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科普教育依靠官方力量还是民间力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科普教育依靠官方力量还是民间力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俞敏洪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北京大学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在北京大学,他结识了未来的两位合伙人,组建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也由此成就了新东方。
中国的创业浪潮奔涌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8335.html。在一个企业中,创始人与合伙人的合作关系微妙而脆弱,聚散离合的故事不断上演。
利益分配、理念冲突、 情感 纠葛、股权设置等问题考验着企业的合伙人。若不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合伙人”最终只能变成“散伙人”。
如何顺利解决合伙的问题?
2013年,俞敏洪回顾新东方走的路,总结了合伙成功的要素、新东方的3个启示。作为青年创业导师,他还给创业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下,Enjoy:
我从《中国合伙人》这部**中引申出一个概念:合伙。
大家在一起合伙到底怎么才能成功?
在现实当中,我和徐小平、王强这些大学同学合伙是相当成功的,虽然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确实有过一些冲突。
做事情不能什么都由一个人做,一定要有合伙人,我总结了几个合伙成功的要素。
1.合伙成功的要素
第一,所有事情,最好是由一个人先开始做,哪怕先做一个月。
比如要成立一家公司,自己先做一个月、两个月,做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奠定了创立公司的基础。
一家公司由几个合伙人一起创立也可以,但是在合伙的时候你要确保这些朋友、兄长是很厉害的角色。
对于我来说,如果我跟大学朋友一起合伙创业,最后一定会出问题。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徐小平是我们大学的文化部部长,王强是我的班长,他们一直认为从才华到眼光、到能力,他们都远远高于我。
后来我为什么变成头儿?因为我自己已经先干了5年。
我在1991年从北京大学离职,1993年成立新东方,1995年年底才到国外找到这些朋友。
那时候我知道,如果公司要继续发展,必须有一帮能人和我一起奋斗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7230.html。
我估量过,通过5年的努力,在创业能力上,我比我大学的这帮朋友强,但他们在其他某些方面一定比我强,比如英语水平、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等,所以我们是良好的结合。
他们回来之后叫我“土鳖”,因为我身上缺少他们在外国留洋多年以后形成的各种气质,尽管如此,他们最后不得不服从我的领导。
首先我是新东方唯一的创始人。
其次,他们发现在现实中,碰到比如和政府打交道、和地方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能为力,反而我这个“土鳖”应对得非常自如,这就是不同能力的结合。
第二,如果创业的话,最好的方法真的是自己先干一段时间,再把周围的朋友拉进来。
如果要一起干的话,就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已经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位置。
在新东方的创业人群当中,除了大学同学外,还有我的中学同学。
这些中学同学在新东方和我一起创业,一个是常务副总,一个是行政后勤总裁。
为什么到今天他们还能和我配合得这么好?外界也没有我和我的中学同学天天打打闹闹的传闻。
这是因为在中学的时候,我是我们班的班长。这就奠定了从小到大,他们对我是班长的心理认知。
我在中学当班长当得非常成功,他们一直认为我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而我的大学同学则没有一个人认为我有领导才能。
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不认为我有领导才能,而是认为我是靠运气,再加上他们的帮助,所以我才成功了。
我个人认为我是有领导才能的,否则怎么领导新东方的3万名员工?但是他们为什么认为我没有领导才能呢?
因为在大学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而他们是班干部,现在突然反过来变成他们的领导,从心理到生理上他们都不可能接受。
第三,合伙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个人掌控局面,这样才能把合伙机制往前带动。
如果没有一个掌控局面的人,刚开始可能万事好商量,可一旦大家赚钱了,关于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就会产生分歧。
我们在合伙的时候想得比较简单,三个人合伙,每人大约占33%的股份,合起来是100%,大家一起赚钱。
但是一年以后,有的人干的活多,有的人干的活少,这时候怎么办?
这时候一定要有一整套考评机制,用以确认合伙人和合伙人之外的业绩。
新东方刚开始所谓的合伙,其实就是包产到户。
我只是简单地把新东方分成几个板块,比如王强负责口语,徐小平负责出国咨询,我负责考试。
最后就是我拿我负责的那块的钱,他拿他负责的那块的钱,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合伙制。
当把一个松散的合伙制变成非常严格的股份制结构时,就容易出问题了。
到底谁占多少股份?公司里除了王强和徐小平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人。
最后我们划分了11个原始股东,但这11个人各占多少股份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按照过去大家在这个领域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但是到底谁贡献大、谁贡献小?
