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转基因食品是一个安全问题还是一个营养问题阅读答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转基因食品是一个安全问题还是一个营养问题阅读答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以美国为首的主吃派和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不久前调查表明,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缘由是1998年英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发表声明:此项研究“充满漏洞”,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完全不足为凭。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了消费者的怀疑。79%的英国人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抵制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 那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是否能吃?罗云波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转基因生物和常规育成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某些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状。常规育成的品种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而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可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虽然,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但从理论上讲,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罗云波教授说,他自己就吃转基因食品,他的同行包括做这方面研究和推广的人员,也不拒绝转基因食品。当问及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副作用时,罗教授认为不会产生副作用,一是因为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是经过大量试验和许多部门严格检验的;二是由于转基因食品在体内不积累。至于人们怀疑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主要是他们对基因工程不了解,而且这些“危害”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罗云波教授认为,在转基因食品大范围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之前,仅有《农业作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此办法未涉及到进口的农产品,国外的转基因食品进入我国未做严格的限制,因此应尽早立法,这样才能对进口的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真正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基因工程如果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下,有序健康地朝着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进行发展,它将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编辑本段2、转基因食品前景乐观 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但它的优势还是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在美国得到普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中色氨酸含量提高了20%。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无法自己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一般植物性食品中色氨酸含量很低甚至没有,只有靠动物性食物中获取,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无疑是个喜讯。转基因油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增,对心血管有利。转基因工程牛奶,增加了乳铁蛋白、抗病因子的含量,降低了脂肪含量…… 西方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并注入大量资金。尽管大多数英国人反对转基因食品,但该国超过7000种的婴儿食品、巧克力、面包、香肠等日用品,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而且英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非常支持,布莱尔首相就是转基因食品的推崇者。 在我国,人多地少状况突出,基因工程是解决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的研究开发居世界中等水平,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罗教授认为,随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转基因食品必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编辑本段3、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早在1992年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条款中就已明确提出来,要求制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lmo或gmo)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危险,既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已有文章报道(钱迎倩等,1998 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般说来,外来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可是有些风险在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如mikkelsen等证实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已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mikkelsen et al., 1996)。这就是表中所指出的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可能产生新的农田杂草。没有预料到的是转基因作物自身变为杂草成为现实的时间来得如此之快。根据2001年8月的报道,在加拿大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gm油菜,但它们正在变成杂草。农民们正在与他们农田里的一种新的有害植物作斗争。因为在他们农田里已出现了未种植过的gm油菜,而这种植物能抗常规使用的除草剂,要杀死它们还较困难。曼尼托巴大学的植物科学家martin entz说,"gm油菜传播的速度要比我们想到的要快很多,而要控制它是绝对不可能的"。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已劝告农民们用另外的药剂来杀死他们。可是其它的药剂能把农民种的作物杀死,在某些情况下,gm油菜对这些药剂却具有抗性。这些gm油菜真正成为所谓的"超级杂草"。编辑本段4、对环境有害的影响 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 增加杀虫剂的使用 抗性的选择和转运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 产生新的农田杂草 基因流和杂交 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 插入性状的竞争 产生新的病毒 不同病毒基因组和转基因作物的病毒外壳蛋白的重组 产生新的作物害虫 病原体-植物相互作用 食草动物-植物相互作用 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 食草动物的误食

食品中的"非转基因产品"是什么意思?

转基因食品悄然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现在,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国内科学家的观点也存在分歧。不过,从国际到国内有一点是共同的,公众有权利了解转基因食品和进行选择。

9月10日下午,本报举办了“转基因食品与公众权利”圆桌论坛。我们邀集国内权威科学家、政府官员、消费者协会人士和环境保护组织成员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真相,积极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去年以来,本报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做了持续一年多的深入调查,见证了我国公众转基因知情权从被悬空到慢慢落地的过程。

我们希望和公众一起,科学和理性地看待转基因食品,努力让新技术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不要对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

转基因食品是否真的安全

故事一:一位河南读者致本报编辑部,感谢相关报道让她知道,自己的生活也可能遇到转基因食品。说着说着,她竟哭起来。她说,随后检索到的一篇文章说,实验者曾把转基因玉米和传统玉米放在一起,结果,老鼠把传统玉米吃光了,转基因玉米一点没动!编辑安慰她,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她还是相当担心,自己无所谓,作为母亲,可不能不为孩子的健康考虑。

