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

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我们在一个公司工作,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这个公司能给你多好的待遇,而是它的发展前景,这个项目能否做起来也是看它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

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1

一共9个问题,空白地方写的内容是对这9个问题的释义。

1、目标客户的问题

这是最核心的,用户的需求在哪?也就是痛点。一般而言,人的痛点解决都是围绕迎合本性解决的。人性最难抵抗:傲慢、贪婪、色欲、嫉妒、暴食、愤怒及怠惰。比如,很多会员制度就是迎合贪婪,让人无法拒绝。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痛点也是能够对应到需求中的。这个时候就能够清晰了解到,这个产品是基于哪些维度解决问题的。

2、客户群体分类

实际上,产品的用户都是比较细分的一个群体。而从公司的角度来讲,资源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所有清晰的定位用户细分。能够更好地让你服务好目标用户群体,同时在初创阶段良好的种子用户群体也能够帮你快速发展。

3、独特卖点

产品存在能够销售是价值体现。独特的卖点就是最核心的价值,如何将产品组合出独特价值与对手竞争是需要在最开始就要定位的。而独特卖点就是在了解完用户需求、用户群体之后基于以上两点结合你拥有的优势和资源做出的定位。

4、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就是围绕需要要做的工作,如何把需求解决同时能够分析出产品差异点。解决方案是产品迭代导航,因为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而且需求和解决之间是一个平衡,不可能全部解决。只能不断地升级迭代产品,始终围绕核心用户群体。

5、渠道

实际上,实体行业受制最大的就是渠道。而渠道建立和维护也是最耗费资源的,好在移动互联网,人们能够轻松通过手机发生和商家的连接。本质上来说,现在的商业早已经不区分线上和线下。都是互相融合互补 。

涉及到具体比如关于活动促销,可以看之前的内容。

6、关键指标

指标能够帮助你聚焦目标。实际上指标就是对总目标的分解,所以设置合理的关键指标非常重要。一般按照时间节点、发展阶段、规模设置关键指标。

7、门槛优势

好的商业模式肯定是有壁垒的,虽然壁垒建造需要时间和资源。但是一般情况下通过基于人群需求的`产品重构,也是能建立壁垒的。比如产品的功能组合、重新组合出让消费者难以直接和对手对比的产品。

只要有了门槛,就需要不断地投入维护加高门槛。所以要适当拿出一部分利润投入到门槛里边。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要每年研发费用非常高的原因之一。

8、成本分析

成本核算实际上是复盘的指标,核算成本的维度越多,越细致。你了解到的信息越全面,这就不会出现感觉现金流挺多,最后年底算账还亏损。但是亏到哪里好像不知道,那么很有可能第二年继续。

行业快速增长的时候问题都是被掩盖住的,当竞争激烈的时候。会将掩盖的问题都凸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说生意不好做了,本质是上需要关注的指标或者维度越来越多了。认知模型还没有更新建立起来。

9、收入分析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对收入的分析,收入分析和成本分析最大的区别是。收入分析能够让你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知道了现阶段主要赢利点,那么在下个阶段当公司规模发展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新的赢利点。需要提前做什么?

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2

1、一个行业中长期来看会往哪个方向走(forward-looking)

比如金属采矿行业铝:国外市场供需慢慢平衡,国内大部分区域继续供应过剩,价格影响;铜:中期来看供应过剩,对于部分效率低的采矿企业,价格或低于cash cost,同时就要看国家的政策大方向,这个行业所处的大环境,中国是一个政策市,很多好的行业都是靠政府去推动的,所以我们看一个行业,一定不会抛开这个行业所处的政策环境。

"站在风口浪尖上,猪都会飞。"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多关注国家发改委官网、国家产业政策网站、人民网、各财经网站,了解国家的一些产业政策。

2、识别出这个行业的关键风险和成功的驱动因素:

比如矿企:市场价格风险,成本风险,对冲风险,高资本支出,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再比如石油与天然气:政治风险,泄露风险,变差的fiscal terms,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性,特殊事件,环保,项目风险(油砂,深水),高度资本密集性和周期性

3、这个行业成功的企业和失败的企业大概都有哪些,为什么?

完全不想大方向,说明态度有问题。大部分的行业都会经历起步、成长、繁荣、稳定、衰落等几个发展阶段。很少有行业能够长久不衰。快速成长期和繁荣期是一个行业黄金时期。

还有一点就是见过一些银行的初级分析师,连某些行业上下游都没分清楚呢就开始动笔分析了(某些大宗商品行业),搞笑么?多少想一想,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大概情况,起码搞清楚是驴还是马,然后再着手写报告。

行业分析基本的框架主要有四点组成(强调,是分析框架,不是写报告的顺序):

①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宏观角度)

②商业风险 (个体企业与宏观的结合)

③价值与驱动因素(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

④现金流创造(Cash Flow Generation)的驱动因素与重要性(对银行来说很重要)

1、1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自然的经济波动,表现为经济的扩张与收缩。根据一些关键指标可以分析出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见下图:

结合行业,我们主要划分为两类:

1:Non-Cyclical 非周期性行业(平时生活必须的 - Necessity):如电力(没电看不了电视),供水(没水冲不了厕所),FMCG(快消)类等。

2: Cyclical 周期性行业(不是平时生活必须的 - Discretionary):

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3

理想生意的特征:

1、没有雇员的生意!

2、没有库存的生意!

3、低的起步费用的生意!

4、低的运营费用的生意!

5、可以传子传孙的生意!

6、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生意!

7、能够自动的抗拒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生意!

8、能够自由安排自己时间的生意!

9、顺应时代发展,能够超越,并且在发展浪头上的生意!

