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怎样的一条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怎样的一条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人说:丝绸之路名不符实?丝绸之路是否真实存在?丝绸之路上卖得最多的是丝绸吗?丝绸之路在唐代以后就消失了?玄奘与悟空走的丝绸之路是一样的吗?这些历史教科书上答得似是而非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11月30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在首都师范大学以“丝路出土文献所见的丝绸之路”为题发表演讲,或多或少地解答了上述问题。
荣新江教授通过解读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和敦煌文书后认为,丝绸之路是真实存在的,汉唐朝廷官方都有专门的文献来记录道路所向。路上的丝织品的确是大宗买卖,唐初的玄奘与中唐的悟空走的路不一样,但无论是悟空之前还是悟空之后,丝绸之路一直都没有断绝过。南宋开辟海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是否断绝没有必然联系。
腾讯文化记者现场记录了荣新江教授的部分演讲文字,经主办方授权发布。由于篇幅较长,特分为两篇发布,此为第一篇:
今人所绘玄奘之路
一、丝绸之路因真实的道路记录而真实存在
1、汉代每个驿站都有里程簿,使者来了,热情款待;依据两支汉简能推出汉帝国的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最核心的记载仍然是传世史料,不是说有了敦煌、吐鲁番的文书才有丝绸之路的详细记录。出土文书只是丝绸之路的辅助性材料,能够充实正史记录的细节。
首先,出土文献提供了有关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直接记录。
典籍里可以找到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张骞的旅行路线不太清楚,但玄奘一步一步走到哪,非常清楚。丝绸之路的其中一条路叫玄奘之路。
唐贞元年间宰相贾耽的《皇华四达记》有片段留存,记载了中国通向外面的道路,其中有一条从安西(今新疆库车)通向中亚地区的道路。这是唐朝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
隋朝裴矩曾在张掖帮隋炀帝做生意,他招揽外国使者、商人,每来一个人就记下,写成《西域图志》。书现在已经失传——四十多个国家的内容丢了。但总序在《隋书·裴矩传》里留下来。总序记录了从敦煌一直到地中海的三条路,“总辏敦煌为咽喉之地”。
总体而言,典籍记录了粗线条的丝绸之路,需要出土文书的细化。
出土的汉简里,有两个关于“传置道里簿”的文本,置就是驿站。在额济纳出的汉简,记录了大致从长安到武威的路;而悬泉置出的汉简记录了武威到敦煌的道路。道里簿上,我们能看到驿站到驿站之间,走多少里,非常清晰。悬泉置是敦煌东边的驿站,用来招待外国使者。外国使者进了玉门关,官员恐怕担心进城里出乱子,有时不让他们进城。
汉代边陲之地,在不同地点发现了两件同类文书,能够说明什么?可以据此推断汉代帝国治下,每个驿站里都有“传置道里簿”这些材料。
现在有人说,没有丝绸之路,理由是没有详细记录。我觉得不需要那么多详细记录保存下来,有这两支汉简,就可以把整个汉帝国的交通路线全部勾勒出来。过去我们说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我认为,现在要大胆地说,有一分材料要说三分话,要说五分话。因为这是有制度规定,所以可以推演出来。
悬泉置有道里簿,另外的置也就必须有,每一个驿站都得有,不能断。官员接待使者,要把他们从这个站送到那个站,下一个站必须依据道里簿知道,多少人多少天后会到,要准备粮食。
今玉门关遗址
汉代非常大方,使者一进玉门关,吃喝拉撒睡全包。每天要吃什么,吃了多少,都有一个账簿。有的使者出使之后,汉代朝廷和他的国家打起来了,但他不知道。结果没得吃,就质问官员,今天为什么没得吃?官员自然不招待他,甚至要处罚他。这些档案材料在悬泉置里都有发现。
长安到玉门关的路线都有记载。玉门关之外呢?
