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刘翔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刘翔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他兴奋得三天没睡着觉

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那个时候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

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刘翔说,这一切来得很快,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通过终点时,回头看了一下,竟然把第二名甩得很远。

有人告诉他破了世界青年纪录,他不相信,但确实是事实,他足足兴奋了三天,他说那三天睡不着觉,也没心思训练,只想笑,只想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破纪录的每一个画面。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感到当初选择跨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从那个时候,刘翔发现自己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越到比赛越兴奋。

越有强手,越兴奋。他说:"当看到自己跨过一个又一个栏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超越,这种兴奋是无法比拟的。"

2、为奶奶拿了第一块金牌

那是2001年11月广东的九运会,刘翔的奶奶因为胰腺癌在那个时候已经快不行了,但老人家因为一桩心事未了,她要等着孙子刘翔拿全运会金牌。

在决赛的那天,刘翔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一直在祈祷,能够以一块金牌献给奶奶。但那个时候刘翔并没有绝对的实力。

他的师兄陈雁浩是他最强大的对手,但刘翔最终以0.06秒的微弱优势获得了冠军,他跪倒在终点,头向地磕了三次。

他是在告诉奶奶自己获得了金牌。而他的奶奶没有等着他回到上海就去世了,但让老人家高兴的是已经知道刘翔获得冠军。

3、悟性高人一筹

第一个感觉到刘翔心理上“排斥”的,是他的父亲。“怎么,你不想练了?”在一次接刘翔回家的路上,父亲这样问。“你不会同意吧?”刘翔反问。

这个对话的情景,刘学根多年后说起来记忆犹新,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刘翔从不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也从来不用这种口吻说话。“那好,我们先回母校宜川中学吧。”

半年后,刘翔家里来了一个电话,是上海队的跨栏教练孙海平。孙海平希望同刘翔的父亲谈一谈。原来,孙海平早就看上了刘翔,“在同年龄的孩子中,他个子比较高。

虽然技术比较差,但节奏感很好,这可是先天的优势啊,当时我就想让这孩子跟我练。”没料到回来找他时,刘翔却不见了。

孙教练与刘爸爸谈得很坦诚:“这孩子有天赋,他跨栏的节奏感很好,这可是天生的。他要不练,真可惜了。”孙海平同时提出,刘翔要先参加一周的试训。

一周训练,让孙海平有点担心,他发现刘翔动作僵硬,已经完全不是半年前那棵让人眼睛一亮的好苗子了。孙教练有点泄气了,准备放弃了,但是一个细节最终又让他改变了想法。

孙海平说:“第五天,我教了他一个动作,他的悟性很强。因为天赋有两种,一种是先天的,另一种是领悟以后获得的,因此一个练体育的孩子,领悟能力尤其重要。”

4、“三级跳”选入上海队

另一个细节让刘翔的父母至今感动。交给孙教练之后,16岁的刘翔“三级跳”,从一个体校学生变成了上海田径队一队的运动员。当时他膝关节有老伤,留下了积水。

孙海平立即带着刘翔去上海最好的医院,找上海最好的医生。孙海平在训练中注重针对刘翔的特点,加强基础的专项训练。3个月后,孙海平的“刘翔训练模式”就取得了成功。

刘翔跑出了14秒19的好成绩,这个进步对上海田径队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14秒30是健将的标准,他也是一个真正的“三级跳”运动健将。

孙海平追求的是“多因素训练”和“实效性训练”。孙海平1982年从上海体院毕业之后,教练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他那个年代的田径运动员练得很苦。

说难听一点就是“傻练”,收效甚微。孙教练说,也许亚洲人从生化指标上不适宜练短跑,人种的差异没办法,但有一点我们是具备的,那就是中国人灵敏的神经系统。

说白了,就是脑子灵。刘翔在这一点上有很强的优势。有人说,刘翔是20岁的人,30岁的脑子,成熟聪明,心理素质好。孙海平从接手刘翔的第一天就决定为他全面打基础。

把他的优势充分发挥,有了好底子,方法得当就一定没问题。在我国的运动员,刘翔的训练肯定不是最苦的,但成绩上升却是最快的。

除了刘翔的努力和天分外,孙海平“恰到好处的方法”是关键因素。2002年7月,刘翔以13秒12的成绩刷新了李彤沉寂8年的亚洲纪录。

同时刷新了美国黑人运动员赫米亚捍卫了24年的世界青年纪录。从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一个东方少年在橘红色跑道上刮起的一股“中国旋风”。