《用户力》读书笔记

数字化转型是指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自身的业务,人们通过推广数字化流程来取代非数字化或人工作业流程,或用较新的信息技术取代旧的信息技术。

不同地区数字化转型进度有所不同。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2016年行业数字化指数统计,欧洲的数字化潜力为12%,而美国为18%。在欧洲,德国的数字化潜力为10%,而英国的数字化潜力为17%,几乎与美国持平。

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例子是云计算的使用。这减少了对用户自有硬件的依赖,并增加了对基于订阅的云服务的依赖。其中一些数字解决方案增强了传统软件产品的功能(例如Microsoft Office与Office 365相比),而另一些则完全基于云(例如Google Docs)。

由于提供服务的公司从订阅中获得定期(通常是每月)经常性收入的保证,他们能够以较低的风险为持续的开发提供资金(历史上大多数软件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用户升级,并且不得不预先投资于开发足够多的新功能和好处以鼓励用户升级),并经常在内部使用敏捷软件开发的形式提供更频繁的更新。

这种订阅模式还减少了软件盗版,这对供应商来说是一个主要好处。

历史发展

随着万维网的引入,数字化的范围、维度、规模、速度和效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社会转型过程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包括戴尔在内的公司在 1996 年至 1997 年间迅速利用万维网,通过直接向消费者而不是通过经销商网络或业余爱好商店销售产品来颠覆IBM等传统 PC 制造公司,并在他们浏览了网站。

2000 年,数字化开始被更广泛地用作政府全面引入IT的概念和论据,增加了互联网和 IT 在各个层面的使用。

为了提高对问题和机会的认识,在一般商业环境中也开始了类似的发展。例如,在欧盟,制定了一项名为“数字单一市场”的倡议,为欧盟的国家数字议程提出了建议,这些议程应逐渐积极地为未来社会转型做出贡献,社区、结构和创造的更现代发展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和信息社会。

因此,围绕数字化的辩论在政治、商业和社会问题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与社区发展的政治工作问题、实际业务方法的新变化、组织在运营和业务流程发展中的有效机会以及对内部的影响有关。和 IT 的外部效率等等。2018 年,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内创造超过 3700 亿美元的全球价值。

盖得李铁做什么的? 盖得排行的依据可信吗?

读完此书,醍醐灌顶。

倒不是说读完本书就能怎样怎样,但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清晰了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并且至少让我在理论层面上理清了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如何发现需求并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如何进行产品决策和功能设计、产品上线后如何进行推广和有效迭代,以及这几个环节之间的层级关系。

好了,废话不多说。

用户力,顾名思义,用户所带来的力量,用作者的话来说,是:用户需求驱动。在书的开头,作者也阐述出了本书的一个大致写作思路:从“用户力”这个主题出发,以“用户需求驱动”为主线,对“互联网”“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网络运营”和“商业模式”5个部分进行了系统性、结构化串联和构建。

在这里,我着重写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网络运营这三个部分。

●用户需求

Why (为什么要重视用户需求):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及普及,使物理上没有联系的两个甚至多个个体很容易因为某种共同的属性产生联系,而这种联系是超越了时间、地域和容量的限制,并且往往是双向互动的。所以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无论是选择使用还是放弃互联网产品,行为成本都极低,而用户的正面评论和负面评论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这些评论对产品的发展前景,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用户对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具有重大甚至觉得性作用的。

How (想要获取用户应该怎么着手):

首先,先看一张图:

(1)发现用户需求: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找到“粉丝用户”。

◆真实需求: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难再找到一个清晰的需求空白了,比如:

看新闻、听音乐、购物、打车、交友、聊天等等,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强化核心功能的同时,并通过形式的创新或者技术的突破 更好地、甚至是做到极致地 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更好地又能具体到以下四个方面:

所以现在我们的产品不能仅仅只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要想尽办法 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我们要找的真实需求。

◆粉丝用户:

每个产品的目标用户是不相同的,但如何能准备的确定哪些人就是你真正想找的目标用户呢?这就需要对用户进行描述了。而互联网用户的描述方法又是通过用户特征、用户场景、需求频率3个维度来进行定义的:

用户特征:包括用户性别、年龄、习惯等基本属性;

用户场景:设想用户产生需求时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等;

需求频率:即一个时期内用户平均的使用次数。

这样就能大致确定出潜在用户了,但这个潜在用户只是具有可能会用我们产品的潜力的普通用户罢了,而不是最典型、使用频率最高的粉丝级用户。所以在找到真实需求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去找到粉丝用户,而粉丝用户一般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典型特征、使用频率高的小范围用户;二是年龄相对较小的用户,因为大部分互联网产品都是由年轻人开始使用并传播的。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黎万强在《参与感》中提到的,小米当时在MIUI成形初期,想尽一切办法,发掘 资深的手机发烧友, 并且尽可能的吸引到小米论坛里并且留住他们,这些就是小米最初的种子用户,也就是我再上面通过确定到真实的需求而找到的粉丝级用户。

(2)分析用户需求:需求采集方法和需求提炼。

在找到真实需求和粉丝用户后,就可以开始做用户分析了。而用户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

需求采集:通过4种需求采集分析方法,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量化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和原因。

需求提炼:梳理用户需求,对需求进行过滤、排序,对用户进行分级。

◆需求采集

需求采集分为四种不同的方式:

其中:

1)用户访谈“发现需求”,可用性测试“验证需求”,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量化需求”,4种方法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和优点。

2) 用户访谈必须用 ,可用性测试推荐用,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根据产品成熟度实施。

3) 需求采集和分析主要完成验证与量化需求 。

◆需求提炼

在完成需求采集的基础上,还需要完成需求提炼这一步。

需求提炼主要包括两方面:

1)通过需求的筛选过滤, 确认用户需求是什么——>进行排序。

需求过滤首先排除用户明显不合理需求、小众偏门需求和没有应用场景的需求,再根据用户需求的次数、比例以及用户反馈的重要性,进行需求排序。

2)通过需求的筛选过滤, 确认用户是谁 ——>进行分级。

通过用户描述的3个维度,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级,从而确定出粉丝用户。

1:普遍用户:理论上有需求使用新产品或新功能的用户。

2:目标用户:在普遍用户中有明确的用户属性、用户场景和较高使用频率的用户群体。

3:粉丝用户:在目标用户中,频繁使用产品并有传播力的忠实用户。

(3)描述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分析完成后,用“3个‘一’”对用户需求进行说明。

三个一分别是:一个文档、一个画像、一个故事。

1)一个文档:撰写用户需求文档,将用户需求分析的结果,加上需求调研背景、需求调研方法等信息,具体包括:

·需求调研背景和目的。

·需求分析团队及分工。

·调研方法和实施描述。

·需求描述:需求提炼后的内容,包括用户基本需求、用户行为及用户真实需求。

·用户描述:需求提炼后的内容,包括普遍用户、目标用户、粉丝用户和场景描述。

2)一个画像:这里直接拿个当年开心网为用户做的画像做例子就一清二楚了:

3)一个故事:用一个虚拟故事的方式,将典型用户的需求加上应用场景进行描述出来,在描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描述出用户的典型特征以及用户的具体需求,再加上特定的场景尽可能详尽的进行描述。

●产品设计

其实需求分析就是一个产品定位的过程,那什么是产品定位呢。说白了,就是,做什么,做给谁,做啥样?

做什么 --> 用户需求;做给谁 --> 粉丝用户;做啥样 --> 跟已有的相比,做的更好。

好,做好产品定位后,就可以进行产品设计了。

产品设计又分为三步:产品决策,功能设计,用户体验。

(1)产品决策

产品决策做还是不做?

一切由用户需求来决定。

而且,一定要避免自我经验的推断,真实需求不能来自简单模仿、公司资源和战略规划、竞争压力及领导喜好。真实存在的需求,只能来自实实在在的用户,来自用户需求的分析。

一切由用户需求驱动,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需求的大小。

驱动产品决策的用户需求,第一个要分析的是需求的大小,如果是大需求就决策去做,相反,如果是小需求就决策不做。

那如何判断是不是大需求呢?

1:普遍用户和目标用户的需求,一定是大需求。

2:粉丝用户的需求是特殊的大需求。

3:如果两个大需求同时出现时,先满足普遍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大需求,再满足粉丝用户的大需求。当基础大需求满足后,更要集中满足忠实粉丝用户的大需求,从而突出产品竞争力。

2)需求的全过程

产品可能只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比如搜索歌曲、购物比价、视频播放或者网络聊天等, 但是由需求驱动产品决策,必须考虑用户需求的全过程是否能够满足 。如果可以满足,那就做出决策;需求全过程如果不能满足,就要慎重决策。

·网络用户的需求全过程3步:找→选→用(买)。

·用户需求全过程可以满足,决策去做;如果不能,谨慎决策。

·产品的竞争力来自 加强超出产品边界的需求全过程的满足 。

3)需求的一致性

在产品决策时,需求的一致性很重要,要先判断新产品与公司能力和优势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要谨慎决策;同样,新功能如果与现有产品的用户需求主线不一致,也要谨慎决策。

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紧扣用户需求主线。一致,做,不一致,否。

4)外部对手与内部资源

1 外部对手:

对手也分为两种,一是已经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行业领跑者,并且通过刚才提到的那三个因素:需求大小、需求全过程以及需求一致性来分析行业领导者有没有致命缺陷,有则可以通过产品决策,改进自身产品,从而来冲击行业领跑者。

ps: 领先者致命的弱点不是体现在资源少、技术差和产品丑,而是集中体现在市场领先者还没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潜在进入者:

任然是分析前三个因素,从而找出自身缺陷,强化核心功能,从而尽可能拉开差距。

3 内部资源:

内部资源是否足够,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团队、经验、资金资源,支持产品的持续发展,如果没有,谨慎做出产品决策。

(2)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又分为基础功能和核心功能的设计。

基础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和行为,是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和需求过程的功能,很多同样类型的互联网产品,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从基础功能来看相差不大,都能够全过程满足用户需求。同样类型的产品,成败的关键在于核心功能的不同以及核心功能是否足够强大。

所以这里主要谈核心功能的设计。

找到核心功能主要是要找到功能重点和关键因素,以及不断强化核心功能。

1)功能重点

1 通过用户需求分析,确定产品定位。

2 确定产品基础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和行为。

3 在基础功能上进行功能分解和用户流程描述。

4 确定用户流程中 某个环节 ,对满足用户需求最关键。

2)关键因素

找到用户需求的关键因素流程:

1 通过用户需求分析,确定产品定位。

2 确定产品基础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和行为。

3 在基础功能上思考,如何更快、更便宜、更多和更好玩地满足用户需求。

4 确定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就是关键因素。

在有些情况下,关键因素和功能重点是有部分重合或者是整体重合的。

(3)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主要要做到四个方面。

1 不强迫用户?2 不让用户思考?3 简易操作?4 不破坏用户习惯。

1)不强迫用户。

互联网生来就是自由的,用户想来就来,想关就关,想卸载就卸载,用户的选择很多,使用和离开的成本都很低。所以互联网产品要想抓住用户,就必须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极致地做好用户体验,用好的用户体验留住用户,形成用户使用习惯。 好的用户体验第一条就是:不要强迫用户。

2)不让用户思考

互联网用户大部分是“小白”用户,对互联网产品是只会使用,不会思考。所以一定要注意第二个用户体验的原则:不要让用户思考。

而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不是设计出多么炫目的产品,而是应该设计出使用门槛最低的产品,让用户在不需要思考的情况下便能使用产品。

一个栗子:

一个复杂难上手,学习成本高。一个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基本上可以说是人人都会用。

不明觉厉。

3) 简易操作

同第二点,就不细说了。

4 )不破坏用户习惯

在产品决策和用户体验设计中多次提醒,产品的功能如果是可变可不变的情况,那么选择一定是不上,因为一旦改版,必然会或多或少的改变用户习惯。用户习惯又一用户使用习惯和用户视觉习惯为主,在做这两方面改变时,一定慎重。

●网络运营

(1)运营指标

什么是运营?