《汉书·西域传》记录了玉门关以西到罗马帝国的道路,每个西域王国的都城,记着至都护治所多少日,至长安多少日,至周边的其他国家多少日,有的还记有确切里数。这些信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把这些记录连接起来,就是具体的丝绸之路地理簿。中间可能因为个别档案丢失、使臣记录缺失等原因,道路情形空白,但基本上汉代使者所能走到的地方、外来的使者报告给汉代的道路信息,都有留存。我们不能只看到一篇文献的具体的地名、里程,还可以由小见大,理解整个汉帝国的丝绸之路。
2、唐代丝绸之路上各州有图经,记录各地道路;不能只依据出土的个别文书断定道路有无
汉以后,各朝代都有类似“西域传”的文献,到唐代就更细致了。如《沙州图经》(唐代州的图经,类似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卷三的敦煌县部分,有“一十九所驿”的记录。它是武则天时期编制、玄宗开元时期改定的文本,当是这些驿废了,没废时期的最原始的东西没存下来。唐制,每州必编图经,三年一造,报尚书省,每三年修订一次,修订完后旧的就作废,不留,当废纸扔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敦煌偶然存下来的几段,其中有“一十九所驿”这一条。
《沙州图经》
这条记录从沙州州城驿开始,记着“右在州东二百里,因州为名。东北去清泉驿四十里”,清泉驿,“右在州东北四十里”,距横涧驿多少里,……沙州到瓜州的驿站怎么走,什么时候通畅(如雪天不通),等等。图经的敦煌县部分,除了驿的部分必录之外,道(四通八达的道路)怎么走也要记录,然而道路部分的条目没有保存下来。
残存的《沙州图经》卷五,是沙州上元年间塔里木盆地东边(今若羌和且末地区)的路线记录。这里说的就是“道”。如关于石城镇部分(今天的若羌),以它为中心,有六条道路,记载得清清楚楚。又如《西州图经》(今吐鲁番的图经),也有11条道路的记录。记载得更规范,道路还有名字,如大海道、他地道等。
《西州图经》
唐代沙州辖区很大,塔里木盆地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它的。这些路线不是随便写的,图经中每个条目的设计都是官府规定的。如果规定的条目本州没有,比如祥瑞,那也得写上“没有”。
每一个州都有道路和驿站的条目,把这些条目接起来,就是详详细细的丝绸之路,如将从沙州走到瓜州的条目、接上石城镇的条目,又走到且末,从且末又能走到于阗。这些肯定能够接起来,因为唐令规定,每个州必须三年一报图经。你不报的话,州刺史就会被撤职。修图经可是地方官的政绩。
唐朝势力进入塔里木盆地,虽然没有留下图经,但讲到于阗要造图经,这意味着地方官府也造图经,唐朝中央官府已经摸清了于阗地区的道路,推而广之,从于阗到叶城,到疏勒(喀什),这些道路都应该有,而且也会记得很详细。什么季节路会比较好走,什么地方的山路特别窄,马过不去,人可以过去,这种中古时期的交通信息的书写非常了不起。
内地的交通网络也是一样的,比如北京幽州到其他州怎么走,都有记录。把从长安向外的基本干道,接上《沙州图经》,接上《皇华四达记》,再接上于阗地区的图经,就可以把整个大唐帝国的丝绸之路编缀起来。
需要指出的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所记的路线,开篇就从焉耆开始,实际他应该是从高昌开始的。为什么从焉耆开始呢?高昌(吐鲁番)在他离开的时候还是西域,等他回来的时候,高昌已经被唐太宗灭掉了(高昌贞观十四年被灭,玄奘贞观十七年返回)。唐朝灭了高昌之后,把吐鲁番变为直辖的正州,立为西州。这时候,玄奘如果把西州归入西域,那就会在政治上犯错误。
所以,你不能看见一张吐鲁番契约,上面记录这么一点买卖信息,就怀疑这怎么能重构丝绸之路。别忘了,还有《沙州图经》等等文献。从出土文书看丝绸之路,要全面去看。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
3、唐朝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也没有断绝,悟空走了一遍,接下来的僧人、商人照样走
现在很多人谈丝绸之路都是依据汉籍。往往说,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就不畅通了;南宋开辟了海路,陆上丝绸之路就断绝了,理由是汉文史料没有记载。其实,陆上丝绸之路,汉文史料没有记,其他文字的史料有记。
阿拉伯地理文献专门有一类讲道路,一站一站地讲,与中国典籍一样。像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佚名《世界境域志》都是这类书。阿拉伯、波斯的文献与中文文献正好在中亚可以交叉。将它们的记录连缀起来,就能陆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
吐鲁番出土的粟特语文献《国名表》,按顺序记下了他们所知道的国家,抄得非常整齐,有学者怀疑这可能是摩尼教徒教区所在地的记录,从西到东,有拂林、波斯、安国、布哈拉、石国、粟特、拔汗那、竭盘陀、佉沙、于阗、龟兹、焉耆、高昌、萨毗、吐蕃、吐浑、弭药、薄骨律等,作为摩尼教的传播路线。可备一说。
粟特语文献《国名表》
1920年代在北大教书的钢和泰买了个敦煌卷子,正面是藏文,背面是用于阗语写的发愿文、抒情诗,还有一段写一个使者从于阗走到沙州、朔方,又回过头来走到西州回鹘(吐鲁番),一直走到库车(龟兹),他把每一站、每个小地名写下,如吐鲁番、乌鲁木齐这些元代以后汉文史籍里面冒出来的名字,在这个卷子的地理行纪部分就有了。这是925年(唐朝907年灭亡后中原进入五代时期)的文献。
