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古代记载大量物理学知识的书籍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记载大量物理学知识的书籍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古代记载大量物理学知识的书籍是墨经。

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有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

《墨经》中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象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象的观察研究,首先提概念以及朴素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扩展资料:

在力学方面,墨子首先定义了力。《墨经》中说:“力,刑之所以奋也”,即物体运动是因为有力的作用。这与奠定现代物理学中力学基础的牛顿第一定律是相似的。

但事实上,墨子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墨子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杠杆原理。早于阿基米德200多年,墨子就对杠杆平衡的原理有过深刻的诠释。他将阻力称为“重”,阻力臂叫本,施力叫权,施力臂叫标。

百度百科—墨经

人民网—“科圣”墨子:他在古代中国播下科学火种

古诗词中的科学知识

水流在遇到物体时会向四周绕开,其中向下的部分冲刷物体上游一侧的泥沙形成凹陷,同时物体下游一侧因水流较缓泥沙沉淀堆积后压迫物体,在物体上游一侧的凹陷和下游一侧的压迫共同作用下重心失稳向凹陷处翻滚,从而向上游移动。

河中石兽

是清代学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

中的一段文章。大意是:两个石兽沉没河中。经过十多年,在河中寻找石兽没找到。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向下游寻找,仍未找到。一位讲学家认为石兽是沉入泥沙深处了。一个老河兵则说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原因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激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最后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实际上河中重物是否向上游移动,与物体密度、河水的流速、泥沙的构成、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关系。下图分别是重物移向上游和埋入泥沙的示意。

f

一、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拉弯的弓箭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瀑布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机械能。

3、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暗香来”“花气袭人”都是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4、陆游《村居山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气袭人”是因“骤暖”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说明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5、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露水的结果。

6、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体)因温度下降凝华为霜(固体)的结果。

物态变化图例

7、郦道元《三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8、“潭清疑水浅”

光的折射:水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

9、晚唐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浓阴”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沿直线传播”。

“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10、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在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地球赤道的全长为40076千米,所以当你坐在赤道附近每天可行4万千米。这就是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所指的意思。

二、诗词中的化学知识

1、《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就是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也就是生石灰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为CaCO3==CaO+CO2↑。

生石灰正是白色的,洁白无瑕的,清清白白的,作者仔细观察到了这个经典的化学现象,才悟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作者高洁情操的体现。

2、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把困难的事情做好。

其中的化学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石灰石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石灰乳也就是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aCO3 +CO2 +H2O==Ca(HCO3)2

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酸雨(亚硫酸、硫酸和硝酸等)等腐蚀了石灰石,反应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H2O+CO2↑

关于“中国古代记载大量物理学知识的书籍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