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气候变化的后果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气候变化的后果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冰川消融

冰川

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

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

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

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喜马拉雅山

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

消瘦

。被称为

亚洲

水塔

青藏高原

冰川是

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而人类大量

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退缩。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

30

年,

80%

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这对于中国本来就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无

疑是雪上加霜。

2.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343.html

极端气候

暴雪、

暴雨

、洪水、干旱、冰雹、雷电、台风

……

极端气候在近几年异常频繁地光顾

地球,这些都与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有关。

根据德国一家著名财产保险公司的报告,

1981

年至

2010

年,人类因为极端气候遭

受的财产损失平均为

750

亿美元,而

2011

年达到了创纪录的

3800

亿美元。

3.

粮食减产

全球变暖造成粮食减产,因为全球变暖带来干旱、缺水、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热

浪及气温剧变,这些都会使世界各地的粮食生产受到破坏

,

粮食生产量都将会大大减少。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危害时间延长,作

物受害程度加重,从而增加农业和除草剂的施用量。此外,全球变暖会加剧

农业水资源

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4.

海平面上升

马尔代夫

只是其中一个小国。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世事。但在这里作的决定,将会对

我的人民有莫大影响,更会改变

世界历史

”H.E. Maumoon Abdul Gayoom (

马尔代夫)

日本京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3

次缔约国会议上所作的声明。

并不是只有岛国才需要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全球有超过

70%

口人生活于沿岸

平原

全球前

15

大城市中,有

11

个是沿海或位于

河口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

情景特别报告》(

SRES

)估计,从

1990

年到

21

世纪

80

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

22

34

厘米。

30

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

90

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

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污染淡水、沿海

湿地

及岛屿洪水泛

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会受影响。一些对岛屿以及沿海地区人口

尤其重要的资源,如沙滩、淡水、

渔业

珊瑚礁

、环礁、

野生生物

栖息地均会受到威胁。

面临洪灾、

海水入侵

、土地侵蚀流失、强热带风暴的威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

长三角

珠三角

黄河三角洲

的城市群是最脆弱的地区。

5.

物种灭绝

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

生物

-大约

25%

的哺乳类动物以及

12%

的雀鸟

-有可能

于几十年内绝种。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它们所栖息的树林、湿地及牧场,而人类发

展亦阻碍了它们移居到其它地方。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气温、降雨量及海平面上升,摧毁了一些生物的栖息地,而

破坏的速度比生物移居的速度还要快。

现在已经可以确信气候与一些蛙类的灭绝有关,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气候变化导致

的物种灭绝风险将会比地球历史上

5

次严重的物种灭绝还要大规模。而唯一的预防方法,

便是于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减少排放量。拯救生物的时间所剩不多来源:https://faithandyoung.com/cshi/202501-6034.html

未来的气候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学者任振球和李致森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九星联珠”。不过,他们所指的“九星联珠”并不是九大行星在太阳的一侧大会合,而是指“地球单独处在太阳的一侧,其他行星都在太阳的另一侧,且最外两颗行星的地心张角最小的现象”。为了区别两种“九星联珠”,科学家们把前一种叫甲型“九星联珠”,后一种叫乙型“九星联珠”。

当乙型“九星联珠”出现时,地球“孤独”地呆在太阳的一侧,其他八大行星都跑到太阳的另一侧。为了维持整个太阳系的平衡,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就要扩大。当这种情况出现在冬半年时,地球的公转半径就会冬长夏短,气候自然趋冷;反之,若出现在夏半年,则引起地球公转半径夏长冬短,气候变暖。

任振球和李致森对中国过去五千年的气候变迁与乙型“九星联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与理论预测一样,当“九星联珠”在冬半年时,气候变冷;当“九星联珠”在夏半年时,气候变暖;并且,最外两颗行星的地心张角越小,气候变化越大。例如,1965年1月6日(属于冬半年),乙型“九星联珠”出现,地心张角只有43°,为五千年来最小的,这前后几年气候奇冷。这段时间被科学家称作“小冰河期”、“蒙德极小期”、“明清宇宙期”等等。