5、训练中曾跑进13秒

体育训练是全面的、综合的,不仅要训练技术战术,提高心理素质,还要学会做人。生活中的刘翔懂礼貌、有孝心,自控能力强。

每周训练结束,他总是直奔家中,陪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为了这份自己喜欢的运动事业,刘翔牺牲了很多,留下不少遗憾。只有一件是他无法弥补的。

那就是在奶奶临终前,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小时候是奶奶把他领大,可就在老人家病危住院时,刘翔却不得不拼搏在九运会的赛场。

刘翔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全运会冠军,可奶奶永远地离开了他。父母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儿子“老人去世”的消息。比赛回来,刘翔一个人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现在的刘翔学会了关心父母,了解刘翔的人都说他是个难得的孝子。刘翔的母亲以前是一位点心雕刻师,2000年下岗之后,刘翔就不再让妈妈上班:“辛苦了大半辈子,我不想让她再操劳了。”

现在,妈妈常常夸儿子:“我们翔翔从小离家,行李包都是自己打理。我突然发现,儿子长大了,懂事了。”

有了名气也有苦恼。有一次,刘翔打电话回来,说自己比赛刚下来,气喘未定,记者们就围上来要他说些什么。他说:“让我喘喘气,穿好衣服,慢慢说不是更好吗?结果有记者说我耍大牌。”

对此,他母亲吉粉花很心疼,希望媒体的朋友谅解刘翔。他父亲则不同意:“接受记者采访是一名运动员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代表了所有关心你的人,你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了记者啊!”

7月13日,是刘翔的生日,也是北京申奥成功的纪念日。今年的生日,刘翔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刘翔思忖着给父母什么礼物,教练孙海平说:“你跑出一个好成绩,就是最好的礼物。”

果然他在训练中跑出了13秒以内的成绩。这个消息他对谁也没有说,只是晚上给父母打电话时悄悄地漏了出来。他说这是给父母、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简短一点有什么?

1、刘翔的心理素质超好

俗话说,三岁看老,小刘翔的这股子倔强劲也注定了他未来的功成名就。而让刘翔区别于他人的特质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服输精神,其抗干扰能力同样也超乎常人。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比赛,甚至在雅典奥运会这样的最高级别运动会上,刘翔依然能镇定自若,就在于这种优异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当我在比赛的时候,除了赛道,其他的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个时候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全世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刘翔这样形容自己的比赛状态。而这种堪称运动员最高境界的状态,在刘翔尚且年少时就显露出端倪。

“我记得,刘翔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那时候他才16岁。”老方娓娓道来,正是那一场比赛验证了刘翔的与众不同。1999年初,全国少年赛在河南举行,刘翔报名参加了16至17岁年龄组的比赛。比赛临近开始,裁判已经将小选手们带到了起跑线前,刘翔像往常一样甩甩手臂动动腿脚,认真地做着准备活动。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号码布竟然忘带了!小刘翔赶紧向裁判报告了情况,得到允许后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向看台去找教练。刘翔这一举动吓坏了所有人,一听他说居然把号码布给忘了,当时教练们头上汗都下来了。“他把号码布放在自己包里了,可当时他的包还不跟大伙的在一起,在另外一个同学那儿。教练赶紧去找到另外一个孩子,拿到号码布再跑着送到刘翔手里。”谈春华说。这一折腾比赛就被耽搁掉了两、三分钟,幸好裁判通情达理,等刘翔把号码布别到胸前,一切都弄妥当了,才重新宣布准备比赛。比赛的结果再次叫所有人大吃一惊,小刘翔竟然丝毫没受到之前一团混乱的干扰,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比赛中,而且最终还拿到了冠军。“要是别的小孩,经过这么一折腾早就慌了手脚,比赛已经输掉一半了。何况之前他还拼命跑了一段路来看台找教练,体力也消耗了一大半了。”谈春华感慨地说,“刘翔就是心理素质好,他简直就是个奇才。”

