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
活动过程: 来源:https://www.shiyua.com/zhishi/202412-17.html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847.html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1)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2)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3.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764.html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来源:https://shiyua.com/bkjj/202412-19.html。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29.html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769.html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3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来源:https://www.liuxinsheng.com/cshi/202501-183.html
1、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400.html?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686.html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来源:https://drill-pipe.com/bkjj/202412-107.html。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4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10.html。来源:https://shiyua.com/xwzx/202412-73.html
教学准备: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科学》下P。6~7。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出示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2、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来源:https://shiyua.com/bkjj/202412-128.html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边哈,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1、观看画册《变化的温度》。
2、教师指导幼儿按画册上的要求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关于“《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