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幼儿园区域设计与布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园区域设计与布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色彩

色彩是儿童在玩乐时的直观感受,是孩子们心理变化的首要原因。色彩变化主要体现在购物中心的场地铺装、游乐设施、植物。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很明显,明亮愉悦的颜色会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且喜欢不同的颜色的孩子性格也不同,设计中选用适当的颜色对儿童的个性进行塑造,对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有益。

2、灯光

购物中心儿童活动空间照明灯光不宜太亮,要多选择具有柔和光线防眩光的灯具,防止灯光过强对孩子形成光污染,尤其是婴儿,可能存在躺下仰望天花板的时候,如果错误的选择了灯具,会给婴儿眼睛造成很严重的伤害!而柔和的光线还能帮助不愿长时间停留于商场的孩子们舒缓情绪,安静下来。

3、主题

购物中心空间设计不只是要打造一个是对儿童友好的商业空间,还要考虑打造品牌专属的个性。创建符合品牌定位的设计语言,或识别符号,要让儿童空间看起来就是一个整体,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方便品牌传播。

家,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港湾;是安全、快乐而又充满温情的场所;班级是孩子成长的又一个摇篮,创建一个温馨、友爱而又不失活力的班级乐园,让幼儿的生命以更加本真和自然的方式成长,是幼儿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并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幼儿期,尤其是在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幼儿晚期,通过构建和谐生动的班级活动,开展具有大班幼儿特色的生命教育活动,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内涵

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为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各方面均衡发展,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探求,让幼儿感受生命的美丽、神奇与智慧,体验生命的美好,能尊重和关爱生命。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幼儿是生命发展的主体,唤醒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满足幼儿不断成长的需要是生命教育意义所在。

二、大班生命教育的实践

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质是满足幼儿生命成长的需要,使其向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前教育的性质,我们选择了主题活动和日常教育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主要是在符合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幼儿捕捉生活具体事件,进行深入、直接的了解和观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和学习,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知,从而促进幼儿生命意识和活力的发展。

1. 用爱心编织安全之“巢”

依恋是指儿童和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一种亲密感情联结。建立班级良好师生、生生依恋关系,不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心理场所,为儿童良好个性发展、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爱是人间最丰富的情感,对于幼儿来说,爱的激励、感化、促进的力量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威力。用爱心编织班级的安全“巢”,让幼儿感受到班级里温暖、和睦、互助的大家庭氛围。

腾腾笑了

案例背景:

腾腾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学期初送到了寄宿制幼儿园开始了新的生活。两个月后因孩子不适应,就又回来了。

案例描述:

美术活动课,内容是画牵牛花。牵牛花是本班的班名,也是班花,小朋友听得认真,画得兴起。可腾腾,纸上空空的,油画棒、记号笔都没有带,我就把自己的那套给了他。过了会儿,我发现腾腾什么也没做。于是我走过去,蹲下来问:“腾腾,你怎么不画呀?”他呆了一会儿说:“老师,我能去小便吗?”“可以啊?去吧!”上完厕所后,腾腾走到其他小组看小朋友们画画。看着看着,他走到我身边,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想画画了。”“那去画吧!”我用微笑给他以鼓励。半小时后,腾腾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拿到我面前,“老师,我画好了。”“画得真不错,瞧!这两朵牵牛花多漂亮。腾腾真棒!要是下次画得再大一点那就更好了。”腾腾拼命地点点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腾腾从一开始“默然”、“

排斥”到后来的“适应”、“参与”及“拼命点头”,是因为教学中把握住了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当我看到腾腾没有油画棒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借给了他。这一举动让他觉得老师是他的好朋友,是可以信任的;其次当我第二次走到腾腾面前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跟腾腾交谈,应允他上厕所,允许他看同伴画画到最后腾腾主动向我要求想画画。当教师对他的作品给予赞许时,他的内心世界彻底向大家展开了,他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腾腾笑了”是班级里小朋友的缩影,当一个个小朋友从拒绝、害怕、焦虑到逐步适应、主动参与,正是教师和小朋友们精心地经营着爱心“巢”的过程。幼儿的生命是稚嫩的,它需要关心与呵护;幼儿的生命是独特的,它需要理解与尊重;幼儿的生命又是孕育着潜能和希望,它更需要我们的发现和激发,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用母亲式的温柔,朋友式的平等爱孩子,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把孩子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如小朋友们每天念叨的牵牛花语:“手牵手,心连心;手拉手,笑一笑”一样,让更多的孩子露出灿烂的笑脸。

2.用活动串起快乐之“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是幼儿想象力的源泉,是交往合作的基础,是情感个性健康发展的保障,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整合音乐、美术、社会、语言、健康各领域,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从自发的娱乐性游戏向发展性游戏拓展,从而实现快乐成长。