2、生活中的刘翔对长辈非常孝顺,出国比赛,会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他还免费为上海的某房产商代言,为的就是给孙海平教练送一套住房……等等,刘翔是个非常惹人喜爱的运动员,关于他的感人故事太多了,我可以给你说上半天哈哈~~~~

中国女排励志简短故事一:

1987年,郎平放下排球事业,赴美求学。先是住在朋友家,后来,为了不麻烦朋友,她一个人租房住。对于14岁就进入国家队的郎平来说,她不仅不会烹饪,也不太会照顾自己,而且,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常常靠朋友接济。郎平第一次被钱困住了。

世界冠军的荣耀已经在她身上黯淡下来。1989年,郎平踏上意大利摩迪那这座陌生的城市。此次到意大利,她的身份只是一个打工者―去摩德纳俱乐部打球。

摩迪那是一座洁净而典雅的城市,拥有全球闻名的法拉利车队和歌星帕瓦洛蒂,也是意大利排球运动的中心。初到陌生的国度,郎平觉得事事不顺心。

她吃不惯俱乐部的饭菜,经济压力让她失眠。更让她难过的是队友们的排外。年轻气盛的队友们觉得,郎平虽然曾带领中国女排数次夺冠,可她已经过了运动的最佳时期。

她们联合起来排挤她,只要看到她对着饭菜皱眉,就马上向教练打“小报告”。在平时的训练中,由于有旧伤在身,郎平不敢剧烈运动。

教练说她端着世界冠军的架子不放,训练时“心猿意马”。教练狠狠地说:“这里不是中国,没有人把一个和自己国家无关的世界冠军当宝贝一样整天捧着。如果你要人家当你是宝贝,就要认真训练,带领全队夺得冠军才行。”

面对教练的批评,郎平委屈地流下了眼泪。从这天开始,郎平托朋友寄来最好的止痛药,给自己加大训练强度。

第一场正式比赛的前一天,由于运动过猛,郎平的腰部肌肉拉伤。考虑到自己在队里的处境,她没对任何人说起受伤的事。

第二天比赛时,郎平首发出场,只能用一条腿做支撑,却还是奋力地左右移动扑救。尽管被伤痛折磨得脸都变了形,郎平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和队友取得了第一场胜利。接下来的两场比赛,郎平咬紧牙关坚持着,最后的比分是3:0。

在更衣室,队友们都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如何庆祝这场以弱胜强的胜利,而郎平一个人冷静地坐在一旁。回到宿舍,她给每个牵挂她的朋友打电话,然后向妈妈请教怎样做红烧排骨。

俱乐部的饭菜太不合口味,她要做一顿丰盛的佳肴犒劳自己。

就在郎平一手握着电话,一手根据妈指点往锅里放着作料时,门铃响了。队友和教练们一进门就大呼小叫说“好香”,带来了许多美食的她们,是来感谢郎平的。这一晚的饕餮大餐之后,郎平和俱乐部队员的关系和谐起来。

“这就是行动的力量。”郎平常常这样对自己说,“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做出成绩,让别人反思对你的态度。”就这样,郎平所在的摩德纳队有了奇迹般的提升,于1990年夺得意大利杯赛冠军。这是摩德纳队有史以来第一次夺冠。

由于伤痛困扰及俱乐部经营不善,郎平被迫离开摩德纳队,再次回到美国。她一边在新墨西哥州继续完成学业,一边担任新墨西哥州大学女子排球队教练。

1994年11月,巴西举行第12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郎平一直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中国女排,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昔日中国女排的王者风范荡然无存,只获得第8名!郎平暗暗发誓,只要祖国需要,她一定回国。

1994年年末,中国女排主教练栗晓峰迫于舆论压力递交辞呈。郎平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了中国女排主教练。

郎平带领国家女排从低谷一点点往上爬,4年中,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上达到最高点,摘取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

郎平获得了当年“世界最佳教练员”奖。1998年12月,带领中国女排姑娘们在曼谷亚运会女子排球赛上夺得冠军后,郎平激流勇退,辞去主教练之职。

中国女排励志简短故事二:

2019年中国女排vs韩国女排,中国女排再一次引起网友的关注,女排精神一直是鼓舞中国体育健儿,鼓舞国人团队合作的精神支柱,关于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关于教练郎平的励志故事,郎平经典励志语录分享给大家。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以3比1大胜塞尔维亚队,重返奥运之巅。这场比赛万人空巷,赢了!终于赢了!中国姑娘们太不容易了!祝贺中国女排!