故事二:“转基因食品不仅安全,甚至比普通食品更安全。”一位北京的中学生物老师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坚定地说。她认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来源于对转基因技术的无知。看过中学课本中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介绍,人们应该放心吃转基因食品。但现场一位知名环保人士却反对这位老师的看法。

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吃吗

李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我敢说,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因为,它们都要经过很多关才能摆上柜台。与普通食品相比,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所进行的检验都要更多。

中国成立了转基因产品检查委员会,我也是该委员会的委员。在我们这里,转基因食品还没有3年以内就可以上市的。过了我们这一关,还要过农业部的关。

钱迎倩(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原中科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局长):我支持转基因技术,并关注生物安全。国际科学家联合会理事会代表100多个科研单位发表的一个报告说,转基因食品可以安全食用。但同时也提出警告,这并不保证越来越多的食品经过改造具备新的特色后,不会遇到危险。因此,今后还需要进行更有力的安全性测试。据我所知,在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长期影响问题上,科学家分歧很大。

吴建繁(北京市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应该值得放心。一个转基因食品的推出,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六七年。跟一般的试验研究不同,它有一系列非常严格的程序。

如果拿到了安全证书,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还要进行标识审批,否则就不能上市。在这方面,政府是负责任的,不会把一个有危害的东西推向市场,推向生态。

转基因生物如何影响生态环境

钱迎倩:1994年我发表了第一篇有关生物安全的文章。我觉得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的理解还不深刻,所以,主要讨论转基因植物大规模商品化种植后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就此,国际上的学术争论很大。

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有所破坏。例子很多。

加拿大有一种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油菜。这种油菜才种植几年,当地就发现了无人种植的抗多种除草剂的油菜,有人称之为“超级杂草”,要杀死它们比较困难。这个事实说明,在转基因食品上,基因飘移经常发生,特别是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之间。

更为严重的,是墨西哥玉米问题。玉米起源于墨西哥。为了避免转基因污染影响整个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墨西哥政府曾经规定,不种转基因玉米。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美国转基因玉米到了墨西哥,数量还不少(有些是作为救济物资进入的)。玉米的基因污染在该国两个州之间的一些地区终于发生了。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基因污染的分子证据,此后,在该杂志上,科学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2002年,墨西哥环境部门公布了一份报告,确认了基因污染的事实,其中,有些地区玉米的基因污染比例达到了35%。

另外,有科学家在实验室用加转基因玉米花粉的一种杂草———马利筋的叶片来喂养大斑蝶幼虫,与传统食物喂养对照,发现大斑蝶死亡率增高,或者生长缓慢。其他的例子,就不多举了。

李宁:记得小时候的农田里,鱼、青蛙、泥鳅都很多。今天还有吗?为什么没有了?因为农药的大量使用,实际上极大地破坏了生态,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我父亲是医生,每年都要抢救很多农药中毒的农民。

今天我们要恢复生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什么办法?转基因不是最好的替代吗?我们知道,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使近百万农民获益。因为,没有转基因的抗虫棉,要打五六次农药;而现在,打一两次就够了,农药的使用,减少了80%。另外,高效率还降低了转基因农作物的价格。这是今天转基因农作物可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可能发明一项技术,只有好处没有害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钱迎倩:有报道说,“转基因鱼”很快就会端上百姓的餐桌。今天,农业部门的官员证实,转基因鱼的商品化生产到现在还没被批准,因为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转基因鱼即使被封闭在小池塘里,一旦遇到洪水冲击,转基因鱼流失,也有可能污染其他的鱼。所以,国际国内对此都非常慎重。

我本人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以看做人造的外来物种,进入自然以后,就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应该注意,转基因植物的种植,才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效应,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到的,有的要到40年以后才能发现。那时候,再想消灭它,几乎不可能。

比如,水葫芦对上海的生态就影响很大。水葫芦是上个世纪初引进的,上个世纪末大家才认识到它的危害。有专门研究水葫芦的教授告诉我,中国每年打捞水葫芦花费最少1亿元,甚至多达5亿元。现在,水葫芦已经让有关城市和部门非常挠头。

李宁:如钱先生提到的,转基因鱼万一通过洪水蔓延到其他江河,转基因昆虫释放到野外后可能流失,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问题永远会存在。关键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我要强调,科学家和其他人都很难看到对转基因生物的长期评估。而且,对其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的划分,也不一定很清楚。因为科学是不断前进的,也是不断认识的过程——以前认为无害的地方,未来可能发现是有害的。也许我们现在认为有害的地方,未来看不一定是害处。媒体报道了很多转基因事件,但和我们每年做的转基因动植物的安全试验相比,极少。

