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动物平均每年灭绝的数量和原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动物平均每年灭绝的数量和原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来源:https://faiemp.cn/cshi/202501-149.html
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百万年里灭绝了。”蒋志刚博士说。 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前5次灭绝自然而为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来源:https://www.faiemp.cn/xwzx/202412-3.html。 第6次灭绝人是祸首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蒋志刚博士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 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新物种难以产生 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蒋志刚博士认为,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来源:https://ewtuny.cn/cshi/202501-150.html。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现在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进化了。 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最终时刻的来临,人类会成为幸存者吗? 2050年地球百万物种灭绝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从现在起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 高山生物幸存机会大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那些生活在高山地区的生物物种幸存下来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区的大一些,因为这一地区的物种在全球气候变暖时,可以向更高也更凉爽的地区转移。 那些生活在地势平缓地区的生物,比如在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生物,它们未来的生存环境将非常脆弱。这些地区的生物要想适应变化了的气候和环境,只能向千里以外的地区转移,而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鸟类最有希望生存 而鸟类靠着强有力的迁徙能力在理论上是最有希望幸存下来的物种之一。为了找到更适于生存的地区,鸟类可以长途飞行,但是由于森林和其他自然条件的恶化,它们并不一定能够找到真正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其结果就是只能面对死亡。 上述科学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生物保护学专家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过低估计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澳12种蝴蝶要消失 科学家们的另一些惊人的发现是,在澳大利亚被纳入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研究显示,在该地区的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 欧洲受影响最小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大地区的动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种,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新闻链接 科学家提出“性别失衡论” 新华社华盛顿4月21日电 按照科学界流行的看法,恐龙灭绝是外来天体撞击地球所致。但外来天体撞击究竟引发了何种后果直接加速了恐龙灭亡,却众说纷纭。比如,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新提出的一种观点则认为,外来天体撞击引发的气候变冷,有可能造成恐龙后代雄多雌少,恐龙最终因“性别失衡”而走上绝路。 英国利兹大学戴维·米勒教授和同事在新一期美国《生育与不孕》杂志上指出,哺乳动物、鸟类、蛇、绝大多数蜥蜴和一些鱼类,其后代性别是受染色体或基因决定的。以哺乳动物为例,后代遗传了两个X染色体的为雌性,遗传了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将是雄性。但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爬行动物,如鳄鱼和乌龟等,它们下的蛋在孵化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温度将影响到后代性别。研究人员说,恐龙等一些早已灭绝的物种,后代性别很可能也受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 米勒等人认为,距今约6500万年前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很可能使大量尘埃进入地球大气层,全球气候因此变冷,结果导致恐龙的后代中雄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衡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推测,哺乳动物雄性中的Y染色体,可能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种灭绝而进化出来的。这种通过遗传决定性别的机制,可以保障后代中两性比例的平衡。他们认为,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变暖趋势,有可能给现存一些靠环境温度决定后代性别的物种生存构成威胁。
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68%,为什么人类越保护动物数量越少?
自然界中曾经孕育了1亿5000万种的生物。但到如今却仅仅只剩下了1%的生物品种,虽然看似还非常的丰富,但和几亿年之前的地球物种相比较起来,早已不值得一提了。致使这一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的生物大灭绝的灾难。尤其发生于二叠纪时期的大灭绝,致使97%以上的物种都灭绝了。其中人类最为熟悉的一次物种灭绝,毫无疑问是距离人类最近的,发生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顶之灾。
每一次大灭绝危机到来时,地球生物总是战战兢兢,惶恐不能存活下来。可是即便大灭亡早就过去数千万年时间了,地球物种还在不断减少中。只因地球生态环境一直在发生改变,就连人类未来或都可能抵挡不住。更何况本已经濒临灭绝的动物了。
人类对于已经灭绝的自然物种早已记录在册,据科学家总结,每一种灭绝的动物都未曾再度孕育地球上。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认知一直被挑衅被打破。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灭绝多年的动物,竟然再度被科学家发现了足迹。似乎在揭露着一个令人震惊不可言喻的事实。
台湾云豹身姿矫健,体型优美,是绿林中的攻击性非常大的生物,却因为人类的贪恋,频繁地捕杀它,再加上气候性质的变迁,台湾云豹渐渐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大约30多年前,科学家就遗憾地宣布云豹灭绝了,然而2019年一位摄影师深入丛林,竟然意外地拍到了云豹身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非常惊喜。起初科学家以为云豹并没有灭绝,只是将自己隐藏了起来。可是,若是隐藏30多年,云豹难道不需要捕猎的吗?似乎这种解释不能服众,那么还有一种可能,云豹不是没有没灭绝,而是云豹复活了呢?