女排是中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中国女排曾获得过8次世界冠军,其中有两次是奥运冠军,分别在1984年和2004年。32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以郎平、张蓉芳、郑美珠等人为主力的女排直落三局轻取东道主美国队,首次获得奥运金牌。

12年前,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等在陈忠和的率领下闯入雅典奥运会决赛,并且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三局,获得冠军。

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第一代****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表现一般,但是在淘汰赛中,却发挥出了真正水平,击败巴西队和荷兰队,闯入决赛。2016年8月21日的决赛,中国女排以3比1大胜塞尔维亚队,时隔十二年重新夺回奥运冠军!

回顾当年女排夺得5连冠的传奇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姑娘在对方顽强抵抗的情况下以3比2取胜对手,世界冠军的奖杯第一次被她们揽入怀中;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与秘鲁队的决战以3比0获胜;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首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1985年的世界杯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

1986年第10届世锦赛,中国女排在甚为艰难的情形下再度登顶,成就中国体育史上不可复制的“五连冠”传奇。自此,便有了“女排精神”。什么是“女排精神”?

女排是三大球中中国队唯一夺得过世界冠军的球队,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本次里约奥运会更被寄予厚望。

然而,中国女排在小组赛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以2胜3负小组第四名的战绩,勉强晋级八强。四分之一决赛面对强大的东道主巴西时,以绝对实力衡量,这支以年轻队员为主的中国女排并无优势。

重重困难之下,女排姑娘们没有示弱。巨大的压力激发出巨大的斗志和力量。面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她们拼到最后一刻,拼出逆境中的胜利

。这样的胜利格外提气!格外动人!包括今天的半决赛,这样的胜利是对女排能力的最好肯定,更是对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

35年前,中国女排首获世界杯冠军,之后创造世界大赛五连冠的佳绩。从那时起,女排精神就激励着国人,成为体育健儿为全民族贡献共享的精神财富。

时光流逝,岁月变幻,女排虽然也经历了沉浮,但她们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挺得上去,这支队伍的精神底蕴依旧在闪闪发光。

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女排精神的坚守,让这支队伍穿越过波峰浪谷,在顶级赛场的顶级对抗中如剑出鞘。正如郎平赛后所言:“我们已无路可退,就是把技术水平,精神面貌打出来,不要后悔,什么结果都能接受。”

中国女排励志简短故事三:

12年前的雅典奥运,中国女排不可思议地3:2逆转俄罗斯夺冠,那一年朱婷10岁、张常宁9岁、袁心玥8岁、魏秋月16岁。

时隔12年后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中国女排瞬间刷屏,网友以各种方式向主教练郎平和女排队员送上祝福。据统计,仅仅从比赛开始的上午9点到下午2点这短短5个小时里,女排夺冠的相关微博互动量便超过了5500万次,夺冠相关视频播放量更高达1.85亿次。

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刹那,马拉卡纳奇诺体育馆地板都在震,女排姑娘们抱作一团,在一片红色的国旗中,“番茄炒鸡蛋”竟然那么显眼。

郎平也在拥抱的人群中,但相比惠若琪、朱婷、袁心玥、丁霞几个哭疯的小姑娘,眼含热泪的她居然很平静,甚至,这种兴奋和冲动远不如击败巴西和荷兰时。

颁奖仪式结束后,姑娘们全部挥手拉着教练组合影,然后每一个人都和郎平来了张单独的,说实在的,感觉这股兴奋劲儿也不如去年世界杯在日本登顶时。

“我觉得很放松,终于完了。结局非常美满,我觉得我好像已经累得没有力气去蹦啊,跳啊。我其实还是非常高兴,有些不太相信。”赛后,郎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解释很真实,一个56岁膝盖有严重伤病的人,确实没有力气蹦跶,即便这是她20年教练生涯最渴望的荣誉。

众人狂欢的时候,她清醒着,如果说郎平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或许是有那么一点。

“我来就是为了传承女排精神”

小组赛输三场,小组赛后连赢三场,中国女排的里约之行不叫大冒险,恐怕要叫疯狂过山车。而拿到冠军后,甚至有球迷都说,决赛这场球他们看到了女排精神,仿佛姑娘们都上了一课,一夜之间长大了。

