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你对苏轼有什么认识与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你对苏轼有什么认识与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扩展资料: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百度百科-苏轼

编辑于 2019-07-1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满意

一般

反感

查看全部5个回答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提高高中生成绩的方法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从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是成绩就是没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试过了这个方法,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

zc.hebop.cn广告

高考语文如何拿到131分?用这份究极答题模板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轻松学习就来小红书,上万教辅资料等你来!3亿年轻人都在小红书分享美好生活,就等你来加入!免费下载~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告

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4条评论

搅记矁衙藗粐赞

给力奥

查看全部4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_全国教育品牌_规模大_高考一本过线率高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高考学校办学17年,全国教育排名前十,学校多,规模大,清北名师授课,提分快,高考集训班90%过一本线..高中怎么提升语文,校区地址/电话..

广告2021-02-02

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10赞·5,176浏览

对苏轼其人其文的评价或认识 100字左右

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杭州成立中国第一个公立医院,武昌成立救儿会,广州引自来水等等),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交友广阔,农民朋友不少,为海南传播文化提倡各族平等),忠义无双的好官员(宋史苏轼传记东坡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朝臣无出其右),文居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诗领宋一代之风骚,可追盛唐风采,历来列为宋诗第一人。词开豪放派,却也是婉约能手,一曲”天涯何处无芳草“婉约不负柳七。书法也是宋四家之首,留下与王羲之、颜真卿并称的天下第三行书。作为画家也是文人画创始人之一。当然他还是美食家(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等),工程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政治家(八方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侍读学士等等),哲学家(钱先生说东坡禅学大宋第一)、思想家(蜀学掌门人,留下《东坡易传》一度与程朱理学南北笑傲)、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有宋一代,东坡最具史识)、医生(留下《苏沈良方》)、茶师(留下许许多多茶诗)、制墨高手 当然还是个好老师 ,文坛好盟主,发掘提拔了“苏门六君子”。 东坡正是古代士大夫的最佳典范,为后世树立了文人从政的楷模。

