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优秀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长可以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着手,制定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2、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

 3、家长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爸爸妈妈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好的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如带孩子外出,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深呼吸并说:“我要冷静,不能发火。”这些言行都会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你发现孩子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发生了偏差?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待于进一步养成?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促成好的习惯的养成。

 5、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妈妈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与孩子之间建起了绝对的信任,以便于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强了父母的教育影响,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训斥、压制。再有,对于孩子表现良好的自控行为,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6、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训练孩子坚强的意志。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而要理智的去爱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以后顺利学习和生活的必要素质,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已经成为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爸爸妈妈只要掌握小窍门,能加强孩子的自控能力,变得更加优秀!

 拓展:

 为什么是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美国学者对一些3岁半至4岁半幼儿进行自我延迟满足追踪30年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幼儿期能够等待的青年人都较为成功,而那些在幼儿期等不得、控制不住自己的人长大后事业都无起色。事实上,幼儿阶段自控能力较好的人,到了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大都比较好。我们一些中学校长说,有的孩子很聪明,可是自控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1.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2.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就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如果婴儿最初就受到冷遇,就会产生恐惧、不安全感,他就会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围的一切。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两三岁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成人应当支持儿童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帮助老师、妈妈做事,他们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等诱因,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就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

 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

 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不仅异于同伴,更重要的是异于成人。因此,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

 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烦,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习惯依赖于成人。如果家长对他们管束太紧,干涉太多,或者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要求,就会使幼儿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缺乏独立自主性。

 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4.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例如,玩儿“乌龟”驮物游戏。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实验初,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按要求做,成人以奖励为诱导手段,强化他自控的动机,逐渐学会处理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为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的他人,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成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

 5.成人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幼儿不善于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活动,这需要成人详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的行为自控。例如,装小豆的实验:在每个幼儿的桌上放一个小盒,盒上有一个小孔,大小刚好能放进一颗红小豆,小盒旁放有红小豆,让幼儿坐好,成人告诉他如何做,讲完后让他复述,确认其理解后才开始实验。

 1组:只告诉小朋友装红小豆,每一次只从小盒旁拿一颗红小豆,立即把它放进小盒上的小孔中。

 2组:在1组的基础上,进而告诉小朋友,在装红小豆的过程中,小朋友不要玩儿小盒,不要玩儿红小豆,也不要看别的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装自己的红小豆。

 3组:在前两组的基础上,又进而对小朋友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朋友认认真真地一颗一颗地装,装得时间最长。

 结果表明,2组和3组小朋友的行为自控比1组小朋友要强。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幼儿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时,成人应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活动,向他们提出具体、详细、明确的活动要求及行为规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顽强的毅力

 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玩儿抓坏蛋游戏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很疼,但为了抓到“坏蛋”,他不怕疼痛,不当逃兵,一直坚持到底,表现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毅力。

 7.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增加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八个方法如下:

第一,建立合理的家规。

俗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对于比较小的孩子,首先要从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比如睡觉是否准时。学龄前的孩子大概八点半,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定在九点,中学大概是十点十点半左右。

此外,还要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从整理书包开始,到整理书桌,再到整理自己的衣柜和房间,慢慢地对孩子有要求,养成能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做事有效率的习惯。

第二,营造爱的家庭氛围。

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有一个朋友曾说了一件事:他小时候非常自卑,因为父母经常吵架,整个楼宇都能听得见,他每次看到邻居都低着头不敢看别人,没自信,不太敢和别人交流。而且这样的性格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工作。

第三,通过其他的力量来引导孩子。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时,不知不觉孩子就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

要教会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第四,与孩子交流的方法要适当。

当父母友好而适当地与孩子交流时,不仅能让孩子好好听话,还能让帮助孩子学习处理周围事物,帮助孩子解决冲突,让孩子学会自控与合作。父母看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鼓励表扬孩子,让孩子更加积极。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

第五,学会表扬和批评孩子。

很多家长对赏识教育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孩子就要对孩子猛夸,孩子做错了事也不敢批评,等孩子无法无天了就先忍着,实在忍不了就打孩子一顿,回到老路上去。

第六,表扬的关键是对事不对人。

首先,努力发现孩子好的表现。有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非常有礼貌,或是爱做家务,家长就要对他多一些表扬鼓励,让孩子有比较好的自信。

其次,要具体告诉孩子他做了什么事让我们高兴,用肢体语言向孩子传递内心的喜悦。拥抱一下孩子,或者帮他理理领子,拍拍孩子肩膀,这些肢体语言能够使孩子更强烈地感受爱。

第七,锻炼做家务的能力。

我们需要孩子做家务。收拾物品只是家务之一,其他的家务比如擦地板、买东西都是对孩子比较好的锻炼。出去买东西实际上还能够锻炼他的交往能力。还有社会学家指出来说:“爱做家务的孩子失业率是不爱做家务孩子的十分之一。”

第八,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很多的家长给孩子的门槛真的太高了,对他有很多的要求,以至于孩子心里非常害怕,因为他怕自己完不成所以干脆就不去做,这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有的心理。

