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京剧常识pdf”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京剧常识pdf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有谁给我启蒙一下京剧常识啊
彩旦俗称丑婆子,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
这类角色并不全是坏人,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比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 还有一些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豪放的妇女,例如《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里陈秀英的母亲等等,还有的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例如《拾玉镯》的刘媒婆等。
2。武生,自然是生行中带武打的角色。
它在扮相上,与小生不同的是,小生绝大多数是没有胡子的,武生却是有的有胡子、挂髯口,有的不挂髯口。 武生的分类比较简单,主要分为长靠、短打两种。
长靠武生,一般是扎靠、穿厚底靴、使用长兵器,表现马上作战的居多。像《长坂坡》的赵云、《挑华车》的高宠、《青石山》的关平;也有挂髯口的,像《战宛城》的张绣、《战滁州》的脱脱、《一箭仇》的史文恭等。
短打武生,一般是不扎靠,外穿褶子、内穿箭衣,使用短兵器,进行步下短兵相接搏斗的角色,像武松、黄天霸、《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洗浮山》的贺天保,等。 不过,长靠和短打的区别,不能只讲服装形式,也不能绝对化。
像“水浒戏”《一箭仇》中的史文恭,他的身份是曾头市的教师爷,不能像部队将帅那样顶盔贯甲,所以不扎靠,穿的是一种行话叫“扎巾”的帽子,穿的是箭衣,但是他与卢俊义对枪的打法仍然属于长靠。 一直要到后面偷营、水擒的表演才属于短打。
勾脸戏 长靠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还要演一些勾脸的戏。戏曲术语,把角色按一定的图案往脸上涂抹油彩的化装方法叫作勾脸或揉脸。
武生演的勾脸角色,常见的有:《铁笼山》的姜维、《金钱豹》的豹子、《艳阳楼》的高登等。 猴儿戏 武生除了勾脸戏外,还要演“猴儿戏”,就是《西游记》故事里的孙悟空。
孙悟空也是勾脸的。一般来讲,生行的表演应当庄重,但猴戏必须毛手毛脚,这是京剧从昆曲班中沿袭下来的传统,历代的武生大师几乎没有不演猴戏的。
3。旦行是京剧中的后起之秀,在本世纪中,由于一大批旦角艺术家的崛起,创编了大量的优秀剧目,这一行当的表演艺术迅速发展,使得它一跃而上,超过老生,成了京剧最重要的行当。
旦角的门类也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青衣、花旦如:《战宛城》中的邹氏、武旦、老旦等几个门类。 青衣,又叫正旦,扮演的都是性格端庄幽静的正面人物。
“青衣”一词来源也出在人物的服装上,许多戏里,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武家坡》的王宝钏、《汾河湾》的柳迎春等穿的都是一种朴素的青褶子,所以,大家就把正旦叫作青衣了。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像《二进宫》的李艳妃穿的是龙(巾皮),《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一出场穿的也是所谓的凤冠霞(巾皮),到与父亲决裂以后,脱去宝衣,才换上了褶子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1-173.html。
划分青衣的标志主要还是人物性格和艺术特色。青衣的特色向来是以唱为主,这有点像安工老生。
青衣的唱,主要是用假嗓,与前面介绍的小生有接近的地方。演唱的风格不但要清亮娇脆,还要有阳刚喷礴的音色,不能过于柔媚。
它的念白,也必须上韵,念韵白,不能念京白,为的是显出端庄凝重。 旦角中,比较复杂的是花旦。
花旦的门类很多,扮演的人物也很杂。 大多数是风流美艳、活泼可爱,也有刚健阿娜的。
穿戴服装各式各样,有的也念韵白,但更多的是念京白。 过去,花旦在表演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般都要“踩跷”。
所谓“跷”,是一种木头做的假脚,用来模仿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而绑上这种假脚走台步,使身段,甚至开打表演,是一项需要经过艰苦训练的特技,行话叫作“跷工”。
1949年以后,戏曲界实行了“废跷”。现在的舞台上已经很难看见这样的表演了,“跷工”技艺也濒于绝迹了。
在花旦行中,扮演《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拾玉镯》中的孙玉娇、等天真烂漫小姑娘的,行话叫作“闺门旦”。闺门旦的表演舞蹈性比较强,身段玲珑活泼,富有舞蹈性。
唱工上的特点是运用的唱腔全是西皮调,或者是南梆子,不唱二黄腔调。 花旦中还有一类角色,现在在舞台上比较少见,那就是“玩笑旦”。
玩笑旦过去是一些“玩笑戏”中的主角,像《张古董借妻》里的沈氏、《打面缸》里的周腊梅、《打花鼓》里花婆、《荡湖船》里的船娘、《探亲相骂》里的城里亲家等等,只是这类“玩笑戏”今天已经在舞台上很难见到了。 我记得,有位专家在三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作《今人不懂“玩笑戏”》。
玩笑旦艺术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一定唱西皮、二黄,而是唱一些杂腔小调,像《张古董借妻》唱吹腔、《打面缸》唱的是南锣、《打花鼓》唱的是风阳歌、鲜花调,等等。 花旦中的泼辣旦,都是大方不拘,说打就打,说骂就骂的人物。
最典型的就是《刺巴杰·巴骆和》中的巴九奶奶马金定。这路角色有解近武旦的一面,但决不能演成纯粹的武旦。
她们在开打时,常使用大杠子,而且在过去也不踩跷与当时的花旦、武旦不一样,。
2.京剧脸谱知识
戏曲中,黄脸的方腊、白脸的庞吉庞太师,在历史上都不是坏人。
同是猴脸脸谱,脸谱造型也有不同。譬如大闹天宫时期的美猴王孙大圣与西天取经的孙行者、被封‘斗战胜佛’的孙悟空,脸谱有的表现出反抗精神、顽强和正义精神、还有的表现作为一个得了佛家“正果”的猴王形象。
(而且即使同一个人物的脸谱,不同艺术家也有丰富的不同谱式) 再如花果山上的猴帅、猴将形象。老猴通臂猿老成豁达、深谋远虑,墨猴形象主要以黑色等暗色为主。
八仙斗白猿中的白猿,显得机敏有趣,以较白的亮色为主(为了衬托剧情,额头上还有一个仙桃的图样) 假悟空六耳猕猴就显得狡诈多动。 同是天庭的星宿猴脸,觜火猴(就是封神榜中的方贵。