71赞·3,040浏览2017-11-25

读《文赤壁》结合学过知识 谈对苏东坡的认识和评价 100字左右

没有一个文人象苏东坡这样更有人情味了,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案几尺牍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他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这些以东坡为名的什件都可以在古文中找到记载,也可以在百姓中听到传说,何故?苏东坡太聪明了,他是一个生命的哲人,生活的智者,而他高可凌云的才华偏偏又是我们这个受到多少年文化浸没的民族的一种期盼。中国人评论一个文人,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才华。才华二字寄托了中国人的向往,寄托了中国人的浪漫,寄托了中国人的敬佩。 中国人喜欢苏东坡,而他的才华、他的道德、他的功绩,也足以让我们可以喜欢。于是,我们就会把所有的向往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所以才出现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不仅如此,我们还编造出了一个“苏小妹”,编造出这个才女洞房夜难倒秦少游,津津乐道。而事实上,“苏小妹”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而我们说“苏小妹”的才华,不就是为了衬托苏东坡的才华吗? 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陶渊明太清泊了,他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体验到的;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太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苏东坡都是他的后生学生,还能有几个人敢忝列其中? 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的着,感觉得到。而他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能理所应当,心甘情愿。儒家修炼他的“苏学”,道家渲染他的“炼丹术”,佛家颂扬他和佛印的友谊,你喜欢诗歌可以吟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喜欢词曲就低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放派说他开“一代词风”,婉约派说他是“一代词宗”,画家欣赏他的《潇湘竹石图卷》,书法家临摹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而他官居高位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屡遭谪贬征示人生坎坷,人生坎坷却依然乐观豁达又能给多少人希望和力量? 苏东坡太聪明了,清人程洪《词洁》评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这是说他的词,我却把它看成是在说他这个人。如果他只是天仙,可能还真的让人敬而远之,可他是天仙,却偏偏又化作了人,化作了苏轼苏东坡。 (二)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颇能体现苏东坡的性情。苏东坡参加进士考,在试卷上他在论述“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时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但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的记载,却不敢公然提出查问,苏东坡因此,也得以封进士第二名。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说:“我杜撰的。”梅圣俞大惊:“你杜撰的!”东坡回答:“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苏东坡敢杜撰,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的才华让他惦捻先贤犹不足,还要去杜撰先贤;梅圣俞忍让苏东坡杜撰,也是因为苏东坡的才华,他的才华让梅圣俞感觉这个人即便杜撰也有道理。所以欧阳修才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然后又对儿子说:“三十年后,就没有人再谈论我了,那时谈论的是苏轼。”也难怪仁宗皇帝见到苏东坡兄弟,高兴地对左右说:“我为我的儿子找了两个宰相。” 苏东坡绝不是一个一直倒霉的人,嘉佑二年(1057),他赴京应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仅如此,嘉佑六年应制举,又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三等。整个北宋入第三等的只有四人。那一年他刚刚25岁,可谓春风得意,风光一时。盛名之下,历受了宋仁宗、真宗、神宗三代君主的“知遇之恩”。当苏轼处于党争倾轧漩涡而进退维谷时,高太后还从贬地召回他,并以“拉拢”和“托孤”的口吻对他说,他之所以从贬地起复,实在是“神宗皇帝之意。当其(神宗)饮食而停箸看文字,则内人必曰:‘此苏轼文字也。’神宗每时称曰:‘奇才,奇才!’”可是苏东坡同样具有所有真正文人具有的敏感和固执,他一生三次冤枉,十七次被贬,不能仅仅说是“小人”的诬陷。他以儒家“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安石变法,他和王安石争执于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主张变法,他就写《上神宗皇帝书》,同样洋洋万言,反对变法;被贬黄州,在东坡务农之时还上书太守去除杀婴恶俗,成立救儿会;在山东芝罘他只当了三天地方官,就是在这三天他严惩贪官污吏,并为民请命,上奏取消官盐。他不会掩饰自己的观点,身在其位就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但是在政治上,在生活中,交往中也是一样。如果他讽刺别人写的诗“就像吃了苍蝇然后呕吐出来的东西一样”算是玩笑;在风翔为陈太守作《凌虚台记》,说:“然而数世之后,欲其求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算是性情;而他为王安石所写的《制词》,早就有人看出了“此虽褒词,然其言皆有微意,览者当自得之。 (三)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人生哲理的核心。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之后,“人生如梦”得到了中国文人方方面面的诠释,魏晋文人慨叹人生如朝露,唐人李白在梦游天姥,白居易从爱情角度去说人生如梦,李公佑宦海沉沦后做“南柯一梦”。苏东坡呢?苏东坡纯粹从生命意义生命形式生命存在的感悟去探究人生奥秘。 梦总是让人想到逃避,想到无奈,想到虚幻,而苏东坡的“人生如梦”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激进的感悟,积极的试验。 毫无疑问,苏东坡是大儒,但他对佛、道同样染濡均深,但苏东坡又不佛不道,他做的是兼容并蓄。儒家讲究入世,佛家提倡出世,道家追求遁世。经历了人生苦难世道沧桑,好道慕隐独善其身的思想在苏东坡身上起伏出入,这并不奇怪。更何况,佛、道哲学与文人思想结合,本就是宋朝文人的基本倾向,他体验了文人的一种自醒、自觉和自重。而在宋朝,对佛、道的向往,将佛、道二经与文艺结合,生活方式更近佛、道,最成功最自然的并不是飘逸潇洒的苏东坡,而是严谨固执的王安石。如果说王安石对佛、道是一种敬仰,敬仰佛、道的节操、经义、生活方式,苏东坡却是一种欣赏,欣赏佛、道的超然、逸致和生命形式。以儒家精神担纲,以佛家精神超脱,以道家精神养气,这三句话,虽然有点笼统,但也能说出苏东坡对三家的态度。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互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佛、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会、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人生如梦”的人生哲理不是突然有一天惨遭迫害悟出的,而是在他人生的旅途中逐渐成熟的,他早期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种就有痕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鸿爪”的名喻,一方面表现了他初入仕途的人生迷惘;另一方面,也暗含了他把人生看作悠悠长途的思想。而他初贬黄州,写下的《定风波》可以看作“人生如梦”的初步成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都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人生不是梦是什么? 正是有了“人生如梦”的感悟,他才在一贬黄州时苦中作乐:“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戛)杖声”(《东坡》);二贬惠州,又津津乐道惠州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三贬儋耳,在几乎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能从“总角黎家三四童,日吹葱叶送迎翁”的纯朴村俗中,感到“莫作天涯万里客,溪边自有舞雩风”(《被酒独行,偏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的欢欣。感谢佛、道,虽然苏东坡也有“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梦中了了醉中醒”(《江城子·梦中了了》)、“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十拍子·白酒新开》)的痛苦麻木、逃避现实的人生悲叹,但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苏轼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柱,才让苏东坡找到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理由。因为热爱生命,他才能仕途之失时依然坚守“长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他才能在生活之艰时悠然自娱“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南堂》);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 (四) 苏东坡坚信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三大铁律,世道沧桑人生巨变又让他不得不从佛、道中得到生活的证据,可他信佛吗?信道吗?信,但他只是从另一种思想中寻找寄托和超脱,他绝不是佛教徒,也不是道士。 如果说他和佛印禅师“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磬)有余(鱼)”的故事属于传说;他带着一个妓女入寺庙,并要方丈让木鱼给妓女算是无稽之谈;他和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的故事却是有凭有局。而他晚年多次流露出对“炼丹术”的不信任,又为他不可能成为道士作了注释。想当年李白入道,围着道观疾走三天三夜,这种精神,苏东坡是不屑有的。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文章:“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这是说他的文章?难道不是说他的人吗?“不十分用力”而成大家,除了说苏东坡聪明还能说他什么?而事实上,“不十分用力”正是苏东坡的性情,也是他成为大家的必然,试想,如果苏东坡事事斤斤计较,时时处心积虑,那还是轻旷神逸洒脱不群的苏东坡吗? 苏东坡的书画俱有名气,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但他自己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开豪放派词风,后来却不复作,这固然和他人生的经历有关,但是不是也有几分不再纠缠的味道呢? 苏东坡与酒的关系最能反映他的性情。东坡爱酒,他的诗词中的酒味丝毫不比李白的淡,但他的酒量实在不如李白,他在《东皋子传后记》中言道:“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不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酒量浅而爱饮,饮而不瘾,这不就是苏东坡吗?而他说“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在《东坡八首》中他又说“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与他绝交的是旧时官场仕途的同仁,“一日无客”不至的“三子”是开酒铺的潘丙,开药店的郭遘,卖竹子的古耕道。苏东坡并不一定要借酒消愁或寄情于酒醉,“客至未尝不置酒”是他的一种礼节爱好,更是他的清逸超妙来源:http://529.gomcfl.cn/。苏东坡后来到了海南,自酿自造自取自用,因而取名“真一酒”,酒是“真一”,天底下苏东坡不也是一个“真一”吗?苏东坡哪能不理解其中奥妙,所以才在《真一酒诗》中说:“人间真一东坡老”。 宋朝有妓女陪酒的流俗,每有宴席,必召妓以助兴,苏东坡赴宴,常有歌妓请诗,苏东坡十之八九不会拒绝,他的一生,居然为歌妓写了180多首诗词,但是苏东坡好而不*,我们很少能从苏东坡的诗词中读到*词浪语,这与他的朋友,一向以句工词险著称的黄庭坚形成了对比。而他在元丰六年(1083)写下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笔调空灵轻旷,寓意悠远回味,竟然成了他的代表作:“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荒远偏僻生活艰苦,但是有了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心情,就可以把它当作家乡,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苏东坡深深理解 “心安即是家”的含义,所以他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急不躁不温不火,随遇而安无往不快。 苏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不是因为不认真不努力不重视,而是因为“心安”。 (五) 黄州毫无疑问是苏东坡人生的重要一站,不但是因为他人生第一次遭受磨难刚刚从死亡线上走来,也不单是他在这里写作了他一生中重要的著作,还因为他在这里得到了伴随他一生也伴随了他千古的雅号——东坡居士。 “东坡”这个词最早被白居易频频使用,因为白居易也有一个东坡。白居易遭贬忠州(今属四川),曾在城东土坡种花种树,并命名“东坡”,所以才有了白居易很多关于“东坡”的诗文,《东坡种花》、《别东坡花树》、《步东坡》,“东坡”二字被白居易反复吟咏。 苏东坡来到黄州,官饷停发,居家生活困难,幸得黄州通判马正卿帮助,在城东求得“故营地”(放弃荒废的军营)50亩给他,苏东坡就是靠这50亩地度过了艰难的四年生活,也是靠这50亩地让一个名字成就了千古英名。 很多人在考察“东坡”来历的时候不愿承认“东坡”二字与白居易有关,说白居易之“东坡”实是闲适之情,而苏轼之“东坡”则是生活之需。经济基础不同,使他们的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境况更为相似。而恰恰忘了一点,那就是苏东坡对白居易的敬爱,宋人周必大说:“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履行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与物无著,大略相似。”(《二老堂诗话》)苏东坡与白居易是否“大略相似”这是另一个话题,但苏东坡诗词中多引白乐天却是有根有据,“东坡”受到乐天影响应是不假。 而说苏东坡与陶渊明境况更为相似,看来好像是生活状况、经济基础相似,实际上,苏东坡在黄州和陶渊明在南山更为相似的却偏偏是心情,而不是生活。他们都亲自耕作这不假,而不要忘了,陶渊明是自求归隐,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再去吃那“五斗米”,而苏东坡是被逼无奈,只要朝廷愿意,随时可以再取他性命。他此时的心情和白居易不同,和陶渊明也是不一样。但是,白居易的闲适他不敢想象,陶渊明的洒脱他却向往。可以说,陶渊明是寄托于山水,苏东坡时寄托于陶渊明。 这才有了《江城子》一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这首词的前面有一个序:“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戍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而他复又“隐括”陶渊明《归去来辞》成《哨遍》一词,“使家童歌之,时向从于东坡,释耒而歌之,扣牛角为之节,不亦乐乎?”这一段话最重要的一句是最后四个字:“不亦乐乎?” 一方面,从精神上苏东坡有陶渊明抛去熙来攘往的污浊世界,纵浪大化,不期生灭的感悟;另一方面,在黄州,他的确也过上了陶渊明一样隐逸的生活。在经历了冤狱生死之后,苏东坡“乐乎”于田野乡间,这是他灵魂的一个歇息。所以我们在苏轼身上,常常也能寻到陶渊明的影子。有人统计,黄州期间,苏东坡几乎把陶渊明的诗应和了一遍,“只渊明,是前身”,可见苏东坡对陶渊明的向往。而这向往,其实就是苏东坡身处不幸的精神武器,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向往,才使自己没有陷入极度悲观失望之中而不能自拔。陶渊明归隐以后,“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抚摸伤痛,不忘忧思”的文人雅士之情趣,应该会激起身处逆境中的文化巨人苏轼的情感浪花。 但苏东坡与陶渊明不同。陶渊明身处乱世,统治者篡弑频繁,杀戮成性,门阀森严,政治极为黑暗。黑暗的现实已经逼出了像阮籍、嵇康这些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陶渊明以决绝的态度,远离尘世,有他的社会根源。苏东坡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言论最为自由的时代,王安石变法也好,司马光废法也罢,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国富民强。苏东坡和他们的政治观点时不相容,但他毕竟还有一颗激荡的心,一腔凌云的志,一身燃烧的情,一种积极进取的希望。所以他不会归隐,所以他总是一脚走进隐逸的山水,

