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区别见下面:
民办学校是公司、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等出资,建设的学校;公办学校主要是国家出资,建设的学校。不过,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都是经过各个部门审核通过的学校。
民办学校的学费需要一万左右,毕竟是公司、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出资,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孩子;公办学校的学费需要五千左右,国家付出较大的资金链,让家长的负担少一些。
智力开发大百科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书籍有哪些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书籍有哪些来源:https://www.mj-100.cn/cshi/202412-1018.html">?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类书籍:
1、《昆虫记》
2、《世界100文明奇迹》
3、《世界100自然奇观》
4、《世界未解之谜》 5、《中国未解之谜》
6、《世界上下五千年》
7、《海底两万里》
8、马小跳365科普系列
9、《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
10、《100个中国孩子的梦》
11、《走进自然》来源:https://www.mj-100.cn/cshi/202412-752.html">
12、《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
13、《 科学的发现》
14、《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
15、《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16、《小灵通漫游未来》
17、《“小伞兵”和“小刺猬”》
18、《游戏中的科学》
19、《科学启蒙》
20、《世界100伟大发现发明》
21、《疯狂科学》
《奥秘世界大百科》 《动物世界大百科》 《恐龙世界大百科》 《人体之谜大百科》 《儿童探秘大百科》…………
适合小学六年级的科普读物有哪些
发现号,可怕的科学,小哥白尼,我们爱科学,科学fans,长大了看环球科学
有哪些科普书籍适合小学生读
科普类的话,《神奇的校车》挺不错的,我们孩子还挺喜欢的,另外再推荐几本其他我家孩子爱看的书,不用谢呵呵
《新华学习报纸书》——非常适合辅助孩子学习,之前给孩子买了一套,她很喜欢,里面的拓展知识很丰富生动而且很全面,插图都是孩子很喜欢的卡通,应和孩子孩子趣味,暑假正好在家利用它来增加阅读和巩固、预习;
《昆虫记》——让孩子了解大自然,去年买的,韩国人编译的,一直断断续续看的,还没看完,暑假让她看完;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一个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小豆豆,又重新在巴学园里学习的一段真实时光。角度独特细腻,让孩子感知温情和感动,日本人写的;
《鲁宾逊漂流记》——让孩子学会坚强和勇敢,学习面对困难的心态;
《八十天环游地球》——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地理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
《上下五千年》——了解历史,开拓胸怀;
《父与子》——传世经典,温馨幽默,感受爱和温情
《小王子》——这本书很经典,大人小孩儿都可以看,是一本被翻译成多个国家语言的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适合小学生看的科普读物中有哪些很不错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类书籍:
1、
2、
3、
4、
5、
6、
7、
8、马小跳365科普系列
9、《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
10、
11、
12、
13、《 科学的发现》
14、《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
15、《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16、《小灵通漫游未来》
17、《“小伞兵”和“小刺猬”》
18、《游戏中的科学》
19、《科学启蒙》
20、《世界100伟大发现发明》
21、《疯狂科学》
《奥秘世界大百科》 《动物世界大百科》 《恐龙世界大百科》 《人体之谜大百科》 《儿童探秘大百科》…………
科普读物有哪些,五年级小学生看的
《昆虫记》 不用多说了吧,法布林的名著!
《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科幻小说选
《趣味地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肇和著
《神秘的大峡谷(趣味地理篇)》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郭豫斌
《科学与幽默相遇(希腊文化- *** 文明)》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韩)郑慧溶
《走进大自然》 海南出版社 芭芭拉·哈里斯 安杰拉·惠妮斯
《科学的发现》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郭正谊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1135.html">
《对与错》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适合小学生看的科普类的书籍有哪些啊
少儿百科全书
有什么给小学生看的数学科普书籍
你才四年级,应该不太喜欢看枯燥无味的科普书吧,你可以试一下《天工开物》具有科普性质。很有趣味的!我建议你去看一下。
智力开发大百科
智力开发大百科,智力开发是很多家长都关系的问题之一,其实智力开发的内容是十分广泛和丰富的,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展开想象的空间,以下智力开发大百科。
智力开发大百科1《智力开发大百科》是一本关于青少年儿童智力开发的大百科全书,是一把开启智力大门的金钥匙。云飞扬、魏广振专门为大家准备了深化观察、锻炼思维、灵活脑筋、考察眼力、提高判断等多种“宝藏”,相信大家在读完这《智力开发大百科》后,平静的大脑一定会激起层层涟漪,变得更加聪慧过人!
