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的青春曾被KTV给占领了?
那时每逢同学聚会朋友聚餐,KTV都是绕不开的一个选项。抱着麦克风不肯撒手的麦霸、或青涩或搞怪的情歌对唱、还有喝上头了的社牛去嚎一句“死了都要爱”,是被不少8090后们“刻进DNA”里的青春回忆。
然而,曾是年轻人“聚餐胜地”的KTV,近年来却越来越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
曾引领潮流的KTV,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1988年,在日本兴起的卡拉OK走进了中国,以唱歌为娱乐方式的卡拉OK在过去较为单一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很快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
1995年,将卡拉OK和MTV重新结合、有“KTV鼻祖”之称的钱柜于上海开业,开启了量贩式KTV的时代。此后越来越多的KTV品牌接连涌现,在消费市场中掀起了一股属于KTV的时尚潮流。
在当时,去KTV似乎就意味着时髦与潮流,一群人坐在装修得奢华高档的包厢里聚会唱歌、点上一些酒水吃食谈天说地也作为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那么KTV曾经有多火呢?
据相关数据统计与媒体报道,2013年全国量贩式KTV就达到了9920家,而其带动的酒水、小吃、消耗品、音响设备等相关市场规模也总计4000亿人民币,在2015年KTV的数量甚至一度高达12万家。
然而2015年也是KTV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2015年左右,钱柜KTV的门店陆续关闭,国内KTV的场所数量也在2016年迎来了断崖式下跌。
再加上近年来疫情的影响,也让KTV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据央视财经报道,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KTV娱乐业经营惨淡,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
曾一度引领潮流的KTV,已不复往日的辉煌,而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去KTV了呢?针对这个问题,佳佳对几位年轻人进行了采访,得出的答案也各有不同。
“比起去KTV团建,我宁愿留在公司加班,”在提起对去KTV团建的看法时,95后的小杰表示很抗拒,“太尴尬了,要跟一堆不怎么熟的同事坐在包厢里唱歌尬聊,低头玩手机也觉得浑身不自在,简直就是度秒如年。”
而即使不是和同事去的公司团建,仅是朋友间的普通聚会,也有人表示不会选择KTV。
“觉得KTV太吵了,工作那么累了如果有休息时间的话我只想好好睡一觉,就算是和朋友出去也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吃顿饭就好了。”工作忙碌的叶子如是回答。
而每逢周末都喜欢去逛街游玩的小可则表示:“可能我更爱吃吧,KTV里的东西又贵又一般,我也不太喜欢唱歌,如果不是朋友要去我基本不会主动选择去KTV。”
且近年来娱乐方式的丰富多样化,让KTV在市场竞争中更为吃力。论线下,有剧本杀、密室逃脱、桌游店等参与度高且互动性强的竞争对手;而论线上,也有各种K歌APP、手游网游、电视剧综艺等娱乐方式在抢占着年轻人的娱乐时间。
要让年轻人费钱又费时间地走进KTV,慢慢成了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而在年轻人这里受挫的KTV,却在中老年市场却混得“风生水起”。
2019年10月,口碑联合饿了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内选择在下午时段去KTV消费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比青年群体高出近20%。
而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年轻人的娱乐活动已不再局限于KTV,中老年人却对走进KTV有了更多的热情。在年轻人市场中渐渐失去优势的KTV,靠着中老年市场这块蛋糕,又还能回到昔日的巅峰吗?
我们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