孙悟空在天宫与他交过一手)机敏活现(昆腔剧目的齐天大圣、觜火猴等脸谱与京剧的不完全相同)、九曜星中的罗睺(蚀星) 则一脸官相、故作威严。
3.京剧脸谱有哪些常识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 部的彩色化妆。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 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 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 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 为“脸谱”。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 是来自假面具。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 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 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 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 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 (小丑)。 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 格式。
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 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 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 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 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 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 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1。
脸谱的分类: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 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 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 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 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 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 下四种: ,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 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 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 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 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2。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 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和嘴 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 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 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 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 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 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 不〇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 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4.请提供有关京剧的知识
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 “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京 剧 的 形 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 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
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戏曲小知识 1.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间捐献的飞机命名为? 答:香玉剧社号。 2.豫剧的音乐结构属于? 答:板腔体。
3.请说出豫剧五大名旦及其一个代表剧目? 答:常香玉,《红娘》、《白蛇传》、《花木兰》;陈素真,《宇宙锋》、《春秋配》;崔兰田,《桃花庵》、《秦香莲》;马金凤,《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阎立品,《秦雪梅》、《藏舟》。 4.我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演员是谁? 答:汤玉英。
5.戏曲的基本功有哪些? 答: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6.京剧的武戏锣鼓经有哪些? 答:四击头、紧急风、小四击头、马腿、串子等。
7.豫剧《跑汴京》还叫什么名字? 答:《八件风》或《对绣鞋》 8.什么是戏曲中的叫板? 答:演员在起唱前对鼓师的暗示。 9.《卷席筒》中的“小苍娃”属于什么行当?又称什么? 答:丑行;又称“三花脸”。
10.豫剧《花木兰》的编剧是谁? 答:陈 *** 。 想知更详细可登录以下网站
参考资料:
5.求京剧知识
其实很简单.
