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科普知识手抄报内容 科普知识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知识手抄报内容 科普知识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80吨)
?2、一个水龙头滴水,15分钟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会浪费多少吨水。(7吨)
3、举例说出发电的几种方法。(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4、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权利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白头叶猴属于我国哪一级保护动物。(一级)
6、请说出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天灾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量过大;人祸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断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标准偏低。7、1980至1995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多少。(1.8亿公顷)
8、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100多亿元,400多亿元)
9、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多少。(3%)
10、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多少。(90%)
11、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经比25年前减少了1/3,请问,如今世界的缺水现象已经影响到多少个国家。(80个国家)
12、汞、镉、铬、铅、砷是一类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很大,被称为“五毒”。这些污染物随废水进入水体后,被浮游生物吸收,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又吃小鱼,人又吃污染后的鱼类,污染物会逐渐的聚集到人体内,我们称这样的关系为什么。(食物链污染)
13、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14、如果缺少什么。地球上所有生物将会全部灭绝,人类也不例外。(空气和水)
15、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在吸入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后,它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0倍,它很快抢占血液中氧气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位置,造成大脑和躯体缺氧,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
16、烟尘是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直径很小,其中小于10微米的可以长期在空气中飘浮,叫什么。大于10微米的,能较快地降落地面上,叫什么。(飘尘、降尘)。
17、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北方有一座城市被烟尘遮盖了城市上空,在卫星拍摄中失去了踪迹。这座城市的名称叫做什么。本溪市
19、污染者负担原则是什么。(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20、我国七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请你按污染的严重程度顺序排列: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科普手抄报内容资料
小学生科普知识手抄报内容如下:
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
3、下面的称号各是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
4、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小时。
5、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
6、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
7、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8、春节有哪些风俗?扫房、放爆竹、贴春联、吃年夜饭等。
9、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
10、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11、药瓶为什么是浅色的?因为浅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阳光一照,吸收光多,药品容易变质。
12、谁发明蒸汽机?瓦特。
13、哪种恐龙最硬?剑龙。
14、地球的血是什么?岩浆。
15、书法有哪些种类?正书、草书、篆书、隶书、行书、楷书。
一年级科普好看又创意的手抄报内容?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知识。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科普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科普知识之——日常小知识
1.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的。
2.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3.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广义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旋光性弯曲。
4.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5.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科普知识之——环保小知识
1.每年我国产生多少垃圾?(8000多万吨)并且每年以多少速度在增长?(10%)
2.垃圾有什么危害?(1、污染土壤、地下水、大气等,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2、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3.1952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两个月内造成1.2万多人死亡,请问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燃煤产生的废气污染)
4.在离南极最近南美洲的海伦娜岬角,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如羊会得白内障变成盲羊,猎人随手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飞的野鸟因视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误闯百姓家里,就连河里的鱼也是盲鱼,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生产缓慢,农作物减产,请问。这是为什么?(这一地区的上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所造成的)
5.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20—30公里)
6.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使用的化学材料如氟里昂等挥发到空气作用的结果)
7.每年的国际臭氧层日是那一天?(9月16日)
8.过多的紫外线伤害会导致什么疾病发病率最高?(角膜炎、白内障)