什么是真正的智力开发?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在我们当时居住的小区里,两名邻居的女孩,都在三四岁左右,都就读于某钢琴艺术幼儿园,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坐在花园的石凳旁,拿出纸张和各色铅笔,认认真真地...写字。
她们面前纸张那耀眼的白色,在四周郁郁葱葱绿色苗圃草坪树木的衬托下,显得极为突兀。
一名女孩是中德混血儿,她的爸爸坐在她身边,一丝不苟地教她写德语单词。爸爸没有紧盯着她的时候,她不由自主地在纸上画画。她才四岁吧,正处于画圆圈的阶段,但是爸爸不许她乱画,让她规规矩矩地写德文。
于是,这个仅仅会画圆圈的小姑娘,不得不一笔一划地写了好多洋字码。
旁人看见这一幕,也许会感叹:这孩子多用功啊!多聪明啊!这么小就会写字啦!
而我看见这一幕,心里也很感叹:这孩子多可怜啊!刚刚开始画圈圈,就要写字,她的发展被严重扭曲了。这个爸爸为什么这么心急啊?七八岁的时候,她也能学会这些字啊!
而我自己的两个“蛮荒娃”呢?他们只知道尽情地享受自然,捡树叶、看小草、找虫子、围着喷泉奔跑……
那之后不久,某天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路过我们俗称“朝百”的商店,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上边那八个字念什么?”来源:https://www.mj-100.cn/cshi/202412-1672.html">
“北京朝阳商业大楼。”
我念完了才看出来的确是八个字,当时心里一惊:这小女子,怎么看一眼就知道是八个字呢?
女儿当时度过了一段所谓的「识字敏感期」,逢字必问念什么,自己捧着字母表刻苦学习。我只回答她的提问,并不趁热打铁给她上课。她对数字也有兴趣,据另外一位小朋友的父母反映,我女儿数她自己和小朋友手里一共有多少块糖的时候,连进位加法都算出来了。
在此之前,网络上曾经有一场恶战,“闪卡”与“不闪”之争。有一位坚定的闪卡支持者,炫耀闪卡的辉煌成就时,就举过他们5岁儿子的例子,说他数桌子上的物品(我忘了具体是什么,比如棋子吧),不用一个一个数,而是目光看着心里默数。
呵呵,我女儿这次,也不亚于那小哥哥吧。
那对父母坚信他们儿子能默数是闪卡的功劳,我则坚信我女儿这种现象是我懒惰的后果。
所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她们继续闪她们的,我则继续懒惰着。
十多年后再看看,我的懒惰并没有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绿茵华德福学校,考入全美排名前30的顶尖文理学院;我女儿四年级之前基本没写过作业,目前就读美国公立高中,十年级期末时,也是成绩优异,登上了全校优等生荣誉榜,被推荐十一年级加入英文和中文AP课程、历史honors课程、数学进阶班。不做虎妈也能养出学霸,估计并非小概率事件吧。
「早教」的说法很流行,但到底
什么是早教呢?
「早教」即「早期教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期幼儿保育和教育处的定义,早期幼儿教育的时间范围是孩子出生到8岁这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幼儿的发育处于黄金时期,所接受的教育经历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
在我看来,早期教育在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是因为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证实,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其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为他的一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0-3岁这个阶段,虽然儿童尚不具备永久性记忆,也很少有成年人能够用语言复述这一阶段的记忆,但心理学家一致承认,这个阶段的经历恰恰最为关键。
概括地说,儿童的发展由三大方面组成:身体、情感、思考,这三个领域相辅相成,必须均衡发展,达成和谐,孩子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出生~7岁,发展身体,好比给房子打下地基;
7~14岁,发展情感,好比给房子搭起围墙;
14~21岁,发展思考,好比给房子盖上屋顶。
这三者顺序不能颠倒了,不能没有地基就砌墙,更不能还没打好地基就盖房顶;不按顺序来,房子会塌的;即便勉勉强强支撑几年,早晚也会塌的。在里边的居住者(人的自我),也会非常不舒服。
早教=开发智力?还是说提前学习
一些技能呢?