要不要积极发展转基因技术

钱迎倩:前段时间接受了一些采访,我在媒体上就成了转基因技术的反对者。有些报纸甚至给了我一顶帽子:转基因技术的坚决反对派。其实,发展转基因食品和农作物,我不反对;但是我觉得,要非常重视生物安全。

李宁:很高兴媒体报道的最大的“坚决反对派”有这样的态度。转基因技术将使农业的概念有所转变。举例来说,我们通过转基因动植物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食品、药品,会使农业生产变成一个工业生产的过程。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主要标志。

夏友富(对外经贸大学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我不是一个生物学家,但我总体上赞成国家大力支持转基因技术产业的发展,但要考虑国情,有所选择;有些地方要有为,有些地方要无为;要考虑我们潜在的竞争优势。

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中国转基因技术研究、产业化的现实:研究力量是不错的,某些产品的研究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但是,大多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几乎是零———技术掌握在我们的院士、科学家手中,企业见不着,更谈不上产业化。

李宁:中国科学家研究的转基因鱼,可以达到产业化。转基因动物成果目前已经很多———转基因牛在美国、中国、加拿大都很成功,转基因羊可以使羊毛更长……这些动物都没有进行产业化,就是因为科学界对此非常谨慎。但国情和土地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使用高技术,几代国家***都提到过农业工程,转基因技术会给我们的农业带来美好前景。

钱迎倩:发展转基因食品,应该更多地注意有序地批准、有序地释放。另外,就是让农民和公众知道,转基因作物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它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利益,又可能带来哪些伤害。

消费者知情权实现艰难?

故事三:2002年3月20日,我国《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法规正式施行。我国公众像欧洲等地的消费者一样,在法律上享有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

但是,2002年4月至6月,《中国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场上随机购买12种食品,送至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发现,多种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却没有依法进行标识。2002年底,国际绿色和平组织香港办事处也对国内的多种食品进行了抽检,同样发现不少没有标识的转基因食品。消息公布,引发了轰动一时的“雀巢转基因事件”。

2003年“3·15”前夕,北京市农业局依照农业部的部署,开始进行大规模转基因食品依法标识的执法检查。7月初,将所有检测出的转基因食品公开曝光。当月底,北京以大豆油为主的转基因食品开始全面标识上市。此后,上海等地也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执法。在国家法规出台一年之后,公众被悬空的转基因知情权慢慢落地。

故事四:本是雀巢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却把雀巢告上法庭。今年4月份,上海市的朱**向法院正式起诉,状告生产制造“雀巢巧伴伴”产品的雀巢瑞士公司和上海雀巢公司及销售该产品的上海家乐福超市,要求雀巢公司在其产品上标注含转基因成分。

朱**曾留学瑞士,并到雀巢公司总部参观过。雀巢严格的管理和高超的工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没想到,没有标注含转基因成分的雀巢产品,竟然含有转基因成分。她认为,这是故意隐瞒,属欺诈行为。

没有企业主动申请标识

吴建繁:法规正式实施一年多以后,北京市场才首次看到转基因标识。感觉上,知情权的实现比较艰难。但从政府执法过程来说,并不很艰难。主要是转基因法规刚刚公布,需要很多准备工作———建立执法机构,建立执法队伍,确定检测机构,建立一套可以执行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上述过程,就用了一年。

这一年当中,没有一家企业主动要求政府审批转基因标识。他们普遍持一种观望态度,怕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标我也不标,我如果首先标了,肯定受损失最大。但是,7月初北京公布检测结果后,企业就开始行动了,连一些我们没有抽查到的企业也来了。

丁世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消费指导部主任):说到转基因食品的公众权利,起码涉及3个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

我觉得,标识制度告诉消费者的是,“这是转基因食品”,而不是“小心,这是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主要在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体现了一种社会进步。

标识本身就是一种宣传。如果企业老不贴,老百姓就很难了解这个问题。当有了这个标识,消费者就会发问,去了解这个东西,慢慢地,这个知识就普及了。而不贴标签,就是一种欺骗和误导市场的行为,是违反公平贸易原则的。

欧洲消费者是最坚定的转基因知情权捍卫者。最近美国和欧盟正在打架,欧盟退让了一步,允许转基因食品进入,但一定要标识。在知情的前提下选择,国际消联也是这个态度。

吴建繁:农业部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必须标识的产品目录,有五大类,包括大豆、番茄、油菜、棉花、玉米。现在转基因生物进口,获得农业部审批的,90%是大豆油,而番茄、玉米批得很少。农业部与我们信息互通,其他转基因产品一旦通过审批,我们会进行跟踪。