我觉得,有文献的根基在,有粟特文、于阗文所记录的这些东西,就不能否定中唐以后陆上的丝绸之路仍在运行。实际上,中原地区这边没人过去,那边的人就会过来,丝绸之路上照样通行。
我反对把丝绸之路看成是一个人从罗马走到长安的一条路。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不是某个人的路。
汉代使者甘英走到底格里斯河口,帕提亚的波斯人说,那个红海里面有怪兽,你去了会被吞了,他就没有走到大秦。他本来是要去罗马帝国的,为什么不让甘英走过去呢?因为波斯人要赚中转贸易的钱。事实上,丝绸之路上的每一个民族都要赚中转贸易的钱。如果让你一个人一路走过去就不是丝绸之路了。没有人从长安直接走到罗马,但是丝绸的的确确走过去了,希腊罗马的文献里有那么多穿丝绸的记载,丝绸哪来的?还不是一站一站倒卖过去的。
陆上丝绸之路没有断的证据是,这条路上的僧人一直都在走。有的学者认为悟空(中唐僧人)西天取经回来之后,丝绸之路没有了。但在敦煌文书里出现了十几个、二十几个僧人行走的例子。原因在于,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敌对,别的人过不去,但僧人和商人能走通,僧人有时还肩负着沟通使命。说丝绸之路断了,是后人自己设的障碍,建立了一些走不通的子虚乌有的理据。当然也有走到半截被人干掉的,也有饿死的,也有走迷失路的,比如法显说看着人骨头往前走,这是有记载的,还有没有记录的。
把阿拉伯地理文献、波斯地理文献、中文地理文献接起来,把传世典籍和出土文书接起来,我们就有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记录。
二、丝绸之路上使者、士兵往来不断,政治角力、商贸往来很热闹
1、中亚国家派人经高昌向柔然求兵对抗嚈哒;南朝刘宋派人联合柔然攻打北魏;傀儡高昌必须出人出马迎送使者
地理文献记载了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出土文书则记录了丝绸之路的一些动态、实态,有商品、动物、植物、人的活动。有些文书真是特级品,如果没有它们,一段历史很可能就是空白。
前几年我们帮吐鲁番博物馆整理了部分吐鲁番文书。有一份474年到475年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是一张纸片。当时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阚氏高昌王国——一个被漠北柔然汗国控制的小傀儡国。文书记载高昌王国迎送使者、出多少人出多少马的事。
其中有一条文字,写着“九年十二月二日送乌苌使向焉耆”,意思是送乌苌使者翻过银山道到焉耆去。乌苌就是今天的北印度、巴基斯坦地区。焉耆在塔里木盆地南边。
又如“十年闰五月送焉耆王[往]北山”。北山方向就是去柔然汗国的都城。焉耆王要亲自去那里进贡,而高昌王要出很多人、马送他。
又如“十年三月十四日,送婆罗门使向焉耆”,婆罗门就是今中印度地区的笈多王朝。
凡是到焉耆方向的,应该是从柔然汗国都城回国的使者,到北山方向的应该都是去柔然汗国。
又如“送吴客并子合使[往]北山”。吴客是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刘宋从建康派出去的使者。“子合”是今天叶城地区(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山里边的小国。刘宋使者不能通过北魏去柔然,只能沿长江到成都,走汶川、松潘,到青海湖南边,走到格尔木,由于不能去北魏控制下的敦煌,只能继续往西,翻过阿尔金山到若羌、且末。到那儿跟子合使会合,通过塔里木盆地,到吐鲁番盆地,再去柔然。
这些使者的路线图上,涉及北亚(柔然)、东亚(刘宋)、中亚(焉耆、子合)、南亚(乌苌、婆罗门)。一张小小的纸片,包含着这样大的历史画面。史书上没有这件事的记载,但刘宋曾派使者绕道去柔然、请求联合夹击北魏的事真实存在。柔然决定第二年派30万大军南下打北魏。但是等刘宋的使者回来之后,已经改朝换代,刘宋变成萧齐,也就没有出兵北上。
如果这张纸片没有挖出来,我们对这段历史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中亚、南亚的国家的使臣要去柔然?我的解释是,因为嚈哒(yèdá)南下攻打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打败了萨珊波斯,正在占领中亚,那些小国家感到安全威胁,要向柔然求兵。公元500年以后,据北魏史书记载,许多中亚国家向北魏求兵来打嚈哒。北魏没有出兵,以至于整个中亚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基本上是嚈哒的天下。
2、中亚宁远国密集派使者来唐求兵攻打石国,石国求救大食;大唐与大食在怛罗斯大战
还有一份文书,是天宝十年(751年)西州官方旅馆接待各路来使的记录。那时西州改为交河郡,仍是吐鲁番地区。名单上记着谁从哪来了,谁到哪去了,如果这个人走了就打个勾。文献的内容很丰富,有段文字记载着“宁远国王男屋磨”。我们之前看到的吐鲁番文书许多是鸡零狗碎的小事,百姓借东西,谁家干活雇了人等等。发现这样的文书,我们心情非常激动。
名单上所记宁远国王的儿子屋磨,在《册府元龟》里被我们找到了。名单里面有很多“宁远国”字样,都是在天宝十年。宁远国就是今天的费尔干纳(即汉武帝发兵攻打的大宛国)。文书里说,宁远国第二般(般即般次、批次)首领将军等五人来,又说“奉化王(唐朝把宁远国王命名为奉化王)男一人”,“第四班将军首领”,“第五班将军首领葛勒”。这些都是宁远国的官。
怛罗斯之战
在看到这个文书之前,据《册府元龟》所见,我们原先以为宁远国王的儿子来大唐,只是一次平常的特使来朝之事。根据这份文书,我们知道,宁远国的特使如此密集地来大唐,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怛罗斯之战的前奏。
