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 夏至 日到 冬至 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 总结 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现象: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公转》

 3.阅读材料:回归线和极圈

 4.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认识地球公转产生的节气变化:

 (导学):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春分

 (讲解):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半球节气是春分、南半球是 秋分 ,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南、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相等,3、4、5月是北半球春季,南半球秋季。

 (导学):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夏至

 (讲解):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南半球是冬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多、男半球获得太阳热量少,6、7、8月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导学):二分二至日(北半球)——秋分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二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地球的运动》 执教者 张培杰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学情分析 我校贾庄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初级中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水平均处于较底水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表面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兴趣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 想象力 。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来源:https://sxphszu.cn/zhishi/202412-67.html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节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4分钟) 第一节中,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知道一些关于地球的数据。播放动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大家能解一下原因吗? 学生回忆旧知回答。 “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35分钟) 地球自转有哪些特点呢

 动画:“地球的运动”。 自学P9第1、2段、第P11第1、2段。结合屏幕上<地球的运动>,完成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一)”表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源:https://www.sxphszu.cn/xwzx/202412-110.html

 ? 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有针对性的鼓励。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一)” 让学生展示自我,提高学习兴趣。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①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②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探究昼夜的形成: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边演示边解说。

 ?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如果分别从北极和南极看,还能简单的说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吗?教师动画点拨。 表演者叙述,观察者完成“学生合作学习(一)”。 了解我们是白天看NBA的原因,明白地理对生活是有用的。 师生共同学有关时区的知识。 和老师一起学习时区知识,并完成“师生共同探究(一)”中的空。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师生共同探究:怎么统一时间呢? 和老师一起分析、学习?

 完成学案“师生共同探究(一)”。 分析问题能力,初步了解时区。 教师以诗的形式小结地球自转。 说说 对该诗的理解。 活跃气氛 温习知识 播放动画“走过四季”。 观看动画。 缓解气氛,感受四季之美 和学生一起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知识。 和老师一起学,并完成学案上“师生共同探究(二)”。 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为后面“学生合作学习(二)”作为知识准备。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并给予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太阳的公转”。 合作探究能力。 你学到了哪些地球公转的知识?用动画补充或强调。 利用“学生合作学习(二)”展示学习成果。 检验合作学习情况。 了解科学史上的“天转还是地转“之争。 阅读“是天转还是地转”。 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结合动画,和学生一起学习五带的划分。 利用“师生共同学习(三)”?。

 展示学习成果:五带。 太阳公转知识的延伸。 延伸拓展: 思考并回答。 检验学习情况。 课堂小结(5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有什么感想?(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来源:https://fplkm.cn/xwzx/202412-97.html

 知道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量,从而对科学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 教育 。

 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67.html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每天早晨我们起床上学,工作,晚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停的更替呢?

 学生:地球的运动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68.html

 教师:对是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球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转,另一种是公转。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的第一种运动形式——地球自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教师:什么叫地球的自转呢?

 学生: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就是地球自转

 板书:(一)定义: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师:地球自转有哪些特点呢?

 板书:(二)地球自转的特征: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转动地球仪)地球是直着身子转动,还是斜着身子转动啊?

 学生:斜着身子转动的。

 教师:对。那么,它转动的中心是什么呢?

 学生:地轴。

 板书:1、转动中心:地轴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地轴真的存在吗?

 学生:不存在。

 教师,是的,地轴实际上不存在,只是人们假想的一根轴。从不同部位看地球地球自转,方向又是如何呢?

 学生:自西向东自转。

 教师归纳:从赤道上空看是自西向东方向运动,从南极上空看是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可以总结为“南顺北逆”。但是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在黑板上画图加以巩固)

 板书:2、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运动当中,那么它转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呢?速度是多少呢?

 学生:24小时(一天)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来源:https://www.sxphszu.cn/cshi/202412-108.html

1. 7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2.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3.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4.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及答案

5. 初一上学期地理《地球的运动》检测试卷

6.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学计划

7.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8. 7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9.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高一新生学...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案目的:

 1、让幼儿初步认识、了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球体,是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儿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教案准备:

 1、录音机、录象机、幻灯机各一台,磁带、录像带、幻灯片等;

 2、世界地图一张,地球仪一个;

 3、各类动物、植物若干。

  教案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地球)

 二、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初步认识地球的形状。

 1、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地球吗?它是什么形状?(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仪,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地球的形状。

 小结: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形状像球而略扁地球仪就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三、通过听、看,让幼儿了解地球上面有什么?

 1、提问: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你们知道它上面有什么?(请幼儿凭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回答)

 2、听录音——[地球的自白]:我是地球,我的身体可大啦,而且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上面有不同的颜色,蓝色的部分代表水,**的部分代表山,绿色部分代表陆地。我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还生活着许多动物,有凶猛的老虎和狮子;顽皮的小猴、可爱的小兔;还有ji、鸭、鱼、虾等等。哎!对啦,你们人也生活在我身上,有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小孩......

 总之,我身上的东西多得很,一时半会儿是说不完的,等有时间,我再向你们详细介绍好吗?

 3、游戏:“送回家”。

 请幼儿从盒子里任意取一张,然后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如:小鱼贴在代表水的蓝色处;......

 4、看录像——“世界各地”,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情况。

 小结:地球上有许多人、动物和植物,而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5、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不乱仍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

 四、结合幻灯片,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地球生病了》,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地球为什么生病了?怎样给地球治病?......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兴趣。

 五、延伸活动:

 “我为地球扫卫生”——清出白色垃圾。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

 2.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3.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来源:https://fplkm.cn/cshi/202412-116.html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一模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

  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评析:第一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好玩吗?这个字读“ao”,这个字读“tu”,它们用来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

 (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一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时一定能说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

 (评析:一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一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

  观察,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来源:https://www.fplkm.cn/xwzx/202412-58.html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评析:科学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只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展现魅力。因此教师力求不让教学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学学习走出课堂即终止的尴尬,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73.html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按要求连接管子,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尝试绘制和使用管子组合连接线路图,了解线路图的作用。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接管子的模型(线路)结构框架、长短不一的各种管子、接头、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管子。

 (1)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将分离的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并能通过两个“花园”。

 (2)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

 (3)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依据管子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1)集体讨论线路图的绘制方法。

 (2)幼儿根据本组管子的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3)集中展示线路图,并验证是否正确。

 4.实验操作:看线路图接管子。

 (1)幼儿交换线路图,并看图连接管子。

 (2)讨论并小结:线路图的作用。

 5.延伸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细致的观察蚂蚁,大胆的表述。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来源:https://www.sxphszu.cn/bkjj/202412-78.html

 3、蚂蚁(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来源:https://www.sxphszu.cn/xwzx/202412-97.html?(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 、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交*。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 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二、 活动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86.html

  三、 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来源:https://www.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86.html

  四、 活动过程: 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关于“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