维护知情权困难重重

吴冬(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雀巢案中消费者的代理律师,我们认为,本案反映出消费者在转基因食品方面维权艰难。尤其面对跨国公司时,更是困难重重。首先,立案一波三折,先后辗转了4个法院。

而且,该案审理进程漫长,进展缓慢。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甚至拒绝中国法院对本案的管辖。本案至今尚未正式开庭,仍处于证据交换阶段。面对跨国公司,这样漫长且艰难的诉讼对于消费者来讲,维权成本相当高昂。

本案也折射出我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管理、标注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问题。迄今为止,我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法律性文件,都不属于人大颁布的基本法律,而仅仅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规章及各部委颁布的部门规章,其法律位阶较低。而且,这些法规均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基本法律有冲突之处———

如: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如果未列入目录的转基因产品可不标识,这显然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履行告知义务相冲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第4条规定,卫生部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权,而第7章又没有赋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处罚权。

而且,即使是国务院各部门颁布的规章,也互相矛盾。像农业部和卫生部分别出台的法规,多头管理,实际上使企业无所适从。最后,农业部颁布的规章本身又有漏洞。《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转基因直接加工产品应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对于转基因间接加工产品如何标注却未作规定。而在实践中,直接加工产品和间接加工产品很难界定。本案中,雀巢公司就向法院提出了其产品不是转基因产品的直接加工产品,是转基因产品的间接加工产品,故不需要标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规定自2002年3月20日开始执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自2001年7月1日开始执行。这两个办法的实施都被推迟,令法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杨国胜(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主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都是全国人大颁布的基本法律。根据这3部法律,转基因产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都应在产品的外包装或产品说明书上进行标注;生产者和销售者及合同一方当事人都有履行告知的法定义务;各销售含转基因成分商品的经营者都必须依法标注,根本不需要行政机关对企业转基因标注问题进行各种执法检查。

我们丧失了部分选择权?

故事五:我国每年进口大豆已达1500多万吨,与国产大豆产量基本相当。而进口大豆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初步估算在1000万吨左右。国内的油脂企业多使用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市场上转基因大豆油占90%以上。

2002年6月,权威机构在北京市场抽检的5种大豆色拉油全部含转基因成分。而2003年7月,北京市农业局公布市场抽查结果,14个品牌的大豆油均为转基因食品。本报刊登转基因产品名单后,许多读者打来电话问:哪里可以买到非转基因大豆油?也有人说,对于大豆油,我们已经失去了选择权。

施鹏翔(绿色和平组织生物安全项目主任):的确,除了东北等地区,现在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已经难以买到非转基因大豆油了。知情权不等于选择权,我们应该给中国公众自由选择购买转基因食品或非转基因食品的权利。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拥有3万多份品种资源和6万多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占全球大豆种质资源的90%。大豆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今天大豆仍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是三四千万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

绿色和平组织并不反对基因技术,我们认为,如果恰当利用,基因技术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好处,例如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但是消费者有权利知道,更有权利选择。

夏友富:转基因大豆有没有安全问题,我们不知道,但市场上只有转基因大豆产品,我们就没法选择。怎么办?这恰恰是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我国大豆供不应求,每年缺口1000万吨,为什么不支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

钱迎倩:现在大量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很难保证没有人在国内种植。中国的大豆千万不要再走墨西哥玉米的老路。

施鹏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常汝镇研究员曾经警告:“如果中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很可能重蹈墨西哥玉米的覆辙,造成基因污染……野生大豆原始性状一旦受到破坏,则遗传多样性受到破坏,会严重地威胁粮食安全。”

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怎么办

夏友富:应该全面考虑转基因技术带给我们的利益。支持转基因技术,但也要考虑国家安全,考虑三农问题。因为,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谈判中,争论得最激烈的,就是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和技术被人家拿走了。1994年,美国一个专家跑到中国上海一个地方拿走了我们的野生大豆,在101个国家申请专利,泰国的香米也被美国申请专利,这很麻烦。

对转基因带来的利益,要全面理解。我们的转基因产品竞争力还不行,那就少说话,多办事,好好搞。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大豆问题涉及4600万农民的利益。

要考虑到农民问题,要考虑中国在大豆这个产品上搞转基因是否值得。据了解,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并不比传统大豆产量高多少。有的产量甚至还降了3%至5%。另外,使用农药也不少。国外关于吃了转基因大豆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报道,有几十个。

施鹏翔:2003年3月,农业部宣布5年内将把东北建成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产区。中国大豆的翻身仗关系着东北的经济命脉、数千万豆农的生计,以及中国作为大豆故乡的地位。

夏友富:如何支持国内的大豆产业发展,是一个紧迫课题。我认为,中国要搞大豆产业发展战略,是国家的规划,而不是农民的规划。还要制定大豆产业政策,成立大豆产业协会。美国大豆产业协会太厉害了,每年光活动经费就有8000万美元。咱们有什么?