在本书中,作者将运营定义为: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及完善产品基础上,以持续获取用户和提升用户活跃度为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并且,在本书中,作者将运营的各个步骤组合在一起,抽象出了一个网络运营产品模型:

网络运营模型是描述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分为访问的用户、转化的用户、活跃的用户和留下来的用户4个环节,每个环节量化的运营指标如下:

1)来源量:每天来的用户人数。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运营的主要对象是新用户,运营的目标并不是来源量的不断提升,而是老用户绝对值的不断增长。

1 来源量=老用户+新用户。

2 运营目标是老用户绝对值越来越大。

3?来源量是产品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2)转化率:成为真正用户的比例,转化率=有效用户/所有用户(来源量)×100%。

转化率是运营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即使来源量很多,如果转化率不高,运营也是失效的,因为能够转化为产品真正有效的用户少。 所以,转化率是产品运营核心的指标,决定着产品运营效率。

3)活跃度: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活跃度的计算方法是,活跃度=用户行为次数/用户数。

活跃度指标代表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活跃度与用户量决定产品的价值,所以 活跃度是网络运营的结果指标。

活跃度的提升关键在于产品本身 ,活跃度越高,说明产品越好,产品越能获得用户的认可和喜爱。

4)留存率:转化成老用户的比例。留存率=沉淀用户数/新用户总数×100%。

留存率指标决定产品发展的成败, 运营的目标就是让新用户不断沉淀为老用户 ,通过老用户沉淀让产品的用户量持续增长。 如果产品的留存率不好,一定不是运营问题,而是产品问题。

所以,一句话就是:

运营的基础是通过产品不断完善,提升用户来源量、转化率、活跃度和留存率。老用户由产品决定,新用户由运营决定,所以运营部门的关键是,集中提高新用户的运营指标,同时提高新用户留存,将其转化为老用户,形成新用户不断沉淀为老用户的运营体系,这是健康的运营模型。

(2)运营周期

一个产品的运营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种子期、爆发期、平台期。

1)种子运营期

对于种子期产品,种子期运营获取用户的关键,并不是依靠产品丰富的功能,也不是依靠资源和资金,而是只通过产品的核心功能,获得第一批用户认可,建立产品口碑去抓住用户。

种子期运营方法:

1 事件法

一般内容型产品更适合通过热门内容、热门事件来启动种子用户。

一个栗子: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导演斥巨资拍摄的一部**《无极》,票房惨淡。但六间房有一个业余视频爱好者叫胡戈,拍了一个恶搞《无极》的小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网民的热捧,影响力远超**《无极》本身,借着这个热门事件,六间房被视频用户知晓。

2 地推法

任然是栗子:

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带着团队,跑遍了北京100多家出租车公司,一家一家谈,希望司机装上滴滴出行软件,结果只有一家答应尝试,从而艰难地启动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3 马甲法

运营人员注册多个账号(就是马甲),伪装成用户,通过一系列手段,促进其他用户活跃、留存。

马化腾创业初期装作女性陪人聊天的栗子应该死尽人皆知了吧= =

4传染法

传染法是基于特定的用户群,通过这个群体的兴趣点进行关系链传播。

栗子:当年先在办公群体流传开来,进而风靡各个年龄阶层的偷菜游戏,就是典型的传染法。

ps:种子期运营的目标是获取第一批用户,验证初期产品,并让用户留下来,将新产品推荐给第一批用户, 不在乎来多少人,重点统计留存率, 所以,运营模型中 自然留存率是关键,验证产品,快速完善产品。

(2)爆发期

爆发期特点:

·用户数量呈自发性爆炸式增长。

·种子用户向目标用户加速扩展的过程。

·形成可传播的用户口碑。

爆发期运营目标:在产品快速迭代、加强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爆发期运营的目标很明确 ,就是拉来更多的用户。

运营方法:

1)买流量或者与导流能力强的产品进行合作。

2)通过社交网络来进行快速传播。

在很多移动端的产品在使用时设置捆绑手机通讯录,建立好友关系链。经常在微信群中看到朋友转发滴滴和Uber优惠券。这就是很好的栗子。

3)做补贴

ps:爆发期产品要集中在核心功能上快速迭代;爆发期的运营核心指标是来源量,多种运营方式扩大用户来源。

(3)平台期

运营目标:台期的运营目标,并不是增加新的用户,而是服务好现有的用户。即:1活跃度指标的提升。2为下一个爆发期做好准备。

方法:

1)举办活动,定期活动运营。

2)用户等级,通过用户等级刺激用户活跃度。

3)新功能拉动,在核心功能以外推出新的功能拉动用户活跃度,微信的朋友圈就是新功能,它是区别于移动通信以外的社交功能,但是却使微信微信用户增长出现了另一个爆发期。

网络运营总结:

1 种子期是产品最难的阶段, 留存率 是关键,不在乎来多少人,而在乎有多少人留下来。种子期成功,产品成功一半。

2 爆发期是产品成功的标志, 来源量 是关键,产品形成口碑影响力,能成功的产品一定有爆发期。

3 平台期是用户爆发增长后有意控制产品节奏的时期, 活跃度 是关键,重点做好系统稳定和产品用户体验。

4 爆发期和平台期交替出现,产品才能不断稳定增长。

好了,我的总结差不多就是这么多吧,主要就是围绕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网络运营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整理的。用户需求主要要把握怎么找到用户需求以及怎么确定不同等级的潜在用户;而产品设计核心还是要紧扣用户需求驱动产品,而产品核心功能又是产品立身之本;最后是网络运营,网络运营主要关注四大运营目标以及不同的运营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运营方式等。