这件事确实花了不少力气,当然最后还是分配完了。
当时我们设立的合伙人架构是一个非发展架构,当新的业务产生时,根本装不进去。
比如我们在北京有一家公司,如果这家公司要到上海和广州去发展,在上海和广州成立分公司,那么图书出版算谁的、远程教育算谁的?
我说都算我的,他们肯定不同意;都算他们的,我肯定也不同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松散的合伙制变成真正的股份制。
合伙人在一起创业,很容易出现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不相符合的现象。
大家在意的是面子,而不是该怎么做事情。
种种问题大概花了4年的时间才解决。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我们确实变成了一家真正的股份制公司。
实现真正的股份制以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分完股份以后,大家对于后期谁到底应该干什么就产生了分歧。
新东方的人比较感性,大家认为我当第一总裁没有问题,因为我是公司的创始人,但是关于谁当第一副总裁、谁当第二副总裁,大家就争辩了半天。
这就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
2.新东方的3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我们用10%的代持股份,吸引来了新东方的第二代管理者。
当时我已经意识到了,如果这些人继续内部争斗的话,最后会把有才能的人挤走。
因为合伙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排除了其他人,先占了所有的利益,其他有才能的人进来是没有利益的。
股份占多少是根据大家的贡献而定的,而不是某一个人自说自话自己分配,除非这家公司100%的股份是他一个人的。
其实新东方在分股份之前,100%的股份都是我自己的,新东方的净资产有1亿元人民币,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投入。
最初有一帮小股东联合起来跟我要股份,如果我不给,他们就要离开新东方。
分股份以后,我们的目标是把公司做大,做到上市,所以我们要把利润留在公司。
这时大家又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要求把钱分走,后来就出现了利润分配的矛盾。
他们认为新东方的股份挺不值钱的。
我说如果你们觉得不值钱,可以把股份还给我。他们说不行,如果我想把股份收回去,就要出钱。
后来我们就讨论用多少钱收回他们的股份。原来的净资产是1亿元,那我还是以1亿元的价格回收。
每当有1%的股份还给我,我就给他们100万元,10%的股份就给1000万元。
他们把股份还给我,我把现金还给他们。为了这个事情,我还从朋友那里借了三四千万元人民币。
但是,定完价格以后,他们又不给我股份了。
他们说,反正已经定好价了,我们什么时候给你1%的股份,你就出100万元。
就这样,他们的股份拿在手中不放了,一直到上市,现在新东方1%的股份就值3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分股份的时候,我被分到55%,这是大家讨论的结果 。我当时多了一个心眼,就是自己拿着45%,另外10%作为代持股份。
因为我知道新东方必须要有后来人,要有新的管理者,10%的股份就是为新人留的,最后这些股份真的吸引到了新东方第二代管理者。
第二个启示:合理的股份增发机制,能让干活多的人权利不断增加。
在上市的时候,我们给100万股、50万股,甚至10万股就可以招到非常好的管理者。
现在整个新东方的第二个管理梯队,几乎都是用那1000万股招进来的。
后来我们设计了一整套激励管理者的机制。
公司再上市就比较好办了,我每年都会申请期权,发给能干的人,谁干得多,就发给谁,这些人就能不断地拿到新东方的股权。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7805.html
其实合伙制企业也好,创业也好,在一开始要设立一个股权激励机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中国合伙人》中有一个违反商业原则的事情:
股份可以增发,但是必须取得全体股东的同意。
哪怕你有80%的股票都不能增发股份,必须要征得小股东的同意,因为增发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
为什么要增发股份?因为我把股份分给有才能的人,是为了把公司做好,绝对不是说不想上市。
为更多的合作者增发股份,这是完全违反商业原则的,可见**中的有些东西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在现实中,新东方在上市之前没有增发股份,因为我预留的那10%的股份正好在上市之前用完,上市以后我们就开放了公开的期权发放机制,也不再需要我去重新内部增发股份。
所以,如果大家一起合伙创业,一定要有一个机制,首先分好股份,紧接着要设置一个对干得最多的人增发的机制。
后来我有几个大学同学也来合伙,我就帮他们设计了一套增发机制,他们到今天也没有产生过分歧。
因为每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大家干活的多少来进行增发,比如其中有一个人刚开始占了40%左右的股份,现在却稀释到了20%,因为他除了投资什么也没干。
相反,有人每年都会增发股份,比如一个原本占10%股份的人,现在已经被增发到了30%,因为他是整家公司的CEO,一直在干活。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7997.html
如果有这样一套机制,既可以保证合伙人不散,也可以让内部干事的人慢慢增加在公司的权利,这样公司就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机构。 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805.html
