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地方政府怎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方政府怎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来源:https://faiemp.cn/xwzx/202412-23.html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建设已经到了关系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紧迫地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这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牺牲资源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对生态文明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引起的。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根据2011年国家环保部,组织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目前,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有1.5亿亩受到污染。根据中国监察部调查,近10年来水污染事件高发,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土地开发、采矿以及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相当严重,采煤平均每吨煤排放地下水量2-2.5吨,开采每吨煤导致4-5亩土地沉陷以及排放4-5立方米瓦斯,每采万吨煤用坑木消耗木材100立方米。(李挚萍:“环境修复法律制度探析”,《法学评论》,2013第2期)另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领域的统筹发展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政府生态职能是各级政府要妥善解决和应对生态问题,协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共处所应有职责和功能;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具有公共权威性,行使生态建设职能具有优势:政府拥有征税权,通过对污染企业和环保企业征收差别税,引导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协调各方的环境利益,追究违规违法排污者的法律责任。

二、政府履职为什么没到位

(一)政府职能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中央政府的权力适度转移到省、市和县一级政府。地方政府不再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者,也是地方利益和经济主体的倡导者。上级政府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下级政府的经济目标和政绩相联系。并对经济发展考核实行政绩一票否决制。一些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由,变相或推迟执行中央环境政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与污染企业形成利益综合体,污染企业以税收和各种好处“俘获”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则以设租完成上级设定的经济目标。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后。有一部分地区实行了环保政绩考核制度,但某些地方官员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并没有马上扭转过来。

(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

某些地方政府环保职能严重缺位,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的行政审批不够严格,对生态环境保护避实就虚。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处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存在纵容和遗漏现象,对事故处理多采用罚款、关停的方式,存在着守法者吃亏、违法者占便宜的现象来源:https://ewtuny.cn/cshi/202501-148.html。环境职能的越位为权力腐败带来可能性。如某政府越权审批,将石油开采权出卖给私人,导致开发商掠夺性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直接侵犯了当地居民的环境权益和生存权利。

(三)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影响生态职能的履行

现行环境法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规范生态文明理念、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的宏观性法律。而《环境保护法》只是一部以防治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法律;二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能源法、自然资源法、土地法等基础法律没有出台;三是某些现行环境生态法律之间缺少有机衔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缺少法律依据。 来源:https://faiemp.cn/bkjj/202412-10.html

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政府经济职能和生态职能产生摩擦,生态治理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给“寻租”留下交易空间。尽管我国已经出台几十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行政法规,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但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容许市场主体排污,即先污染后治理,加之行政管理本身的弊端如信息掌握不及时、环境决策滞后等,大量涉及生态补偿的问题长期遗留,形成恶性循环。

三、政府生态职能怎样才能落到实处

(一)树立生态政绩观念 来源:https://faiemp.cn/cshi/202501-170.html

这是政府职能向生态文明建设回归的关键。生态政绩观要求地方政府把资源、环境的成本效益纳入考核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等全部指标进行核算,增强政绩成本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模式。中央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而明确的环保政绩标准,提高生态建设权重,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官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环境事故等一票否决制,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履行环保职能。

(二)落实生态问责制度

强化政府生态职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生态问责制。第一,明确生态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和细化考核条款来源:https://faiemp.cn/zhishi/202412-63.html。将严格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生态评价指标和环境测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第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遵循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一致、教育和惩戒结合的原则。第三,加强制度建设,使生态问责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改变环境责任集体负责而实际无人负责的状况,建立离任官员生态环境责任跟踪制度。第四,以事前督责为主。实行生态问责制的目的不仅仅是追究官员的事后责任,更是事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做到事前督责和事后问责相结合。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完善生态环境立法的指导原则。生态环境立法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制定科学的环境立法规划。用生态系统方法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转变,实现我国环境法的生态化,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体系。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以及运作制度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生态立法工作中必须明确生态权利,保护公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权益。另外,在立法实践中研究通过多方参与平衡相关方的利益,规范生态补偿机制等,结合现行生态公益林地补偿金政策出台生态补偿规范,现行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后,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广来源:https://www.faiemp.cn/bkjj/202412-19.html

第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已颁布的《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其相关环境。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力量理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畅通社会组织和公民对生态环境事件的监督渠道来源:https://www.faiemp.cn/xwzx/202412-1.html。继续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度,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政策和立法条款、规划建设项目必须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落宴“环保监督员制度,研究和探索企业环境行为审核审计制度”(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世纪挑战与战略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协调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强化各级执法部门监督责任,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来源:https://www.ewtuny.cn/xwzx/202412-97.html

(一)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

政府因其职能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理念的倡导上。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好的理念才能引导正确的行动。因此政府首先要在全社会培育起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框架下进行。3 其次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制定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政策,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全社会进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轨道,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生山清水秀的态空间。

同时营造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通过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对促进生态文明的行为给予鼓励和奖励,对损害生态文明的行为则予以制裁和惩戒。4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切实肩负起引导与监督的责任,对损害环境的行为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与之沆瀣一气,否则便要追究失职之责。

(二)企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

不同的生产方式造就不同的生态环境,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转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企业是生产方式的直接践行者,在改善和提升生产方式方面责无旁贷。

在我国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形势背后,不少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是个重要原因。现在有些企业从账面上看效益不错,但背后却是把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把废气直接排到空中,那些利润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正如一位市长所说:一个企业一时欠下的环境账,十个企业一辈子也还不了。这样的话发人深省。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已迫在眉睫,只有培育和发展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兴产业,提升和改造传统方式,才能从源头上根除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可能来源:https://faiemp.cn/cshi/202412-37.html。5 企业应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决改变把资源成本和环境生态成本外部化的行为,让企业的效益成为不欠生态账的效益。

(三)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

如果说生产方式的主体是企业,生活方式的主体就是社会公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近年来全国各地接连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之一便是公众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活方式。据有关数据显示,城市汽车尾气导致的污染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来源:https://faiemp.cn/xwzx/202412-41.html。另外,我国城市私家车保有量即将过亿而且有增无减,高排放、不低碳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压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公民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据有关报道,近年来各大节日烟花爆竹的燃放量一直在下降,这正体现了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只要我们每个人为保护环境做出一点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就不会遥远。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

政府、企业、公众在建设生态文明道路上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例如虽然我们大力倡导公交出行,但城市汽车量增长依然很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公交不够方便。如果政府能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汽车生产企业能够不断创新汽车性能,公民尽量少开私家车,节能减排的效果就会放到最大。因此,公众转变生活方式需要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与量,也需要企业生产技术不断改造升级的支持,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律分析: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来源:https://ewtuny.cn/bkjj/202412-27.html

4、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提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如创造住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是提供健全的公共设施和革础设施以利于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加强通讯、能源、信息服务、环境保护等;对经济活动实施行政管理,如检查、监资、审计等;来源:https://www.ewtuny.cn/cshi/202501-180.html

7、生产公共产品职能。此处是广义的生产概念,既包括生产有形产品和服务,也包括生产无形产品和服务。如国防、教育、交通、科研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来源:https://faiemp.cn/zhishi/202412-9.html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第三条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第四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

关于“地方政府怎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