1生行: 小生是指没有长胡子而且相貌相对英俊的青年人,一般书生气十足.
武生是身怀绝技的且有武功的青年人.
老生是指上了年纪的人,一般这种人都戴胡子化装方面比小生清,且眉目不上很重的颜色.
2旦行: 女性的统称.有"小旦"指未出嫁的一般穷苦家境的小姑娘.
"老旦"指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
"青衣"指中年妇女.
"武旦"和"刀马旦"指身怀绝技的且有武功的女性.
3净行: 一般来讲有铜锤花脸也叫大花脸和架子花脸.
4丑行: 分文丑和武丑之分.
A 铜锤花脸:也叫唱功花脸.因为他的代表人物徐彦昭手持一铜锤.故所有的唱功花脸一般都叫铜锤花脸.
B 纠正一下,不叫郑公老生而是正功老生.这是指演员所从事的行当是主要的老生行当.
6.京剧全部基础知识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412-11.html。
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角色”: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
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
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
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
“碰头彩”:戏曲术语。指演员一出台帘,观众即迎头报以热烈喝彩,俗成称“碰头彩”。
票友:戏曲、曲艺术语。它是非职业性戏曲、曲艺演员和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
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四大须生 指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须生(老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演员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武场”:指乐器中的打击乐。
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文场” :指乐器中吹、拉、弹的各种管弦乐。
如京剧的胡琴、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等。过去也指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笛师等。
7.京剧基本知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末行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
龙套:比配角更小一点的角色。大多扮演士兵、衙役、随从、群众之类的人物。
别觉得这些人不重要,尤其是在战场上,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他们经常扛着各类旗子根据剧情需要跑上跑下,跑来跑去(所以又叫跑龙套)。这一跑,战场上宏大的气氛也就出来了。
文场:京剧伴奏里的管弦乐队,乐器主要包括京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等这一批不用敲打的乐器。丑行简称“丑”。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板眼:戏曲音乐名词,就是节拍。
因为京剧里节拍是用鼓板掌握的,遇到强拍都击板,所以这一拍就叫做“板”,次强拍和弱拍敲鼓或者用手指按拍,称为“中眼”“小眼”,合起来叫做“板眼”。武场: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乐器主要包括鼓板(单皮鼓和檀板)、大A、铙钹、小锣。
8.京剧知识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基本解释 [Beijing opera] 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详细解释 亦称“ 京戏 ”。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 嘉庆 、道光 年间同来自 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基本概念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表演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角色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京剧脸谱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京剧 王子复仇记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但是,很多京剧名家也都凋谢于这个时期,后人欣赏他们的艺术,只能靠他们当时留下的一大批老唱片了。当时有名的演员,大都在高亭、百代、蓓开、胜利等唱片公司灌有唱片传世,种类繁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老唱片也渐至于湮灭,大部分变得不可考了,为后。
京剧知识常识
1. 京剧的趣味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末行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
龙套:比配角更小一点的来角色。大多扮演士兵、衙役、随从、群众之类的人物。
别觉得这些人不重要,尤其是自在战场上,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他们经常扛着各类旗子根据剧情需要跑上跑下,跑来跑去(所以又叫跑龙套)。这一跑,战场上宏大的气氛也就出来了。
文场:京剧伴奏里的bai管弦乐队,乐器主要包括京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等这一批不用敲打的乐器。丑行简称“丑”。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du,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zhi丑笨性又完全不同。板眼:戏曲音乐名词,就是节拍。
因为京剧里节拍是用鼓板掌握的,遇到强拍都击板,所以这一拍就叫做“板”,次强拍和弱拍敲鼓或者用手指按拍,称为“中眼”“小眼”,合起来叫做“板眼”。武场:dao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乐器主要包括鼓板(单皮鼓和檀板)、大A、铙钹、小锣。
2. 十个京剧问题和答案
呃。
1、京剧的角色分为? 答: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2、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特点? 答: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
