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谥号和庙号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谥号和庙号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谥号和庙号区别如下:

1、定义内涵上的区别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祭祀时,给他们特别起的名号,且都是褒义词。如高祖、太宗、仁宗等。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和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蕴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2、起源时间的区别

庙号起源于商朝,是在商朝就已经确立的一种称号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庙号不遵从谥法,独立实行。

谥号起源于西周,有严格的谥法内容,大家参照执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谥法。在汉代又恢复谥法,且特别重视,并在朝廷设立“大鸿胪”职务,专管王公大臣的谥法。自唐朝逐渐兴盛发展和日趋完善下来,到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3、适用对象的区别

庙号是皇帝专享称号,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拥有。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必须是对国家有大功的开创基业、拓土开疆和治国安邦的开国君主或中兴之主才能使用,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进祖庙,尊享后代永远祭祀。

谥号的应用比较广,并不是帝王独有,王公大臣和后宫妃嫔都有资格死后得到谥号。除了这些“官谥”,还有“私谥”,就是一些在民间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死后,他们的门生、亲戚也可以给予评价,确定谥号。

早期庙号的特色

庙号早期都是一、两个字,并且只有成就突出的帝王才能拥有,到了魏晋南北朝开始,随着天下动乱、礼乐败坏,庙号也跟着泛滥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小国的创建者都称祖叫宗,如后赵、前秦、西秦、前燕等等。

唐朝以前对过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宣帝、汉明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成了各种褒义词的堆砌,因此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朝代的创立者庙号叫太祖比较普遍,紧接着是太宗,后面许多皇帝的庙号相应的也要结合他们在位时候的表现。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因此他的庙号是世祖;而康熙大帝由于做皇帝时的成绩太过出类拔萃,庙号被尊为圣祖。

什么是谥号·庙号·尊号?

判断庙号和谥号的方法如下:

1、称谓不同:庙号是死后的称呼,而谥号是生前的称呼。庙号是在祭祀时使用的尊称,只有褒义;而谥号是按照生平的成就给予的称号,有褒义的、贬义的,也有中性词。

2、结尾的字不同:庙号是以祖、宗结尾,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而谥号是以帝结尾,如唐朝以前的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称谓都是谥号。

3、时间不同:明朝以前,只有拥有特殊功绩的大臣才能得到谥号;而明朝以后,皇帝和大臣都可以拥有谥号。而庙号在明朝以前并不常见,明朝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庙号起源于商朝,是祭祀时对祖先的尊称;而谥号则起源于西周,是按照生平的成就给予的称号。

4、数量不同:在古代,大臣能够拥有谥号,但只有皇帝才能拥有庙号。因此,在历史中能够拥有庙号的人非常有限,而谥号相对较为常见。庙号是对皇帝一生的总体评价,而谥号则是对皇帝一生的具体评价。庙号的评价较为稳定,而谥号的评价则因时代和历史背景而异。

庙号的作用:

1、方便称呼:庙号是一种尊称,用于祭祀时对祖先的称呼。由于古代中国重视祖先,因此庙号在表达尊敬和纪念之情的同时,也方便了对祖先的称呼。

2、彰显功绩:庙号是对皇帝一生的总体评价,体现了皇帝在位期间所取得的功绩。通过庙号可以了解皇帝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进而彰显其功绩。

3、传承历史:庙号作为一种历史符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庙号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庙号对于传承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4、体现正统:庙号表示的是正统的传承关系,具有浓厚的正统色彩。在古代中国,正统观念非常重要,因此庙号也成为了体现正统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谥号: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诸侯卿大夫、高官显宦之谥,由朝廷赐予。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含有特定涵义的字,用以指死者的美德、恶德等,大致分为3类:表扬的,如“经天纬地曰文”,“威强睿德曰武”;批评的,如“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同情的,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如周平王、赵孝成王、贞德文王。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如忠武侯(诸葛亮)、武穆王(岳飞)。从东汉开始,还有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谥号。宋代私谥尤盛。

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庙号。从汉朝开始,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等。因此,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汉朝从惠帝起谥号一律加一个“孝字”)。汉朝要有功有德的皇帝才有庙号,才被称为“祖”、“宗”。南北朝称“宗”已滥,至唐朝除亡国者外,则无帝不称“宗”。

尊号:也称徽号。始于唐朝武后中宗之世,是颂扬帝王和皇后的称号。尊号是生前奉上的,也有死后奉上的。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朝同治帝尊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禧。尊号可以每逢庆典累加。

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不称庙号;自唐朝始由于谥号加长,称呼不便,因而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关于“谥号和庙号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