这两位中国学者根据行星会合季节和张角的方程推算,距今四千年前应有一个低温期,竺可桢的研究没有发现这个时期的气候情况。但另外一些科学家证实,四千年前我国和北半球其他地区,确实有一个低温、气候恶化时期,与他们的推算相符。这一成功坚定了他们的信心,于是,他们在1980年第11期《科学通报》上发表文章,阐述了气候变迁与行星运动的关系,并预测:

下一次行星会合(指乙型‘九星联珠’)为1982年。从历史资料看,一个低温期一般可持续30~50年(其间并非连年寒冷)。本世纪40年代,我国和北半球气温开始下降,大约60年代起,我国和北半球气候实际上已进入低温期。预测今后20年内,我国仍将出现更冷的严冬,降温幅度大约与19世纪低温期相当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780.html

这又是一个失败的预言。我们现在知道,进入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迅速上升;至90年代,气候变暖的势头也丝毫没有减弱,地球进入了100年来气温最高的时期。这与任振球等人的预测大相径庭。

预测虽失败了,但并不等于说行星运动与气候变迁就一定没有关系。而且,与1981年、1983年相比,1982年的气候确实要冷一些。为了探讨气候变迁的真正原因,他们继续进行着锲而不舍的研究。后来,任振球进一步计算四颗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力矩效应,又发现它在近千年来呈现相当稳定的准60年周期变化。在本世纪内,这种准周期性变化与全球尤其是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准60年振动相当一致。

在20世纪初,气温是非常低的。当时,(1901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延长了94万公里(相当于日地距离的6%)。

30多年之后,气温开始迅速升高(30年代~40年代是一个相当温暖的时期)。1940年,地球冬至时公转半径缩短了76万公里。又过了30多年,即到了60年代~70年代,气候相对变冷。1960年,地球冬至时公转半径又延长57万公里。

到2000年,冬至公转半径又将缩短44万公里。所以,任振球认为,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巨行星汇聚导致的地球公转半径变化相一致。而且,任振球还发现,20世纪内的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火山爆发、夏季内边缘区的干湿变化和全球8级以上地震的能量释放等,都与四颗巨行星汇聚短效应的间隔60年变化呈大体一致的同步演变。所以,他1996年6月在《科技日报》上预言: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288.html

在2020年前后,北半球的气候可能进入相对冷潮,然后有所增温,到22世纪初可能迅速增暖,在22世纪中期可能又迅速降温,而后又开始变暖。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预计未来两个世纪的全球温度可能在振动中有所变暖。

这个预测是否准确并不重要,人类对自然奥秘的坚韧不拔的探索才是最为宝贵的。

至今为止,地球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478.html

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最近。一些变化,如冰川的融化,是肉眼可见的。其他的,比如下雨频率的变化,并不容易看到。幸运的是,我们不仅依靠眼睛来记录变化。科学家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安装了仪器,可以不断测量温度,雨水,风和阳光的变化。我们甚至在卫星上在太空中安装了仪器,不仅记录了天气,还记录了海洋,冰盖和陆地的气候相关属性,所有这些都显示了地球的气候状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观测到的气候变化背后的原因,科学家们需要做实验。假设一位气候科学家很好奇,如果太平洋的海盐量突然像现在这样翻了一番,会发生什么。如果科学家通过将数吨海盐释放到海洋中来测试这一点,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相反,科学家们在计算机上创建了地球的数字副本。这个副本由计算机大气层,计算机海洋和计算机陆地组成,几乎就像一个视频 游戏 [1]。这个计算机副本的地球称为 气候模型

气候模型是建立在计算机上的模型世界。一些气候模型比其他模型更复杂。

.在气候模型中,进行实验是安全的。如果科学家愿意,他们可以在海洋中添加一堆海盐或去除所有的云层。科学家使用气候模型进行现实和不切实际的实验,以加深他们对地球气候的理解。