云豹在30多年后重新复活了,意味着什么呢?既然云豹的灭绝是因为环境恶劣,而云豹的复活是否代表了地球生态环境正在转好呢?以及,地球物种有没有可能是周而复始的?毕竟科学家也不能全然相信生物进化论,人类对宇宙的了解非常有限,人类不能确定每一种物种的孕育都需要类似于地球这般的生态环境,人类甚至不能确定地球物种真的诞生于地球上,有没有可能是从外太空而来的。若是物种起源于地球无误,那些灭绝的物种还会再次出现?台湾云豹就是一个例子?若是如此,恐龙会不会也再度出现呢?
无独有偶,白喉秧鸡是一种灭绝13.6万年前的鸟类生物,只是虽是鸟,但却不具备飞行的能力,倒也不是白喉秧鸡出生时就不会飞,而是白喉秧鸡孕育于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上。岛上没有白喉秧鸡的天敌,时间一久,白喉秧鸡的飞行能力就逐渐退化了。等到某一天,小岛沉没到海洋底,不会飞的白喉秧鸡就只能随着塞舌尔群岛一道消失了。然而10万年前,塞舌尔群岛又出现了,不久后白喉秧鸡竟然也重新复活了。科学家也解释不清个中的原理,如今世界上也还存在着少量的白喉秧鸡,不知道白喉秧鸡下一次的灭亡会在何时!
地球的物种孕育和灭绝都是奇妙不可言的。人类以为掌控了地球生存规律,但可能仅窥探到了皮毛。虽然也存在可能,物种并未灭绝,只是一直没被人类发现到,但这种可能性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提升,除了万米深处的海洋,火山深处,地下,南极,几乎就未曾有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了,它们几乎是无从躲避的。
真相究竟如何,或只有等到几十年后几百年后才能揭开了。未来,还会有多少种灭绝的动物再度出现呢?不知道大家对此是如何看待的?以及恐龙若是出现了,会成为人类的劲敌吗?
现在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在不断消失,人们该如何保护它们?
个人觉得有两点原因:一,人类保护动物能力远低于伤害能力;二,人类越了解地球,动物生存空间越小。
01、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68%。每年的10月4日都是世界动物日,今年的10月4日也往年的世界动物日差不多,主提倡保护动物,珍惜动物,这也是世界动物日存在的意义。
现在动物种类越来越少,世界自然基金会在9月就发布了一则信息,从1970年~2016年,这区间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68%,大家都在提倡保护动物,但很多动物我们还是永远看不见了。
02、人类保护动物能力远低于伤害能力。人类确实在保护动物,这口号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保护动物的能力远远低于伤害动物的能力,很多动物甚至是我们人类亲手将它们灭绝的。
无论大家如何宣传抵制稀有动物买卖,但是这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利益永远是人类做一切事务的动力,物以稀为贵,稀有动物同样符合这个原则,每年有大量的稀有动物遭到无情的捕杀。
丛林是很多动物耐以生存的环境,但是如今丛林也是越来越少,无论怎么呼吁怎么惩罚,这样的现象依然在发生。人类追逐利益的本能是刻在基因里难以改变的。
03、人类越了解地球,动物生存空间越小。地球从来就不是属于人类的,它是所有物种的栖息地,但是随着人类不断发展,地球已经慢慢成为了人类的地球,人类在不断的了解的地球,开发地球。
但人类越了解地球,动物的生存空间越小。就像你越了解你的邻居,甚至频繁未经他的允许进到他家中参观,他越没有安全感,没准过两天就想不通自我了断了。
当地球所有物种消失了,人类会怎么样来源:https://faiemp.cn/zhishi/202412-139.html?来源:https://faiemp.cn/zhishi/202412-67.html
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保护我们所处的这个生态系统。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珍惜野生动物不断消失,?保护野生动物?这个话题又再次被积极讨论,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又可以怎么做呢?
