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和课文,学生能在图上指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学生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其后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4、学生能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其后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导入欧洲西部

 (教师板书)欧洲西部

 一、(教师板书)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学生自学本小节图文内容,圈画出有关重点,并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注。

 重点:文中重要表述;文字进图中;图中圈文字。

 2、同学交流,看看谁做得好:

 文字圈画有重点:

 文字进图中,位置准确:

 图中圈文字,是否圈出了其它文字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

 3、教师补充:

 A、人口稠密:

 B、国家众多:欧洲西部面积约为我国一半,却有30多个国家

 C、工业发达:我们国家用上亿件服装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哪种产品消耗资源能源多,耗费人力资源多,利润低,哪种产品知识密集,产品利润大?

 一条分界线:沿芬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含以上国家)东侧国家线连线,这条线的西侧多数为发达国家。

 4、 赛一赛。完成P53活动。国家与首都连线。小组之间的较量,看哪个组正确率高。

 瑞典 芬兰 英国 法国 希腊

 伦敦 雅典 斯德哥尔摩 赫尔辛基 巴黎

 瑞士 德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葡萄牙

 柏林 伯尔尼 罗马 里斯本 马德里

 读图8.18欧洲西部的牧场,引出下一个小节:现代化的畜牧业(教师板书)

 二、民以食为天,欧洲人的食谱中牛、羊的肉制品和牛奶制品最为常见。你能从这个食谱中看出点什么吗?

 1、阅读课文的文字和,画出关键,标注你的理解。

 思考:人类的饮食习惯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欧洲西部国家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2、学生结合P56-57活动,分析说明图8.17欧洲人饮食结构神兽自然环境影响框图。

 (步骤:个人独立完成-同学讨论互助-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着重理清三张图之间的关系:饮食与环境的关系。

 位置:中纬度,濒临大西洋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势地形:平原广阔,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湿润气流进入内陆地区

 植被:水草丰茂

 农业生产:畜牧业发达

 工业生产:畜产品、乳制品生产水平高,产品附加值大

 饮食习惯:多使用牛羊等肉制品和乳制品

 (学生能说出其中四个方面即合格)

 结论:可见,人类的生活习惯总是受环境的制约,对生活方式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环境因素。

 三、繁荣的旅游业(板书)

 自然景观(板书)

 西班牙 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

 挪威 峡湾风光(补充:)

 瑞士 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脉)

 人文景观(板书)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48.html

 丹麦 美人鱼

 巴黎 埃菲尔铁塔 凯旋门 卢浮宫

 伦敦 大本钟和塔桥

 西班牙 斗牛

 威尼斯 水城 古罗马斗兽场

 希腊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荷兰 风车

 波兰华沙 肖邦雕像

 2、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居世界前列。

 发展条件:自然风光丰富、人文景观特色鲜明

 其他:

 3、将下列事物与其所在国家连线:

 艾菲尔铁塔西班牙

 斗牛 法国

 威尼斯荷兰

 风车 意大利

 课后小结

 本节课欣赏了欧洲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蕴含的信息,做到学以致用。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了解欧洲西部经济、工业概况。

 (3)、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作用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运用地图,查找主要国家及首都。掌握从地图获得地理信息,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

 3.通过互联网了解丰富的旅游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让一学生领读)

 一、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

 1、展示欧洲西部地图,让学生说出海陆位置并得出:

 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思考:这一特征对欧洲西部有何影响?

 (1)欧洲西部气候深受海洋影响。

 (2)欧洲西部海运发达。

 2、展示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引领学生分析欧洲西部的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寒带,没有热带。

 3、展示欧洲西部政区图

 活动一:找出面积较大的国家

 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芬兰、瑞典、挪威、波兰。

 活动二:找出面积较小的袖珍国

 列支敦士登、安道尔、马耳他、卢森堡、圣马力诺、梵蒂冈--世界最小国家(可与我校附近的二里半村类比)。

 活动三:课本P57活动1

 4、展示图8.15 ?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图?让学生在图8.16中找出,并勾注,分析他们的分布特点,完成P57活动2.

 (转承)由此可见,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这是为什么?

 二、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讲解)历史上,欧洲西部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1、展示材料《工业革命》(学生阅读)

 (讲解)?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英国成为十九世纪的?世界工厂?。凭借庞大的船队侵占了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号称?日不落帝国?。大肆掠夺资源和财富,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它的影响下,欧洲的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以及美国、日本先后发展了工业。成为发达国家。

 2、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展示?英、法、德?与?印度、尼日尔,马来西亚?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比例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引领学生得出:

 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比例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经济发达

 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比例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经济相对落后

 3、展示欧洲西部进出口商品比较,进一步说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的原因。

 4、展示部分欧洲西部商品,说明欧洲西部工业技术处于高端位置,所以商品工艺精,价格高。

 (可联系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欧洲西部工业分布特征

 (1)动画显示欧洲西部工业分布特点;略呈?十?字

 (2)动画显示欧洲西部重要工业区。

 (过度)二战后,美日的工业快速发展,先后取代英国成为二十世纪?世界工厂?,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也蓬勃发展,再加上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资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兴技术革命的冲击使欧洲西部工业开始衰落。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地位,欧洲西部各国又开始发展了科技、资金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完善的服务业。

 三、欧洲西部的服务业

 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例:最近网传我国一位孕妇到英国王家医院生孩子,住了四天,消费了四十万人民币。

 (承转)欧洲西部各国在完善的服务业的基础上,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博物馆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大力发展了旅游业。使欧洲西部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四、荣的旅游繁业

 1、展示?1998年全世界接待国际旅游者最多的国家?图,让学生读图得出到欧洲西部的游客最多,说明欧洲西部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2、展示资料《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

 (学生阅读)

 3、欣赏欧洲西部的景点

 课件展示 学生欣赏

 上述景点美不美?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

 那么要出国旅游首先要办理什么手续?(签证)

 办签证一般快的话需十天,还要交手续费,麻烦不麻烦?(麻烦)

 欧洲西部各国往来频繁,为了简化手续,成立了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五、欧洲联盟

 展示资料,学生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心事物有什么不同吗?

