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代天文基础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天文基础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文化星象历法的时间观念

2005-7-14 21:15:47 不详 不详 阅读86次

年月日时的区分:根据《尚书》的资料,中国的史文化,自唐尧开始,经过虞舜而到夏禹,早已秉承古的传统,以太阴历为基准,确定时间的标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均分为三十天;每天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时又分三刻。这种星象历法的时间观念,由来久远,相传远始于黄帝时代,这事是否可信,另当别论。但都是以太阴(月亮)为基准,所以代表了十二时辰的十二个符号,便叫作"地支"。扩充"地支"符号的应用,也可以作为年的代号,例如子年、丑年而到亥年以后,再开始为子年、丑年等循环性的规律。来源:https://sxphszu.cn/bkjj/202412-128.html

二十四节气的区分:古代的"星象历法",同时也以太阳在天体的行度作标准。所以中国过去采用的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的。除了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的基准以外,根据太阳在天体上的行度与地面上气象的变化和影响,又以"春、夏、秋、冬"四季,统率十二个月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64.html。也等于《易经》"乾卦"卦辞所谓"元、亨、利、贞"的四种德性。并且除了以四季统率十二个月外,又进一步划分它在季节气象上的归属,而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例如"冬至、小寒(十二月节)大寒,立春(正月节)雨水,惊蛰(二月节)春分,清明(三月节)谷雨,立夏(四月节)小满,芒种(五月节)夏至,小暑(六月节)大暑,立秋(七月节)处暑,白露(八月节)秋分,寒路(九月节)霜降,立冬(十月节)小雪,大雪(十一月节)"等二十四个名号。这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根据太阳与地球气象的关系而定,并非以太阴(月亮)的盈亏为准。

五候六气的划分:除了四季统率十二个月、二?慕谄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215.html?酝猓?忠?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作为季节气候划分的基准。根据这种规例,推而广之,便可用在以三十年为一世,六十年为两世,配合《易经》交爻重划卦的作用。缩而小之,则可用在一天十二个时辰、刻、分之间与秒数的微妙关系。

这种上古天文气象学和星象学,以及历法的确立,虽然是以太阴(月亮)的盈亏为基准,但同时也配合太阳在天体上的行度,以及它与月亮、地球面上有关季节的变化。可是上古中国天文星象学除了这些以外,再把"时间"扩充到天体和宇宙的"空间"里去,探究宇宙时间的世界寿命之说,不但并不完备,实在还很欠缺。只有在秦、汉以后,逐渐形成以天文星象的公式,强自配合中国地理的"星象分野"之学,勉强可以说它便是中国上古文化的"时""空"统一的观念。很可惜的这种"时""空"统一的学说仍然只限于以中国即天下的范围,四海以外的"时""空",仍然未有所知来源:https://sxphszu.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85.html。况且"星象分野"之学,在中国的地理学上,也是很牵强附会的思想,并不足以为据来源:https://sxphszu.cn/bkjj/202412-70.html。青年同学们读国文,看到王勃《滕王阁序》所谓的"星象翼轸",便是由于这种"星象分野"的观念而来。

邵子对"时""空"思想的开拓

汉末魏、晋到南北朝数百年间,佛学中无限扩充的宇宙"时""空"观进入中国以后,便使中国文化中的宇宙观,跃进到新的境界。但很可惜的,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的文化触角,始终在"文学的哲学"或"哲学的文学"境界中高谈形而上的理性,并没有重视这种珍奇的宇宙观,而进一步探索宇宙物理的变化与人事演变的微妙关系来源:https://fplkm.cn/xwzx/202412-83.html。甚之,当时的人们,限于知识的范围,反而视为荒诞虚玄而不足道。(关于佛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补充说明,必须要另作专论,才能较为详尽。)直到北宋时代,由邵康节开始,才撮取了佛家对于形成世界"成、住、坏、空"劫数之说的观念,揉入《易》理"盈、虚、消、长""穷、通、变、化"的思想中,构成了《皇极经世》的"历史哲学"和"易学的史观"。其实,邵子创立《皇极经世》"易学史观"的方法,我想他的本意,也是寓繁于简,希望人人都能懂得,个个都可一目了然。因此而"知天""知命","反身而诚"而合于天心的仁性来源:https://fplkm.cn/cshi/202412-2.html。并非是故弄玄虚,希望千载之后的人们,"仰之弥高"钻之不透的。无奈经过后世学者多作画蛇添足的注解,反而使得邵子之学,愈来愈加糊涂。来源:https://www.sxphszu.cn/cshi/202412-66.html

在邵康节所著人尽皆知的《皇极经世》一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便是他把人类世界的历史寿命,根据易理象数的法则。规定一个简单容易记录的公式。他对这个公式的定名。叫做"元、会、运、世"。简单地讲,以一年的年、月、日、时作基础。所谓一元,便是以一年作单元的代表。一年(元)之中有十二个月,每个月的月初和月尾。所谓晦朔之间,便是日月相会的时间,因此便叫做会。换言之,一元之间,便包含了十二会。每个月之中,地球本身运转三十次,所以一会包含三十运。但一天之中又有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又有三十分来源:https://www.fplkm.cn/xwzx/202412-16.html。因此把一运之中包含十二世,一世概括三十分。扩而充之,便构成了"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之中,共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之中,共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之中,共计十二万九干六百年为一元"。一元便是代表这个世界的文明形成到毁灭终结的基数,由开辟以后到终结的中间过程之演变,便分为十二会,每一会中又有运世的变化。这种观念大致是受到佛学中"大劫、中劫、小劫"之说的影响而来。如果把它列成公式,便如:

30(世)×12×30×12=126900

但是这种算式,在一般没有算学素养的人是不容易记得的,因此便把一元之中的十二会,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作数字的符号,便于记忆来源:https://www.fplkm.cn/xwzx/202412-45.html。由世界开辟到终结,便分成了十二会。于是"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观念,便由邵氏的"元、会、运、世"之学中形成为后世阴阳家们的共通观念了。来源:https://sxphszu.cn/zhishi/202412-139.html

邵子创立了"元、会、运、世"之学,用来说明自开天辟地以来,到达最后的"亥会",合计为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但邵子所说的天地始终之数,并非就是地球由出生到毁灭的寿命。这个"元、会、运、世"的数字之说,只是大致相当于佛学所说的一个"小劫" ,是说世界人类文明的形成到毁灭的一段过程。佛学只用"刀兵""饥馑""瘟疫"等人类社会的活动现象作说明。邵子却以数字配合卦象作代表。至于循环之说,又与轮回的道理,默相契合,颇堪玩味来源:https://fplkm.cn/%E6%9C%AA%E5%91%BD%E5%90%8D/202501-152.html。来源:https://sxphszu.cn/xwzx/202412-126.html

关于“古代天文基础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