将早教简单地与开发智力划等号是十分片面而偏颇的理解,而且人们往往对什么是真正的智力开发存在很多误解,尤其是将智力开发误解为提前学习一些技能。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有规律、循序渐进的,「万物皆有时」,提前给孩子的脑袋里塞进很多所谓的“知识”(不过是机械地背诵),让他们具备可供父母炫耀的技能,不仅会导致孩子心魂严重消化不良,而且会阻碍他们真正的智力开发。
多年前,我曾得到一个机会,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三位朋友一起观看了一场超常记忆、杜曼闪卡、识字卡和珠心算的示范表演,不能不说“大开眼界”。
虽然以前听说过这些手法,却也没有真正见识到它们的“成果”,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它们都打着“智力开发”的旗号。观看完表演后,我恍然大悟——其实这些活动,并非在开发儿童的智力。那些过目不忘(国旗)、挑选点卡、识字、珠心算,并不是真正的智力活动,只是在利用人类儿童时期的某些特性,进行哗众取宠的表演,让家长赚取一些虚荣心。它们没有任何长效的益处,反而会损伤孩子的正常发展。
同在现场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闪卡不是什么教育工具,而是商品!它不仅开发不了儿童智力,反而会损害孩子。”
我儿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也曾经认识100来个国家的国旗,这是他当时痴迷的事情,我们并没有拿它当回事儿。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本事”,但是它不能持久,长大一些后就都忘记了。只是有一些家长误以为孩子这种远远胜于成年人的记忆力,是智力超群的证明。
然而,记忆力远远不是衡量一个人智力的重要因素。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对于一个人的智力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用记忆储存知识是必要的,所以人们会看重记忆力。但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需要把脑力当作储存卡或者记忆棒那样去使用了。
儿童(也是人类)真正的智力活动在于探索、体验、观察、发现、联想、反复的试验(尝试→失败→再尝试)、思考、分析、推理、想象和创造,也就是说,儿童每天进行的正常活动,尤其是自由玩耍和料理生活,已经是在进行智力开发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儿童的亲身体验对其认知的重要性。坐下来训练闪卡和念书,非但不能开发智力,反而会把孩子变“傻”。
虽然我反对过早开发智力,但我那天看到的“示范表演”,却并不是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所谓的超常表现,不过是一种动物本能的条件反射。如果有人真正去开发智力,其显示的结果绝不会是什么超强的记忆力,而应该是这个孩子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有独创的解决方式、有创新的发明、有与众不同的创造。
智力 = 独树一帜的思考和创造
有一年,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在给她的芭学园家长培训时,播放了我家的一段录像:儿子一岁多的一天,坐在小高椅上,拿了一只没剥皮的牛油果啃。画外音听见孩儿他爹说,No!(不行,不能那么吃),一直说No。但是孩子依然啃。下一个镜头,牛油果没了,他的小桌子上放着一块饼干,他拿起来往嘴里蹭,看样子是要吃。这个时候,画外音听见他爹说,Yes!(吃这个)。随后的镜头是:我儿子看着他爸爸,伸着胳膊,手松开,饼干掉到地上。
才一岁多的孩子啊,就不服大人管教啦!“不能你告诉我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我得自己来,自己发现才行!”估计如果他爹当时没有说Yes,他就把饼干吃到嘴里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对于一岁的孩子,牛油果不能吃、饼干能吃,是他自己发现的,他不想盲从爸爸的指教——“不要你告诉我!我自己来!”这种体验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我们不能太早给孩子现成的东西,而是要充分给他们空间去探索和开发属于自己的独家智慧。
大李还喜欢播放我们家另外一段录像,是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也是坐在小高椅上,尝试吃曲通粉(一种短款意大利面)。小姑娘用勺子盛了一根,试图送到嘴里,但是勺子把儿太长了,送歪了,面掉了。小姑娘又接着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她一只手用勺子把曲通粉送到嘴边,另外一只手捂住勺子,曲通粉成功地进入她嘴巴里!