在信任气候模型之前,科学家们希望检查模型是否正常工作,因此他们模拟最近的过去并将模型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比较。这样的实验被称为 历史 模拟。这可以通过在1850年开始气候模型并每年添加污染(包括温室气体和大气中的小颗粒)来完成,从而在今天停止实验。添加污染意味着代表人类活动,因为 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始于1850年,当时制造过程开始向地球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和小颗粒。

,始于1850年。使用这个 历史 模型,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版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真实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进行比较,这是由我们在地球和太空中的仪器测量的。如果这些变化是相似的,我们知道我们的气候模型正在正常工作,并且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地球气候模型。有许多气候模型,因为有多种方法可以描述地球上的复杂过程。

当我们查看 历史 模拟的结果时,我们通常会对许多模型的结果进行平均,并将数据作为一个模型呈现。例如,图 1 中的红线基于 48 个气候模型!图1显示了从工业革命到2014年气候模型的温度变化数据,以及仪器测量的实际温度变化。来自这些模型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紧密匹配,并说明了称为 全球变暖

过去150年中,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测量的温度升高。

.红线非常接近黑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模型在表示地球温度的演变方面做得很好。我们还可以看到,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首先是缓慢的,然后是更快的。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变暖。

准确的气候模型不仅可以用于 估计 未来,还可以用于指导未来的人类行动。我们未来的气候取决于我们未来的行动,科学家使用气候模型来帮助我们防止危险的气候变化发生。

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增加 排放

在这种情况下,某种东西被释放到大气中。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GHGs)是使空气变暖,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最著名的是二氧化碳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389.html

,特别是二氧化碳(CO2)。气候模型是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好工具,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试验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污染。我们不可能确切地知道人类未来会排放多少污染,但我们可以创造关于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不同故事。我们称这些故事为 场景

一个关于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潜在故事。我们的未来有很多情况,这取决于我们排放的污染程度。

.一种情况可能是,整个世界都在合作,大力减少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量,甚至可能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这种情况非常有希望,我们可以称之为最佳情况,或者像许多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低排放情况。最糟糕的情况是,人类未来将继续向大气中排放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就像我们从1850年到今天所做的那样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908.html

使用气候模型的实验是通过改变未来每年计算机大气中的污染量来进行的,要么降低污染水平以检查最佳情况,要么增加污染水平以检查最坏情况。气候建模与 历史 模拟

一个气候模型实验,始于1850年,结束于今天,其中包括污染排放。将 历史 模拟与观测进行比较。

前面提到的是, 历史 模拟始于1850年,结束于现在,而对未来的建模始于现在,并可能在2100年结束。由于我们未来没有任何来自仪器的真实世界测量,这意味着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无法将我们的模型地球与真实地球进行比较,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些气候模型,以便我们能够了解最佳情况,最坏情况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情景。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做出最能塑造未来的选择。

我们的地球计算机模型告诉我们,我们的星球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变暖。然而,地球的热度将直接取决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吃什么食物,以及我们将继续污染我们的星球。

我们所有的模型都告诉我们的一件事是,我们需要快速减少污染(图2)。如果世界各国今天都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本世纪末,地球只会变暖1.8 C。在这种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将阻止海平面上升得太快,这样我们的沿海城市就不会被洪水淹没。温度不会太热而无法种植我们的食物,我们也会限制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和干旱。然而,只有当人类将排放量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理想情况下为零时,这种乐观的最佳情况才能实现。

如果我们在停止之前继续污染几十年,地球肯定会发高烧。在我们未来的这些中高排放故事中,模型地球将升温2.7 C或3.6 C。 就像人体内发烧一样,温度仅仅升高几度就会使地球挣扎。山区和北极的冰川将完全融化。许多植物,树木,动物和人类也很难适应这个更热的世界。我们当然应该尽量避免这样一个关于我们未来的故事。

