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说如何制作竹简。

上一集中,已经制作好竹片和麻绳,下面就可以用麻绳将竹片串联成册了,这个“册”字很形象地表现出竹片串联后的形态。

有些现代工艺仿造的竹简,是在竹片的端部打孔,再用麻绳穿孔后串联。

这当然是不对的。打孔费时费力,又容易使竹片开裂,古人又不傻,干嘛要画蛇添足呢。

编绳的方法并不固定,有一种比较常用,我自己画了一张简图。

自己画的,难看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编一道的话,并不牢靠,所以竹简多是三道编绳。

说起编绳,自然会提起一个成语 “韦编三绝”。说孔子读《易》很勤奋,竹简上的编绳都翻断了好几次,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勤奋。

汉语词典通常将 “韦编” 解释为牛皮绳,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韦” 与 “纬” 是通假字。古代将纵称为经,将横称为纬,所以“韦编” 解释为 “纬绳” 更为贴切。

其次,古代杀牛是重罪,《礼记·王制》中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记载,所以孔子要想用牛皮绳怕是有些困难。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用皮绳串编的竹简,像安大简这种使用的都是苎麻制作的麻绳。

以上介绍了竹简的制作工艺,最后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一:竹简上的字是刻上去的吗?

回答:不是,不是,不是,是写上去的!出土竹简上除了有墨迹,偶尔还会有朱砂的痕迹。

问题二:是先书写再串编,还是先串编再书写。

回答:两种都有。

上图是清华简,红线内有一条断断续续的痕迹,那就是编绳的位置。可以看出所有的文字都刻意避开了这条线,由此推断该竹简是先串编再书写的。

而安大简,每一枚竹片的下方都有原始编号,背后又有防止顺序错乱刻意为之的刮痕,可以推断出该竹简应该是先书写再串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