怛罗斯之战的起因就是宁远国跟石国两家打起来了。石国请了阿拉伯(大食)军队帮忙,宁远国王派几班人来唐朝求兵。唐朝派高仙芝去打,在怛罗斯遇到了大食军队,由于唐军葛逻禄部突然逃跑,高仙芝大败。
又比如,其中有“天威健儿赴碎叶”的记载。碎叶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克·贝希姆城,曾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天宝十年时,唐朝已经放弃碎叶,改镇焉耆,但唐朝为什么派打吐蕃的劲旅——天威军去碎叶呢?因为高仙芝的部队要打石国,担心石国盟军突骑施从后头包抄,所以发天威军用来挡住敌方援军的。这是文书告诉了我们史书上没有的东西。
文书里还有很多唐代四镇行官、兵将往来的记录。仔细分析就发现丝绸之路上非常繁忙,各种各样的人走来走去,有内廷的宦官,有各国使臣,他们到西州客馆里,客馆就要管吃管住,一天下来他们吃什么,就记在另外一个账单里。唐朝是一个文书国家,什么东西都会记着。
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我们完全不知道丝绸之路会有这么繁忙,不然我们会觉得丝绸之路是个沙漠充斥的地方,偶尔会冒出几个骆驼来。(笑)
我们搞历史的,对90%的历史都不知道,只知道那10%,但可以推出20%或者30%,我们一定要知道,文书有它的贡献和局限性。
六月底想出去旅游,去哪好?
请问哈密十大旅游景点
哈密十大旅游景点介绍如下:
1、哈密魔鬼城。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以南,距五堡乡20公里,距哈密市约100公里,由于它神秘莫测,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风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哈密雅丹地貌东起烟墩外的骆驼峰,经雅满苏铁矿,大南湖煤矿,到五堡沙尔湖十三间房等长约400公里,宽约5~10公里,在哈密属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它是经过漫长的风蚀自然而形成的。
2、哈密王景区。哈密王景区是2008年4月由哈密王府和哈密王陵合并成立,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78亩。由于哈密回王在历史上对维护新疆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哈密王景区又是一处宣扬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地。
3、伊吾胡杨林生态园景区。原始胡杨林位于距淖毛湖镇区东10公里处,占地面积47万亩。每一棵胡杨树上都深深的刻着历史的印记,记录着岁月的痕记,在那里你可以寻找到历史的足迹,还可以捕捉到现代的时光,你可以对着一棵胡杨树展现你无穷无尽的遐想。
4、巴里坤湖。巴里坤湖位于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恋”的奇观。巴里坤湖由四周自然泉水汇流注入而成,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湖水面积112.15平方公里。
5、巴里坤。在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丽、物华天宝的土地,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06年至2007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和自治区级旅游强县荣誉称号;东黑沟石结构古遗址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6、巴里坤哈萨克文化展馆。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更好地宣传巴里坤、保护地方民族文化遗产,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民族文化展馆。
7、伊吾伊水园景区。伊水园景区主要有水上娱乐区、休闲垂钓区、陵园区和功能区。伊水园总面1600亩,交通便利,景区所在地址是伊吾四十天保卫战南山战斗遗址。
8、太阳历广场。位于该县的苇子峡乡,2008年,苇子峡乡被国家天文台确认为21世纪中国境内首次“日全食”最佳观测点之一,同年8月1日,苇子峡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9、哈密亚尔丹风景区。位于新疆哈密市五堡乡支边农场,旅游区长80公里,宽40公里,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分为东、南、西、北四景区,有六滩十六景一古城。
10、哈密市瓜园景区。集哈密瓜种植、品尝、贸易洽谈、种植历史及水上垂钓、园艺特色休闲、自然戈壁观光、沙漠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旅游基地。景区总占地面积18511.5亩,地处哈密市花园乡卡日塔里村,距哈密市区17公里。
关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怎样的一条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