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不会简单地继续以今天的速度污染我们的星球,而是我们甚至会增加我们的排放量。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地球会发展出大规模的烧烧并变得非常热。我们的模型地球将升温4.4 C,这将对人类和动物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好消息是,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减少排放,所以我们可能不会遵循这种极端情况。坏消息是,我们的模型和观察告诉我们,低排放的故事,最好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我们目前最好的估计是,我们将在2100年走向大约3 C[2]的变暖。地球升温3 C将高于世界各地政治家一致同意的1.5 C变暖的安全阈值。但是,我们的模型也告诉我们,我们仍然有可能保持在1.5 C以下的变暖!

气候模型可用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实验。这些模型可以用来估计未来和过去,但我们未来的故事取决于人类将排放多少污染。研究人员为未来的排放创造了几种情景。气候模型显示,到2100年,全球变暖可能从1.8 C增加到4.4 C。目前,气候科学家估计,我们最终将全球变暖约3 C[2],这样的世界将与今天的世界截然不同。重要的是要记住,这种估计的变暖不一定会发生。还有时间做出改变,以限制气候变化,即使是1.8 C的低排放情景。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大力和迅速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就能保持地球的 健康 和宜居性。 来源:https://www.yz66.net/xwzx/202501-1702.html

1 前寒武纪

2 寒武纪

3 奥陶纪

4 志留纪 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303.html

5 泥盆纪

6 石炭纪早期

7 石炭纪晚期

8 二叠纪

9 三叠纪

10 侏罗纪

11 侏罗纪晚期

12 白垩纪

13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

14 始新世

15 中新世

16 冰川时代晚期

17 现代世界

18 未来世界

19 1.5亿年后

20 2.5亿年后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晚期超大陆和“冰室”世界(距今6亿5千万年前)

形成于11亿年前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这时开始分裂。前寒武纪晚期的世界与现在的气候十分相近,是一个“冰室”世界。

罗迪尼亚大约在7.5亿年前分裂成两半,形成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367.html

寒武纪

寒武纪:古生代的开始(距今5亿1,400万年前)

具有硬壳的生物在寒武纪第一次大量出现。诸大陆为浅海所泛滥。超大陆冈瓦那开始在南极附近形成。

巨神海(Iapetus Ocean)在劳伦西亚(Laurentia,北美)、波罗地(Baltica,北欧)和西伯利亚(Siberia)这几个古大陆之间扩张。

奥陶纪

古海洋隔开诸大陆(距今4亿5,800万年前)

奥陶纪时,古海洋分隔开劳伦西亚、波罗地、西伯利亚和冈瓦那大陆。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历史上最寒冷的时期之一。冈瓦那大陆的南方完全为冰所覆盖。

巨神海(Iapetus Ocean)隔开了波罗地和西伯利亚大陆,古地中海(Paleo-Teyhys Ocean)分隔开冈瓦那大陆、波罗地和西伯利亚大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则覆盖了北半球的大部分。

志留纪

古生代海洋闭合,诸大陆开始碰撞(距今4亿2,500万年前)

劳伦西亚与波罗地大陆的碰撞闭合了巨神海的北面,并形成了“老红砂岩”(Old Red Sandstone)大陆。珊瑚礁扩张,陆生植物开始覆盖荒芜的大陆。

大陆碰撞导致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加里东山脉(Caledonide Mts.)的形成,以及大不列颠北部、格陵兰和北美东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的形成。

泥盆纪

泥盆纪:鱼类的时代(距今3亿9千万年前)

泥盆纪时,古生代早期海洋闭合,形成“前盘古(pre-Pangea)”大陆。淡水鱼类从南半球迁徙至北美和欧洲。森林首次在赤道附近的古加拿大生长。

植物大量生长,形成了今天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煤炭。

石炭纪早期

石炭纪早期盘古大陆开始形成(距今3亿5,600万年前)