每放一次,大李都会对观众解说一次:“就在这短短的两分钟里,我们看到了儿童智力的发展。Miranda通过尝试—失败—再尝试,最终有了一个突破,一个新的创意,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的认知和能力都提高了一大步。”
孩子要在各种体验中积累经验,慢慢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你可能认为:“我教给他1+1=2,多简单!两秒钟他就知道了;如果他自己发现1+1=2,那要好长时间。”但是这种“好长时间”弥足珍贵。什么事情,如果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给他的感觉是不得了的。他会知道——“无论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形成我自己的判断,我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我可以掌握任何知识。因为我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发现了那么多的道理!”
网上有父母发帖说他们的孩子3岁就认识好几千个字了,洋文也会读和说了,钢琴也会弹了。。。把各种“本事”罗列了一堆。有父母打电话问我“小巫你觉得怎么样啊?你看这个妈妈多牛啊!别的妈妈觉得自己特别笨。”我回答说,是呀我就看到这对父母了,我没看到这个孩子在哪儿呢。满纸都是爸爸妈妈的功劳——我很牛我很牛我很牛——反而没看到孩子在哪儿,孩子没了,孩子被淹没在他爸爸妈妈不由分说的圈套当中。
这样的孩子一开始你会觉得他很聪明什么都会,到后来你或许会发现他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不能打破常规、不能创新,他只会背书。其实他不过就记住了一堆符号,成年人让他看什么他就看什么,成年人让他念什么背什么他就念什么背什么,没有一样是他自己的东西,他的认知能力并没有得到开发,只不过是一只塞了一堆东西的小麻袋。
而真正的智力活动,意味着独树一帜的思考和创造,绝非简单的背诵和记忆。
运动塑造智力
闪卡和识字卡从业人士说,儿童是通过视觉进行学习的;好多家长急吼吼让孩子看书识字,也是误以为孩子只有在「看见」什么的时候才能学习。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啊!大自然赋予人类十二个感官,怎么可能仅仅通过区区一个感官来学习呢?老天爷难道脑子进水了?傻到在最最重要的人类活动—学,居然要浪费掉绝大部分感官、仅靠视觉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1278.html">?(这又令天生盲人情何以堪啊!难道他们都无法学习了?)
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运动。在生命的头几年,思维与运动是一体的,也就是说,身体活动的时候,思考才可以发生。身体静止状态下,思维也随之休眠。我曾在给一家儿童健身俱乐部演讲的`时候,调侃式地说:“不运动的孩子跟植物人相差无几。”
不仅是儿童,就连成年人,最佳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坐在那里看书听讲,而是动手去做来源:https://www.mj-100.cn/cshi/202412-669.html">。运动佐助思考,远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和教育家们就熟知这一点,现代脑科学研究更无数次验证了它。(顺便说,你要做什么重大决定,最好别傻坐着苦想,而是出去走一走,而且,倒着走更好,令人头脑更清醒。)
儿童首先发展的一组感官,不是视觉,而是触觉、生命觉、自我运动觉、平衡觉,这些我们称之为基础感官/身体感官/内在感官,其功用是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自己身体的形状大小和边界、身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饥渴困累病)、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正反正倒)、身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状态,等等。
关于儿童感官发展,需要浩瀚巨著才能讲解清楚,但是仅仅看到上边这段述说,是否已经感觉“小朋友好忙哦”?的确,学龄前的宝宝是很忙,在忙着打地基,哪里还有闲暇的精力去进行提前和额外的开发呢?这些基础感官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基础感官发育不良,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儿童在学龄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掌握自己的身体。掌握了身体,才能够发展智力。大部分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都在身体感觉和平衡方面有问题;要想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首先需要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身体运动,身体自如了,认知也顺畅了。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1009.html">
因为——身体运动是无形的思考,数学思维是内在的运动。通过运动,身体将全方位的感官感觉传递给脑,逐渐形成图像。学龄前的儿童,图像思维正在发展,并不成熟,直到学龄期,才有真正的图像/形象思维,且抽象思维的萌发则更晚,要等到12~14岁期间。让学龄前的儿童进行抽象思维,是在透支他们的生命。
教育是长远的工程
闪卡之类的把戏,并不能真正发展儿童的智力。它们其实把儿童的脑力活动(而且是很狭窄的活动)与其感官体验割裂开,也就是把孩子与他自己的感受割裂开,孩子无法与真正的自我建立联系,这是很可怕的。孩子处于成年人的控制之下,被动地接受刺激和灌输,并不能形成自己的内在知识。说得不客气些,孩子像是受训的动物一样,个体的生命没有得到尊重和发展。这样的孩子,在发展自我方面会遇到空前的障碍,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身心问题。
