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如何良好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良好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环境氛围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我们教师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应树立科学儿童观。小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对老师的讲话根本听不进去,于是应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策略,首先要懂得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例如 , 课间到了喝水的时间,孩子们箭一样的脚步来到杯架前,你拥我挤挣抢杯子,生怕自己抢不到。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总是不停的说:“不准挤,不准拥”任凭你怎么说他还是照旧做!完全不听你的劝导。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为幼儿张贴了自己的照片,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杯子标记,找自己的标记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杯子。来源:https://www.hexox.com.cn/bkjj/202412-12.html

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策略,首先要懂得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 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幼儿园 3—6 岁儿童学习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策略,首先要懂得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生活常规对幼儿每天生活活动的内容、时间、程序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使幼儿一日生活能保证在一定的节奏、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规律中进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同时生活常规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幼儿来说,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是一日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本性是天真无邪,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教他们什么他们必然会按所教的去做,所以从入园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培养生活常规。

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策略,首先要懂得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个班级的生活常规又与班级里的每个幼儿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呢来源:https://www.hexox.com.cn/zhishi/202412-5.html?除了创造机会让孩子锻炼以外,由于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不同,培养生活常规时的要求从小班到大班要逐步提高。培养生活常规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进餐要求:幼儿饭前洗手,吃饭时做到安静就餐,不掉饭粒,不挑食,饭后漱口,擦嘴,独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②午睡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穿脱衣裤,独立的穿脱鞋子,并主动摆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尿湿床铺,并且能自己安静入睡。③盥洗要求:能按意愿入厕,不打湿裤子,便后会主动冲洗厕所,并且洗手,洗手时知道卷起袖子,不打湿衣服。各班针对孩子发展的具体情况培养生活常规时再做酌情调整。

一、 背景与目标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便是常规。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来源:https://www.hexox.com.cn/cshi/202502-224.html。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大班及小学、中学等的教育难度。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以教师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陶冶幼儿,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有的放失、持之以恒,要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等等。这些正是开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最根本的保证。

二、培养内容与方法

(一) 爱孩子、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这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前提。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每个幼儿都渴望能得到我们的爱与关注。幼儿喜欢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满足了幼儿的被人爱与关注的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幼儿喜欢我们老师,那是因为 “她打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她给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说她喜欢我”、“她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我尿裤子后,X老师帮我换。”“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我叫她,她不应我。”、“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她骂过我。”、“我喜欢X老师,因为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

我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在幼儿的眼里却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我们要想得到幼儿的爱戴,那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

(二)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师幼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来源:https://www.hexox.com.cn/cshi/202412-37.html。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常规培养的目标。如:由于自己的疏忽,忽视了与常乐天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看书时,他故意挤、推别的小朋友,影响的旁边的幼儿。经过我的观察和与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后他非常积极的去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得到我的关注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认真的看自己的书了。

(三) 用故事、儿歌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幼儿做好的部分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说《小猪变干净了》,起初有些孩子并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可因故事里小猪因为不爱干净而失去了许多的好朋友让孩子们有所感触,从而有了饭前洗手做个爱干净的宝宝的意识。

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和儿歌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 设立“小老师”职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来源:https://www.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cshi/202502-192.html

可以在班里设立“小老师”的职务,请能力强的孩子来担任,也可以全班幼儿轮流担任,首先要分工明确,比如有的小老师负责来检查孩子们饭后洗手、漱口的情况;有的小老师负责验收午休后孩子们叠被子的情况,这样的话就能调动起孩子们认真、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天被选为小组长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先做好,这样才能去检查和提醒其他的小朋友。来源:https://www.hexox.com.cn/cshi/202502-151.html

(五) 及时制止、善于肯定来源:https://www.hexox.com.cn/bkjj/202412-55.html

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错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如:有一次,XX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并且玩具被他散落一地,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 善于肯定,这不单是指我们要善于表扬幼儿,更是指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其在活动中,自我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如:有一次涛涛小朋友把小朋友的画纸撕烂了,之后对老师撒了谎说这件事情他不知道。之后给了他一点思考的时间,他也愿意主动承认错误,于是我立刻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她,知错就改还是个不撒谎的好孩子,以此鼓励,之后他又有几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们也以他为榜样,她没有让老师失望。来源:https://www.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cshi/202502-172.html

(六) 借鉴适合于年龄特点的好方法

首先,对孩子我们应做到“五心”,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强幼儿的信任感会很大的益处,我们所说的“五心”是指:“爱心、细心、耐心、关心、恒心。”在幼儿园里,我们要想把班级常规培养好,就得用上面这几种“心”来对待孩子,从而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与喜爱来源:https://hexox.com.cn/bkjj/202412-65.html。另外,对于一些较有个性的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总与老师对着干,比如说:让他把桌上的饭粒捡到盘子里边,他却偏偏不捡,不管怎么教育他,说他,都会无济于事,有时候他着急了往往还会冒上一句:“我就不捡,我就不喜欢你!”这样一来,让老师听了往往觉得伤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教师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不必看大人的脸色行事。这时候,他们是主角,而不是老师。如果这时教师在旁边指挥幼儿,幼儿就会特别紧张,怕做错事,反过来教师越是相信幼儿,他们就会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良好的常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就会发现自主活动中的孩子们是很“真实”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问题。

关于“如何良好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来源:https://www.xn--gnro6f3ybz9cf40b52n92d1s3et5a.cn/xwzx/2024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