所以家长为了孩子好让他拥有一些自控力的话就应该适当地降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完成适合他年龄的目标,这样才能让他心中有更多的底气去刺激他的心里有想去满足去完成的愿望。并不是给她太多的要求让他自己心里都从来没有底气认为无法完成,直接去躲避放空自己。

提高孩子自控能力的五个方法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具体注意以下方法:第一、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控制策略。

1、想一想,再去做。

与成人相比,孩子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冲动性强,孩子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因此针对这种行为的这一特点,对于小孩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应该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比如说孩子在上课时想说话、做小动作,如果这时候他能先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认识到上课讲话不仅自己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听讲,那么他就有可能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专心听讲。

2、培养提高移情能力。

 小孩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提高孩子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比如对于争抢玩具,不少孩子都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应该谦让,但实际上他们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不能正确处理问题。因此,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如注意力转移?先玩别的好玩儿玩具、延迟满足?自己过会儿也可以玩等,避免矛盾、冲突的产生。

3、间隔奖励

间隔奖励就是对孩子的行为不是每次都给予奖励,而是间隔地给予奖励,来提高习惯行为的发生率。例如:孩子学电子琴。先商量好,每弹奏一支曲子奖励10分钟玩球,逐渐可以增加到每弹好两支曲子奖励一次,再增加到3支、4子曲子等等。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孩子的好行为,提高训练孩子的效率。用这种方法也会很容易地改变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4、讲道理

事例:如果碰到孩子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您一定要鼓励他吃,可以给他讲道理,告诉他吃这种菜对身体有好处,同时还可以给一些适当的奖励。

第二、不断提高孩子的是非观念和评价能力

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具有是非观念和评价能力,才能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只有当孩子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三、学习同伴积极的榜样行为,抵制不良同伴行为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哎呀呀连锁推荐,其学习的榜样是不同的。在年幼时,儿童主要是以父母的行为作为学习榜样的,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同伴交往的增多,同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儿童通过观察、模仿、认同等方式,向同伴进行着学习。良好的同伴常常能为儿童树立一个积极的行为榜样,促进其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而同伴不良的行为则在儿童周围形成消极的榜样,(坐后边同学说话互相影响)不利于其积极行为的培养。因此在同伴群体中,儿童必须善于区分,正确对待同伴的行为,要学习同伴积极、适宜、良好的行为模式,而不是盲目地认同或全盘接受。要善于观察,观察同伴的行为结果,通过其行为结果及他人的反馈来判断其行为的正确、适宜与否。

第四、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坚持将事情做到底。例如,有的小朋友在学习跳舞时,不小心手碰破了皮,很疼,,但为了坚持,他不怕疼痛,不当逃兵,一直坚持到底,表现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毅力。

第五、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迫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孩子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孩子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习惯:认真专心,外贸童装加盟推荐,训练孩子10-20分钟集中精神学习的习惯,爱护书籍文具;阅读与书写习惯正确,正确握笔,作业格式规范,干净整齐,字体漂亮,减少涂改,不形成“橡皮依赖症”。

培养读书习惯:训练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一页一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看书,还可以让他接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同时鼓励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启示人生方向。主要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培养劳动习惯:平时要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并鼓励他们按时完成。比如帮助家长拖地板、扫地、收拾碗筷、洗碗、整理衣橱、叠被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自己独立完成刷牙、洗脚、摆放玩具、整理书包等。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做出任何事情,都要承担因此而带来的后果。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不能率性而为。强迫自己三思而后行,给自己立下书面条文,哪些时候不可以失控。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就应该惩罚自己,比如长跑、比如吃辣椒... 只要你真心诚意的想改,就一定能够改掉。

提高孩子自控能力的五个方法:

1、学做计划、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计划是自我控制最关键的一环,有计划有目的去做事,孩子的自控力一般也比较强。鼓励孩子做计划,每天要做什么,玩什么,长期的坚持下去,孩子慢慢养成习惯,长大了对孩子绝对有很好的帮助。

2、及时提醒

其实很多孩子都容易分心,另外,由于孩子理解力有限,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和规则,不仅记忆慢,而且容易忘记,导致很难坚持完成一件长时间的任务。因而当孩子分心或者没有遵守规则的时候,父母要注意提醒,并把孩子拉回到原来的规则上。

3、生活规律

孩子还在长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的时期,生活规律极为重要,同时也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孩子的生活规律,通过建立规律感,让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控制行为,比如按时吃饭,规律地锻炼等等。

4、反习惯培养、逆向引导训练

什么是反习惯,反习惯就是与正常的思维相反,比如看同一幅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得到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使用反习惯训练,把简单的事物换个角度复杂化,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比如让孩子用红色的笔写“黄”这个字,用蓝色的笔写“绿”这个字,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5、规则清晰

有良好的家庭规则很重要,能够让孩子清晰地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做了,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同时,假如孩子在进步改善的时候,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奖励,奖励孩子为遵守规则而付出的努力。让孩子继续遵守规则的动力。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