第三个启示: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运用不同的人。
我刚成立新东方的时候, 用的都是家族成员,比如我的姐夫、我老婆的姐夫等。
在这段时间,新东方当然没有什么所谓的现代化结构 ,但那时候不需要监控公司财务,即便他天天贪污你的钱,反正肥水也没有流入外人田。
工作也不需要考勤,因为都是亲人。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会出大问题,比如不利于管理 。
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壮大,公司不断引进外来人才,如果家族成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经验都不足,却还要乱插手,那么其他员工就会很容易没有尊严感。
从1995年以后,我就深刻地意识到, 家族成员再留在新东方会形成发展障碍。
基于这个前提,我到国外把我的大学同学、中学同学招回来,他们从才气到能力、到文化都盖过了我的家族成员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7626.html。
家族成员就只能退守一边。
当然清理的过程很痛苦,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清理,未来不可能有发展。
代价也是比较惨重的,但那个时候我付得起这个代价,因为我请来的不少员工都是农民兄弟,给他们10万、20万、30万,再给一些股票,他们就同意走了。这是一个过程。
如果一开始就用王强、徐小平,肯定就没戏,学校肯定发展不起来。
因为我控制不了他们,而且我付不起他们的薪酬。
我的农民亲戚兄弟帮我把学校做起来,然后我给他们一个好的安置,让他们走了,然后我又用留学生慢慢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结构。
所以,现在新东方内部没有任何我的家族成员,只要有血亲关系,甚至连干部一起开除。
公司有一个转型,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发展来做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新东方一直在不断地转型,从家族经营到合伙人制,再到中国国内股份制公司、国际股份制公司以及国际上市公司。
现在,新东方又开始结构调整了。
我们发现在这个时代,以一家大公司的形式开拓事业,效率非常低,无法应对外界的变革和创新,所以新东方又打散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实行独立创新公司的机制。
凡是新项目都独立出去做,由新东方控股。
未来,新东方可能会发展50家和教育相关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并非由新东方百分之百地绝对拥有。
目前新东方有70亿元的收入来自我们全资控股的公司和学校,未来可能会达到100亿元,其中至少有30亿元我希望来自创新公司,在这些公司里,新东方只占据控股股份,比如40%或50%。
面对什么时代、什么要求,就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企业家血液中应该有的东西。
3.给创业者的建议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创业,千万不要为了这件事情本身能赚钱而选择去做。
任何只盯着钱做生意的人都做不大。有热爱,做这件事情就有意义。
你热爱它,那你就去做。 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8395.html
我之所以坚持做新东方,就是因为我喜欢学生,我一看到学生就兴奋。
我其实有很大机会做房地产,可以赚很多钱,但是我放弃了这个设想,因为我在给自己的人生进行定位。
我不希望在自己去世的那一天,人家说我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我希望大家给我的定位是中国最认真的教育工作者之一。
我不会离开教育。所以,热爱了再去做,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7480.html
一个人如果创业,抱着积极的心态,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是可以克服的。 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7856.html
大不了这家公司死掉,重新再做一家,只要人不死就可以从头再来。
现在投资资本比较多。
为了避免失败得太惨,你可以尽可能地借用别人的钱创业。
有投资资金的人创业,如果失败了,丢了也就丢了,还可以活下去。
这就需要有好的、新的想法和项目,不是你随便拎一个口袋,就有一口袋钱给你。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7885.html
总而言之,不要害怕失败。
遇到困难要想想困难是怎么形成的,是沟通能力的问题还是领导团队能力的问题,还是集中资源能力的问题,抑或打开市场能力的问题。
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欠缺的话,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克服。如果不能,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帮助你做事情。
如果让我自己把新东方带上市,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8300.html
我当时想,如果新东方到美国上市,必须要找一个顶级的专家,开出顶级的工资。