或许,是对阵巴西的那场比赛,让这群姑娘一夜之间长大,正是那场比赛,让全世界也让她们自己感受到了女排精神。

“我觉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就是一种在低谷、在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过去30多年来,郎平一直是女排精神的代表,可以说,正是她们那一代女排选手创造了女排精神,而在过去30多年来,也一直闪光。

“其实,我当主教练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把女排精神传承下去,女排精神就是团队精神,大家永不放弃的精神。中国代表团这次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大家都能够战胜自己的不利因素,能够奋勇拼搏。”的确,在80后、90后当道的女排队伍里,郎平已经是她们妈妈的年龄,正好隔了一代人,隔了一条沟。

曾经,年少成名的惠若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没有看到过郎平打球,的确,郎平夺得奥运金牌时,这支队伍里还没有一位球员出生。

“事业成功,但陪伴父母太少”

坐在新闻发布厅,郎平的感觉依然是很平静,甚至她还开了玩笑,“也许是带队伍带得多了,进入决赛次数多了就麻木了。”的确,这是郎平第三次奥运会决赛,但麻木应该只是玩笑。20年前的银牌、8年前的银牌,这份遗憾球迷都惋惜,更何况她本人。

终于,这位世界名帅用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为自己教练生涯增添完美荣誉,有网友说,过去30多年,中国女排取得的所有荣誉,几乎都和郎平有关,分量最重的金牌也必须和中国女排有关。

“我作为教练很幸运,得到很多机会在全世界去执教。作为一个女性教练有这么多机会是很少见的。排球是集体项目,一个人能力再大没有用。”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郎平是否还有遗憾,她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陪家人太少,“虽然事业上还是比较成功。但我觉得我陪伴父母时间非常少,这是我的遗憾。我也感谢我的家人一直很支持我。我真的很少回家,就是以队为家。

人生还有很多遗憾之处,我希望比赛结束之后有一段时间陪伴我的母亲。她生病需要我在身边的时候,我也没有更多陪伴她,所以接下来会更多陪伴家人。”

“这个晚上,感觉像主场一样”

来里约比赛,郎平的女儿白浪也赶来看望母亲,遗憾的是,白浪看了三场球都正好是小组赛。“我女儿请了八天假,结果来了之后看到我们三场输球。我女儿来的的确不是时候……她一直在鼓励我。这种亲情真的是让自己很欣慰,能够排除压力,这就是亲情,非常棒。”

而对郎平来说,2016年她有了一位新的家人——“今年初我喜结良缘,但我想告诉你,我结婚三天后就带球队开始训练了,所以这和结婚没结婚是一样的,我每一天都在球队里。但王先生非常支持我,特别在困难的时候给我特别多鼓励,这就是家人的亲情和温暖。”

说这些话时,郎平脸上依旧是平静,其实,在几十分钟前,还有许多小姑娘泪流满面地扑倒在她怀里,仿佛女儿埋头在母亲怀里撒娇。

其中,郎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队长惠若琪,她哭成泪人一样趴在郎平肩上:“她的感受应该跟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世界杯时错过了比赛。我们一直等待她心脏治疗康复之后回到球队,带着大家参加奥运会。我想这届奥运会对于她的人生来讲非常特殊,我觉得她这样做更多是感慨。

”更让人感动的细节是,郎平说,“我一直跟她讲不要太激动,担心她的心脏出问题,告诉她要平静一些。”或许,这也就是郎平所说的“以队为家”,每一个人都是亲人,都是母女,也都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发布会结束,郎平和姑娘们赶去做直播节目,走出体育场,依旧有许多球迷等候在外,想和女排姑娘们合影。他们中间,有的是当地华人华侨,有的是从国内赶来的球迷,也有从圣保罗赶来的华人,对于合影、签名郎平都没有拒绝。

“这个晚上感谢你们,感觉像主场一样。”万里之外,依然能凝聚和号召如此多的人赶来加油,这股力量只有中国女排能做到,也只有郎平能做到。

中国女排励志简短故事四: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励志故事

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VS塞尔维亚。在先输一局(19:25)的情况下,中国队奋力苦战,联扳三局,最终以3:1获得女排奥运会冠军,重回世界之巅。

