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知识竞赛题库 2023年知识竞赛答案入口

&34;差不多&34;会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34;差不多&34;会让你越差越多,结果导致差很多。

&34;零缺陷&34;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这是每个人、每个企业在认识到实现这个目标后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利益的时候,每天都在进行的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由&34;这事与我无关&34;到&34;我也有责任&34;,你会体会到负责任的乐趣。

01

陷阱一

“差不多”就可以了

在一个博览会上,两个生产同样商品的厂家相遇,他们的商品都很美观,因此人们想找出优劣来。

其中的一个厂商说,如果您不小心把我们的产品掉在了地上,它不会轻易破裂。不信请大家看一看。说完厂商就拿起他的一个展品,然后放开了手。结果他的碗的确没有破。

另一个厂商不甘落后,说我们的产品也差不多,话音刚落,他后面的一个人不小心碰到了他的展品,那个人马上说了对不起,但大家看到的是掉在地上的碗——它已经破了。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能猜到后一个厂商是拿不到订单的。事实上也许他们的产品真的是差不多,也许前一个厂商再用力一点他的碗也会被摔破。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那一点点的差距,这一点点的差距就让前一个厂商可能得到所有的订单,后一个厂商什么都拿不到。

在工作中,你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比起来差不多,以为那样就足够了,但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心中有数,你的顾客心中有数,你一定会因为你的勤奋或懒惰赢得或失去晋升的机会,你也会因为你态度的好坏而赢得或失去客户。

因此,“差不多”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完善自己的质量意识系统,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理念,而是决心,消灭这种“差不多”就可以的心理的决心。

1,“差不多”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懒于做好的心理。

“差不多”的思想反映出什么

  • 做事不认真
  • 不负责任
  • 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
  • 意志力不坚定
  • 懒惰
  • 没有更高的目标
  • 不想尽善尽美
  • 认识不到达到标准的重要性
  • 马虎大意
  • 竞争意识淡薄
  • 无力改变现状
  • 善始不善终

2,“差不多”会越差越多,结果导致差很多

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连续差1%的差不多的。

由上到下传达一项任务,如果一个人差1%,下一个人又差1%,这样下去,等到真正执行任务的人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恐怕这项任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工作就可想而知了。

同样,当又下向上传递一项建议的时候,每一层的人都抱着&34;传递得差不多就可以 了&34;的心理,最后到最高层领导那里,你的建议就可能变成一项对你的惩罚措施。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多问自己几次&34;差不多真的可以吗?差的那一点会给我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害处?&34;这样会帮助你逐渐消除&34;差不多&34;的心理。

3,消除“差不多”的思想会给你带来哪些好处?

  • 做事准确无误
  • 增加竞争力
  • 恢复自信
  • 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 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
  • 善始善终
  • 增强责任感
  • 认真对待任何事情

02

陷阱二

“零缺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许多人认为,错误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完全消除错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现在质量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主题。在许多企业中&34;零缺陷&34;、&34;无瑕疵&34;被提出来,成为一种新的激励方式。

但是“零缺陷”、“无瑕疵”并不是被用来当口号使的,它是需要付诸于实践的。

1996年1月,杰克·韦尔奇在通用年会上正式宣布启动公司的质量行动。这一行动的核心内容是6Sigma,即99.99997%合格,设定了从当年开始,花5年的时间实现6Sigma质量等级的目标。

韦尔奇说:2000年时,我们不仅要做到质量更好,而且要成为比竞争对手好一万倍的公司。

事实证明,通过这一行动,公司取得了巨大进步,客户和员工都非常满意。

荷兰航空公司在乘客的投票调查中发现,98%的顾客认为该航空公司是一流的,但若以追求零缺陷来说,其中仍有2%是需要改善的,他们希望将来顾客的满意度渐渐成为99%、100%。

1,如何达到“零缺陷”?

就是要做到质量无止境、过程无侥幸、要求无差异、没有借口。

质量无止境。

是指客户需求在不断提升,质量追求永无止境。

没有瑕疵的产品和服务,必定来自企业日常运作中每一道工序的严格控制和员工的高度自觉的工作精神。

今天做好了,明天还会更好。全心投入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把工作做到不断完善的极致境界。

过程无侥幸。

许多工作就是做细节。千万次重复的事,每一次都要小心翼翼地去做好,不让麻痹的思想造成不良产品的出现。由于自己的一个小差错,也许会给公司和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比如说给供应商组装10万台产品,而其中有0.1%的不良品,这就给供应商带来了100台产品的损失,至于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就更大了,包括对这100台机器的赔偿,公司的信誉等等。

要求无差异。

领导者在战略决策上的差之毫厘,可能把企业带向失之千里的破产边缘。同样,普通员工的一个小的失误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无论是领导者,还是一线员工,都没有理由以“允许差错”的借口来原谅自己。

没有借口。

人们习惯于在差错面前启动自我解脱系统,比如&34;人无完人&34;、&34;差错在所难免&34;、&34;下次再改正也来得及”等等。

问题是,我们能否改变一下自己,放弃这种使自己无法进步的借口,换上新的理念,来追求完美、超越自我呢?

2,如何看待错误

当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会犯本可避免的错误的时候,我们会说&3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34;同时这也成了我们为什么达不到&34;零缺陷&34;的理由。事实上这是对&34;过&34;的一种错误理解。

错误分两种类型:

熟悉的错误

是指我们明知道该怎么改正,但却由于懒惰等原因不肯改变,因此就让它一直不停地犯下去。而改正的过程常常是能够被人接受的,谁都会忙中出错的嘛!

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人因为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挽救错误的责任,不管最后是否挽救成功都会受到公司的奖励或称赞。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假如一开始就做对的话,那么所谓的&34;主动承担责任&34;、&34;殚精竭虑的想办法解决问题&34;不就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同时也就不必搞什么奖励和表彰之类的事了。

陌生的错误

是指由于没有标准、前例,我们在&34;未知的路上摸索&34;时犯下的错误,但这种错误会被作为日后继续前行中的宝贵经验而被保存下来。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前一种错误是需要改正的,而后一种错误是用来借鉴的。

03

陷阱三

“这不关我的事!”

在很多企业里都会有这种现象,员工发现了企业的错误却不说出来,都抱着“这不管我的事”的想法。

如果出了问题,则归咎于设计者的设计不佳,配置的生产技术、模具不良,领导交待不清,管理不善等,总之,和自己没有关系。

时间久了,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而把自己应负的责任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就是:

  • 推脱责任
  • 形成本位主义(没有自己的错)
  • 主动提出和采取对策的员工和领导越来越少
  • 推迟改正错误的时机

如果让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的话,这个企业,企业里的每一个人就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为了避免危机,为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个人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勇于说&34;我也有责任!&34;

不得不承认,一线员工应该为质量不良负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是最接近产品和服务的人,他们才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人。

上级可以制定决策,但他却很难亲自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检验的任务就交给了一线员工,这不是领导提出的要求,但却是我们应该体会到的责任。

我们有什么理由忽视这么重大的责任呢?我们做得好,企业就可以生存得好;而企业变好了,我们才会更好。

也许,我们之所以说&34;这不关我的事&34;,就是不知道我们的责任是如此的重大!那么现在知道了,我们是否应该唤醒“我也有责任”的意识,一起帮助企业推进质量改进运动呢?

一线人员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就可以使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降低很多,不过,这更需要从上面做起,即高级管理者必须明确质量意识,然后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与基层员工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所有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