有些给孩子进行早期识字训练的家长,声称5岁的孩子在一天之内可以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我不知道有哪本10万字的书是适合5岁儿童阅读的?如果是成年人的书,孩子无法理解阅读内容,也只不过是往她的脑袋里塞了一堆乱码而已,即便懵懵懂懂地懂得一些,提前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对孩子又有什么好处呢来源:https://www.mj-100.cn/bkjj/202412-134.html">?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因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幼小孩子通过某些强化训练表现“超常”,只不过给家长炫耀的资本而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而言,有百弊而无一利。我们那天在“示范表演”中看着被展示的孩子,心里都感到十分沉痛。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他们是上天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要珍惜、要善待。
早教班如此红火,它们有可取之处吗?
目前市面上流行很多似是而非的早教理论,比如右脑开发、提早阅读等等,利用一些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制造一些立竿见影的后果,让不明就里的家长趋之若鹜。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2164.html">
要探究早教班的可取之处,也许在于给独生子女及其家长创造互相交流的集体氛围,孩子们“学”到什么是次要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习得社交规范才是主要的。
但是很多早教班的立足点在于满足家长炫耀和攀比的心理,给孩子施加提前学习的压力,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弊大于利。我们成年人对待孩子一定要慎而又慎,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的生命能量,不要自以为是地开发。
的确,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到了学龄期时孩子的脑细胞数量已经长全了。但是就脑开发而言,它的基础远远不是脑细胞数量这一个指标——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情绪发育都对脑的发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它们的发展要到青春期才能够完成。如果这个过程中,成年人只重视所谓的「智力」开发,而忽略了身体和情绪的成长,孩子将来会遇到很大问题。所以在父母决定选择某种早教方案(或说早期开发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先认真思考:我的孩子会因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任何捷径都是有代价的,而过度智力开发的代价是很沉重的。
更本质的问题是,我们对孩子的脑进行开发的目的是什么?让他更聪明,进而获得一份好工作,积累更多的财富?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是否具备相信自己并且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他的知识储存量;而一个人是否快乐,取决于他是否懂得创造和享受快乐,而不是拥有多少车、房和名牌。而这些能力是在儿童时期打下基础的。所以,孩子最需要的是自由的玩耍,是对童年快乐的记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呵护,这是使他受益终生的财富。
早期教育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来源:https://www.mj-100.cn/xwzx/202412-460.html">
家长需要牢记四个字:亲子关系。早期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关键词之一是儿童的社会化,也就是说,儿童利用最初的几年时间来建立自我概念,并且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
建立“自我—世界”关系的重大渠道就是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儿童通过与父母的关系来认知自我、认知世界、习得行为、开发智力,获得与他人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这是孩子人生的奠基石,也为今后的养育和教导铺平道路。
父母需要长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从母乳喂养开始,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亲手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深入地了解孩子的秉性,同时也让孩子对父母建立至高无上的信任。白天多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去奔跑、玩耍、享乐,和孩子一起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晚上陪伴孩子入睡,给他们抚触、唱歌、讲故事。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认真地聆听,帮助孩子认识并掌握自己的情绪。无论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和期望,父母首先以身作则,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
如果我们想利用孩子脑部发育的特性,就应该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充满美好的事物——故事、运动、艺术、音乐、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等,让他们充分享受生活的美。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而他能够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从容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智力开发大百科2智力开发的起点