许多人没有注意到,场边一向冷静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悄悄地擦了擦眼泪。

时间回到2009年,彼时,中国女排正值风雨飘摇,国内教练与队员人才断档,青黄不接,当时全国打排球的职业运动员仅剩三百余人。

业余体育及排球人才也在急剧减少,社会基础极度薄弱。中国女排在此之前四年的战绩,惨不忍睹。2009年9月亚锦赛,她们在决赛中爆冷输给泰国。

当时《都市快报》用了大号黑体“特大丑闻“四个字来形容此事,直言:被矮了一个头的泰国队痛扁还是中国女排吗?丢的不是冠军,是人在此之前,在瑞士精英赛、意大利四国赛、世界大奖赛等一系列赛事上的失利,把女排推到了风口浪尖。

然而这样的低谷却还只是开始。

2012年,女排在大奖赛总决赛的收官战中,0:3负于美国,惨遭四连败,最终以一胜四负的成绩位列六只参赛队伍的倒数第二。

连续五年三甲不入,在巴西状态处于下降通道,土耳其、泰国和古巴整体实力稍逊的情况下,竟然大输特输,输得一败涂地,不得不说,中国女排已经彻底沦为了世界二流。

一年之后,在仁川亚运会上,女排依然没有摆脱厄运,虽然挺进了决赛,但却在负于泰国。再不想想办法,在亚洲可能都没有立足之地了。

排球协会的领导想起了郎平。

2013年,在许家印的恒大女排担任了4年的主教练,并率领恒大女排获得2009-2010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B冠军,2010-2011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亚军。

2011-2012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冠军和2012-201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亚军和亚洲俱乐部杯赛冠军之后,郎平也希望在职业生涯上更进一步,她主动竞聘了国家队主教练。4月,在恒大的支持下,成功竞选上任。

而上任后接手的,是一个球员状态、基本功、心理素质都在底部的球队。郎平总结,当时中国女排的问题主要有五点:

1、 技术粗糙,功放不全面,打法没有套路,基本功粗糙;

2、 身体方面的协调、柔韧、力量、速度都有差距;

3、 场上核心不突出,关键时刻起不到核心作用;

4、 应变能力不足;

5、 队员的主动性不够,要控制训练量。

甫一上任,郎平就把国青队的朱婷召入了集训队。当时的朱婷,锋芒初露,在诸多国际青年赛事上光芒璀璨,被誉为下一代中国女排的****。

郎平自然不会放过培养苗子的机会。在郎平手下,朱婷从进攻的手段到成功率都在提高,从进攻到防守,到发拦环节,包括一传、保障,朱婷都在逐渐成长为一个全能型的选手。

主攻到位。

再来一个副攻,火力就齐了。郎平选中了国家少年队(对,你没有看错,青年队都还不是)的袁心玥。郎平让袁心玥连跳三级,直接入选国家队,作为重振女排辉煌的重点希望进行培养。袁心玥不负众望,在2014年世锦赛中临危受命,发挥出了高水平,在进攻和拦网上表现出色,成了中国队取胜的功臣和奇兵,让外界哗然。

国青队MVP(主攻、朱婷)和国少队MVP(副攻,袁心玥)的到位,顿时解决了女排攻手青黄不接的局面。

还有一个位置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女排队伍中,个头最矮,不苟言笑的,是自由人林莉。林莉,也入选了国际排联2016里约奥运会的最佳阵容。

林莉在2014-2015联赛赛季,332个一传仅失误5球,在所有人中失误率和失误数量最低,即便她所在的福建队没有进联赛四强,但郎平还是召集她进了国家队集训。

从2014年开始,郎平培养年轻人的力度不断加大。朱婷、袁心玥、

杨方旭这些不满20岁的新人不断被委以重任。2014年女排大奖赛,郎平带队闯进了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她果断启用刘晓彤等年轻队员去锻炼,虽然最终获得了第五,但女排姑娘们却积累了大赛的经验。

2014年,女排世锦赛,郎平带领换了血的中国队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时隔16年,再夺亚军,一局走出了女排数年的低谷期。

接下来的是势如破竹。

2015年5月,郎平带领中国队重夺亚锦赛冠军。

2016年9月,郎平带领中国队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可以说,郎平从无到有,与时间赛跑,终于在里约奥运会举办之前,打造出了一个平均年龄24岁,大部分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是却实力不容忽视的中国女排!