 生:前者的中心事物是地球,后者的中心事物是人类。

 师:对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xwzx/202412-3.html!我们了解了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的眼光一直是停留在某种单一的地理要素上,但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播放录像片断?西双版纳自然风光?)

 [教师精讲]

 师:同学们欣赏了西双版纳迷人的热带风光,请思考一下片中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哪些地理要素?

 生:包含了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个地理要素。

 师:不错。那么这五个地理要素是偶然地在空间上的汇聚吗?如果不是,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生:这五个地理要素不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师:很好。请举例说明在西双版纳这几个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如何保持景观的一致性的。

 (生回答,师总结)西双版纳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很丰富,因此植物种类繁多,相应的动物种类也很多。地表径流也因降水多而很发达,土壤是淋溶性非常强的砖红壤。总之,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要素并不是在空间上的简单地汇集,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P93的活动。请思考: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1:图中的地理环境要素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

 师:对。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水在这几个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师:说得很好。我们能不能绘制一幅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示意图,让这一过程更加直观清晰呢?

 (生绘制,师总结)

 师:我们知道,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光能,那么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生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放散到环境中去。

 师:很对,让我们也来绘制一幅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传递示意图。

 (生绘制,师总结)

 师: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生物循环的过程。请大家阅读P92的?生物循环?,仔细观察图5.1并找出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阅读回答)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师:那么,生物对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是什么作用?为什么?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42.html

 (生回答,师总结)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和动物的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这就是生物循环。它使环境中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发生迁移,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因此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师:请同学们绘出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能量能动示意图。

 师:地球自形成以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请同学们阅读案例1,思考:生物循环是怎样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

 (活动探究)

 生:地球早期的大气成分不是今天的以氮和氧为主,而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今的氧气主要是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师:对。那么生物又是如何改造着水圈的呢?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82.html

 生:陆地上的水的化学成分也受到生物循环的影响和制约。加上生物有新陈代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生物和地理环境的物质交换,从水中吸取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同时又向水中排放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从而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师:不错。不仅如此,事实上绿色植物也参与了水循环,这一环节也改变着陆地的水分状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岩石圈又是怎样受到生物的改造作用的呢?

 生:有些沉积岩中有化石,说明它们的形成过程是有生物参与的。煤和石油更是由生物的残体堆积变化而成的。

 师:对。陆地上本来没有土壤,但自从生物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土壤形成又反过来加速了生物的生长,进而使地理环境受到更大的生物改造。因此,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最终形成了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由于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每个地理要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绝不是在空间上的简单汇集,它是一个和谐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还会产生一些各要素自身并不具备的新功能。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活动探究)

 师:请大家看图5.2中的那棵树,想一想,这棵树的长大需要哪些条件?

 生:需要阳光、水、空气、养分。

 师:不错。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物质的,植物能独立地完成光合作用吗?试想,我们如果想把这棵树移植到我国西部沙漠中,在自然状态下它能很好地存活吗?

 生:当然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缺水。

 师:那为什么也有些植物在沙漠中能很好地存活呢?

 生:那些植物很耐旱。

 师:对,是那些植物长久以来适应了干旱的环境。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了在不同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间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

 师:不错。很显然,植物只是具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但还必须有外部条件来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行。如大气为植物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水圈、岩石圈为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这样植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功能,而非某个单一的地理要素所能具有的功能。

 师:请同学们看P94的?活动?,思考:藏羚羊的数目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生回答,师总结)藏羚羊在长期的生存中适应了可可西里严酷的自然环境。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可可西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从而使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

 师:滇金丝猴是我国非常珍稀的保护动物,但据报道,近年来数量呈下降趋势,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生:由于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们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师:很好。显然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可以保持恒定,这说明自然环境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生: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师:对。很明显,这种平衡功能也不是环境各要素所能单独具备的,而是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师:我们知道,现今地球有变暖的趋势,原因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师:对。温室效应也只是人类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在这之前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担心地球变暖,虽然大气本身并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的能力,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没有增多,是什么在起着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呢?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1-147.html

 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中在生物的作用下,也可以固定一部分二氧化碳。

 小结:对。但自从工业革命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急剧增加,超过了自然界的平衡能力,因此,这种平衡有被打破的危险。因此,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平衡,做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协调。

 课后习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师: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对。请同学们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回忆气候的相关知识,思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别是什么?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讨论:它们各自是怎样适合气候的?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课堂小结

 课后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课后习题

 1.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

 A.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C.从连云港坐火车向西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D.从广州沿京广铁路坐火车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2~3题。

 2.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3.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36.html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4.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回答一个问题:这些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81.html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26.html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来源:https://drill-pipe.com/xwzx/202412-3.html?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日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5.html

 .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回答一个问题:这些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234.html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92.html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来源:https://drill-pipe.com/bkjj/202412-70.html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比较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提示: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

 (1)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2)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课后习题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