最后,《用户力》一书,强推。

我们在购物时,经常会遇到在多个商品中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高价值的商品,盖得排行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在购物环境日趋完善、消费者日趋理性的情况下,盖得排行如何从中脱颖而出?笔者将结合当前实际市场环境及用户使用情况,从多角度对盖得排行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产品概况

市场分析

用户分析

功能分析

运营分析

总结

一、产品概况 1.1 产品介绍

盖得排行是以PGC排行的形式,为有购物、消费需求的用户提供客观中立的商品、商家排行的产品,基本涵盖了绝大部分普通商品、药品、热门城市的主要餐饮店铺和城市服务提供者。其排名依据主要来源于各大排行榜,由编辑进行整理,杜绝竞价排名。

1.2 产品功能框架图

产品架构

1.3 典型使用路径

a. 用户在网站购物,想要查找某个品类下有什么产品值得购买。

b. 用户想要查找一家餐馆/其他城市服务。

c. 用户已有想买的东西,想拿购物补贴或寻找优惠券。

d. 用户没有明确购物目标,随便看看。

二、市场分析 2.1 市场边界

盖得排行是一款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商品排名及城市服务排名服务,同时提供更加优惠的购买渠道的辅助购物APP。

目标人群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对产品差异及产品参数较为注重的理性消费者。随着其商品排名和城市服务排名覆盖的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完善,产品的目标用户数量也是不断增加的,市场边界是不断扩大的。

2.2 市场空间估计

盖得排行主要覆盖的人群主要是在线上购物、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对产品差异及产品参数较为注重的理性消费者,用户群体主要在25~40岁之间。

根据CNNIC发布的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6.10亿,占网民规模的73.6%,20~39岁网民占网民总规模的大约50.3%,高中及以上学历网民占大约43.1%,月收入3000元以上人群占大约45.1%。

预计到2020年,网购能覆盖网民人数的80%左右,网民规模能到9亿人左右。10~19岁网民占17.5%,40~49岁占15.6%,高中学历及以上基本指18岁以上用户。这类人又占月收入3000元以上群体的绝大部分,目标人群还涵盖了少部分19岁及以下学生人群及高龄人群。

根据往年数据:月收入3000-5000人群人数无大变化,月收入5000以上人群每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增加40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群一方面来自之前较低一级收入人群升职加薪,另一部分来自于原无收入的学生人群,基本都是网购的覆盖人群。据此推算,市场天花板约在3~3.5亿之间。

艾媒咨询的估计

2.3 数据

2.3.1 APP自身数据

盖得排行近一年安卓端下载量约为100万次,iOS端下载量约为42万次,艾瑞月独立设备数今年4月由之前的平均40~55万台大幅下降至24万台,估计实际月活用户在15-25万左右,用户量较少。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根据易观数据:盖得排行月人均启动次数11.6次,月人均使用时长0.6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2.1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6.0分钟。

2.3.2 竞品数据

1)商品排名类

市面上与盖得排行相似的APP非常少,目前只找到了百强排行这一个APP,二者具有业务上的高度相似性,百强排行主要也是提供商品排名服务,同时也有购物返利的功能。不过网上数据太少,只能得知安卓端有一定下载量,但功能不是很完善,且总体活跃用户太少,以至于没有被主要数据平台录入。

2)电商导购平台

这里在内容导购方面选取PGC+UGC模式的什么值得买、UGC模式的内容社区小红书,在价格导购方面选取OGC模式的返利、一淘作对比。(易观受试用账号限制,能查看的数据较老)

小红书与什么值得买对比(数据来源 – 易观千帆)

小红书和什么值得买的用户规模差距很大,但是用户黏度相反。什么值得买月人均启动次数66.72次,小红书23.31次,什么值得买月人均使用时长5.01小时,小红书2.06小时。什么值得买人均单日启动次数5.13次,小红书3.52次,什么值得买人均单日使用时长23.04分钟,小红书18.62分钟。

一淘与返利对比(数据来源 – 易观千帆)

返利和一淘的用户规模相近,用户黏度上有差距。一淘月人均启动次数在18.55次,返利11.67次,一淘月人均使用时长1.12小时,返利0.44小时。一淘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和返利相近,都在2.7次左右,一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9.78分钟,返利6.29分钟。

可以看到:价格导购类APP的用户黏度均远低于UGC型的内容导购APP。管理良好的社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留存相当部分用户,用户参与社区讨论与内容完善,在这过程中也增加了用户的购买欲,用户在APP中完成购买行为,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小红书主要面对女性用户,且主要面向美妆服饰类,用户群体和内容相对于什么值得买更单一一些但也更有针对性。什么值得买面向的用户群体更广,且因为主要提供优惠信息,更新速度很快,信息及时性强,用户会更频繁使用APP。

但是,什么值得买信息过多也导致了问题,信息太多显得很杂乱,同时缺乏深度文章,会劝退许多用户,留下来的用户使用时大部分时间其实是花在在大量信息中筛选。

两个价格导购的APP总体差距主要在于一淘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单纯返利和优惠券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内容方面的信息,不过两个产品的用户黏性仍远低于UGC型的内容导购APP。

3)城市服务

这里选取大众点评和口碑,两个都是提供本地生活服务商家排名、团购信息的APP。

两款APP用户规模有一定差距,用户黏度大众点评高于口碑。大众点评月人均启动次数15.08次,口碑10.13次,大众点评月人均使用时长1.06小时,口碑0.43小时。口碑人均日启动次数2.55次,略高于大众点评的2.36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大众点评9.89分钟,高于口碑6.57次。

