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太阳系小行星带:未开发的资源宝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太阳系小行星带:未开发的资源宝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来源:https://aiyou168.com/xwzx/202412-33.html

宇宙中存在着很多不同形式的天体,仅在太阳系之中,就有恒星、行星、行星的卫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等等。

在这些天体之中,小行星无疑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和恒星、行星以及矮行星相比,小行星的质量和体积都要逊色了很多,很多小行星甚至于没有一个稳定的运行轨道,但小行星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胜在了数量众多。在太阳系之中,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存在着一个小行星密集的区域,这里被我们称之为小行星带。

在小行星带之中有着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占据了已知小行星总量的98.5%以上。而在小行星带之外,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小行星,相比小行星带之中的小行星而言,位于小行星带之外的小行星其实更便于我们研究和 探索 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501-153.html

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412-80.html

对于人类现有的航天水平而言,小行星带距离我们还是太过遥远了,而在小行星带之外,有些小行星却距离我们很近,比如一颗被命名为“龙宫”的小行星就距离我们很近。 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501-230.html

小行星“龙宫”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大约在280万公里左右,距离如此之近的小行星,人类不去对它进行 探索 和研究,似乎都有些对不起它,于是在2014年的时候,日本发射了隼鸟2号探测器前往“龙宫”来源:https://aiyou168.com/bkjj/202412-78.html。在经过了4年左右的星际航行,2018年隼鸟2号终于接近了这颗直径只有800多米的小行星。之后,隼鸟2号陆续向这颗小行星发射了着陆器和机器人,开始了对小行星“龙宫”的 探索 取样。这些从小行星上取得的样本很有可能会在2020年底被带回地球。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研究小行星呢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501-183.html?小行星上有什么呢?

人类 探索 研究小行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其中既有天文学意义,也有着经济价值。从天文学上来讲,小行星大多诞生于太阳系形成的早期,所以通过对小行星的 探索 ,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太阳系早期的信息,对太阳系的形成有更深入的认识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501-225.html

而从经济价值上来讲,小行星绝对是一个资源的宝库。相比地球这样的行星而言,小行星上的矿产资源纯度要高很多。这是因为行星、卫星、矮行星和小行星这些天体都是形成于恒星消亡之后的星云物质之中,而小行星大多是在恒星死亡后第一种形成的天体,很多小行星就是由一种单一的金属元素所构成的,比如纯金打造的小行星。

纯度高、矿产种类单一,这就给开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各种物质会掺杂到一起,矿物资源的开采难度要高很多。在小行星上不仅开采资源方便,运输也方便,因为小行星质量小,引力小,所以无论是登陆还是升空都极为容易。以小行星“龙宫”为例,已经探明上面存在着丰富的碳元素,而且还有大量的镍和铁,从隼鸟2号拍摄的照片来看,上面很可能还有水和有机物质存在过的痕迹,科学家甚至还给这颗小行星估了价,其价值为800亿美元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412-2.html

当然了,以人类现在的科学水平,想要大批量从小行星上开采资源还不是十分现实,但这很显然将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那么除了开采资源以外,小行星对于人类,或者对于人类的未来而言,还具有什么作用呢?

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412-98.html

小行星其实是一种免费且优质的天然航天器。

宇宙虽然十分空旷,但也充满了危险,宇宙飞船在宇宙中航行既要考虑燃料问题,又要时时防范宇宙中突如其来的危险,但如果人类能够把小行星当做宇宙飞船的话,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小行星的内部建造基地,可以有效防范宇宙中出现的各类危险,而且小行星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能源库,人类只需要对小行星稍加改造,为其提供适当的动力以及方向控制,那么它就会成为一艘最为优质的宇宙飞船。

?这有点像《流浪地球》中的情形,不过,给地球装?上发动机是不现实的,地球地壳很难承受如此巨大的作用力,但是小行星就不同了,改造小行星要比改造地球容易得多,也现实得多。

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501-161.html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两个星之间。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已经被编号小行星有120,437颗。由于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因此也被称为主带。

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来源:https://aiyou168.com/cshi/202501-197.html。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也起着作用。

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 公里。

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直径约为950公里;其余的小行星都较小,有些甚至只有尘埃大小。小行星带的物质非常稀薄,已经有好几艘太空船安全通过而未曾发生意外。在主带内的小行星依照它们的光谱和主要形式分成三类:碳质、硅酸盐和金属。

早期发现

1766年,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约翰·丹尼尔·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ius)猜测太阳系内的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列。1772年,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波得(Johann Elert Bode)将这个数列归纳为著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 天文学家认为在距太阳距离为2.8天文单位火星和木星之间处应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

1781年年3月13日,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发现了天王星,人们发现天王星轨道也符合提丢斯-波得定则,因此加深了看法。18世纪末,有许多人开始寻找这颗未被发现的行星。

当时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在哥达天文台的领导下全天被分为24个区,欧洲各国的天文学家们系统地在这些区域内搜索这颗被称为“幽灵”的行星。但这个项目没有任何成果。

来源:https://488wan.com/cshi/202501-157.html

关于“太阳系小行星带:未开发的资源宝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来源:https://www.dbssx.com/bkjj/2024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