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观《汉武大帝》已十七集,景帝驾崩,太子年方十七受冠礼。除了被焦老师等一批老艺术家的演技所折服之外,也对太皇太后窦老太太屡次三番强调的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印象较深。

于是查阅词典,想弄清楚究竟何为“无为而治”。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无为而治有两种含义一指不施用刑罚,通过任用贤人、用道德感化人民,从而使天下安定的治国方略。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二是一切顺其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这是道家的治国主张。窦太皇太后推崇的应是第二种道家的主张了。《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汉朝从高祖宰白蛇起义与百姓约法三章进咸阳到景帝,推崇的是黄老无为学说。也可以说适合战乱后的大汉天下,呼应了老百姓的呼声。于是出现了文景之治。但即使如此,这时还谈不上盛世和大汉朝,内忧外患从未间断,只能说是富而不强。于是汉景帝敏锐地意识到要汉朝长治久安必须进行改革。于是从体制上改革—-削藩、立长,从意识形态上转变——尊儒,从军事改革—-引进匈奴战马。无奈窦氏阻挠,景帝在失去两肱股大臣后也未能全部实现,最后景帝四十八年肺痨驾崩于未央宫。疵儿即位。

按照老子的理论无论是战乱已久的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应该实行无为而治,只有无为而治才能达到功成事遂的目的。汉经惠、文、景三名君无为而治亦未完成大汉伟业。黄老无为学说有其消极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