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扩展资料: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百度百科-苏轼

编辑于 2019-07-1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满意

一般

反感

查看全部5个回答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提高高中生成绩的方法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来源:http://1191.gomcfl.cn/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从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是成绩就是没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试过了这个方法,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

zc.hebop.cn广告

高考语文如何拿到131分?用这份究极答题模板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轻松学习就来小红书,上万教辅资料等你来!3亿年轻人都在小红书分享美好生活,就等你来加入!免费下载~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告

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4条评论

搅记矁衙藗粐赞

给力奥

查看全部4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_全国教育品牌_规模大_高考一本过线率高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高考学校办学17年,全国教育排名前十,学校多,规模大,清北名师授课,提分快,高考集训班90%过一本线..高中怎么提升语文,校区地址/电话..

广告2021-02-02

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10赞·5,176浏览

对苏轼其人其文的评价或认识 100字左右

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杭州成立中国第一个公立医院,武昌成立救儿会,广州引自来水等等),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交友广阔,农民朋友不少,为海南传播文化提倡各族平等),忠义无双的好官员(宋史苏轼传记东坡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朝臣无出其右),文居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诗领宋一代之风骚,可追盛唐风采,历来列为宋诗第一人。词开豪放派,却也是婉约能手,一曲”天涯何处无芳草“婉约不负柳七。书法也是宋四家之首,留下与王羲之、颜真卿并称的天下第三行书。作为画家也是文人画创始人之一。当然他还是美食家(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等),工程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政治家(八方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侍读学士等等),哲学家(钱先生说东坡禅学大宋第一)、思想家(蜀学掌门人,留下《东坡易传》一度与程朱理学南北笑傲)、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有宋一代,东坡最具史识)、医生(留下《苏沈良方》)、茶师(留下许许多多茶诗)、制墨高手 当然还是个好老师 ,文坛好盟主,发掘提拔了“苏门六君子”。 东坡正是古代士大夫的最佳典范,为后世树立了文人从政的楷模。