音乐活动案例:

聆听小树成长的秘密

《小树快快长》是一首非常活泼,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歌曲,正像小朋友一样,渴望着快快长大。引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孩子感受自然界美好和神奇,是这堂课的目的所在。因此我通过“创编小树舞蹈”活动,循序渐进,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生命成长的乐趣。

师:采用MV带领孩子感受春风、小种子发芽、小雨、小树……(带领孩子感受丰富的大自然)

师:春天到了万物都苏醒了,你知道那些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个动画(植物生长)。(感受生命成长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编快乐小树的造型好吗?(表达小树成长的喜怒哀乐)

……

本次活动通过听、看、说、动、唱、创等音乐实践活动,层层深入度地体验乐曲的情绪,在师生互动中愉快的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

充满儿童气息以儿童为中心的文字与图画并重的绘本,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命情感,还可以让幼儿从欣赏、感受和体验中初步感受生命的美好与价值。通过游戏、儿童剧演绎文学作品,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感受体验生命的快乐与美好,让幼儿在人性美的感动中受到启发和升华。

《猜猜我有多爱你》活动设计

活动背景:

《猜猜我有多爱你》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的绘画本故事。小兔子亲切可爱的形象、两只兔子相互较劲的故事构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细节设置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对于生活条件优越、生长在众星捧月,人人呵护、泡在爱的蜜罐子里的孩子们,从小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正是时下我们应该反省和大力提倡的。只有让孩子学会了感恩,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才学会了快乐,学会了幸福;只有知道感恩的孩子,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因此,通过故事学习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学习爱父母的具体方法与形式,引导孩子生活中运用。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过家家”亲子生活游戏(回忆父母的爱)

2.

角色扮演:《猜猜我有多爱你》(感知父母的爱)

3.

比爱活动:爱的天平(学会付出爱)

4.

亲子游戏:过家家(将爱付之行动)

活动分析:

感恩不是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他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感恩,是因感知而感动,因感动而感激,因感激而快乐无穷,因此《猜猜我有多爱你》文学欣赏遵循这个规律,通过设计“感知父母的爱——为父母爱而感动——学会付出爱而快乐”心理活动进程,逐层深入,让孩子体会到收获爱和付出爱同样的快乐,让感恩的种子扎根幼儿的心中。

大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欢的活动。在幼儿班级活动中,以“游戏”贯穿始终,区域角色游戏到各领域渗透游戏,用最自然、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知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使孩子感到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

3.用探索铺就成长之“路”

学习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它是脑发展的自然机制。大自然赋予人类以求知和认识世界的欲望。幼儿对未知世界具有独特的惊奇和遐想,他们睁开好奇的眼睛去观察,张开灵性的耳朵去聆听,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运用多种感官去主动感知广阔的生命世界,他们是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的探索中成长的。因此,教师要敢于创设问题情境,顺应幼儿的探索需要,鼓励幼儿亲近动植物,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从而对生命产生热爱之情。

“救救蚯蚓”系列活动

一、 发现蚯蚓

一天在做早操时,草坪旁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孩子们将蚯蚓放到了小罐筒里,带回到了教室自然角。孩子们有的去外面给蚯蚓割草,去找新鲜的泥土,有的灌水,蚯蚓奄奄一息。

二、救救蚯蚓

“吴老师,救救蚯蚓,蚯蚓好像死了!”此言一出,班里的孩子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小朋友一本正经地说:“老师,天冷了,是不是生病啦。”我故意问:“真的吗?”她摇头又很肯定的说:“这只是一条小蚯蚓,还不会游泳,所以就生病了了。”其他幼儿都用询问的眼光要我给他们答案。感觉那时的我有点像医生,孩子们都渴望着我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看着孩子的兴趣这么浓厚,我顺势利导,请幼儿猜测蚯蚓喜欢怎样的家。

幼儿A:喜欢潮湿的家,或许它还喜欢喝甜水。

  幼儿B:喜欢和它的爸爸妈妈住一起。

幼儿C:我们的小罐子太小了,它喜欢住在大大空间里。

幼儿D:我要对蚯蚓说“对不起”。我不应该使劲地拉它。……

教师不仅要给孩子留出自由猜想和探索的空间,还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在鼓励孩子大胆猜测的同时,又自然地将幼儿间的相互埋怨、胡乱指责猜疑转化为探究真正原因,并引导孩子关注身边更多的动物,了解他们的习性。因此布置了观察动物的任务。在这样生成的探索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个绝对知识拥有者的代表,而是作为一个求知者,与幼儿共同来探索科学。幼儿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主动学习者,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相互体验着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分享着自己与他人的快乐,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广阔和奥妙,体验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关于“幼儿园区域设计与布置”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