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中秋节手抄报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秋节手抄报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中秋节简介、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诗词等。

延展回答:

1、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中秋赏月 ,吃月饼,品桂花糕等

4、中秋节传说: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5、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编辑于 2018-09-24

查看全部48个回答

餐厅中秋活动方案_20全新报价

根据文中提到的中秋节手抄报为您推荐

揽客箱餐厅中秋活动方案,6步营销引爆客流,稳步提升营业额,简单快捷,多门店均可复制成功引流案例,点击领取餐饮店销售秘籍!

宁波索成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手抄报画框,淘宝商城,淘出宝贝,淘出实惠!

根据文中提到的中秋节手抄报为您推荐

手抄报画框,淘宝网,货品丰富,种类齐全,更多家居饰品品牌,尽在淘宝!

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广告

69条评论

热心网友49

不知是哪位热心网友写的。

查看全部69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我图网」2020全新a4电子小报模板下载_30万手抄报素材下载

a4电子小报模板下载,语文小报模板,春节小报模板,节日小报模板,word,手抄报,psd,下载方便快捷,a4电子小报模板下载素材下载中心,字体,文字内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一、中秋节简介 二、中秋节来历 三、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四、中秋诗词 这几方面可以任选或联系到一起 中秋节手抄报诗词内容: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08赞·1,373浏览2019-09-22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 1、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传说 : 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694赞·112,277浏览2017-11-18

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

根据中秋节的传说, 画一些体现中秋节习俗的画, 如嫦娥、月饼等 写上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就可以了, 不会画也可以百度搜索一下别人画的, 参考一下,

24赞·1,046浏览2019-09-06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

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祭祀月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有以下几则: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2760赞·664,660浏览2017-12-16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本段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编辑本段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为其下凡的捣灵药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编辑本段中秋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第1课,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 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 (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 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 研究蜗牛

1, 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 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 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 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 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 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 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 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第2课,观察蚂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3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七,教师课堂小结.

第3课,观察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

2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

2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 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 鱼知道饥饱吗

③ 鱼怎样运动的

④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 鱼怎样睡觉

⑥ 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观察鱼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

第4课,动物-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动物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财富要保护它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珍爱动物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珍稀野生动物的录像带,挂图,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朋友.

1,指导学生阅读.

2,讨论:"为什么说动物使人类的朋友 ".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结交的动物朋友多,认识了解的动物朋友多.)

4,讨论:你最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理由.

二,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

1,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阅读资料,看书.

2,研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受,观点.

3,大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三,认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一些野生动物的方法.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示内容是否正确,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设想出保护野生动物的其他措施.

3,总结概括.

四,调查了解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

2,指导学生制作海报等形式汇报.

3,对学生进行评比.

五,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啄木鸟

人类的朋友——动物 牛

小白鼠……

第二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1课,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 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 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 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落叶变成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能够经历成肥的全过程.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 知识与技能: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

*知道在成肥过程中蚯蚓的作用.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 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 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 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 制作肥料袋

(1) 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 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 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 观察肥料袋

(1) 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 管理肥料袋

(1) 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 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第3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学生准备: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 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 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 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 学生观察,记录.

(3) 小组交流,汇报.

(4) 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

2,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 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 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 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 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 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 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 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1) 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 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 谁渗出的水多 谁保留的水多 说明什么问题

(4) 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 总结巩固

概述课文.

课后研究:

1, 调查家乡的土壤

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 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4课,土壤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讨论.

*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

*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

*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1, 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 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 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 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 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 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 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 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 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 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1课,种子里面有什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

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

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

知道种子里有"胚"

教学重点:

1,知道种子的构造.

教学难点:

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二,课前准备

教师:

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每组一套)

学生:

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 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 讨论,发表意见

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 积极发现问题

2, 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第二课,种油菜

一,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植油菜的乐趣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把油菜最初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

了解油菜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会用图画文字记录实验日记.