71赞·3,040浏览2017-11-25

读《文赤壁》结合学过知识 谈对苏东坡的认识和评价 100字左右

没有一个文人象苏东坡这样更有人情味了,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案几尺牍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他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这些以东坡为名的什件都可以在古文中找到记载,也可以在百姓中听到传说,何故?苏东坡太聪明了,他是一个生命的哲人,生活的智者,而他高可凌云的才华偏偏又是我们这个受到多少年文化浸没的民族的一种期盼。中国人评论一个文人,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才华。才华二字寄托了中国人的向往,寄托了中国人的浪漫,寄托了中国人的敬佩。 中国人喜欢苏东坡,而他的才华、他的道德、他的功绩,也足以让我们可以喜欢。于是,我们就会把所有的向往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所以才出现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不仅如此,我们还编造出了一个“苏小妹”,编造出这个才女洞房夜难倒秦少游,津津乐道。而事实上,“苏小妹”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而我们说“苏小妹”的才华,不就是为了衬托苏东坡的才华吗? 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陶渊明太清泊了,他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体验到的;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太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苏东坡都是他的后生学生,还能有几个人敢忝列其中? 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的着,感觉得到。而他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能理所应当,心甘情愿。儒家修炼他的“苏学”,道家渲染他的“炼丹术”,佛家颂扬他和佛印的友谊,你喜欢诗歌可以吟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喜欢词曲就低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放派说他开“一代词风”,婉约派说他是“一代词宗”,画家欣赏他的《潇湘竹石图卷》,书法家临摹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而他官居高位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屡遭谪贬征示人生坎坷,人生坎坷却依然乐观豁达又能给多少人希望和力量? 苏东坡太聪明了,清人程洪《词洁》评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这是说他的词,我却把它看成是在说他这个人。如果他只是天仙,可能还真的让人敬而远之,可他是天仙,却偏偏又化作了人,化作了苏轼苏东坡。 (二)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颇能体现苏东坡的性情。苏东坡参加进士考,在试卷上他在论述“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时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但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的记载,却不敢公然提出查问,苏东坡因此,也得以封进士第二名。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说:“我杜撰的。”梅圣俞大惊:“你杜撰的!”东坡回答:“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苏东坡敢杜撰,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的才华让他惦捻先贤犹不足,还要去杜撰先贤;梅圣俞忍让苏东坡杜撰,也是因为苏东坡的才华,他的才华让梅圣俞感觉这个人即便杜撰也有道理。所以欧阳修才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然后又对儿子说:“三十年后,就没有人再谈论我了,那时谈论的是苏轼来源:http://1388.gomcfl.cn/。”也难怪仁宗皇帝见到苏东坡兄弟,高兴地对左右说:“我为我的儿子找了两个宰相。” 苏东坡绝不是一个一直倒霉的人,嘉佑二年(1057),他赴京应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仅如此,嘉佑六年应制举,又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三等。整个北宋入第三等的只有四人。那一年他刚刚25岁,可谓春风得意,风光一时。盛名之下,历受了宋仁宗、真宗、神宗三代君主的“知遇之恩”。当苏轼处于党争倾轧漩涡而进退维谷时,高太后还从贬地召回他,并以“拉拢”和“托孤”的口吻对他说,他之所以从贬地起复,实在是“神宗皇帝之意。当其(神宗)饮食而停箸看文字,则内人必曰:‘此苏轼文字也。’神宗每时称曰:‘奇才,奇才!’”可是苏东坡同样具有所有真正文人具有的敏感和固执,他一生三次冤枉,十七次被贬,不能仅仅说是“小人”的诬陷。他以儒家“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安石变法,他和王安石争执于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主张变法,他就写《上神宗皇帝书》,同样洋洋万言,反对变法;被贬黄州,在东坡务农之时还上书太守去除杀婴恶俗,成立救儿会;在山东芝罘他只当了三天地方官,就是在这三天他严惩贪官污吏,并为民请命,上奏取消官盐。他不会掩饰自己的观点,身在其位就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但是在政治上,在生活中,交往中也是一样。如果他讽刺别人写的诗“就像吃了苍蝇然后呕吐出来的东西一样”算是玩笑;在风翔为陈太守作《凌虚台记》,说:“然而数世之后,欲其求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算是性情;而他为王安石所写的《制词》,早就有人看出了“此虽褒词,然其言皆有微意,览者当自得之。 (三)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人生哲理的核心。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之后,“人生如梦”得到了中国文人方方面面的诠释,魏晋文人慨叹人生如朝露,唐人李白在梦游天姥,白居易从爱情角度去说人生如梦,李公佑宦海沉沦后做“南柯一梦”。苏东坡呢?苏东坡纯粹从生命意义生命形式生命存在的感悟去探究人生奥秘。 梦总是让人想到逃避,想到无奈,想到虚幻,而苏东坡的“人生如梦”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激进的感悟,积极的试验。 毫无疑问,苏东坡是大儒,但他对佛、道同样染濡均深,但苏东坡又不佛不道,他做的是兼容并蓄。儒家讲究入世,佛家提倡出世,道家追求遁世。经历了人生苦难世道沧桑,好道慕隐独善其身的思想在苏东坡身上起伏出入,这并不奇怪。更何况,佛、道哲学与文人思想结合,本就是宋朝文人的基本倾向,他体验了文人的一种自醒、自觉和自重。而在宋朝,对佛、道的向往,将佛、道二经与文艺结合,生活方式更近佛、道,最成功最自然的并不是飘逸潇洒的苏东坡,而是严谨固执的王安石。如果说王安石对佛、道是一种敬仰,敬仰佛、道的节操、经义、生活方式,苏东坡却是一种欣赏,欣赏佛、道的超然、逸致和生命形式。以儒家精神担纲,以佛家精神超脱,以道家精神养气,这三句话,虽然有点笼统,但也能说出苏东坡对三家的态度。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互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佛、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会、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人生如梦”的人生哲理不是突然有一天惨遭迫害悟出的,而是在他人生的旅途中逐渐成熟的,他早期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种就有痕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鸿爪”的名喻,一方面表现了他初入仕途的人生迷惘;另一方面,也暗含了他把人生看作悠悠长途的思想。而他初贬黄州,写下的《定风波》可以看作“人生如梦”的初步成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都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人生不是梦是什么? 正是有了“人生如梦”的感悟,他才在一贬黄州时苦中作乐:“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戛)杖声”(《东坡》);二贬惠州,又津津乐道惠州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三贬儋耳,在几乎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能从“总角黎家三四童,日吹葱叶送迎翁”的纯朴村俗中,感到“莫作天涯万里客,溪边自有舞雩风”(《被酒独行,偏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的欢欣。感谢佛、道,虽然苏东坡也有“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梦中了了醉中醒”(《江城子·梦中了了》)、“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十拍子·白酒新开》)的痛苦麻木、逃避现实的人生悲叹,但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苏轼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柱,才让苏东坡找到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理由。因为热爱生命,他才能仕途之失时依然坚守“长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他才能在生活之艰时悠然自娱“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南堂》);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 (四) 苏东坡坚信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三大铁律,世道沧桑人生巨变又让他不得不从佛、道中得到生活的证据,可他信佛吗?信道吗?信,但他只是从另一种思想中寻找寄托和超脱,他绝不是佛教徒,也不是道士。 如果说他和佛印禅师“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磬)有余(鱼)”的故事属于传说;他带着一个妓女入寺庙,并要方丈让木鱼给妓女算是无稽之谈;他和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的故事却是有凭有局。而他晚年多次流露出对“炼丹术”的不信任,又为他不可能成为道士作了注释。想当年李白入道,围着道观疾走三天三夜,这种精神,苏东坡是不屑有的。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文章:“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这是说他的文章?难道不是说他的人吗?“不十分用力”而成大家,除了说苏东坡聪明还能说他什么?而事实上,“不十分用力”正是苏东坡的性情,也是他成为大家的必然,试想,如果苏东坡事事斤斤计较,时时处心积虑,那还是轻旷神逸洒脱不群的苏东坡吗? 苏东坡的书画俱有名气,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但他自己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开豪放派词风,后来却不复作,这固然和他人生的经历有关,但是不是也有几分不再纠缠的味道呢? 苏东坡与酒的关系最能反映他的性情。东坡爱酒,他的诗词中的酒味丝毫不比李白的淡,但他的酒量实在不如李白,他在《东皋子传后记》中言道:“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不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酒量浅而爱饮,饮而不瘾,这不就是苏东坡吗?而他说“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在《东坡八首》中他又说“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与他绝交的是旧时官场仕途的同仁,“一日无客”不至的“三子”是开酒铺的潘丙,开药店的郭遘,卖竹子的古耕道。苏东坡并不一定要借酒消愁或寄情于酒醉,“客至未尝不置酒”是他的一种礼节爱好,更是他的清逸超妙。苏东坡后来到了海南,自酿自造自取自用,因而取名“真一酒”,酒是“真一”,天底下苏东坡不也是一个“真一”吗?苏东坡哪能不理解其中奥妙,所以才在《真一酒诗》中说:“人间真一东坡老”。 宋朝有妓女陪酒的流俗,每有宴席,必召妓以助兴,苏东坡赴宴,常有歌妓请诗,苏东坡十之八九不会拒绝,他的一生,居然为歌妓写了180多首诗词,但是苏东坡好而不*,我们很少能从苏东坡的诗词中读到*词浪语,这与他的朋友,一向以句工词险著称的黄庭坚形成了对比。而他在元丰六年(1083)写下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笔调空灵轻旷,寓意悠远回味,竟然成了他的代表作:“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荒远偏僻生活艰苦,但是有了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心情,就可以把它当作家乡,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苏东坡深深理解 “心安即是家”的含义,所以他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急不躁不温不火,随遇而安无往不快。 苏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不是因为不认真不努力不重视,而是因为“心安”。 (五) 黄州毫无疑问是苏东坡人生的重要一站,不但是因为他人生第一次遭受磨难刚刚从死亡线上走来,也不单是他在这里写作了他一生中重要的著作,还因为他在这里得到了伴随他一生也伴随了他千古的雅号——东坡居士。 “东坡”这个词最早被白居易频频使用,因为白居易也有一个东坡。白居易遭贬忠州(今属四川),曾在城东土坡种花种树,并命名“东坡”,所以才有了白居易很多关于“东坡”的诗文,《东坡种花》、《别东坡花树》、《步东坡》,“东坡”二字被白居易反复吟咏。 苏东坡来到黄州,官饷停发,居家生活困难,幸得黄州通判马正卿帮助,在城东求得“故营地”(放弃荒废的军营)50亩给他,苏东坡就是靠这50亩地度过了艰难的四年生活,也是靠这50亩地让一个名字成就了千古英名。 很多人在考察“东坡”来历的时候不愿承认“东坡”二字与白居易有关,说白居易之“东坡”实是闲适之情,而苏轼之“东坡”则是生活之需。经济基础不同,使他们的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境况更为相似。而恰恰忘了一点,那就是苏东坡对白居易的敬爱,宋人周必大说:“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履行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与物无著,大略相似。”(《二老堂诗话》)苏东坡与白居易是否“大略相似”这是另一个话题,但苏东坡诗词中多引白乐天却是有根有据,“东坡”受到乐天影响应是不假。 而说苏东坡与陶渊明境况更为相似,看来好像是生活状况、经济基础相似,实际上,苏东坡在黄州和陶渊明在南山更为相似的却偏偏是心情,而不是生活。他们都亲自耕作这不假,而不要忘了,陶渊明是自求归隐,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再去吃那“五斗米”,而苏东坡是被逼无奈,只要朝廷愿意,随时可以再取他性命。他此时的心情和白居易不同,和陶渊明也是不一样。但是,白居易的闲适他不敢想象,陶渊明的洒脱他却向往。可以说,陶渊明是寄托于山水,苏东坡时寄托于陶渊明。 这才有了《江城子》一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这首词的前面有一个序:“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戍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而他复又“隐括”陶渊明《归去来辞》成《哨遍》一词,“使家童歌之,时向从于东坡,释耒而歌之,扣牛角为之节,不亦乐乎?”这一段话最重要的一句是最后四个字:“不亦乐乎?” 一方面,从精神上苏东坡有陶渊明抛去熙来攘往的污浊世界,纵浪大化,不期生灭的感悟;另一方面,在黄州,他的确也过上了陶渊明一样隐逸的生活。在经历了冤狱生死之后,苏东坡“乐乎”于田野乡间,这是他灵魂的一个歇息。所以我们在苏轼身上,常常也能寻到陶渊明的影子。有人统计,黄州期间,苏东坡几乎把陶渊明的诗应和了一遍,“只渊明,是前身”,可见苏东坡对陶渊明的向往。而这向往,其实就是苏东坡身处不幸的精神武器,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向往,才使自己没有陷入极度悲观失望之中而不能自拔。陶渊明归隐以后,“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抚摸伤痛,不忘忧思”的文人雅士之情趣,应该会激起身处逆境中的文化巨人苏轼的情感浪花。 但苏东坡与陶渊明不同。陶渊明身处乱世,统治者篡弑频繁,杀戮成性,门阀森严,政治极为黑暗。黑暗的现实已经逼出了像阮籍、嵇康这些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陶渊明以决绝的态度,远离尘世,有他的社会根源。苏东坡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言论最为自由的时代,王安石变法也好,司马光废法也罢,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国富民强。苏东坡和他们的政治观点时不相容,但他毕竟还有一颗激荡的心,一腔凌云的志,一身燃烧的情,一种积极进取的希望。所以他不会归隐,所以他总是一脚走进隐逸的山水,