9.12亿人口是多少?不妨给出一些形象的说法:如果中国人手拉手站在地球的赤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50圈);全国人民一天吃掉多少万吨粮食?(78万吨);多少万吨肉?(4万吨)。
10.现代家庭居室中存在什么污染?(人体污染,建筑材料污染、家电污染、厨房污染、杀虫剂污染)
11.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我国的植树节?(3月12日)
12.为什么在城市上空看到的星星没有农村天空的多,月亮也没有这么明亮?(一是城市上空由于大气污染遮盖了来自天空的光亮;二是人工白昼造成的光污染,日落之后,繁华的街道和广场上广告牌、霓虹灯把城市夜晚映照如同白昼。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上空的明暗对比度)
13.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多少?(90%);空气中的氧气将减少多少?(2/3)。
14.光污染分成哪三类?(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建筑物表面反射阳光光线的白亮污染,夜间广告灯、霓虹灯、路灯的人工白昼污染,室内娱乐场所各种彩色光源产生的彩光污染)
15.随着城市沿街设施的兴建,光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请问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努力预防光污染的危害?(A、楼房建筑及装潢少用境面、玻璃等,多用光反射系数小的材料。B、加强广告灯和霓虹灯的装潢管理,不宜使用功率大的强光源。C、若光线太强,办公楼和居室可用双层窗帘调控。D、在建筑群周围栽种花草,调节采光环境。)
16.说出噪声的几种主要来源?(工厂各种机器设备产生的工业噪声;汽车、火车及轮船等交通工具产生的交通噪声;建筑工地的打桩机、搅拌机、推土机等产生的建筑工地噪声;公共场所及家庭的生活噪声)
17.噪声有那些危害?(噪声对人的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和消化系统都会产生危害)
18.家庭污水从哪里来?(厨房、厕所、洗澡等)
19.地球表面有百分多少的地方被水覆盖?(70%)
20.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量的几分之几?(1/4)
科普知识之——科学普及知识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贯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当前,我国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普工作具有更大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在于适时地将科普工作置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三维坐标下,准确地找到自身的位置,建立与社会体制相一致的运行机制与操作方法,同时选择有时代性的科普选题。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商品既是科技物化的成果,也是科技信息的载体。而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集散地,覆盖了许多社会领域、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领域。这正是科普工作求之不得的传播渠道和理想的运作方式。可以设想:如果把有关的科技知识,随同商品一起售出,就会像商业企业的售后服务一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商品的增殖效应。这种做法,在国内外都曾有过成功的先例。当今,更多的高科技产品诸如电脑、“大哥大”等进入办公室和家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人们在享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接受一次科学技术知识的洗礼。这样的科普方式才是真正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现代社会科普方式,也是比较经济的科普方式。
显然,科学普及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绝非某个部门、少数专职人员所能完成的。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科普对象,而每个人又都可能成为科普工作者。“能者为师”是群众性社会教育的又一特点。然而,科普工作仍然需要有相对固定的基本队伍,这就是分散在社会各行为中的科技工作者。科技人员是科技知识的占有者,传播科技知识是他们的神圣职责。有的国家把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工作者应尽的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义务。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做科技手抄报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一年级科普手抄报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的参考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参考图1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参考图2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参考图3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参考图4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参考图5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的资料 一:科技宣传标语1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3 知识改变人生,科技创造未来!
4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5 注重科技,创造传奇。
6 科技--雏鹰飞翔的翅膀。
7 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实现我们的梦想!
8 科技创新----激扬创想的天地!
9 科技之光,创造未来!
10 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一年级科普手抄报的资料 二:我身边的科学今天早上,我刚一醒来,妈妈就急忙拿着我的杯子去给我冲蜂蜜水。
当妈妈倒好水回来,拿着蜂蜜瓶准备往杯子里倒蜂蜜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蜂蜜的下半部分很白很白,像长了很多毛似的,我大声地叫了起来:“妈妈,蜂蜜长毛了,是不是过期了不能喝了,该扔掉了吧!”妈妈也惊奇地说:“是呀!可是我刚买了没多长时间的,应该不是坏了。”我心里奇怪地想:不是坏了,又是怎么了呢?
到了晚上,我写完作业以后,就和妈妈一起上网查了查,在网上我看到了:这是蜂蜜的结晶现象,是一种物理变化,是自然和正常的。引起蜂蜜出现结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蜂蜜中的葡萄糖。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糖占蜂蜜总成分3/4,水分不到1/4。葡萄糖和果糖又占总糖的80--90%。由于葡萄糖在低温下很容易结晶,蜂蜜在低于20度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葡萄糖就会逐渐的结晶,从而出现蜂蜜结晶的现象。
哦,原来是这样呀!我又把蜂蜜瓶拿出来仔细地进行观察,还动手把蜂蜜瓶倒过来了,变白的蜂蜜不能再流动了,而是牢固地粘在底下了。我明白了蜂蜜真的不是坏了,而是结晶了。我就想起了以前的事情,以前我见过水在低温下能结成冰,现在我知道了,蜂蜜在低温下居然也能结晶。能结晶的蜂蜜都是好蜂蜜、纯蜂蜜,而且结晶了的蜂蜜还更好储存呢!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家的蜂蜜也长出了“白毛”,你们千万不要大惊小怪,那是蜂蜜结晶了。如果你仔细观察结晶后的蜂蜜,也会学到很多知识的!
关于“科普知识手抄报内容 科普知识大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