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认知科学的争论分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认知科学的争论分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认知科学尚未成熟,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尚未得到足够的统一和整合。对于什么是认知科学,也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1978年10月1日,“认知科学现状委员会”递交斯隆基金会的报告,(席勒尔,仕琦译,1989)把认知科学定义为“关于智能实体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的研究”。然后,该报告作者们沿着两个方向展开这一定义。第一个是外延的:列举了人认知科学的分支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联系。列举的分支领域有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第二种展开是内涵的,指出共同的研究目标是“发现心智的表征和计算能力以及它们在人脑中的结构和功能表示”。以上对认知科学的界定集中体现了“符号处理”或“信息处理”范式,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结主义重新崛起之后,关于认知科学的定义也就出现了及其微妙的变化。但是,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二者的争执主要影响到的认知科学定义的内涵,而对其外延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这两种范式都能包含上面所提及的认知科学的分支学科。
认知学家的兴趣在于研究人如何获取、加工、保持和利用信息,并据以作为行为和获得后续知识的基础。他们采用两条基本策略来研究这些问题。第一条策略是建立认知过程的计算机模型,例如进行抉择,然后将模型的运行状况与相似条件下人体受试者的行为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改良模型。由于这种方法依赖于电脑而不是人脑,因此有时被称为“干认知科学”(dry cgnitive science, DCS)策略。 第二条策略是研究对真正的脑进行电刺激或化学刺激的效应,观察脑损伤的影响,或者记录正在进行各种信息处理作业的受试者脑活动。由于这种方法依赖于真正的脑,因此常被称为“湿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 WCS)法。在关于精神状态的本质及其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的问题上,这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导致了两种不一致的看法。 持干认知科学观点的认知学家,常把人脑和计算机类比,借以来解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在计算机内部,晶体管的不同状态代表着不同的图像或声音,各种计算机程序对这些被储存的模式进行加工处理。这个过程正如我们把一张扫描入计算机,然后使用一个类似Adobe Photoshop这样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摄像机来获得图像,并使用更复杂的软件来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字母或单词。这正是智能机器人“脑”的工作方式。
这种计算机比喻很容易使人相信,脑内神经细胞起了与计算机晶体管相似的作用。也就是说,映入我们眼睛的图像被迅速转换成为一种神经冲动的模式,然后,视觉系统的软件程序对这个神经模式进行处理。神经模式仅简单地对应着外界事物的特征,而认知过程,例如观察和思考,这反映了操作处理这些符号的计算程序。
大多数DCS的支持者将脑视作一台通用的生物计算机,能够运行多种软件程序,由于同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在诸如Macintosh和IBM等不同的通用计算机上运行,DCS认为脑的实际结构对于理解精神过程无关紧要。
并非所有的DCS工作者都同意机-脑(图2)类比的所有细节。有些研究者相信,当我们看着一个红苹果时,脑子里其实并没有红色,而只是神经细胞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外部世界的属性,如苹果的红色相对应。另一些人则认为,意识体验,例如红色,却是产生于神经系统,但他们仅仅是没有功能作用的无关的副现象。这样的“红色”犹如计算机发出的嗡嗡噪声。它由于脑的活动而产生,但实际上它并不重要,因为它与神经细胞的工作及其程序化了的相互作用无关。也就是说,主观体验,譬如红色,不是真正必需的,只不过是神经系统执行功能时偶然的副产品而已。尽管还存在其他种种观点,DCS普遍认同的是,脑的行为像一台计算机,也许是一台平行处理器,精神官能则是这台通用机器执行的软件程序。 湿认知科学根据对真实的脑进行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关于意识精神状态本质的不同看法。多年前,神经科学家就了解到,刺激、损伤或脑内神经化学的轻微改变可以影响人体精神的几乎所有方面。比如,一定剂量的氟氧苯丙氨(Fluoxetine)能够缓解多年的抑郁。对脑进行电的或化学的刺激能轻易的改变感觉和知觉。我们对现实的体验更多地依赖于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身体以外的外部世界。“外面”世界的信息输入对于意识体验的形成甚至是不需要的。
似乎可以认为,我们精神的意识特性,比如感觉和情感,与脑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组成密切相关,它们的产生无需任何外界信息的传入。我们能在梦中看见红苹果,而此时并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湿认知科学的主要结论是,精神的意识属性,如感觉和情感,是脑的物理和化学组成的产物。这一看法与干认知科学将脑视为通用计算机的看法截然不同。传统的干认知科学认为,计算机和人脑中并没有红色,而只有代表这些外部世界属性的符号。相反,湿认知科学的研究结果则清楚地表明,意识体验是神经系统的产物,即使在缺乏环境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也能够被脑的化学或电刺激所诱发。湿认知科学本身没有解释我们怎样或为什么拥有意识体验,但它明确的阐述,意识体验是由人脑的神经活动产生的。
关于“认知科学的争论分歧”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