向变了,会马上调整动作。
爱点评对华为来说,“半路出家”去造车实在是没有太多胜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短期内也无法成为营收支柱,所以,任正非才是“人间清醒”,重申“不造车”是竞合之道:少树敌、多交友。关于华为造车,大家的关注点说到底是华为品牌,但对华为“三电”系统到底如何却知之甚少。如果哪一天,华为能让消费者真正感知到产品的强大,那时候才可以说在汽车领域已有了“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驾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关于“华为造车了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