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意示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3、京剧开始广泛流传或被评为国粹的时间? 答:乾隆年间五十五年。
4、京剧的四大派别? 答:梅程尚荀。著名作品有: 梅 大方平和雍容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 尚 凌厉 豪爽《昭君出塞》《花木兰》《摩凌嘉女》 程 凄美婉转《锁麟囊》《春闺梦》《青霜剑》 荀 俏皮灵巧 《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 5、京剧的辉煌、鼎盛时期? 答:一是同光时期,就是慈禧太后时间。
而是民国期间,就是梅兰芳那个时期。 6、戏衣的色彩的说法? 戏衣的色彩很有讲究,一是表现等级,帝王穿**,一品至四品官穿绯色,五品以下官员穿青、绿色;二是表现风俗,喜庆场面穿华贵的颜色,刑场上犯人穿红色,哀悼之服为白色;三是表现情景,林冲夜奔穿黑色,突出一个“夜”;四是表现精神气质,关羽红脸绿袍,表现出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现舞台整体美,元帅升帐,一群大将分穿红、绿、白、黑色的靠衣。
7、京剧历来的名称? 答: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笑) ………………好多~好麻烦……我还要继续说吗? 8.学京剧的基本功有? 答:京剧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一) 唱 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 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 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 借助唱功, 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念 京剧的念白, 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 便于与唱相协调。 (三)做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 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 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
在京剧里,大只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 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 (四)打 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
凡用古代兵器刀枪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 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 称“毯子功”, 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边”、“趟马”等, 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 9.京剧的英文名字。
(不要逼我~……) 京剧 jīngjù Beijing Opera (Pekese opera)——京剧。Pekinese为北京的,现为Beijing,opera是歌剧的意思。
10.关于京剧的歌曲。 等~(我真的,找不到了~……)参考资料加上自己的弄了一大堆~……。
3. 京剧的基本常识和一些知识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角色”: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
“碰头彩”:戏曲术语。指演员一出台帘,观众即迎头报以热烈喝彩,俗成称“碰头彩”。
票友:戏曲、曲艺术语。它是非职业性戏曲、曲艺演员和乐师的通称。相传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四大须生
指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须生(老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演员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武场”: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
“文场” :指乐器中吹、拉、弹的各种管弦乐。如京剧的胡琴、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等。过去也指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笛师等。
4. 京剧的基本常识 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937.html
唱、念、做、打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剧,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5. 对京剧感兴趣的朋友,有没有关于京剧的趣味问答~
京剧知识问答一百题 一、“四大名旦”是在哪一年产生的?各自参选的剧目是什么? 1、1927年,梅的(太真外传)、尚的(摩登枷女)、程的(红佛传)、荀的(丹青引)。
二、票界中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2、蒋君稼、朱琴心、林均甫、藏岚光。 三、“四大坤旦”和“江南四大坤旦”指的是哪些艺术家? 3、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胡碧兰。
花想容、云艳霞、张文琴、韩素秋。 四、“四小名旦”和“四小小名旦”指的是哪些演员? 4、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陈永玲、许翰英、李金鸿、杨荣环。 五、“四大坤伶”和“四小坤伶”指的都是哪些演员? 5、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侯玉兰。
张曼华、高玉倩、王芷华、王秋华。 六、南方的“四大名旦”指的都是哪四位艺术家? 6、赵君玉、小杨月楼、刘筱衡、黄玉麟。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bkjj/202412-140.html
七、东北“四大名旦”指的是是哪四位演员? 7、蓉丽娟、秦友梅、雯蒻彧、武国英。 八、天津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8、胡碧兰、马艳云、徐东霞、金友琴。
九、中华戏校的“四块玉”指的是哪四位演员? 9、侯玉兰、李玉茹、白玉薇、李玉芝。 十、江南武生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艺术家? 10、李春来、张德俊、张桂轩、盖叫天。
十一、当年分别号称汉口、南京、四川、山东四地梅兰芳的是哪四位演员? 11、南铁生、杨畹侬、关丽卿、王振祖。 十二、票界中的“四大须生”指的都是谁? 12、奚啸伯、管绍华、莫敬一、陶畏初。