苏轼是什么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扩展资料: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来源:http://1336.gomcfl.cn/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百度百科-苏轼

如何客观评价苏轼?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扩展资料: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来源:http://686.gomcfl.cn/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百度百科-苏轼

编辑于 2019-07-1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满意

一般

反感

查看全部5个回答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提高高中生成绩的方法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从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是成绩就是没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试过了这个方法,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

zc.hebop.cn广告

高考语文如何拿到131分?用这份究极答题模板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轻松学习就来小红书,上万教辅资料等你来!3亿年轻人都在小红书分享美好生活,就等你来加入!免费下载~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告

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4条评论

搅记矁衙藗粐赞

给力奥来源:http://908.gomcfl.cn/

查看全部4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_全国教育品牌_规模大_高考一本过线率高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高考学校办学17年,全国教育排名前十,学校多,规模大,清北名师授课,提分快,高考集训班90%过一本线..高中怎么提升语文,校区地址/电话..

广告2021-02-02

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10赞·5,176浏览

对苏轼其人其文的评价或认识 100字左右

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杭州成立中国第一个公立医院,武昌成立救儿会,广州引自来水等等),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交友广阔,农民朋友不少,为海南传播文化提倡各族平等),忠义无双的好官员(宋史苏轼传记东坡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朝臣无出其右),文居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诗领宋一代之风骚,可追盛唐风采,历来列为宋诗第一人。词开豪放派,却也是婉约能手,一曲”天涯何处无芳草“婉约不负柳七。书法也是宋四家之首,留下与王羲之、颜真卿并称的天下第三行书。作为画家也是文人画创始人之一。当然他还是美食家(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等),工程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政治家(八方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侍读学士等等),哲学家(钱先生说东坡禅学大宋第一)、思想家(蜀学掌门人,留下《东坡易传》一度与程朱理学南北笑傲)、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有宋一代,东坡最具史识)、医生(留下《苏沈良方》)、茶师(留下许许多多茶诗)、制墨高手 当然还是个好老师 ,文坛好盟主,发掘提拔了“苏门六君子”。 东坡正是古代士大夫的最佳典范,为后世树立了文人从政的楷模。