无论怎样,这个故事都已经成功了。然而我们却没有想到,在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在小组赛两胜三负的情况下,淘汰赛力克夺冠大热门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半决赛比分胶着险胜荷兰,最终在决赛中战胜了大黑马淘汰了美国队的塞尔维亚,重回世界之巅。

微博上有句话说得好:看女排总像看人生,你会被折磨、被质疑、被困难践踏得体无完肤,但你要撑着剑站起来。

你会惊慌,会恐惧,会迷茫不知所措,但你要把狰狞留给对手。你不能倒下,你还要支撑着同伴不能倒下。不管多难,都要挥拳和怒吼。这是我们想要的豪情。

让我们最后铭记一次2016年的夏天。这个奥运冠军,是从杂草中站起来的,是从废墟中站起来的。女排精神,它鼓励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不管面临怎样的困境,不放弃、不抛弃,坚受信念,卧薪尝胆,竭尽全力,这才是所谓之伟大。

中国女排励志简短故事五: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VS塞尔维亚。在先输一局(19:25)的情况下,中国队奋力苦战,联扳三局,最终以3:1获得女排奥运会冠军,重回世界之巅。许多人没有注意到,场边一向冷静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悄悄地擦了擦眼泪。

时间回到2009年,彼时,中国女排正值风雨飘摇,国内教练与队员人才断档,青黄不接,当时全国打排球的职业运动员仅剩三百余人。

业余体育及排球人才也在急剧减少,社会基础极度薄弱。中国女排在此之前四年的战绩,惨不忍睹。2009年9月亚锦赛,她们在决赛中爆冷输给泰国。

当时《都市快报》用了大号黑体“特大丑闻“四个字来形容此事,直言:被矮了一个头的泰国队痛扁还是中国女排吗?丢的不是冠军,是人!在此之前,在瑞士精英赛、意大利四国赛、世界大奖赛等一系列赛事上的失利,把女排推到了风口浪尖。

然而这样的低谷却还只是开始。

2012年,女排在大奖赛总决赛的收官战中,0:3负于美国,惨遭四连败,最终以一胜四负的成绩位列六只参赛队伍的倒数第二。

连续五年三甲不入,在巴西状态处于下降通道,土耳其、泰国和古巴整体实力稍逊的情况下,竟然大输特输,输得一败涂地,不得不说,中国女排已经彻底沦为了世界二流。

一年之后,在仁川亚运会上,女排依然没有摆脱厄运,虽然挺进了决赛,但却在负于泰国。再不想想办法,在亚洲可能都没有立足之地了。

排球协会的领导想起了郎平。

2013年,在许家印的恒大女排担任了4年的主教练,并率领恒大女排获得2009-2010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B冠军,2010-2011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亚军。

2011-2012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冠军和2012-2013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A亚军和亚洲俱乐部杯赛冠军之后,郎平也希望在职业生涯上更进一步,她主动竞聘了国家队主教练。4月,在恒大的支持下,成功竞选上任。

接下来的是势如破竹。

2015年5月,郎平带领中国队重夺亚锦赛冠军。

2016年9月,郎平带领中国队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可以说,郎平从无到有,与时间赛跑,终于在里约奥运会举办之前,打造出了一个平均年龄24岁,大部分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是却实力不容忽视的中国女排!

无论怎样,这个故事都已经成功了。然而我们却没有想到,在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在小组赛两胜三负的情况下,淘汰赛力克夺冠大热门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半决赛比分胶着险胜荷兰,最终在决赛中战胜了大黑马淘汰了美国队的塞尔维亚,重回世界之巅。

微博上有句话说得好:看女排总像看人生,你会被折磨、被质疑、被困难践踏得体无完肤,但你要撑着剑站起来;你会惊慌,会恐惧,会迷茫不知所措,但你要把狰狞留给对手。你不能倒下,你还要支撑着同伴不能倒下。不管多难,都要挥拳和怒吼。这是我们想要的豪情。

让我们最后铭记一次2016年的夏天。这个奥运冠军,是从杂草中站起来的,是从废墟中站起来的。女排精神,它鼓励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管面临怎样的困境,不放弃、不抛弃,坚受信念,卧薪尝胆,竭尽全力,这才是所谓之伟大。

关于“刘翔的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