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王国维精通英文、德文、日文,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帜,成为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
三种大境界:
王国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上最著名的是其《人间词》与《人间词话》,这两者又构成互相印证的关系。
他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音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采桑子》
高城鼓动兰釭灺,
睡也还醒。醉也还醒。
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
欢也零星。悲也零星。
都作连江点点萍。
【赏析】在这首词中王国维引情入景,把人生世事比作“风前絮”,“连江萍”:人是无法把控自己的,唯有随风而动,随波逐流,即使偶然闻达,偶然得志,当投放到岁月长河中时,也只不过是带来“零星”欢愉,最终的归宿也是化作“连江萍”。 爱情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被热闹的表象迷惑,在似梦似醒间穷尽心思追逐爱情,得到的往往是孤独的心。爱情尤如“风前絮”,决定它起落的只有命运这架风车。得到的欢愉可以片刻消逝,而悲伤积压得太多时,能表达出来的也只是零星的哀怨。那零零落落的感情,如同浮萍飘于江中,看似热闹却无根基可言。王国维最终自沉昆明湖,也是这种思想的最后诠释。
《少年游》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
上马帽檐斜。
紫陌霜浓,青松月冷,
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
翠竹影交加。
跌宕歌词,纵横书卷,
不与遣年华。
【赏析】《萧笺》引笑枫文云:“据说,有一个晚上,与同伴几个人路过沧浪亭,恰好遇到有人骑马擎着火炬迎面而来。那时亭边林木相当繁茂,林间宿鸟被火光惊得乱飞。一位同伴脱口吟起杜工部‘炬火散林鸦’的诗句,他(王国维)闻诗大喜,沿途默想新词,返回学堂宿舍,连夜填成了……《少年游》。”词中主要表达的是清宵游乐归来,馀兴未已。词人感到,生活中还是有值得回味的事儿的。
《踏莎行》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
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
人间相媚争如许。
【赏析】词人与天对话,雨过无云,郎朗晴空,那一番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感受,似乎已臻化境。稀稀落落的钟声响起,重峦叠嶂里,暮色已起。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人,在晨起的寒意里。人与自然相亲相近,开门启窗都可邀来相伴,容色媚然,无可比拟。
天公应自嫌寥落,
随意著幽花。
月中霜里,数枝临水,
水底横斜。
萧然四顾,疏林远渚,
寂寞天涯。
一声鹤唳,殷勤唤起,
大地清华。
【译文】老天爷也许是嫌过于寂寞吧,随意在大地上安置了这幽洁的梅花。在明月中,在清霜里,有几枝靠近水边,在水底映出那横斜的疏影。萧索地回望四方,只见稀疏的林子和远方的江渚,天涯一片寂寥的情调。只听到一声鹤唳,像要殷勤地唤醒大地上清美的春花。写梅花的两句有林逋的影子。
《菩萨蛮》
回廊小立秋将半,
婆娑树影当阶乱。
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碧阑干十二,都作回肠字。
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闻。
【译文】在曲折的走廊中小立片刻——这已是秋天将半的时节了。只见枝叶扶疏的树影,零乱地撒满阶前。高树那边就是东家,清美的月色笼罩着露里的娇花。那曲曲折折的碧阑干啊,像成了回肠的字样。独有倚栏的人儿啊,她的痛苦是别人所不知道的。
《点绛唇》
屏却相思,
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
西窗白,纷纷凉月,
一院丁香雪。
【鉴赏】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评曰:“最后以景语作结,用月光下的白丁香来烘托人的孤寂和惆怅。”陈永正笺:“这是一首刻骨铭心的情词。相思是无法摆脱的,在梦中,在醒后,它总是揪紧着情人孤寂的心。此词结语,真可谓‘物我两忘’,在缥缈恍惚的追寻中,别有一种幽情的韵致。在静安抒情小词中,当以此等作品为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