71赞·3,040浏览2017-11-25

读《文赤壁》结合学过知识 谈对苏东坡的认识和评价 100字左右

没有一个文人象苏东坡这样更有人情味了,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案几尺牍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他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这些以东坡为名的什件都可以在古文中找到记载,也可以在百姓中听到传说,何故?苏东坡太聪明了,他是一个生命的哲人,生活的智者,而他高可凌云的才华偏偏又是我们这个受到多少年文化浸没的民族的一种期盼。中国人评论一个文人,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才华。才华二字寄托了中国人的向往,寄托了中国人的浪漫,寄托了中国人的敬佩。 中国人喜欢苏东坡,而他的才华、他的道德、他的功绩,也足以让我们可以喜欢。于是,我们就会把所有的向往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所以才出现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不仅如此,我们还编造出了一个“苏小妹”,编造出这个才女洞房夜难倒秦少游,津津乐道。而事实上,“苏小妹”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而我们说“苏小妹”的才华,不就是为了衬托苏东坡的才华吗? 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陶渊明太清泊了,他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体验到的;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太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苏东坡都是他的后生学生,还能有几个人敢忝列其中? 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的着,感觉得到。而他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能理所应当,心甘情愿。儒家修炼他的“苏学”,道家渲染他的“炼丹术”,佛家颂扬他和佛印的友谊,你喜欢诗歌可以吟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喜欢词曲就低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放派说他开“一代词风”,婉约派说他是“一代词宗”,画家欣赏他的《潇湘竹石图卷》,书法家临摹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而他官居高位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屡遭谪贬征示人生坎坷,人生坎坷却依然乐观豁达又能给多少人希望和力量? 苏东坡太聪明了,清人程洪《词洁》评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这是说他的词,我却把它看成是在说他这个人。如果他只是天仙,可能还真的让人敬而远之,可他是天仙,却偏偏又化作了人,化作了苏轼苏东坡。 (二)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颇能体现苏东坡的性情。苏东坡参加进士考,在试卷上他在论述“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时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但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的记载,却不敢公然提出查问,苏东坡因此,也得以封进士第二名。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说:“我杜撰的。”梅圣俞大惊:“你杜撰的!”东坡回答:“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苏东坡敢杜撰,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的才华让他惦捻先贤犹不足,还要去杜撰先贤;梅圣俞忍让苏东坡杜撰,也是因为苏东坡的才华,他的才华让梅圣俞感觉这个人即便杜撰也有道理。所以欧阳修才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然后又对儿子说:“三十年后,就没有人再谈论我了,那时谈论的是苏轼。”也难怪仁宗皇帝见到苏东坡兄弟,高兴地对左右说:“我为我的儿子找了两个宰相。” 苏东坡绝不是一个一直倒霉的人,嘉佑二年(1057),他赴京应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仅如此,嘉佑六年应制举,又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三等。整个北宋入第三等的只有四人。那一年他刚刚25岁,可谓春风得意,风光一时。盛名之下,历受了宋仁宗、真宗、神宗三代君主的“知遇之恩”。当苏轼处于党争倾轧漩涡而进退维谷时,高太后还从贬地召回他,并以“拉拢”和“托孤”的口吻对他说,他之所以从贬地起复,实在是“神宗皇帝之意。当其(神宗)饮食而停箸看文字,则内人必曰:‘此苏轼文字也。’神宗每时称曰:‘奇才,奇才!’”可是苏东坡同样具有所有真正文人具有的敏感和固执,他一生三次冤枉,十七次被贬,不能仅仅说是“小人”的诬陷。他以儒家“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安石变法,他和王安石争执于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主张变法,他就写《上神宗皇帝书》,同样洋洋万言,反对变法;被贬黄州,在东坡务农之时还上书太守去除杀婴恶俗,成立救儿会;在山东芝罘他只当了三天地方官,就是在这三天他严惩贪官污吏,并为民请命,上奏取消官盐。他不会掩饰自己的观点,身在其位就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但是在政治上,在生活中,交往中也是一样。如果他讽刺别人写的诗“就像吃了苍蝇然后呕吐出来的东西一样”算是玩笑;在风翔为陈太守作《凌虚台记》,说:“然而数世之后,欲其求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算是性情;而他为王安石所写的《制词》,早就有人看出了“此虽褒词,然其言皆有微意,览者当自得之。 (三)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人生哲理的核心。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之后,“人生如梦”得到了中国文人方方面面的诠释,魏晋文人慨叹人生如朝露,唐人李白在梦游天姥,白居易从爱情角度去说人生如梦,李公佑宦海沉沦后做“南柯一梦”。苏东坡呢?苏东坡纯粹从生命意义生命形式生命存在的感悟去探究人生奥秘。 梦总是让人想到逃避,想到无奈,想到虚幻,而苏东坡的“人生如梦”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激进的感悟,积极的试验。 毫无疑问,苏东坡是大儒,但他对佛、道同样染濡均深,但苏东坡又不佛不道,他做的是兼容并蓄。儒家讲究入世,佛家提倡出世,道家追求遁世。经历了人生苦难世道沧桑,好道慕隐独善其身的思想在苏东坡身上起伏出入,这并不奇怪。更何况,佛、道哲学与文人思想结合,本就是宋朝文人的基本倾向,他体验了文人的一种自醒、自觉和自重。而在宋朝,对佛、道的向往,将佛、道二经与文艺结合,生活方式更近佛、道,最成功最自然的并不是飘逸潇洒的苏东坡,而是严谨固执的王安石。如果说王安石对佛、道是一种敬仰,敬仰佛、道的节操、经义、生活方式,苏东坡却是一种欣赏,欣赏佛、道的超然、逸致和生命形式。以儒家精神担纲,以佛家精神超脱,以道家精神养气,这三句话,虽然有点笼统,但也能说出苏东坡对三家的态度。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互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佛、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会、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人生如梦”的人生哲理不是突然有一天惨遭迫害悟出的,而是在他人生的旅途中逐渐成熟的,他早期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种就有痕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鸿爪”的名喻,一方面表现了他初入仕途的人生迷惘;另一方面,也暗含了他把人生看作悠悠长途的思想。而他初贬黄州,写下的《定风波》可以看作“人生如梦”的初步成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都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人生不是梦是什么? 正是有了“人生如梦”的感悟,他才在一贬黄州时苦中作乐:“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戛)杖声”(《东坡》);二贬惠州,又津津乐道惠州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三贬儋耳,在几乎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能从“总角黎家三四童,日吹葱叶送迎翁”的纯朴村俗中,感到“莫作天涯万里客,溪边自有舞雩风”(《被酒独行,偏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的欢欣。感谢佛、道,虽然苏东坡也有“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梦中了了醉中醒”(《江城子·梦中了了》)、“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十拍子·白酒新开》)的痛苦麻木、逃避现实的人生悲叹,但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苏轼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柱,才让苏东坡找到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理由。因为热爱生命,他才能仕途之失时依然坚守“长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他才能在生活之艰时悠然自娱“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南堂》);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 (四) 苏东坡坚信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三大铁律,世道沧桑人生巨变又让他不得不从佛、道中得到生活的证据,可他信佛吗?信道吗?信,但他只是从另一种思想中寻找寄托和超脱,他绝不是佛教徒,也不是道士。 如果说他和佛印禅师“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磬)有余(鱼)”的故事属于传说;他带着一个妓女入寺庙,并要方丈让木鱼给妓女算是无稽之谈;他和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的故事却是有凭有局。而他晚年多次流露出对“炼丹术”的不信任,又为他不可能成为道士作了注释。想当年李白入道,围着道观疾走三天三夜,这种精神,苏东坡是不屑有的。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文章:“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这是说他的文章?难道不是说他的人吗?“不十分用力”而成大家,除了说苏东坡聪明还能说他什么?而事实上,“不十分用力”正是苏东坡的性情,也是他成为大家的必然,试想,如果苏东坡事事斤斤计较,时时处心积虑,那还是轻旷神逸洒脱不群的苏东坡吗? 苏东坡的书画俱有名气,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但他自己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开豪放派词风,后来却不复作,这固然和他人生的经历有关,但是不是也有几分不再纠缠的味道呢? 苏东坡与酒的关系最能反映他的性情。东坡爱酒,他的诗词中的酒味丝毫不比李白的淡,但他的酒量实在不如李白,他在《东皋子传后记》中言道:“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不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酒量浅而爱饮,饮而不瘾,这不就是苏东坡吗?而他说“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在《东坡八首》中他又说“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与他绝交的是旧时官场仕途的同仁,“一日无客”不至的“三子”是开酒铺的潘丙,开药店的郭遘,卖竹子的古耕道。苏东坡并不一定要借酒消愁或寄情于酒醉,“客至未尝不置酒”是他的一种礼节爱好,更是他的清逸超妙。苏东坡后来到了海南,自酿自造自取自用,因而取名“真一酒”,酒是“真一”,天底下苏东坡不也是一个“真一”吗?苏东坡哪能不理解其中奥妙,所以才在《真一酒诗》中说:“人间真一东坡老”。 宋朝有妓女陪酒的流俗,每有宴席,必召妓以助兴,苏东坡赴宴,常有歌妓请诗,苏东坡十之八九不会拒绝,他的一生,居然为歌妓写了180多首诗词,但是苏东坡好而不*,我们很少能从苏东坡的诗词中读到*词浪语,这与他的朋友,一向以句工词险著称的黄庭坚形成了对比。而他在元丰六年(1083)写下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笔调空灵轻旷,寓意悠远回味,竟然成了他的代表作:“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荒远偏僻生活艰苦,但是有了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心情,就可以把它当作家乡,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苏东坡深深理解 “心安即是家”的含义,所以他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急不躁不温不火,随遇而安无往不快。 苏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不是因为不认真不努力不重视,而是因为“心安”。 (五) 黄州毫无疑问是苏东坡人生的重要一站,不但是因为他人生第一次遭受磨难刚刚从死亡线上走来,也不单是他在这里写作了他一生中重要的著作,还因为他在这里得到了伴随他一生也伴随了他千古的雅号——东坡居士。 “东坡”这个词最早被白居易频频使用,因为白居易也有一个东坡。白居易遭贬忠州(今属四川),曾在城东土坡种花种树,并命名“东坡”,所以才有了白居易很多关于“东坡”的诗文,《东坡种花》、《别东坡花树》、《步东坡》,“东坡”二字被白居易反复吟咏。 苏东坡来到黄州,官饷停发,居家生活困难,幸得黄州通判马正卿帮助,在城东求得“故营地”(放弃荒废的军营)50亩给他,苏东坡就是靠这50亩地度过了艰难的四年生活,也是靠这50亩地让一个名字成就了千古英名。 很多人在考察“东坡”来历的时候不愿承认“东坡”二字与白居易有关,说白居易之“东坡”实是闲适之情,而苏轼之“东坡”则是生活之需。经济基础不同,使他们的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境况更为相似。而恰恰忘了一点,那就是苏东坡对白居易的敬爱,宋人周必大说:“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履行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与物无著,大略相似。”(《二老堂诗话》)苏东坡与白居易是否“大略相似”这是另一个话题,但苏东坡诗词中多引白乐天却是有根有据,“东坡”受到乐天影响应是不假。 而说苏东坡与陶渊明境况更为相似,看来好像是生活状况、经济基础相似,实际上,苏东坡在黄州和陶渊明在南山更为相似的却偏偏是心情,而不是生活。他们都亲自耕作这不假,而不要忘了,陶渊明是自求归隐,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再去吃那“五斗米”,而苏东坡是被逼无奈,只要朝廷愿意,随时可以再取他性命。他此时的心情和白居易不同,和陶渊明也是不一样。但是,白居易的闲适他不敢想象,陶渊明的洒脱他却向往。可以说,陶渊明是寄托于山水,苏东坡时寄托于陶渊明。 这才有了《江城子》一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这首词的前面有一个序:“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戍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而他复又“隐括”陶渊明《归去来辞》成《哨遍》一词,“使家童歌之,时向从于东坡,释耒而歌之,扣牛角为之节,不亦乐乎?”这一段话最重要的一句是最后四个字:“不亦乐乎?” 一方面,从精神上苏东坡有陶渊明抛去熙来攘往的污浊世界,纵浪大化,不期生灭的感悟;另一方面,在黄州,他的确也过上了陶渊明一样隐逸的生活。在经历了冤狱生死之后,苏东坡“乐乎”于田野乡间,这是他灵魂的一个歇息。所以我们在苏轼身上,常常也能寻到陶渊明的影子。有人统计,黄州期间,苏东坡几乎把陶渊明的诗应和了一遍,“只渊明,是前身”,可见苏东坡对陶渊明的向往。而这向往,其实就是苏东坡身处不幸的精神武器,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向往,才使自己没有陷入极度悲观失望之中而不能自拔。陶渊明归隐以后,“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抚摸伤痛,不忘忧思”的文人雅士之情趣,应该会激起身处逆境中的文化巨人苏轼的情感浪花。 但苏东坡与陶渊明不同。陶渊明身处乱世,统治者篡弑频繁,杀戮成性,门阀森严,政治极为黑暗。黑暗的现实已经逼出了像阮籍、嵇康这些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陶渊明以决绝的态度,远离尘世,有他的社会根源。苏东坡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言论最为自由的时代,王安石变法也好,司马光废法也罢,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国富民强。苏东坡和他们的政治观点时不相容,但他毕竟还有一颗激荡的心,一腔凌云的志,一身燃烧的情,一种积极进取的希望。所以他不会归隐,所以他总是一脚走进隐逸的山水,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来源:http://557.gomcfl.cn/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扩展资料: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百度百科-苏轼

