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1

第九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建立的结果:特区建设在令人惊讶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进行,很快取得了显著成就。

4、对外开放格局:全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5、作用(意义)(影响):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目的: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经济腾飞,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3、开发的时间: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4、开发的结果(历史意义)(作用):

经过努力,浦东已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12月

3、意义: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还有各种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2

第十课 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1、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进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初步建立和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

4、 措施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这是总结共和国50年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经验 教训做出的历史结论,说明中国***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5、重大意义: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这是总结共和国50年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做出的历史结论,说明中国***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刑法》

1、制定: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此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标志: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3、修订:1997年3月,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做了重大修订,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

4、《刑法》施行的历史作用:

刑法的完善和实施,在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法通则》

1、目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需要将先后颁布的各种民法法规纳入一个总体框架,并针对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

2、通过的时间:1986年4月

3、施行:1987年1月1日

4、历史作用:我国逐步创建的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为制订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民自治

1、村委会的建立:1983年后,全国各地普遍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乡镇以下建立了村委会。

2、村民自治的目的:为适应新的变化,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基层,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3、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4、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对村民自治的评价(意义)(历史作用):

农村阶级民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我们现在实行的村民自治,实践证明它完全符合我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3

第十二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3、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

⑴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⑶ 文化 上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⑷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4、实行民族政策的意义:极大地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⑴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⑵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⑶实行民族区域政策;

⑷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⑴3个层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⑵5个省级自治区

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3、如何理解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答: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和睦相处,共同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共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1998年)

各民族共同繁荣

1、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前,农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发展十分缓慢。一些地区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部分地方铁制农具尚未得到使用,交通、邮电和通讯事业也十分落后。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

⑴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

⑵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积极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民族的共同民主与进步。

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的结果:

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 教育 、卫生事业都有很大发展。

4、对民族政策的评价:

实践证明,中国所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在21世纪必将得到巩固和发展。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4

第十三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的目的: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提出:⑴时间:1982年⑵人物:

3、提出的原因: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4、“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5、“一国两制”提出的针对地区:

“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后来对香港、澳门地区也同样适用。

6、“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意义(对“一国两制”的评价)

“一国两制”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做出了贡献。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中英谈判: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申明》,宣布中国政府将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回归庆典(“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在如期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同时升起。五湖四海,万众瞩目,神州大地,一片欢腾。饱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萄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申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联合申明》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中国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基本解决。

5、“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实践: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府的交接仪式如期举行。中国政府宣告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五星红旗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上空高高飘扬。华夏儿女徜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继香港回归之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7、香港问题的由来(什么是香港问题)

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占领了整个香港地区。

8、澳门问题的由来(什么是香港问题)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80年代,葡萄牙政府迫使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承认其对澳门的治理权。

9、台湾问题的由来(什么是台湾问题)

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此形成了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的局面。

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

⑴综合国力的增强,

⑵国际地位的提高

⑶“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运用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1、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标志性的一年:1987年——1987年前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⑴历史背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中国***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方面也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

⑵现状: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领域不断扩大,从文化教育逐步拓展到经济、贸易、体育、卫生、科技以及新闻、出版、宗教等各个方面。

⑶意义:通过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敌意和误解,增强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

2、重要部分

⑴三通:实现通航、通邮、通商

⑵1987年10月,台湾方面宣布从当年11月2日起允许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以外的台湾居民可以经第三地转复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骨肉分离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

3、台湾问题的前景

尽管目前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实表明,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几个基本原则(对台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从性质上看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一样的么?

答:不一样。香港、澳门的问题是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6、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中国收回香港的历史依据: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8、中国收回香港的法律文件:《联合声明》;

9、中国收回香港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

10、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⑴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⑵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⑶大陆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加,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最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

不利因素:

⑴“台独”势力猖獗。

⑵美国的干涉。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优质总结

★ 2020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

★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 初二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笔记

★ 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

★ 初二历史下册第十八课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点

本文整理了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中考中拔得头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1.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

4.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6.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

8.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6的光荣革命。

13.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美国独立战争的***是:华盛顿。

17.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9.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历史必背知识点

2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

2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23.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比尔)。

25.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

26.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7.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29.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

30.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1.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32.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业。

3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4.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3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6.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7.被称为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的是:美国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

38.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9.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

40.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历史常考知识点

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1

英国工业革命

1.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过程

(1)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 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1771年,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3)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广泛应用于生产。

(4)1825年,史蒂芬孙 用蒸汽机车牵引列车试验成功,陆上交通进入蒸汽时代。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利用蒸汽做动力的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3)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列强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从而使欧美列强成为工业国家。

(4)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

(5)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消极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掠夺,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2)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

①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最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新兴工业,受旧习惯束缚少)。

②发明者多是技师或熟练工人,科学与技术尚未明显结合。

③从英国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19世纪中期,法、美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④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2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

(1)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科学技术 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发源地及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主要发明

(1)电气技术: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内燃机的应用: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

(3)石油化工: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电信技术: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4.影响

(1)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

(2)推动了农业的变革,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3)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4)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5.特点

①几乎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③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俄国)。

教材知识延伸

1.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在观念和实践上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向城镇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 教育 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在世界范围建立;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4.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导国家的变迁与大国的兴衰

(1)15-16世纪伴随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占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2)17-18世纪,通过殖民扩张、争霸,西、葡逐渐衰落,荷兰和英国先后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3)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美英共同主导世界市场;

(5)二战后,欧洲的英法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6)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3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途径、基本特点、影响及评价

1.形成过程

(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基本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扩张性:由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4.影响

A.积极

①对世界: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②对西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实现政治民主化;

③对亚非拉:客观上摧毁传统自然经济,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促使新的经济因素发展壮大,促进了近代化。

B.消极

①灾难和落后:经济侵略造成了一些地区贫穷落后,带来灾难。

②附庸和危机:在世界市场中,亚非拉处于附庸地位,列强之间的剧烈争夺,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其他国家,影响非常大,破坏性增强。

5.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评价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促使这些国家、地区迈向近代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 文化 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20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知识点

★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必修二

★ 2017年历史会考知识点

★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开辟新航路知识点总结

★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常考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整理

关于“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