1.保护野生动物,需要人人参与
无数的研究和案例都表明,要想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就需要大众的广泛参与。不过也可能你一想到保护野生动物,就会觉得那是要上山下海,风餐露宿的事情,或者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才能去做,与普通人的生活相距甚远。其实,保护野生动物并不难做到,很多时候,我们在市场买菜的时候,旅游的时候,甚至瘫在沙发上刷手机的时候,我们也都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点点小事积累在一起,就能带来很大的改变。
2.遇到非法贩卖野生动物, 我该怎么做?
遇到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不妨拍下菜单,向森林公安或者工商、食药监等职能部门举报(各地林业部门,还有工商、食药监电话均能在网上查到,通常搜地名+森林公安/工商/食药监+电话就可以)。在一些小城的菜市场里或者农村大集市上,我们有时也能看到野生动物的身影,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直接向森林公安举报。如果你记不住森林公安的电话号码也没有关系,现在森林公安已经整体隶属公安部管理,直接打110,要求他们转接到相应处理部门也是可以的。
3.保护野生鱼类。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鱼类?
不少海产类目前境遇还算良好,在配额范围内的捕捞并未影响到它们的生存。但也有一些物种,它们的生存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或者在生产、捕捞的过程中对环境很不友好,我们完全可以选择食用环境友好的品类,减少或者不食用濒危物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或不食用?谨慎食用?、?减少食用?等级的水产品,而以?鼓励食用?的取代它们,这样,在餐桌上,也能为保护动物做出一份贡献。?来源:https://www.ewtuny.cn/cshi/202501-187.html
大家都知道,根据科学家对地球的研究。自从地球有生命以来就有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另外还有大概20次小事件。
你看,你以为生存容易吗,其实 生存不易,灭绝才是常态。
五次大灭绝的界限:奥陶纪-志留纪大概是4.4亿年前;
泥盆纪后期,大约是3.8亿年前;
二叠纪-三叠纪,大约是2.5亿年前;
三叠纪结束,2亿年前;
白垩纪-第三纪,6 600万年前。此外还有显生宙的各个时期。
可以看出前几次的物种灭绝事件是由自然灾难,外太空环境变化导致的。但如果说还有第六次物种灭绝事件正在发生,而且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你信吗?来源:https://www.faiemp.cn/bkjj/202412-102.html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
灾难也许就近在眼前。许多科学家今天认为,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灭绝,这次物种灭绝完全是人类一手造成的。
为了明确地建立这个论点,科学家们寻找了很多证据,这些证据显示了一个明显高于正常的物种消失速率,这是把当前的物种消失速率和之前的物种消失速率比较后得到的。
根据估算的物种消亡速率基线,平均每一年就会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个基线的估计也许不是很精确,但事实上,如今,物种的灭绝速率大概是这个平均值的几百倍。
如果只看鸟类、两栖类和哺乳类的测量结果,更是令人如坐针毡。
哺乳动物只占了全部物种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它们却是被研究得最细致的一类。在过去500年里,物种总数只有不到6 000种的哺乳动物中有80个物种消失了。
过去的500年里,哺乳动物灭绝的速率大概是正常值的16倍,在20世纪,这个值被提高了32倍。
20世纪,两栖动物灭亡的速率比过去高了100倍,此外,当前有41%的两栖动物也面临着绝种的威胁。而在同一时间段内,鸟类灭绝的速率也比平均值高出了大约20倍。
这些数值和一次灭绝事件的结果相吻合。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安东尼·巴诺斯基(Anthony Barnosky)等人观察到的结果,现在发生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和二叠纪-三叠纪灭绝发生时的情况可怕地相似。那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温度也是,海水呈现酸性,海洋环境中无氧的死亡区域增多。不可思议的是,那个时期温度和pH值(测量酸碱度的值)的比率与今天的值相当。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把物种多样性的消失归咎于人类的影响,人类从许多方面改变了地球和其生命形式。
例如当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后,80%的大型动物走向了死亡——很大一部分是被直接屠杀的。
人类还以其他方式破坏着生态环境。其中一项罪责便是污染,还有地貌的改变,包括滥伐森林和过度捕捞;另一个因素是气候的改变,这是由温度和海平面的变化造成的。
