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讲历史怎么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讲历史怎么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自己的小外甥,小学二年级,在班里成绩平平,但是却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让他自豪,那就是喜欢讲历史故事。每次上语文课,老师都会把他叫起来给同学们讲5分钟历史小故事,从盘古开天到秦灭六国,从商鞅变法到清军入关。
历史从孩子的嘴里讲出来静静有味,其他小朋友也听得前仰后合,老师也一直称赞讲的好。一段时间下来,小朋友的表达、学识和自信心都有明显的提升。其实更让父母感到高兴的是,历史的积淀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融入思维,这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少走很多弯路。
历史故事,作为人类发展的提炼和总结,总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与智慧。如果能把前任的经验应用到复杂的现实生活去,则会找到很多异于常人的方法。可是,如何能让小小的孩子就能喜欢上历史呢,小朋友都喜欢玩,面对繁冗的文字和人名,有时候连大人都读不下去,又怎么能在几岁的孩子意识中产生奇妙的时空感呢?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也注意观察了一下对小外甥的教育方式,发现了特点,与大家分享。
1 讲故事的时空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最爱的除了Ipad以外,最爱的就是听故事了。故事中对人物的形象话让小朋友很容易理解,而历史本身就是故事,只不过更加具体。为了不打消积极性,父母要从最简单的历史故事开始,可以是神话、可以是成语寓言。在最初的习惯形成中,只要孩子能够产生对故事的依赖,可以说就有很大兴趣喜欢上历史。等到,对时空的概念形成了,就会融入历史的环境进行学习。
2 博物馆的塑像
“古代中国”展览是国家博物馆最有名也是最全面的展览,有一次去那里,有一群讲解员深深的吸引了我,一个志愿者讲解员在带着一群“小讲解员”进行培训,他们有模有样,那笔记录,然后背诵着某一个展品的讲解词。其中一个是关于古代佛像的。我感觉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并不能一下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这种训练,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记忆,说不定哪一天在某一个场合,就会打开小朋友的古代时空感。
3 “如果是你该怎么办”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制造模拟场景。在适当的情景下,发出设问句,问问小朋友该怎么办,然后在把他的做法和历史人物的做法进行比较,产生一种穿越感。比如在讲到“空城计”的时候,可以问“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啊?”。最开始估计都会一脸蒙圈,对于他们来说,思考这个问题可能还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当融入到自己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与前人的比较。这样的产期训练,一方面会有利于经验总结思维习惯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会让记忆更加深刻。
好了,这就是关于孩子学习历史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或者说,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的记载。
这种用法,例如:
我们读历史。
我们在上历史课。
这里不是指我们在读那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没有法子读的。
我们读的是记载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书。
或者是听教师讲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课。
又如:
《史记》、《宋史》,信史。
这里指的是某一历史著作,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世人乃至现代人写的。
被西方人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他的关于希腊波斯战争的著作就叫《历史》,西汉司马迁写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中国通史名字就叫《史记》[2](历史记载)。
《孟子·离娄上》:“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即用文字把齐桓晋文之事记载下来,这种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文字记载就是史,象《春秋》之类。
前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注引《吴书》,“博览书传历史”,这里历史和书传一样,都是“览”的,指的是书,即历史的记载。
在中国,历史和历史记载是一个词,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
在德文里则是不同的词,称过去发生的事为“Geschichte”(历史),而撰写的历史则为“Historie”(历史记述)。
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就是根据对过去历史的记载来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
换句话说,我们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过去历史的,是通过别人对历史的认识来认识过去的历史的。
这是一种间接的认识,即通过一种载体、中介来认识本来的历史。
说我们是通过历史记载来认识历史,如果仅仅指文字还不够全面、准确,还需要做三点补充。
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视、光盘、数码等等。
这种历史的记载,除了有目的的以历史为对象的记述外,还应当
包括当时人们并非以传述历史为目的而是应现实生活需要而记录的东西,如档案、帐册、公文、契约、书信、日记,乃至书籍、文章、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有的以原来的实物形式留存下来,有的以传抄、印刷、复制的形式传留下来,这些东西是当时人作的,而不是后人写的,也没有经过后人意识的加工,与专记历史的书不一样。
它们在反映历史的真实程度上,往往超过后来对历史的撰述,即属于所谓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
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
这些东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图象,那就兼具记述和实物两种作用了。
留存的历史实物,不是那活着、运动着的过去历史,但可以反映那活着的过去历史的某些东西,也是认识过去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除了上述两类,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通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
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认识能力、认识方法和认识技术,这些知识、能力、方法和技术是历史地积累形成的。
这里先不讲它,以后在讲历史认识论时还要提到。
在这里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历史的东西,它们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们又确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存留、延续和变形,这是我们可以直接接触、认识和体验的。
可是,谈认识历史时常常容易忽略了这点,以为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就只是来自过去历史的东西。
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容易讲清楚,我们到讲历史认识论时再说,这里只提一下。
这样,过去历史的“载体”或认识过去的“中介”,就从“写的历史”或“历史记述”扩大到包括过去遗留的实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历史的东西,即把记载的“载”,不仅理解为文字的记述,而含有“载体”的意思。
它们都是认识历史的凭借资料,可以说它们都是“史料”。
我们是生活在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有一段历史的经历,这是我们自己记忆中的历史,象我们身上的一个伤疤,那就是我们过去历史的实物形式的遗留。
这些是对过去的总体历史的很小、极短的一段,这是人们对历史的亲身经历和直接感受,但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而一旦写下来或说出来,对其他人来说,那也就是认识历史的资料即史料了。
史料不管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本来的历史,甚至不管它是真是假,它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我们认识历史的凭借(例如,过去有关于鬼神的记载,并不就能证明鬼神的存在,或过去有鬼神的存在。
但这种鬼神记载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过去人们的信仰、心态、生活,这种信仰、心态、生活就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史料,了解那一去不返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历史认识。
这样认识的历史,是主观的东西,意识的东西,也叫“历史”。
这是历史的第三种意思。
关于“讲历史怎么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zs/202501-683.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bk/202501-986.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zs/202501-942.html 来源:https://www.cvb123.com/life/202501-246.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zs/202501-882.html 来源:https://www.cvb123.com/zskp/202501-442.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bk/202501-724.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bk/202501-1005.html 来源:https://www.cvb123.com/life/202501-71.html 来源:https://longhuajy.com/lhzs/202501-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