编辑于 2019-07-1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满意来源:http://1194.gomcfl.cn/

一般

反感

查看全部5个回答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提高高中生成绩的方法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从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是成绩就是没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试过了这个方法,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

zc.hebop.cn广告

高考语文如何拿到131分?用这份究极答题模板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轻松学习就来小红书,上万教辅资料等你来!3亿年轻人都在小红书分享美好生活,就等你来加入!免费下载~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告

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4条评论

搅记矁衙藗粐赞

给力奥

查看全部4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_全国教育品牌_规模大_高考一本过线率高

高中怎么提升语文,高考学校办学17年,全国教育排名前十,学校多,规模大,清北名师授课,提分快,高考集训班90%过一本线..高中怎么提升语文,校区地址/电话..

广告2021-02-02

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10赞·5,176浏览来源:http://1051.gomcfl.cn/

对苏轼其人其文的评价或认识 100字左右

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杭州成立中国第一个公立医院,武昌成立救儿会,广州引自来水等等),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交友广阔,农民朋友不少,为海南传播文化提倡各族平等),忠义无双的好官员(宋史苏轼传记东坡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朝臣无出其右),文居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诗领宋一代之风骚,可追盛唐风采,历来列为宋诗第一人。词开豪放派,却也是婉约能手,一曲”天涯何处无芳草“婉约不负柳七来源:http://1157.gomcfl.cn/。书法也是宋四家之首,留下与王羲之、颜真卿并称的天下第三行书。作为画家也是文人画创始人之一。当然他还是美食家(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等),工程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政治家(八方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侍读学士等等),哲学家(钱先生说东坡禅学大宋第一)、思想家(蜀学掌门人,留下《东坡易传》一度与程朱理学南北笑傲)、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有宋一代,东坡最具史识)、医生(留下《苏沈良方》)、茶师(留下许许多多茶诗)、制墨高手 当然还是个好老师 ,文坛好盟主,发掘提拔了“苏门六君子”。 东坡正是古代士大夫的最佳典范,为后世树立了文人从政的楷模。