大众点评和口碑几乎是相同的市场定位和功能,都是UGC+推广的模式,大众点评在用户黏度上更胜一筹的原因,主要在于口碑进入市场时间晚,大众点评在市场已深耕多年,商户资源比口碑更加丰富,各方面比口碑更加完善,选择更多。

用户规模上差距的原因,一也是进入市场时间的差异,二是许多用户在支付宝中使用口碑,而没有下载口碑客户端,对口碑APP的使用量有所影响,三是大众点评与微信有业务合作,在支付功能下有二级入口,同时还有微信小程序,更容易获得微信这边的流量,口碑作为阿里的旗下产品,在微信上的内容传播还会受到一定限制,也没有微信小程序。

2.3.3 与竞品的对比分析

盖得排行是PGC的模式,由拥有专门知识的编辑来挑选、排名商品或服务,或整合网上的权威排行榜,从而产出不同的排行榜,优点是能控制产出质量,缺点就是用户参与度低。

与UGC模式的竞品相比,用户黏度和活跃度更低,用户黏性数据更接近OGC模式的两块价格导购类APP。PGC模式的商品排行市面上还很少,这方面还无法与其他产品对比,这也是盖得排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4 总结

盖得排行的核心功能,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地方,就是PGC模式的商品排行榜。

这个排行榜的特点在于:一是标榜自己不收费,即做到客观公正,二是覆盖商品齐全。除了其他APP中常见的美妆个护、数码3C之外,还覆盖了大量的日常用品、电器等,城市服务也有了PGC模式的排名。

不过,目前盖得排行的客观公正做得还不够,还不够靠谱。客观公正,一方面是指不收钱,不做“竞价排名”,另一方面,则是指排名的准确性,这方面盖得排行做得不是很尽如人意。网上搜索盖得排行的评价,有大量用户反映排行不够准确和客观,排名标准也不透明,特别是一些专业用户的评价,使得盖得排行的排名不够让人信服。

对于排行榜来说,客观公正是生命,对于盖得排行来说,网上专业用户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专业用户的批评会严重阻碍产品的推广。

对此,一方面,可以将商品拆分为不同的维度,对每个维度进行不同的打分,使得评价标准透明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寻找有影响力、客观独立的评测机构、媒体,协助进行排名工作,更节省人力成本也更有说服力。

用户其实不会特别在意你的排行是否来自国内外专业机构,这些机构的排名本身也可能是不公正的,用户觉得排行是否靠谱。

一方面是根据自身对自己熟悉领域的了解程度,对排行是否靠谱有一个评价,另一方面,是根据其他媒体、专业人士、其他用户对排行榜的准确性的评价。因此,对排行的标准进行标准化、专业化、透明化,是盖得排行必须要做的。而对于目前留存的用户,提高产品对他们的黏性也是一个重要工作。

三、用户分析 3.1 年龄分析

数据来源 – 艾瑞数据

根据艾瑞2019年5月的数据:盖得排行的主要使用人群集中在25-40岁之间,尤以31-35岁为甚。

这部分人群普遍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已经形成了网购的习惯。24岁以下用户占比10.03%,占比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这部分群体大部分为学生,尚未毕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消费能力有限,二是资金主要来自于父母,消费更注重于个人爱好或个性,性价比不是最主要的关注因素。

25-30岁用户占22.33%,在五个年龄段中排第二。这部分的用户大多数是刚进入职场不久,有一些钱但消费能力不是很强,注重性价比,同时网购已经是他们重要的购物方式。相较于24岁以下用户,这部分用户的购物观念更加成熟和理性。

31-35岁用户占45.15%,是盖得排行的绝对主力。这部分用户大部分事业上已经稳定并小有作为,收入水平一般在中等或者中上,基本能实现经济独立,除了日常开销外有一定的其他消费预算。大部分人已经成家立业,因家庭、子女等原因经济压力也较大,需要购买的物品种类较之前也较多,需要通过明确的购物指南来购买高质量或高性价比的产品。

36-40岁用户占18.12%,在五个年龄段中排第三。这部分用户基本已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有比较固定的偏好品牌和购买渠道,消费能力较强。使用盖得排行主要是寻找少部分的不熟悉领域的高性价比或者高质量产品。

41岁及以上用户占4.37%,占比最少。占比少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很多不擅长网上购物,或者习惯直接前往电商平台购物,不擅长使用第三方工具,很少有比价或者主动查找第三方商品对比的想法。

3.2 性别分析

数据来源 – 艾瑞数据

根据艾瑞2019年5月数据:盖得排行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用户,性别比例总体较为均衡。

性别上总体较为平均的原因,主要是盖得排行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商品类别和城市服务,不局限于某一两种品类,相对于小红书、蘑菇街这类APP覆盖的范围更广,因此性别也就更加平均,能为几乎所有的用户提供消费指导。至于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用户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盖得排行的功能变化有关。

数据来源 – 艾瑞数据

艾瑞2019年2月的数据显示:当时盖得排行男性用户还略多于女性用户。在这几个月中,盖得排行加强了补贴和搜索优惠券的功能。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上图是返利APP在2019年5月的用户性别数据,可以看到女性用户明显多于男性用户。盖得排行通过加大对用户的补贴,以及购物相关功能的完善,吸引了更多女性用户使用。

3.3 用户分布分析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根据艾瑞2019年5月数据:盖得排行的用户主要还是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其次是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活跃的省份。

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更强。盖得排行的城市服务指南也是先对主要的大城市进行完善,这也会更加吸引这些大城市的用户,特别是广东作为盖得排行的所在地,也是最先完善的地方。