十三、台湾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大名丑”都是谁? 13、周正荣、李金棠、胡少安、哈元章。秦慧芬、章遏云、梁秀娟、马述贤。
周金福、于金骅、王鸣兆、吴剑虹。 十四、当年天津票界“四王”指的是的是哪四位? 14、王君直、王颂臣、王庾生、王竹生。
十五、“四大名旦” 开始独立挑班时各自取的什么班名? 15、梅(承华社)、尚(协庆社)、程(鸣和社)、荀(留香社)。 十六、“四大名旦”所收的头一个弟子各是谁? 16、梅兰芳(魏莲芳)、程砚秋(荀令香)、尚小云(张蝶芬)、荀慧生(叶寿梅)。
十七、“四大名旦”都反串过武生戏的同一个什么角色? 17、黄天霸。 十八、“四大徽班”指的哪四个?各班主要发源活动地在什么地方? 18、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安庆、苏州、安徽(一说湖北)、扬州。
十九、当年上海有著名的武花脸并称“四利”的指的都是谁? 19、刘春利、刘永利、王永利、李永利。 二十、汪笑侬的代表作“四骂”是指哪四出剧目? 20、骂阎罗、骂毛延寿、骂安禄山、纪母骂殿(一说“骂王朗”和“哭祖庙”共称“五骂一哭”)。
二十一、丑角的“四盗、一偷”其中“四盗”(有说是“五盗”)是指哪四出剧目? 21、盗甲、盗钩、盗王坟、盗银壶。 二十二、以马超为主演的“四块白”剧目是哪四出? 22、“反西凉”、“战渭南”、“战冀州”、“诈历城”。
二十三、四平调来源于什么曲调?什么角色不用?而反四平调只有什么角色专用? 23、吹腔,花脸,旦角。 二十四、当年荀慧生班社中被誉为“前、后‘四大金刚’”,指的是哪几位艺术家? 24、赵桐珊、金仲仁、马富禄、张春彦。
朱斌仙、陈喜星、费文芝、沈曼华。 二十五、杨小楼班社中的“四大天王”指的都是谁? 25、钱金福、王长林、迟月亭、许德义。
二十六、徐兰沅先生提到的京剧早期琴师“四大名家”指的都是谁? 26、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王云亭。 二十七、小生中的“三仙”、“四虎”指的是哪几位艺术家? 27、徐蝶仙(小香)、王楞仙、程继仙。
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高维廉。 二十八、清末被誉为“架子花”三杰的是哪三位艺术家? 28、钱宝丰、庆春圃、黄润甫。
二十九、丑行“三大士”指的是哪三位艺术家?坤班中的三大名丑指的是哪三位艺术家? 29、肖长华、慈瑞泉、郭春山。宋凤云、一斗丑、梁花侬。
三十、当年“梨园三怪”指的是哪三个行当的特殊演员? 30、“瞎子老生”双阔庭、“哑巴武生”王益芳、“瘸子丑角”孟鸿寿。 二十一、花脸戏中的“三闯”指的是哪三出剧目? 31、“闯帐”、“闯棚”、“闯堂”。
二十二、红生戏中的“三挡”指的是哪三出剧目? 32、挡曹、挡谅、挡幽。 二十三、花旦跷工技巧最显著的三种工是哪三种?在哪三出戏中应用? 33、盘子功、扇子功、担子功。
小上坟、红梅阁、阴阳河。 三十四、京剧老生以念白为主的“三审”是指哪三出戏? 34、审潘洪、审刺客、审人头。
三十五、小生戏中的“三会一探”、“三托兆”指的是哪几出戏? 35、“群英会”、“临江会”、“奇双会”、“探庄”。“罗成托兆”、“孝感天”、“夜会?背楼” 三十六、花脸戏中京白戏的“三大老官”(三大太监)指的是哪三出戏?剧中所指“三大老官”各是谁? 36、法门寺、伐齐东、忠孝全。
刘瑾、伊立、王振。 三十七、京剧中有“盘肠战”(也叫“拖肠大战”)表演的是哪三出戏? 37、太平桥、无缨枪、贾复拖肠记。
三十八、旦角中京、昆共有的“三刺”、“三杀”剧目具体名称是什么? 38、“刺梁”、“刺虎”、“刺汤”。“杀惜”、“杀山”、“杀嫂”。
三十九、丑角中的“三和尚”是指。
6. 京剧的知识
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 “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京 剧 的 形 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
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戏曲小知识 1.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间捐献的飞机命名为? 答:香玉剧社号。 2.豫剧的音乐结构属于? 答:板腔体。
3.请说出豫剧五大名旦及其一个代表剧目? 答:常香玉,《红娘》、《白蛇传》、《花木兰》;陈素真,《宇宙锋》、《春秋配》;崔兰田,《桃花庵》、《秦香莲》;马金凤,《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阎立品,《秦雪梅》、《藏舟》。 4.我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演员是谁? 答:汤玉英。
5.戏曲的基本功有哪些? 答: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6.京剧的武戏锣鼓经有哪些? 答:四击头、紧急风、小四击头、马腿、串子等。
7.豫剧《跑汴京》还叫什么名字? 答:《八件风》或《对绣鞋》 8.什么是戏曲中的叫板? 答:演员在起唱前对鼓师的暗示。 9.《卷席筒》中的“小苍娃”属于什么行当?又称什么? 答:丑行;又称“三花脸”。
10.豫剧《花木兰》的编剧是谁? 答:陈 *** 。 想知更详细可登录以下网站。
7. 十个京剧问题和答案
1.京剧中的四大行当分别是?
答:生、旦、净、丑。
2.京剧旦角四大流派?
答:梅、尚、程、荀。
3.“四大名旦”分别是谁?
答: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4.京剧《玉堂春》中,苏三属于什么行当?
答:青衣
5.京剧《铡美案》中,李勇奇属于什么行当?
答:净角
6.京剧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出自哪部京剧?
答:京剧《贵妃醉酒》
7.京剧选段《春秋亭外风雨暴》出自哪部京剧?
答:京剧《锁麟囊》
8.当今京剧界中的“五小程旦”分别是谁?
答: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
9.京剧《贵妃醉酒》主角是?
答:杨玉环。
10.京剧《锁麟囊》主角是?
答:薛湘灵。
8. 京剧基本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末行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
龙套:比配角更小一点的角色。大多扮演士兵、衙役、随从、群众之类的人物。
别觉得这些人不重要,尤其是在战场上,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他们经常扛着各类旗子根据剧情需要跑上跑下,跑来跑去(所以又叫跑龙套)。这一跑,战场上宏大的气氛也就出来了。
文场:京剧伴奏里的管弦乐队,乐器主要包括京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等这一批不用敲打的乐器。丑行简称“丑”。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板眼:戏曲音乐名词,就是节拍。
因为京剧里节拍是用鼓板掌握的,遇到强拍都击板,所以这一拍就叫做“板”,次强拍和弱拍敲鼓或者用手指按拍,称为“中眼”“小眼”,合起来叫做“板眼”。武场: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乐器主要包括鼓板(单皮鼓和檀板)、大A、铙钹、小锣。