智力开发一直是早期教育中最敏感也最受家长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将发展语言能力作为智力开发的起点是最普遍的现象,许多家长从孩子一出世起就忙着训练语言能力,企盼着孩子能奇迹般地早日开口说话。可是,不管家长如何努力,婴儿说话大都在一岁以后,而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却有比语言训练更为重要的智力训练项目被父母们疏漏了,这就是感觉运动能力的训练。
强调培养婴幼儿的感觉运动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孩子多听多看以及发展身体的运动水平,这些训练项目只是被作为手段与途径,真正的目的是使孩子在自身运动和操作物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譬如,婴儿喜欢抓啃东西和扔掷东西,有的家长认为抓啃东西不卫生,扔掷东西太烦人,于是均予以禁止,却不知这样已使孩子丧失了发展智力、增长智慧的大好机会。因为,孩子抓啃到的不只是具体的玩具和物品,而是综合了触觉、视觉及味觉在内的感觉与体验。扔掷东西对于婴儿来说更是一项内容丰富的学习过程来源:https://www.mj-100.cn/bkjj/202412-250.html">。将物体抛出不仅需要脑和手的协调运动,同时通过主客体的分离、物体下落的轨迹、落地的远近及声响,可以从中观察和学习到许多于成人早就熟视无睹而于婴儿却是极为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身体运动与物体运动间的因果关系。
智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如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内容来源:https://www.mj-100.cn/cshi/202412-308.html">。在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不是知识量的增长,而是思维结构的突变。我们鼓励婴幼儿多参加那些与自然物体直接接触的实践活动,是由于孩子在此过程中能够引发出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探索活动,这与由成人通过语言来传播知识的学习过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为建立概念,前者是通过主动思考和亲身体验,真正经过了大脑的运转;而后者则是间接、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来源:https://www.mj-100.cn/zhishi/202412-50.html">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而主动思考又必须以主动参与为前提,参与的动力则来自于好奇心这样一种心理力量。因此,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早期智力开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内容。中国的父母对如何唤起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历来是不大重视的,成人们已习惯于把儿童当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是早期智力教育的一大误区。
智力开发大百科3幼儿智力开发有讲究
婴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主要在4岁以前,以后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增加知识,学习本领。
从人类大脑的发育过程看,脑细胞在胚胎期形成,胚胎后期一直到4周岁是脑细胞成长、发育、分化、髓鞘化过程,这一阶段称为大脑快速发育期,可塑性较好。特别是胚胎后期和半岁以内脑细胞的成长和分工阶段,其可塑性更佳。
此时的教育(主要是外界信息刺激)不仅是知识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大脑发育,为日后的教育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医学专家认为,开发大脑潜能主要是在4岁以前,而4岁以后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增加知识,学习本领了。
人类大脑的发育确有一定的规律和过程。临床研究证明,3个月的婴儿视觉细胞已发育到相当水平,视觉能集中到一个物体上,而且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7、8个月时大脑海马回区域的记忆细胞也发育到一定程度,开始有了记忆功能。
如果漠视婴儿的这些发育,不强化开发,势必使这些功能减弱或消退,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智力发展水平。早期开发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佐证: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围攻列宁格勒数月之久,该城幼儿园只能喂养孩子而不可能进行任何教育。后来经测试,这些孩子的智力明显较低。
用什么方法开发大脑呢?应因时而异。如胎教时用优美的音乐,孕妇的生活环境要舒适,需保持良好的心情等,这对胎儿的大脑发育非常有益。出生之后的母乳喂养、拥抱、抚摸、语言乃至花花绿绿的玩具等,也是良好的信息刺激,有利于大脑的潜能开发。
美国医生丹普尔等倡导的被动爬行模式,主要是婴儿通过一定数量(150—250次/回,每日5—6回)的被动爬行训练,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半被动的爬行训练,再过渡到主动爬行和越障碍爬行。因为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脑的充分协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外界信息刺激,最适合不会爬的婴幼儿,对开发他们的智力有明显的效果。
关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