3.4 用户使用场景

用户A:

22岁的大学生,男,即将毕业,想要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网上查阅了知乎、哔哩哔哩的评测视频,因为看不懂,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有朋友给他建议下载盖得排行看看,让他在排行榜前面挑一款喜欢的买就行。他下载后,找到了笔记本电脑的细分榜单,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在排行榜的前几个型号中挑选了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在京东上下单购买。

用户B:

27岁的白领,女,最近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买家电的时候犯了难,像抽油烟机、洗衣机、冰箱这类产品。网上也没有什么评测,基本全靠周围朋友和家人的使用感受来有个大概方向,家电卖场的人员也不能说清楚哪款产品比另一款产品具体好多少。

偶然从朋友处得知盖得排行对这些“评测盲区”的产品覆盖很好,便去下载使用。在各个产品的分类下,她通过知识百科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见误区,借助超级筛选器选出了几款合适的产品,在线下家电卖场体验后,终于选到了中意的电器,在线下完成了购买和安装。

用户C:

30岁的职场妈妈,有一定经济实力,前一年刚生完小孩。要给小孩买的东西多,特别是什么纸尿布、奶粉、牛奶,想要买一些好一点的但又怕被虚假宣传坑,网上软文太多,主要是靠周围同事朋友推荐。在知乎看相关文章时了解到了盖得排行,下载下来使用,看到之前买的使用情况比较好的东西也在推荐榜上,对软件产生了信任,看了一些推荐的其他产品,发现在软件内就可以直接连接到商家店铺,很方便,不用再去费时费力各个平台找了,于是以后经常通过盖得排行找东西、买东西。

用户D:

34岁的资深旅行者,去过许多国家,最近在国内旅游。想去找一些本地特色餐厅,但网上攻略软文太多,很多又是外地人去而本地人不常去的地方,大众点评上排名靠前的很多又不是当地特色,评分也都差不多,看不出多少区别来。

在网上了解到盖得排行有很多特色排名,便去下载试用。上面有不同城市不同类型餐厅的排名,而且是根据多个机构的排行榜整理而来,软文的可能性比较小,便根据上面的推荐找了一些店去品尝,评价不错。打算买一些特产,盖得上也有当地特产和特色小吃推荐,非常贴心,就按照上面的推荐,在线下买了一些带回去。

用户E:

36岁的办公室职员,女,工作较为轻松,闲暇时经常在网上买东西,精打细算的她也会通过返利网站或者APP,也会到处去找优惠券来省钱。

最近她听说盖得排行返利比较多,便下载了一个来试试。除了一般返利网站给的点数,盖得最近还额外有补贴,这让她很高兴。而且,盖得也有搜索优惠券的功能,让购物更简单了,她现在主要就用盖得来获得返利和寻找优惠券,有时候也会翻一翻感兴趣的排行榜。

用户F:

32岁的设计师,男,喜欢有设计感的小众产品,是锤子手机和Smartisan OS的忠实粉丝,也在微博关注了罗永浩。

老罗时不时的宣传一个叫盖得排行的APP让他产生了兴趣,他下载并使用后便被这款APP吸引,界面简洁明了,没有什么广告和烦人的推送,也没有乌烟瘴气的社区,排行的内容很全也很实用。他现在买东西前经常会参考盖得排行上的内容,再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产品。

四、功能分析 4.1 问题分析

盖得排行作为一款消费辅助类工具,最主要的功能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决策参考,为消费者提供公正、客观、可信赖的消费排名。用户在进行商品购买或者服务消费前,查看相应商品或服务在盖得排行上的排名。

排行标准不透明,可信程度欠缺;

展示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接地气;

缺少用户评价内容;

与购物相关功能结合不紧密。

排名的可信度是盖得排行生存的根本。盖得排行的排名没有显示排名数据的具体来源,没有公布排名的具体标准,都是编辑在一手操作。加上部分商品排名与用户感受有出入,会使得用户对排名产生不信任感,损及盖得排行的核心竞争力。

盖得排行展示的内容基本都是文字,极少,没有视频,且文字往往非常长,部分文字还与厂商的宣传词很相近,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部分用户也没有耐心看完,或者看完抓不到重点。用户希望能有更多的,更精练且更接地气的文字,来指导购买。

目前,盖得排行没有用户评价的功能,评价来源于负责的编辑以及从电商平台抓取的评价。但是,电商平台抓取的评价数量不多,且上面的评价大部分缺乏价值,编辑的评价有时可能又有失偏颇,用户希望能够看到更加真实、多维度的评价,特别是能揭示一些潜在缺陷的评价。

“特价”模块是盖得排行主要盈利点所在,购物功能的完善、与排名功能结合的程度直接影响盖得排行的盈利能力。现时盖得排行所展示的特价信息、推荐信息,往往与用户的需求不同,用户没有购买欲望。部分地方跳转功能缺失,用户无法直接从应用内直接跳到商品页面,以至于无法在应用内完成购物流程,为应用带来收益。

针对盖得排行的问题改进,将主要围绕在增强核心竞争力、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三方面展开。

4.2 修改内容

4.2.1 商品展示方面

为透明化排行标准,提高排名说服力,加入多维度评分功能,展示盖得针对产品不同维度的评分以及盖得用户的平均评分。

加入盖得用户评论、评分功能。用户可以发表短评论,也可以发表详评(评测),与同为新推出的社区功能联动。用户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用户评论的集中的产品特点将在总评分下显示。