石炭纪早期,欧美大陆(Euramerica)和冈瓦那大陆间的古生代海洋闭合,形成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和维利斯堪山脉(Variscan Mts.)。南极开始形成冰帽,同时四足脊椎动物在赤道附近的煤炭沼泽开始发展。

石炭纪晚期

石炭纪晚期:巨大煤炭沼泽的时代(距今3亿600万年前)

石炭纪晚期,由北美及欧洲组成的大陆与南方的冈瓦那大陆碰撞,形成了盘古大陆(Pangea)的西半部分。南半球大部分被冰所覆盖,而巨大的煤炭沼泽则沿着赤道形成。

以赤道为中心,盘古大陆从南极延伸至北极,并将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与古大洋(panthalassic)分隔在东、西两侧。

二叠纪

二叠纪末期:自古至今最大的灭绝(距今2亿5,500万年前)

二叠纪时,巨大的沙漠覆盖了西盘古大陆。同时爬行动物扩散到整个超大陆。99%的生物在灭绝事件中消失,标志着古生代的终结。

三叠纪

三叠纪末期,盘古大陆形成(距今2亿3,700万年前)

形成于三叠纪的盘古超大陆使陆生动物可以从南极迁徙到北极。在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后,生命开始重新多样化。同时,暖水生物群落扩散到整个古地中海(Tethys Ocean)。

侏罗纪

侏罗纪早期:恐龙遍布盘古大陆(距今1亿9,500万年前)

侏罗纪早期,中南亚开始形成。宽广的古地中海将北方大陆与冈瓦那大陆分隔开。尽管盘古大陆依然完整,不过可以听到大陆开始分裂的隆隆声。

侏罗纪晚期

盘古大陆开始分裂(距今1亿5,200万年前)

侏罗纪中期,盘古大陆开始分裂。侏罗纪晚期,中大西洋是将非洲与北美东部隔开的狭窄海洋。东冈瓦那大陆开始与西冈瓦那大陆分离。

白垩纪

新的大洋张开(距今9,400万年前)

白垩纪时南大西洋张开。印度从马达加斯加分离,加速向北对着欧亚大陆撞去。值得注意的是,北美仍与欧洲相连,澳大利亚仍然是南极洲的一部分。 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1222.html

白垩纪时全球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恐龙与棕榈树出现在现在的北极圈,南极洲以及澳洲南部。虽然白垩纪早期的极区可能会有一些冰帽存在,但是整个中生代都没有任何大规模的冰帽出现过。

白垩纪是海盆迅速张裂的时期。中洋脊迅速扩张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

恐龙时代的终结(距今6,600万年前)

希克苏鲁伯(Chicxulub)撞击地球。这个直径16千米的彗星的撞击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恐龙和许多其他种类的生物因此而灭绝。白垩纪晚期,海洋继续拓宽,印度接近亚洲南缘。

始新世

新生代早期:印度开始撞击亚洲(距今5,020万年前)

5千万至5千5百万年前,印度开始撞击亚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原本与南极洲相连的澳洲,此时也开始迅速向北移动。

中新世 来源:https://wzwebi.com/cshi/202501-512.html

世界显出现代构造(距今1,400万年前)

2千万年前,南极洲被冰雪所覆盖,同时北方各个大陆迅速冷却。世界看起来和现代相似,不过请注意佛罗里达和亚洲的一部分仍然在海洋之下。

冰川时代晚期

过去3千万年来地球进入冰室气候(距今18,000年前)

当地球处于“冰室”气候时,两极皆被冰雪覆盖。极区冰盖因为地球轨道变化(米兰柯维奇旋回Milankovitch Cycle)而扩张。最后一次极区冰盖扩张发生在18,000年前。

现代世界

现今世界有定义明确的气候带

我们进入了大陆碰撞的新阶段,这最终会在未来形成新的盘古超大陆。全球气候在变暖,因为我们正在脱离冰川时代,同时也因为我们向大气层中排放温室气体。

关于“气候变化的后果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来源:https://www.faithandyoung.com/cshi/202501-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