9. 京剧全部基础知识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
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
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
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
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
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
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
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
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则属于“靠把老生”,亦归老生行)、武生(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气盛、风流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剧中的儿童一类角色,则称娃娃生。 旦行中有:正旦(或称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 *** )、武旦(巾帼女将,绿林侠女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
净(又称“花脸”)行中有: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慓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丑(又称“小花脸”、“三花脸”)行中有: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一类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等不同的行当,在唱、念、做、打、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在同一行当中,又分出若干流派。各派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艺术的理解,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3)唱腔伴奏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
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类、二黄类的同类各种板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节拍的强弱、整散,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简等。
这些板式既可独立成段,也可连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达不同的感情。
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京剧除西皮、二黄外,还有“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 京剧音乐也是程式化的,各种腔调、板式可以重复使用(当然不是完全照搬)。
例如《女起解》中的苏三唱“西皮慢板”,《汾河湾》中的柳迎春也唱“西皮慢板”。这在歌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此,欣赏京剧需要仔细分辨唱腔的差异。 为了配合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常常演奏一些器乐曲,这就是“曲牌”。
这些曲牌有长有短,有用唢呐、笛子吹的,有用胡琴拉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帅升帐吹“水龙吟”,迎送宾客吹“工尺上”,灵堂祭奠奏“哭皇天”等。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用来加强节奏,制造气氛。
比如战斗场面,如果没有锣鼓伴奏,那是不可想象的。京剧锣鼓有许多锣鼓点子,叫做“锣鼓经”。
它有一定的打法,但又有灵活性。“锣鼓经”主要分为开唱锣鼓和身段锣鼓。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17.html
开唱锣鼓是唱腔前打的锣鼓,作为先导引出唱腔。身段锣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锣鼓。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
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
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 京剧的念白主要分为“京白”和“韵白”。
京白是。
1.京剧的基本常识和一些知识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角色”: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
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
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
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
“碰头彩”:戏曲术语。指演员一出台帘,观众即迎头报以热烈喝彩,俗成称“碰头彩”。
票友:戏曲、曲艺术语。它是非职业性戏曲、曲艺演员和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
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四大须生 指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须生(老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演员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武场”:指乐器中的打击乐。来源:https://drill-pipe.com/zhishi/202412-24.html
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 “文场” :指乐器中吹、拉、弹的各种管弦乐。
如京剧的胡琴、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等。过去也指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笛师等。
2.京剧知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末行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
龙套:比配角更小一点的角色。大多扮演士兵、衙役、随从、群众之类的人物。