接入第三方评测,为用户提供更多参考。

加入产品图浏览、产品参数查看与对比功能。

4.2.2 社区功能

初期为评测社区,不设一级入口,有一定用户量后升级为产品社区。

所谓评测社区,是围绕产品点评功能开展的,以用户点评、测评为核心的社区。产品点评即是在每个产品页的点评模块,点评又细分为短评和详评(测评)。

初期只在产品页面和个人页面设置入口,后期用户量增加,点评覆盖面大幅完善后,设置一级入口,用户可以闲逛参考不同产品、不同品类产品。用户可以自行设定关注的分类,或者根据浏览记录预测用户感兴趣的分类,有新的热门产品推出相关评测时可直接推送评测消息。

社区相关的运营:

用户来源:?盖得排行目前的用户较少,且加入的UGC内容需要KOL用户与专业用户入驻并生产内容,因此涉及获取种子用户。

在初期,通过第三方评测模块,可以获取到一些来自第三方评测机构及他们的观众、读者的流量。可以邀请评测机构的人员入驻,对他们评测过的产品提供优质的点评,提供评测文章之外更细节或在评测中不便说的东西。

对于评测机构带来的初期较为熟悉该领域的用户,要通过一定激励方式鼓励他们多进行点评。相关编辑在初期也要积极参加到与用户的互动中来,例如多在用户的点评中和用户互动,在产品问答模块中回答用户的提问。通过专门的贴吧、论坛、QQ群、微信群等途径进行宣传。

用户激励:?对于评测机构人员、知名行业媒体人等,可以对账号进行认证,在点评等场景下靠前显示。

编辑要对点评内容及时巡查,对于用户的优质点评、评测,一是可以增加用户更多的“经验值”,更快提高等级,点评等可以更靠前显示,生产的优质测评可以对关注了相关领域的用户直接推送;二是对于之前没有点评过的内容,或者初期累积用户时的专业用户,可以向其提供额外的盖得补贴作为奖励,供其在盖得排行APP的特价功能中使用,促使用户去发现和使用盖得排行中的其他功能,促进流量变现;三是在有一定用户数量后,实行创作者激励计划,根据评测的阅读量、互动情况、好评量,可以对作者进行一定量的购物补贴奖励。

用户社区管理:?主要是要防止过多水军和垃圾信息,提高用户粘性。

首先,注册时要求必须绑定手机号才能发表内容。其次,对于防止垃圾信息,初期用户量相对较少时可采用词库+人工的方式进行筛选过滤,同时限制信息发送最小间隔时间,限制最少字数。

4.2.3 排行榜显示优化

用户调研时,用户较多反馈品牌榜不太符合使用需求,需要优化其排名维度和内容。同时超级筛选器入口被较多用户所忽略,调整了其入口。

4.2.4 美食及其他优化

另外,美食板块新增网红餐厅分类,对本地新兴的餐厅进行考察评价,及时更新,以更符合本地人日常使用需求。其他涉及对首页和“我的”页面的优化和连带变动。

五、运营分析 5.1 当前运营情况分析

盖得排行自2016年9月上线公测以来,到目前已经接近三个年头了,目前积累了一批忠诚度高的核心用户,但是用户总数不多,且有下滑趋势。

线上宣传主要依靠两位投资人的微博渠道,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制于本身排名的透明度以及投资人的身份问题,能长期留存的用户有限。应用内的活动主要围绕电商平台的活动展开,关于活跃用户群体、提高用户活跃度的活动有限。

用户激励有一套金币系统,但是金币作用不大,只能用于两个商品的抽奖,对用户吸引力不大。目前的金币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日常使用赚取金币,包括使用APP、阅读排行榜、阅读文章、分享内容等操作。用户可以以少量金币参与抽奖,目前奖品有两个,一个是电蚊香液,一个是电子烟,单价都不算高,种类少。

对用户的激励作用不强,用户没有最终确定的激励,奖励太少且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不实用。

实现条件太简单,阅读榜单、阅读文章就可以增加金币,包括点进去马上退出都行,对提高实际使用率和效果并无帮助。

设置的任务脱离实际。因为目前盖得排行的内容基本都是榜单,不会经常更新,热文栏目也是已经基本废弃,用户往往只会在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来使用,很少来日常闲逛。这些任务看起来是单纯为了提高日活数据而设的,而非真正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和留存度。

5.2 设计运营活动:万物皆可“盖得”

活动主题:

鼓励用户将认为的身边好的商品、店铺拍下来,写下自己的推荐理由,上传到盖得。?活动目的:?提高用户活跃程度,挖掘KOL,为之后社区及其他UGC相关内容上线做准备。?活动时间:?即日起到UGC内容上线初期。

活动准备:

活动期间首次打开APP弹出活动宣传页面。

首页Banner持续展示,并设立活动专区,用户可以查看其他用户上传的内容并进行互动(如同设计的社区功能一样)。

手机通知推送,微博每天宣传。

活动规则:

用户的评价不少于20字,至少要有1张图,发布时需要关联到具体分类和产品。医药类不参加活动。

每个二级分类下点赞数靠前的五位用户将获得盖得额外购物补贴奖励20元,用于在盖得排行上购物使用。每个大类下发布最受欢迎的前十的详细评测的用户也将会收到额外购物补贴奖励50元,每个具体分类限最多2人获奖。这些用户可以加入盖得排行各品类核心用户群,能最及时与盖得排行编辑沟通,提供反馈意见,有活动也会第一时间通知。(大类21+13个,二级分类91+10+92个)

对于提供原排行上没有的商品、店铺的用户,编辑若核实,符合上榜条件的,视其质量和受社区欢迎程度给予2至20元的额外购物补贴奖励。

本次活动产生的内容,若之后上线UGC相关功能,将直接导入其中。

六、总结

对于目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的在线购物市场,盖得排行还几乎没有对等的竞争对手,在线导购市场的用户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盖得排行来说是极好的机会。盖得还需要继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商品排名方面更加透明公正,在使用上优化使用体验,增强用户粘性,在在线导购市场杀出一片天地。

本文由@sys.sy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关于“如何分析一个项目的发展前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