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 想得高分一定不能错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 想得高分一定不能错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想要学好初中地理,就要掌握好地理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我整理了初一上册地理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初一上册地理重要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⑹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来源:https://sxphszu.cn/cshi/202412-75.html。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来源:https://sxphszu.cn/zhishi/202412-17.html。(P53中的图3.17)来源:https://www.fplkm.cn/cshi/202412-48.html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来源:https://fplkm.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237.html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来源:https://sxphszu.cn/zhishi/202412-76.html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如何学好初一地理

明确内容

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或者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这个是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一定 要明确的,之后明确了这个内容,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地理。

把握地理规律

我们要知道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每天腾出一定时间复习

每天一定要给自己制定复习地理的计划,没有制定计划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很迷茫的,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地理

初一上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理 自然、人文

壹.尊重自然规律。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叁。具备可继续发展的观念。

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的。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本初子午线)

10、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1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13、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

气节 日期 北半球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 21日前后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6月 22日前后 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 23日前后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自转: 昼夜更替

地球运动: 不同地方时间差

公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

14、五带的划分:北寒带位于北纬66.5度,南寒带位于南纬66.5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北温带位于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南温带位于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热带位于北纬23.5度与南纬23.5度之间,气候终年炎热。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特点: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2、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来源:https://sxphszu.cn/xwzx/202412-51.html

17、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一-数字比例尺。二-线段比例尺。三-文字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

第二章

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州面积最小。

2、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3、大洲的分布:

北半球: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

跨南北半球: 非洲、南美洲

南半球: 南极洲、大洋州 东半球 亚洲、非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来源:https://www.sxphszu.cn/xwzx/202412-120.html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 山脉、河流、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5、海峡: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半岛:半岛是绿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7、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8、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版块、非洲板块。

9、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10、红海处于板块的开展边界,地中海处于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来源:https://sxphszu.cn/cshi/202412-34.html

11、大西洋是由地壳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

第三章

1、 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的时间里的天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内。

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度。

④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各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④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比大陆西岸多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87.html。 来源:https://sxphszu.cn/xwzx/202412-141.html

⑤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不沿海地区少。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6、一年中,南半球气温,海洋上2月最高,大陆上8月最低。

7、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8、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来源:https://sxphszu.cn/cshi/202412-87.html

9、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

①赤道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来源:https://www.fplkm.cn/xwzx/202412-104.html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③我国东部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10、 各类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区,亚洲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亚马逊流域。

②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

③温带地区,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11、 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12、 气候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四章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来源:https://sxphszu.cn/bkjj/202412-29.html

3、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雨林、高原、山区、高纬度地区。

5、 乡村与城市的形态:

差别 交通 人口分布 建筑 生产方式

乡村 不发达 稀疏 分散、低层建筑 农业产业

城市 发达 密集 楼层高、排列密集 非农生产

6、建筑与环境地理的关系:

地区 环境 建筑分布

东南亚 湿热 云南傣族、低纬度地区

北非 干旱、炎热、风沙大 西亚、黄土陕西高原、内陆

极地 严寒、大风 冰屋

别的地方引用。

关于“初一上册地理必考重点 想得高分一定不能错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