别觉得这些人不重要,尤其是在战场上,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他们经常扛着各类旗子根据剧情需要跑上跑下,跑来跑去(所以又叫跑龙套)。这一跑,战场上宏大的气氛也就出来了。
文场:京剧伴奏里的管弦乐队,乐器主要包括京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等这一批不用敲打的乐器。丑行简称“丑”。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501-146.html。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板眼:戏曲音乐名词,就是节拍。
因为京剧里节拍是用鼓板掌握的,遇到强拍都击板,所以这一拍就叫做“板”,次强拍和弱拍敲鼓或者用手指按拍,称为“中眼”“小眼”,合起来叫做“板眼”。武场: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乐器主要包括鼓板(单皮鼓和檀板)、大A、铙钹、小锣。
3.京剧脸谱有哪些常识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 部的彩色化妆。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 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 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 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 为“脸谱”。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 是来自假面具。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 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 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 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 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 (小丑)。 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 格式。
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 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 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 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 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 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 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1。
脸谱的分类: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 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 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 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 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 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 下四种: ,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 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 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 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 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2。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 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和嘴 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 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 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 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 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 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 不〇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 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4.京剧的基本常识和一些知识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角色”: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
“碰头彩”:戏曲术语。指演员一出台帘,观众即迎头报以热烈喝彩,俗成称“碰头彩”。
票友:戏曲、曲艺术语。它是非职业性戏曲、曲艺演员和乐师的通称。相传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四大须生
指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须生(老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来源:https://www.drill-pipe.com/cshi/202501-158.html
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演员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武场”: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
“文场” :指乐器中吹、拉、弹的各种管弦乐。如京剧的胡琴、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等。过去也指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笛师等。来源:https://shiyua.com/cshi/202412-7.html