我认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都非常有潜力搞绿色有机大豆。因为和棉花不同,东北的豆田,需要的农药、化肥都不多,稍微支持一下,产量就会上去。所以,要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优势产业,特别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施鹏翔: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优势在市场上愈来愈明显。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一般都高于转基因大豆,去年中国出口大豆27万吨,其中超过70%出口到日本、韩国及欧洲这些拒绝转基因食品的市场。

夏友富:我去年在黑龙江、内蒙古跑了10个地方,中国豆农很艰难。美国1年给豆农几十亿元的补贴,可我们的农民,1亩大豆还要交40元提留。这是整个体制问题,不公平竞争。我们对大豆支持了吗?去年好不容易搞了大豆振兴计划,但还不是财政掏的钱。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1年进口了世界1/3的转基因大豆。但我们没考虑怎样去影响世界价格。我们不是价格的引导者,反而是成为价格的哄抬者。现在,我们进口的大豆价格,世界最高。美国大豆保护价是10吨183美元,我们现在炒到250多美元了。这是什么概念?中国进口1吨大豆,相当于补贴美国农民67美元。

施鹏翔:应该推动非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确保东北大豆产区成为“非转基因净土”,抢夺高价位的非转基因大豆市场;推动消费者选购非转基因食品,引导食品生产商及原料供货商增加对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

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未有定论。购买非转基因大豆所制成的食品,不仅是对消费者及家人的健康保障,更可以帮助中国大豆振兴。本报记者张东操整理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移,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可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特征有耐除草剂植物、抗病虫害、改善食物成分、改善品质增加产量、延长食品的货架期。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的比较:现有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是以传统的农业生物为受体进行研究和生产的。两者本质差异在于食品中增加的某些原来不存在的成分,或消除、减少的某些原来存在的成分,并因此造成食品中组成成分及比例的改变。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国外对转基因食品持两种不同的态度。基因工程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利益和安全性同时存在。我建议,尽量少使用。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西班牙语:Alimento Transgénico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及我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杂交水稻1999年通过了专家鉴定,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编辑本段]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

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编辑本段]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比如说,我们培育的一种抗虫玉米,向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仅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人类及其它的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无毒害作用。

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我国,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编辑本段]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比如说,美国人对生物技术有着更深层次的体验。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没有受到更多的排斥,而是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越来越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播种面积从1996年的16万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120万公顷,2000年栽种的面积达到1030万公顷,大约占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一半。转基因大豆也已用于制作数百种食品,其中包括食物油、糖果和人造黄油。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很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 [编辑本段]附录 转基因作物种类

1、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2000 年全球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达到3,270万公顷,占总转基因植种植面积的72%,其中主要为抗除草剂大豆。

作用机理: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在作物体内表达出特异的酶,以抵抗除草剂的破坏作用,使作物在吸入除草剂后仍能继续生长。

作用: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

举例:Roundup Ready soybean (RR大豆)。耐美国孟山都公司Roundup除草剂

2、抗虫转基因作物:

2000年全球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达到830万公顷,占总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的19%,其中以抗虫玉米为主。

作用机理:产生杀虫蛋白毒素,防治虫害。

举例:BT玉米,产生三种毒素:Cry1Ab、 Cry1Ac.、Cry9c

3、其他转基因作物:

改善产品的品质; 增强抵抗病毒病; 真菌病及细菌病的能力。

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现状

● 转基因作物在世界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

● 我国转基因作为种植量居世界第四,主要为转基因棉花。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籽、甜菜、水果等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

● 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

● 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

● 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

● 破坏生物多样性

●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

● 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 转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达出蛋白质,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 转基因生物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抗营养因子、过敏原等的含量发生变化,将影响该生物作为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可能会造成的危害

● 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 作物中的免役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

● 转基因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素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世界食品生产商的态度

一旦需要标识,大部分食品商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采用非转基因原料;一些食品商为了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或本身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有怀疑,索性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

转基因食品五大隐患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关于“转基因食品是一个安全问题还是一个营养问题阅读答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