所以,我去美国面试了4个人,我让这4个人每个人跟我相处一个晚上,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和观察他们,和他们聊,无限制地聊,把这个人到底有什么能力聊出来。
最后选中的那个人,很聪明,他的中文名叫谢东萤,现在已经在新东方待了8年,是新东方的CFO。
他当时只答应我在新东方工作一年半,把新东方推到上市后就离开。
但是一年半以后,他发现在全世界找到像我这样大气的老板真的不容易,所以即使他不断地威胁我说他要走了,最终他还是没走,现在依然是我的CFO。
我很高兴,自己又找对了人。
托尔斯泰有一句话: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觉得放在创办企业上,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就是: 不幸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要么初心混沌,要么运气不佳,要么就是盲目扩张,就那么几条。
柳传志讲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条没做好就做不成,但这三条都做得挺好,企业也未必能成。
我观察到,成功的企业,其实往往有着特别个性化的原因,这个个性化往往就是创办者自身的性格禀赋与精神气质,比如海底捞,比如吉利 汽车 ,比如新东方。
坊间似乎一直觉得,新东方与俞敏洪,是草根逆袭的典型:一个当年在大学同学中被认为最普通的人,现在却成了最牛的人。非也。
我看过一篇写俞敏洪的文章,其实他从小就是孩子王,而且是方圆两三个村的“老大”,中小学是劳动委员,高中补习时是班长,只是大学时一下子涌出那么多更显山露水的人在周围,他的领袖素质暂被压抑。
俞敏洪勤奋异常、有韧性、好学、能容人且愿意尝试,有行动力 。
现在看,这些性格禀赋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创业环境的适配度相当吻合。
换句话说,就是天时匹配。放到今天的高技术环境,也许是徐小平或王强更容易成功。
说来说去,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称之为“企业家”的那个人。
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说, 传统 社会 (欠发达国家)最稀缺的东西并不是资本,也不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而是企业家精神,“而那也正是争取个人主义的文化基石”。 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1636.html
赫希曼在他的另一本书中还创造了一个 “隐蔽之手” (hiding hand)的隐喻,用来形容那种隐藏 在“跌跌撞撞的成功”背后的神秘力量。
他所说的“隐蔽之手”的价值在于,人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会有一只无形的“手”遮蔽了一些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这会促使人勇于冒险,去做一些“如果早知道就肯定不会去做”的事情—比如创业。
最后我想说,俞总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真诚的“干货”,他把“合伙”在中国的演进条分缕析,他把一个孩子王成长为企业家的路径完美呈现。好看。
① 没有企业家的中国,将是一个乏味和贫穷的中国;没有不同个性的企业家的中国,将是商场上一潭死水的中国;没有不同商业模式和激烈竞争的商业世界,将没有今天热火朝天的中国活力。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企业家之间的冲突和合作,是中国 社会 活力和繁荣的重要源泉,是一把把火种,让中国 社会 不断燃烧和沸腾。
② 创始人的基因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内涵和文化。“远见”是企业发展的要素中创始人需要具备的素质。世界上成功的企业, 其创始人无一不是具备梦想和远见的。
③ 人这一辈子活三条命,分别是性命、生命、使命,一级比一级更高。
首先是要能够活下去,其次是“生命”,就是要活得有意义。此外,人或多或少有使命感,更大的使命感是什么?
来自你愿意为自己的家庭、 社会 、国家甚至全球、世界做一些真的能够有意义的事情。
④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
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⑤ 所谓速度与温度并存,我们互联网要速度,但是我们要做温度,所以做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教育行业永远不是竞争性的对手,而是合作的对象。
因为教育领域太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民间力量改变中国教育体系。
关于作者:俞敏洪,新东方教育 科技 集团董事长兼CEO;何力,界面联合创始人兼CEO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该有的创新已基本都出现了。可以说,现在要想有一个媲美火药、指南针的创新,要比在那个不容易的时代要难上千倍。
现在的大部分的所谓创新其实毫无新意,只是叠加和小聪明,因为真正的创新需要越来越高的眼界、学识、专业技术。
不是不鼓励民间创新,只是民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规模的创新能力了,这个问题在当下很多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简直不值一提。
关于“中国科普教育依靠官方力量还是民间力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