5.有关戏曲的知识
戏曲(traditional opera)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释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其中,京剧(Beijing Opera)是我国的国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编辑本段]戏曲的三大艺术特色 综合性、虚拟性、程序性—— (一)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求“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戏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时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程序性 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
6.京剧的知识
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cshi/202501-195.html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 “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445.html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京 剧 的 形 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
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戏曲小知识 1.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间捐献的飞机命名为? 答:香玉剧社号。 2.豫剧的音乐结构属于? 答:板腔体。
3.请说出豫剧五大名旦及其一个代表剧目? 答:常香玉,《红娘》、《白蛇传》、《花木兰》;陈素真,《宇宙锋》、《春秋配》;崔兰田,《桃花庵》、《秦香莲》;马金凤,《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阎立品,《秦雪梅》、《藏舟》。 4.我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演员是谁? 答:汤玉英。
5.戏曲的基本功有哪些? 答: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6.京剧的武戏锣鼓经有哪些? 答:四击头、紧急风、小四击头、马腿、串子等。
7.豫剧《跑汴京》还叫什么名字? 答:《八件风》或《对绣鞋》 8.什么是戏曲中的叫板? 答:演员在起唱前对鼓师的暗示。 9.《卷席筒》中的“小苍娃”属于什么行当?又称什么? 答:丑行;又称“三花脸”。
10.豫剧《花木兰》的编剧是谁? 答:陈 *** 。 想知更详细可登录以下网站。
7.有关京剧的知识
京剧形成到底多少年? 有两种说法:150年或200年。
在戏曲史界,尤其在群众中有些争议,但此较准确的应是150年。一个剧种形成的时期,当然不能像商店开来那样确切,应该说是150年左右。
1990年曾在北京举办徽班进京200年的纪念会,许多人因此认为这就是京剧形成已有200年的证明。其实徽班进京与后来的京剧形成虽有密切关系,却是两个同的概念,打个粗浅的方,婴儿的年龄应该从他降生的时候算起,不能把他从受孕以及在母体中的那段时间算在内。
既曰形成,就得有个比较科学的界定。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的区别即在于此。
京剧是徽,汉两个剧种在北京融合以后形成的产物。但在形成过程中,汉调实占重要位置。
严格地说,汉调的声腔,板式,剧目,字韵等,是后来形成京剧的主要"内涵";徽班则是融会徽汉二调演员同台演出的"载体"。因此专家有谓:班曰徽班,调曰汉调。
没有徽班,汉调演员无所依附,京剧很难形成。但是没有汉调演员,只有徽班,缺乏后来形成京剧的主要内涵,照样无法形成京剧。
三庆徽班在1790年进京,只是载体出现的标志,距离新剧种京剧的产生,为时尚远。所以我们不能含糊地说京剧已经形成200年。
汉调演员最早进京的是米应先(又名米喜子),以演关羽戏蓍称,大约在1800年左右,曾春台徽班20年,但作为汉调演员,毕竟单枪匹马,影响并不广泛。大批汉调演员陆续进京,约在1820-1832年之间,蓍名者有王洪贵,李六,龙德云,谭志道等,最著名的是老生余三胜。
这些汉调演员与徽班中的演员同台演出,徽调演员演的多为二黄,高泼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演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京剧声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无疑是西皮和二黄,从后来的京剧剧目和声腔看,更多的是源于汉剧,例如现在的传统戏《击鼓骂曹》,《乌盆记》,《卖马》,《碰碑》,《琼林宴》等,都是源于汉剧。
也有部分剧目源于徽剧,与卢胜奎等编演了许多京剧本(如《三国志》等),那已经是京剧基本形成以后的事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徽班进京,只是出现了产生京剧的载体;二,汉调演员进京后搭入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唱,互相影响,融合,再加上京音化,逐渐变为一个皮黄系统的新剧种,但汉剧的剧目,声腔,实为形成京剧的主要内涵,所以汉调演员入京,实为产生京剧的重要步骤,没有这一步,只有徽班,谈不到产生京剧;三,大批汉调演员进京是在1820年以后,又经过将近20年的融合,酝酿,京剧才逐步形成。
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这就是我们认为京剧形成约为150年的历史根据。
另外还有一个佐证,就是第一部京剧剧本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刊行问世的署名观剧道人所著的《极乐世界》,其凡例中有这样的话:"二黄之尚楚音,犹昆曲之尚吴音,习俗然也。今将以悦京师之耳,故概用京音。
间有读仄为平者,元人北曲已有其例,幸勿嗤为谬妄。"可是:一,京剧主要尚楚音《即汉调》,不是尚徽音。来源:https://drill-pipe.com/xwzx/202412-3.html
二,由汉调演化为京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京音化《当然只是部分字音的京化》。三,在1840年《极乐世界》出现以前,并无京剧剧本。
因此界定京剧形成的时间为距今150年左右,是比较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的。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艺术特色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
关于“京剧常识pdf”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来源:https://liuxinsheng.com/zhishi/20241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