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 教育 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下面我给你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欢迎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1分)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

 2、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常用 方法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可分为_________岩、________岩和________岩三类。

 4、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_________,像_________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流传播等。

 6、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________起来的电压是3V,两节电池________起来的电压还是1.5V。

 7、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水。

 8、植物的雄蕊产生的_________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_________ 。

 9、像青蛙、鸡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_动物,像猫、兔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_ 动物。

 10、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 鸡蛋就是母鸡产的卵,它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 )

 2、电路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导体材料。 ( )

 3、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 )

 4、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 )

 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丝是否通电时,只要检测一次就足够了。 ( )

 6、野葡萄一般是通过动物传播种子的。 ( )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

 8、油菜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花。 ()

 9、人体和大地都是为导电的。 ( )

 10、鱼的营养很丰富,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屑吸引起来

 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起来

 C、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到火花

 2、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种子的是( )。

 A、栗子 B、蒲公英 C 、苍耳

 4、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 )。

 A、短路 B、断路 C、 通路

 5、下列植物中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是( )。

 A、鸡蛋 B、肥肉 C、胡萝卜

 6、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 )。

 A、胚根 B、胚芽 C、子叶

 7、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是( )。

 A、化石 B、花岗岩 C 、页岩

 8、下列物体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

 A、塑料尺 B、纸板 C、细铁丝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10、在下列几种连接中,使小灯泡特别亮的是( )。

 A、两节电池并联 B、两节电池串联 C、两个灯泡串联

 四、填图题 (共8分)

 1、有一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共4分)

 哪组接线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

 断路 ?

 请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2、填写一朵完全花的结构 (每空1分,共4分)

 五、连线题(共6分)

 油脂类

 奶类和奶制品 给我们提供能量

 豆类和豆制品 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鱼虾类、蛋类 使我们保持健康

 蔬菜、水果类

 谷类

 六、应用题(共10分)

 如图所示是从几种牛奶包装上获得的不同信息。

 食品名称 佳宝牛奶(盒装) 佳宝牛奶(袋装) 旺仔牛奶(铁桶装)

 生产日期 2005、2、10 2004、12、3 2004、5、12

 保 质 期 6个月 30天 12个月

 保存条件 常温阴凉干燥处 常温、避光 常温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保质期最长的牛奶是_________________,保质期最短的牛奶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几种牛奶的包装上我们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存这几种牛奶的共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实验题(共10分)

 我们知道面包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那么,霉菌的生长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1、我的推测是:霉菌的生长和_________有关。(2分)

 2、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可以这样做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电源 电路 2、冷冻法 腌制法 晾晒法 罐装法 真空包装法(5选3) 3、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4、导体 塑料(等) 5、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弹射传播 6、串联 并联 7、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 8、花粉 种子 9、卵生 胎生 10、金刚石 石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A 3、 B 4、A 5、C 6、B 7、C 8、C 9、A 10、B

 四、填图题 (每空1分,共8分)

 1、

 2、

 五、连线题(连对1个得1分,共6分)

 油脂类

 奶类和奶制品 给我们提供能量

 豆类和豆制品 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鱼虾类、蛋类 使我们保持健康

 蔬菜、水果类

 谷类

 六、应用题。(共10分)

 1、旺仔牛奶(铁桶装)(1分) 佳宝牛奶(袋装)(1分) 食品的保质期与包装有关(2分) 2、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2分) 3、常温(2分) 食品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变质(2分)

 七、实验题(共10分)(答案略,只要合理就得分)

 如:

 1、我的推测是:霉菌的生长和(水分)有关。(2分)

 2、我需要准备的材料:(二块面包、二个塑料袋、一杯水、一根牙签、霉菌、滴管等。)(2分)

 3、我可以这样做实验:

 (1)在准备好的二块烘干的面包上用牙签放上一些霉菌。

 (2)使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用滴管滴上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后放在桌上。

 (3)定期观察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并作好记录。(4分)

四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认识历程是什么

课 题 2.1 我们来养蚕

教学内容 教材P14—P1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教学过程 备注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3、认识蚁蚕

(1)、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2)、看书上第19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3)、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或音像资料)(4)、用语言描述蚁蚕。

(5)、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课 题 2.2 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内容 教材P16—P20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学会养蚕。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观察记录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

(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7)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8)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9)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2、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并板书三、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2、给蚕宝宝记日记卵——蚕——蛹——蚕蛾 (幼虫) (成虫)

课 题 2.3 我 们 来 抽 丝

教学内容 教材P21—P2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科学知识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2、学会缫丝的方法。

情感、价值观、体验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课件)。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真丝织物教师课件投影、学生欣赏。

2、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

3、揭题: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1)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

(3)集体交流

(4)小结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26页课文

(3)讨论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4)交流抽丝方法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1、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四、布置作业

