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水的变化》大班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水的变化》大班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下面是我整理的《水的变化》大班教案,欢迎参考。来源:https://www.s0429.com/zhishi/202412-47.html

《水的变化》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水蒸气变水”的现象。

 2、观察实验,讲解自己的发现并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

 2、幼儿收集关于雨、雪、露、冰的、文字等资料,了解有关常识。

 3、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昨天,我们在活动室内放置了一杯水,并且记录了水的高度,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观察一下,水有什么变化。

 二、实际操作部分

 (一)、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1、幼儿讨论:水到哪去了?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要敢于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达到沸腾,请幼儿观察正气上升的现象

 3、提问: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到哪去?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二)、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为了让孩子“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1、出示玻璃片,请幼儿摸一摸玻璃片,再摸一摸热水杯,说出哪一个凉。

 2、把玻璃片盖到热水杯上。

 3、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现象?(对着冷玻璃哈气)

 小结: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水”的奇妙变化

 (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通过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

 四、活动延伸

 (一)、请幼儿继续探究水遇冷又会变成什么?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

 (二)、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说说与水的好处和危害

 (通过扩展部分,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使孩子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知道了水的本领很大,它能够不断变化,又有那么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抽象和填鸭式教学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

 2、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来源:https://s0429.com/cshi/202501-441.html

 3、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水的`变化》大班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心。我想:孩子们对这现象很感兴趣,设计一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他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平时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感知水的三态及三态的变化条件

 活动准备

 冰、水、酒精灯、烧杯、酒精炉架、夹子、火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根据幼儿平时发现的生活现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雾蒙蒙的,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可以画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季节才会有这种现象?

 2、基本环节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我们吹出的热气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气,就会凝结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水汽。然后出示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教师用实验验证,引导幼儿探索。实验过程:用夹子取一块冰放在烧杯中,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装了冰的烧杯用酒精炉架固定,请幼儿观察冰慢慢变成水,然后蒸发的过程。

 3、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烧杯里面的冰慢慢变成水,然后水慢慢蒸发,烧杯里面有水蒸气冒出来,用一个烧杯收集起来,水蒸气又变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变成了冰地这个循环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由于这个现象是幼儿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幼儿比较熟悉,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水的三态可以转换有了一定的了解,互动也比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醒积极思考。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酒精灯,烧杯,火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危险,幼儿不能动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或者帮忙,所以缺乏自己对该活动的实际的操作,实际感受,也许幼儿的世界中,对水的三态变化还不是完全懂,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请家长参加,帮助幼儿完成,相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在平时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班级:中班

 科目:语言科学

 执教人:李秋花

一、活动名称:《小水滴旅行记》

二、活动目标:

  引发幼儿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其初步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水和蒸汽互换的现象。

三、活动准备:

  烧杯、酒精灯等小实验材料,干湿毛巾、衣服。

  故事磁带。

四、活动过程: 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41.html

 n 开始部分:

  比较湿衣服与干衣服、湿毛巾与干毛巾有什么不同,设置问题情景:水到哪里去了?请幼儿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n 基本部分:

  小实验:水和蒸汽。把烧杯放到酒精灯上烧,看看烧杯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当烧杯口往外冒气时,把玻璃板放在杯口上,看看玻璃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结合课本倾听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先变成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通过互动式师幼讨论,明白水与蒸汽互变的科学道理。

 n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水变成蒸汽、蒸汽又变成水的现象。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563.html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来源:https://s0429.com/cshi/202501-461.html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鼓励幼儿运用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252.html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2. 通过操作指偶和表演游戏表现蚱蜢的行动方式。

  二、 活动准备: 来源:https://drill-pipe.com/xwzx/202412-41.html

 1. 小蚱蜢的形象图、小纸条、水彩笔、剪刀、浆糊。

 2. 区角中认识过小蚱蜢。

 3. 到户外采摘狗尾草。

  三、 活动过程: 来源:https://drill-pipe.com/zhishi/202412-35.html

 1. 欣赏儿歌。

 小蚱蜢有什么本领?

 教师用儿歌《小蚱蜢学跳高》蚱蜢跳跃的行动方式。

 幼儿模仿小蚱蜢的跳跃动作。

 小蚱蜢学跳高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 制作指偶。

 小蚱蜢的形象图,请幼儿涂色,沿线剪下,将小纸条按手指粗细粘成纸圈,将蚱蜢贴在小纸圈上做成指偶。

 连续播放儿歌录音作为背景,指导幼儿制作。

 3. 学习表演。

 幼儿边操作指偶,边做蚱蜢跳跃状。

 幼儿可两人结伴一起朗诵儿歌。其中一幼儿操作蚱蜢指偶,一幼儿手持一根狗尾草进行配合来源:https://drill-pipe.com/xwzx/202412-104.html。来源:https://drill-pipe.com/cshi/202501-305.html

  四、 活动建议:

 1. 用身体动作来模拟昆虫的行动方式,幼儿会很感兴趣,由此可扩展到模拟其他动物。

 2. 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将重点放在认识小蚱蜢上,或放在儿歌欣赏上。

 [附] 儿歌

 小蚱蜢学跳高

 小蚱蜢,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溜,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下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雪以后,幼儿可以感受雪景的美,也可以体验玩雪的乐趣,在各种各样的玩雪活动中,堆雪人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简单的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和讲述内容

 2、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3、初步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活动准备: 《雪人不见了》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堆雪人吗?来源:https://zuogetu.com/cshi/202501-166.html

 教师:今天有几个可爱的小客人,它们也很喜欢堆雪人,我们来看一看吧。

 2、放课件:引导幼儿逐幅观察

 (1)观察图1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天气怎样?它们在干什么?来源:https://s0429.com/cshi/202501-193.html

 小结:冬天了,下雪了,小猴和小熊在一起堆雪人。来源:https://www.s0429.com/cshi/202501-328.html

 (2)观察图2

 提问: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猴和小熊感觉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观察图3

 提问:小猴和小熊把雪人抬到屋里小雪人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4)请幼儿连贯讲述1-3幅

 (5)让幼儿想象雪人不舒服又流汗、流泪,到底这样了呢?

 a、展开讨论,发散幼儿思维……

 b、出示4,让幼儿尝试讲述故事内容。

 c、课件:以雪娃娃来信的形式,教师讲述信的内容(雪人怎样融化),孩子们同时看课件雪人融化的过程,初步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6)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给故事起名字,师生最后给故事定下名字《雪人不见了》。

 (7)根据故事创编歌曲,用孩子们熟悉的旋律《新年好》来演唱,幼儿很感兴趣,更容易记住故事情节。

 3、结束部分:教育孩子冬季不怕冷,多锻炼身体。听音乐《雪人不见了》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先看,再想,然后说,最后再听,始终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创新之处是将故事编成歌曲,配上幼儿熟悉的《新年好》的旋律,唱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孩子记忆故事内容,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完成第三个目标“初步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时受条件限制,无法制作实物“小雪人”有些遗憾,但我们制作了精美的flash动画,设计了雪娃娃来信的环节,教师以雪娃娃的语气讲述雪人遇热融化,变成水蒸气到太空旅行的过程,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关于“《水的变化》大班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