教学难点:

持之以恒种植与管理.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大花盆l~2个.或校园内选一块种植地

学生:油菜种子(或别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种子),小花盆.牙签,小铲,水,纸巾.学具袋里提供的油菜种子需要经过"春化处理",教师可集中处理,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延伸导入

种子里的胚,有何作用

汇报

回答积极

二,观察油菜籽,种植油菜

油菜籽中有没有胚 你怎么认为

我们来种油菜,研究

1, 讨论回答

2, 看29页图学生讨论种植注意点;

3, 按步骤种植

讨论积极

小组和作好

三,种好我们的油菜

谈话:油菜籽我们一种到土壤中了!是不是万事大吉了 怎样才能种好油菜,使它也快乐的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如何管理,观察,记录

汇报积极,有好的建议,并呈现对种植好油菜强烈的兴趣,并能持续的管理种植油菜.

四,深入研究

你能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吗 比如用对比实验,研究油菜对光,水,土壤,肥料不同的要求!

学生积极讨论;

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汇报

能有自己组的研究课题,会设计实验,并能去做.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三课,油菜开花了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油菜花.

1,会用镊子摘取油菜花,将它解剖并制成标本.

2,记录花蕾的形状和颜色.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镊子解剖油菜花,观察记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一朵油菜花,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台纸.(每人一套)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谈我的油菜

请你根据你的种植记录,描述油菜的生长,到花开过程

学生汇报,并补充发表自己不同的发现

汇报积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

二,解剖油菜花,观察

教师演示用镊子解剖油菜花

1, 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2, 学生进行解剖油菜花的实验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能提出疑问困难,实验认真细致

三,制作油菜花标本

1, 指导看图34页

2, 为什么要做标本

3, 标本制作注意点讨论

1, 讨论怎样做;

2, 动手做一做;

3, 完成标本,保护方法

小组合作协调,互相帮助.

四,课后延伸

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造,或做标本,

鼓励学生好好做

注意保护花草树木!!

1, 说出自己想要观察的花

2, 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去做

对课后研究有热情,更有自己的研究打算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4课,谁给花传粉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油菜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1,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1,认识蜜蜂在传播花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蜜蜂与花的关系.

2,知道干蜜蜂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教学重点: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课前准备

教师:油菜花,棉签,干蜜蜂(没有计学具,工具箱的学校可以选择别的昆虫),小塑料袋,放大镜.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导入

在解剖油菜花,制作油菜花标本的时候,我们不小心碰掉下来的花粉.也许只知道它是生长在雄蕊顶端的一种粉末状的东西.

学生汇报:没有想到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会与它有关.

二,观察花粉

找一找花粉在花的什么地方.(2)说说传粉是怎么回事.

1, 学生观察花粉;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指沾一点儿花粉捻一捻,说一说花粉是什么样的一种物体.说说花粉的形态

2, 讨论传粉的意义

认真观察,积极汇报

三,探究蜜蜂粘花粉本领的特点

1, 察蜜蜂的身上脚上,你发现什么

2,有什么作用吗

3,怎样证明蜜蜂的这种构造和传粉有关

4,比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注意点

1, 学生观察汇报

2,讨论汇报蜜蜂特点可能的作用

3,学生设计实验

4,根据36页提示,实验分析,汇报

讨论热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敢于设计实验

观察认真细致

四,花和蜜蜂的关系,

讨论:蜜蜂与花的关系

探究传粉后与花那部分有关,

指导学生实验方法!

学生汇报,

说说实验的方法:

传粉后摘去:1花瓣,2花萼,花蕊,分别用塑料袋罩(可以选择做不同的实验)

敢于假设,设计实验

五,作业与延伸

1, 查阅资料或观察发现: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蜜蜂蝴蝶传粉,

2, 观察其他传粉昆虫的特点

3,了解植物其它传粉方式,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1, 学生讨论

2, 选题研究

对课后研究兴趣浓,能简单说出自己研究的设想和方法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5课,收获和播种

第四单元 固体和液体

第1课,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水,面粉,筷子,小勺,放大镜,筛子.

2,学生准备:各种固体,锤子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

1,按固体和液体两类给物体分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体,请学生按固体和液体分类.

(2)师生交流.

(3)还有哪些物体是固体或者是液体.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 "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需要下定论,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即可.

(5)教师演示"和面"的实验.

往水里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边搅动边让学生描述当时是固体还是液体 从而让学生明确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关于“中秋节手抄报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