来源:https://www.ewtuny.cn/cshi/202501-176.html
干旱、火灾、洪水和暴风,以及气候变暖和酸性海洋都与物种的存活息息相关。
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物种的入侵,从全球角度看,使物种群体更均匀地分布了,却这使得所有疾病或寄生虫都变得更加危险。在条件允许时,物种会迁徙到新的栖息地,但是如果栖息地被破坏,那些隐藏的居民们也会跟着遭殃。由于所有这些破坏性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正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的说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巴诺斯基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惊人的人口增长导致了当前的物种群体危机,因为人类对能源的消耗直接造成了物种危机。假设资源的分布是公平的,假设大型哺乳动物的大小和分布的范围也是合理的,每天从太阳传播过来的能量能够支撑的动物和物种数量是有限的来源:https://ewtuny.cn/cshi/202501-163.html。
50 000~10 000年前,当人类出现在这颗星球上时就开始大量地霸占这个星球上的资源,这使得大型动物的物种数量从大约350种降到了175种。后来,哺乳动物的数量缓慢地恢复到其之前的水平,但是在大约300年前又开始极速下降——基本上是从工业革命促使人类开采地球储备的能源开始,那些储存了几百万年的化石燃料就是没有使用的能源。在这些储备能量的帮助下,尽管物种数量在不断减少,但人类和大型家畜的数量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一些乐观主义者尽管承认存在这个不安的趋势,但却认为:通过设计或复制DNA,我们也许可以创造或复兴一些物种来补偿那些已经消失的物种,从而避免一次大灭绝(这里的灭绝是根据物种或属的消失比例来定义的)。来源:https://www.faiemp.cn/cshi/202412-7.html
但恢复那些消失物种的真实面貌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们的DNA并没有被很好地保存下来,而且重建过去那些物种的生存环境也不太可能了。
此外,我们制造新物种并使其存活下来的速率似乎不太可能赶上目前全球损失物种的步伐。无论怎样,灭绝只是一个词。评估灭绝是否发生了也只是基于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不可能代表灭绝所产生的巨大变化,而事态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
从技术上讲,另一个避免灭绝的方式是在物种数量消耗到一半之前,逆转这个趋势。例如,当物种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也许那些在多样的生物环境中无法竞争存活下来的物种反而会存活下来 。这种“乐观”的情况其实只是一种推测,而且这个方式其实仅仅是挽回了生物种类的大量损失,而最后还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行。
这种变化也许最终对将来的物种是有益的。毕竟,即使是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也留下了一些完好无损的生物。例如,从恐龙的观点来看,这还是好事一桩呢。然而,这并不能消除物种灭绝所造成的生命的损失,而且在生物恢复期间(同样遭受着痛苦)也会损失很多物种。因为即使在这一时期,生命依然遭受着匮乏和混乱所造成的痛苦。
尽管从全局来看,我们当前引发的变化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最终是有益的,但对地球上的某些已经进化了并适应了其环境条件的物种来说,却并非如此。
来源:https://faiemp.cn/bkjj/202412-44.html
即使有新物种出现,或者最终条件有所改善,一个彻底改变了的世界对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来说似乎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让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负责,也许是一种误会,因为这也确实伤害到了我们自己,例如这一过程会使我们失去食品和药品,失去清洁的空气和水。生命的进化有着非常微妙的平衡机制。我们并不清楚其中有多少可以被改变,而且改变之后又不会导致这颗星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命产生戏剧化的变更。
你可能会想:我们会相当自私地考虑人类自己的。
来源:https://ewtuny.cn/bkjj/202412-32.html
无论如何,从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灾难来看,物种数量一天天下降,环境一步步更加恶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己的生存,如采取行动,其恶果人类无法承受。来源:https://www.faiemp.cn/cshi/202501-176.html
关于“动物平均每年灭绝的数量和原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