1、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附活动记录表:抽丝活动记录表班级

第 小组 年 月 日活动材料 活动步骤 活动分工 注意事项 结果预测 实际长度(米)

课 题 2.4 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内容 教材P23—P2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3、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4、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附板书设计:4、养蚕经验交流会卵——蚕——蛹——蚕蛾 (幼虫) (成虫)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弹力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认识;

1、天圆地方

2、古人们根据月球和太阳的形状确定地球也是个球型体;

3、麦哲伦的首次航行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人类发射出的卫星在太空拍照,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扩展资料: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类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起初,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便产生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

再后来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两者相差为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个近似圆形的球体。

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弹力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弹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弹力。

 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弹力。

 难点:区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教学准备:PPT;弹簧,橡皮筋,塑料尺,尺子,橡皮泥,橡皮擦,蜡烛,海绵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汇入课题,激 *** 感。

 在2008年,中国举行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中国选手何雯娜在蹦床这一专案中为中国再添一金。

 1、展示蹦床的视讯。

 2、问题:究竟这张床是用什么制作的?为什么人站在上面能跳得那么高?

 设计意图:通过蹦床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弹簧和橡皮筋。通过观看有关视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弹性和弹力。

 活动一、弹簧。

 一谈话: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弹簧。

 二问题:用手按下弹簧,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你的手又什么感觉?当你松手后,弹簧又会怎样?

 三小结:当你的手按下弹簧后,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时会有一股丽向我们的手指弹上来。当我们松手后,弹簧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形状。

 活动二:橡皮筋。

 一谈话:请同学拿出橡皮筋,拉一拉橡皮筋。

 二 问题:当你拉橡皮筋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当你松手后,会变成什么样?

 三小结:当你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当你往两旁拉橡皮筋时,有一股力量往中间缩。当你松手后,它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弹性与弹力

 三、进一步掌握弹性与弹力。

 活动三::什么物体具有弹性?什么物体不具有弹性?

 什么物体有弹性呢?让学生用力去按一按,拉一拉要研究的材料,细心观察施力前后材料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判断材料有没有弹性。在这几种材料中,海绵,弹簧,橡皮筋,橡皮擦,尺子都具有弹性:而蜡烛和橡皮泥一般就不具有弹性。

 一谈话:用什么方法指导物体具有弹性?

 二活动:1、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2、小组讨论,挑选实验材料。

 3、小组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知道那些物体有弹性,那些物体没有弹性。

 三小结:通过实验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为主,教师间接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大胆尝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大胆动手的能力。

 四、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四: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这些例子等别是:

 一利用弓的弹力把箭射出去;

 二沙发里的弹簧和海绵是很好的材料,它们产生的弹力我们坐在上面很舒服。

 三圆珠笔为什么能伸缩自如,就是因为有了弹簧的弹力;夹子能夹紧衣物,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四现代的球鞋里装有弹簧和空气垫,穿上这样的鞋能弹跳得很高。

 五摩托车装有弹簧,可以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少行驶过程的震动;

 1、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利用了弹性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2、实物:出示PPT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孩子用学到知识去判断平时不曾留意的物体是否有弹性

 活动五:了解同一种物品有时具备两种不同的科学现象。

 一活动:1、学生比较打篮球。

 2、引导学生发现,有气的篮球有弹性,没气的篮球弹性较小。

 二谈话:有时候,同一种物品在不同的作用上面,它有时具有弹性,有时弹性较小。而这个原理,只能靠我们在生活中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计,培养孩子平时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弹力这样一种科学现象,像刚刚我们同学列举的事物,像我们刚刚玩的游戏。其实,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发现的心,科学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小小的科学家。

 板书设计:

 弹力

 外力作用 形状改变

 弹簧 弹性 橡皮擦

 撤销外力 恢复形状

 形状改变所产生的力 弹力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弹力教学反思

 我总体感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落实到位,学生参与较积极,教学互动较好,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课堂上,我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主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互动。我先播放蹦床视讯引出课题,使学生注意力迅速转到课堂上来,于是我从这一实际提问,学生们非常积极,踊跃,齐声回答问题。这样,我花很少时间引入了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弹簧,橡皮筋,让学生初步了解弹性的存在。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在外力的作用下,弹簧和橡皮筋会发生形变,当撤销外力后,弹簧与橡皮筋的形状又会恢复,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动手实验,区分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以及知道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然后,让几个学生到讲台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实验的,说明了什么。然后进行总结。使学生的印象变得非常深刻,掌握程度得到提到。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以先演示再让学生去实验,而不是提示他们,尽量再讲得少一点,把课堂留给学生,真正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还有感到时间的短缺,所以这节课上感到有点紧。一是赶时间,怕来不及,二是没上过公开课,心情也紧张,就没有平时上课那样放得开。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