71赞·3,040浏览2017-11-25

读《文赤壁》结合学过知识 谈对苏东坡的认识和评价 100字左右

没有一个文人象苏东坡这样更有人情味了,他不但活在诗词歌赋案几尺牍中,还活在一个个普通的百姓的生活里。他毫无疑问是阳春白雪,但他却在下里巴人中也能找到知音。这些以东坡为名的什件都可以在古文中找到记载,也可以在百姓中听到传说,何故?苏东坡太聪明了,他是一个生命的哲人,生活的智者,而他高可凌云的才华偏偏又是我们这个受到多少年文化浸没的民族的一种期盼。中国人评论一个文人,喜欢用的一个词语就是才华。才华二字寄托了中国人的向往,寄托了中国人的浪漫,寄托了中国人的敬佩。 中国人喜欢苏东坡,而他的才华、他的道德、他的功绩,也足以让我们可以喜欢。于是,我们就会把所有的向往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所以才出现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不仅如此,我们还编造出了一个“苏小妹”,编造出这个才女洞房夜难倒秦少游,津津乐道。而事实上,“苏小妹”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而我们说“苏小妹”的才华,不就是为了衬托苏东坡的才华吗? 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陶渊明太清泊了,他的心境不是一般人能体验到的;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欧阳修太高贵了,连苏舜卿、梅尧臣、王安石、苏东坡都是他的后生学生,还能有几个人敢忝列其中? 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的着,感觉得到。而他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让我们喜欢的时候也能理所应当,心甘情愿。儒家修炼他的“苏学”,道家渲染他的“炼丹术”,佛家颂扬他和佛印的友谊,你喜欢诗歌可以吟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喜欢词曲就低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放派说他开“一代词风”,婉约派说他是“一代词宗”,画家欣赏他的《潇湘竹石图卷》,书法家临摹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而他官居高位让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屡遭谪贬征示人生坎坷,人生坎坷却依然乐观豁达又能给多少人希望和力量? 苏东坡太聪明了,清人程洪《词洁》评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这是说他的词,我却把它看成是在说他这个人。如果他只是天仙,可能还真的让人敬而远之,可他是天仙,却偏偏又化作了人,化作了苏轼苏东坡。 (二)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颇能体现苏东坡的性情。苏东坡参加进士考,在试卷上他在论述“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时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但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与皋陶有关此事的记载,却不敢公然提出查问,苏东坡因此,也得以封进士第二名。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东坡:“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苏东坡说:“我杜撰的来源:http://1209.gomcfl.cn/。”梅圣俞大惊:“你杜撰的!”东坡回答:“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苏东坡敢杜撰,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的才华让他惦捻先贤犹不足,还要去杜撰先贤;梅圣俞忍让苏东坡杜撰,也是因为苏东坡的才华,他的才华让梅圣俞感觉这个人即便杜撰也有道理。所以欧阳修才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然后又对儿子说:“三十年后,就没有人再谈论我了,那时谈论的是苏轼。”也难怪仁宗皇帝见到苏东坡兄弟,高兴地对左右说:“我为我的儿子找了两个宰相。” 苏东坡绝不是一个一直倒霉的人,嘉佑二年(1057),他赴京应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仅如此,嘉佑六年应制举,又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三等。整个北宋入第三等的只有四人。那一年他刚刚25岁,可谓春风得意,风光一时。盛名之下,历受了宋仁宗、真宗、神宗三代君主的“知遇之恩”。当苏轼处于党争倾轧漩涡而进退维谷时,高太后还从贬地召回他,并以“拉拢”和“托孤”的口吻对他说,他之所以从贬地起复,实在是“神宗皇帝之意。当其(神宗)饮食而停箸看文字,则内人必曰:‘此苏轼文字也。’神宗每时称曰:‘奇才,奇才!’”可是苏东坡同样具有所有真正文人具有的敏感和固执,他一生三次冤枉,十七次被贬,不能仅仅说是“小人”的诬陷。他以儒家“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安石变法,他和王安石争执于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主张变法,他就写《上神宗皇帝书》,同样洋洋万言,反对变法;被贬黄州,在东坡务农之时还上书太守去除杀婴恶俗,成立救儿会;在山东芝罘他只当了三天地方官,就是在这三天他严惩贪官污吏,并为民请命,上奏取消官盐。他不会掩饰自己的观点,身在其位就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但是在政治上,在生活中,交往中也是一样。如果他讽刺别人写的诗“就像吃了苍蝇然后呕吐出来的东西一样”算是玩笑;在风翔为陈太守作《凌虚台记》,说:“然而数世之后,欲其求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算是性情;而他为王安石所写的《制词》,早就有人看出了“此虽褒词,然其言皆有微意,览者当自得之。 (三)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人生哲理的核心。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之后,“人生如梦”得到了中国文人方方面面的诠释,魏晋文人慨叹人生如朝露,唐人李白在梦游天姥,白居易从爱情角度去说人生如梦,李公佑宦海沉沦后做“南柯一梦”。苏东坡呢?苏东坡纯粹从生命意义生命形式生命存在的感悟去探究人生奥秘。 梦总是让人想到逃避,想到无奈,想到虚幻,而苏东坡的“人生如梦”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激进的感悟,积极的试验。 毫无疑问,苏东坡是大儒,但他对佛、道同样染濡均深,但苏东坡又不佛不道,他做的是兼容并蓄。儒家讲究入世,佛家提倡出世,道家追求遁世。经历了人生苦难世道沧桑,好道慕隐独善其身的思想在苏东坡身上起伏出入,这并不奇怪。更何况,佛、道哲学与文人思想结合,本就是宋朝文人的基本倾向,他体验了文人的一种自醒、自觉和自重。而在宋朝,对佛、道的向往,将佛、道二经与文艺结合,生活方式更近佛、道,最成功最自然的并不是飘逸潇洒的苏东坡,而是严谨固执的王安石。如果说王安石对佛、道是一种敬仰,敬仰佛、道的节操、经义、生活方式,苏东坡却是一种欣赏,欣赏佛、道的超然、逸致和生命形式。以儒家精神担纲,以佛家精神超脱,以道家精神养气,这三句话,虽然有点笼统,但也能说出苏东坡对三家的态度。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互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佛、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会、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人生如梦”的人生哲理不是突然有一天惨遭迫害悟出的,而是在他人生的旅途中逐渐成熟的,他早期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种就有痕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泥鸿爪”的名喻,一方面表现了他初入仕途的人生迷惘;另一方面,也暗含了他把人生看作悠悠长途的思想。而他初贬黄州,写下的《定风波》可以看作“人生如梦”的初步成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都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人生不是梦是什么? 正是有了“人生如梦”的感悟,他才在一贬黄州时苦中作乐:“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戛)杖声”(《东坡》);二贬惠州,又津津乐道惠州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三贬儋耳,在几乎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能从“总角黎家三四童,日吹葱叶送迎翁”的纯朴村俗中,感到“莫作天涯万里客,溪边自有舞雩风”(《被酒独行,偏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的欢欣。感谢佛、道,虽然苏东坡也有“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霜降水痕收》)、“梦中了了醉中醒”(《江城子·梦中了了》)、“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十拍子·白酒新开》)的痛苦麻木、逃避现实的人生悲叹,但佛、道思想的清旷达观襟怀成了苏轼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柱,才让苏东坡找到了更多的热爱生命的理由。因为热爱生命,他才能仕途之失时依然坚守“长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他才能在生活之艰时悠然自娱“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南堂》);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 (四) 苏东坡坚信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三大铁律,世道沧桑人生巨变又让他不得不从佛、道中得到生活的证据,可他信佛吗?信道吗?信,但他只是从另一种思想中寻找寄托和超脱,他绝不是佛教徒,也不是道士。 如果说他和佛印禅师“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磬)有余(鱼)”的故事属于传说;他带着一个妓女入寺庙,并要方丈让木鱼给妓女算是无稽之谈;他和佛印“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忙。”的故事却是有凭有局。而他晚年多次流露出对“炼丹术”的不信任,又为他不可能成为道士作了注释。想当年李白入道,围着道观疾走三天三夜,这种精神,苏东坡是不屑有的。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文章:“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这是说他的文章?难道不是说他的人吗?“不十分用力”而成大家,除了说苏东坡聪明还能说他什么?而事实上,“不十分用力”正是苏东坡的性情,也是他成为大家的必然,试想,如果苏东坡事事斤斤计较,时时处心积虑,那还是轻旷神逸洒脱不群的苏东坡吗? 苏东坡的书画俱有名气,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但他自己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开豪放派词风,后来却不复作,这固然和他人生的经历有关,但是不是也有几分不再纠缠的味道呢? 苏东坡与酒的关系最能反映他的性情。东坡爱酒,他的诗词中的酒味丝毫不比李白的淡,但他的酒量实在不如李白,他在《东皋子传后记》中言道:“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不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酒量浅而爱饮,饮而不瘾,这不就是苏东坡吗?而他说“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在《东坡八首》中他又说“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与他绝交的是旧时官场仕途的同仁,“一日无客”不至的“三子”是开酒铺的潘丙,开药店的郭遘,卖竹子的古耕道。苏东坡并不一定要借酒消愁或寄情于酒醉,“客至未尝不置酒”是他的一种礼节爱好,更是他的清逸超妙。苏东坡后来到了海南,自酿自造自取自用,因而取名“真一酒”,酒是“真一”,天底下苏东坡不也是一个“真一”吗?苏东坡哪能不理解其中奥妙,所以才在《真一酒诗》中说:“人间真一东坡老”。 宋朝有妓女陪酒的流俗,每有宴席,必召妓以助兴,苏东坡赴宴,常有歌妓请诗,苏东坡十之八九不会拒绝,他的一生,居然为歌妓写了180多首诗词,但是苏东坡好而不*,我们很少能从苏东坡的诗词中读到*词浪语,这与他的朋友,一向以句工词险著称的黄庭坚形成了对比。而他在元丰六年(1083)写下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笔调空灵轻旷,寓意悠远回味,竟然成了他的代表作:“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荒远偏僻生活艰苦,但是有了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心情,就可以把它当作家乡,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苏东坡深深理解 “心安即是家”的含义,所以他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急不躁不温不火,随遇而安无往不快。 苏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不是因为不认真不努力不重视,而是因为“心安”。 (五) 黄州毫无疑问是苏东坡人生的重要一站,不但是因为他人生第一次遭受磨难刚刚从死亡线上走来,也不单是他在这里写作了他一生中重要的著作,还因为他在这里得到了伴随他一生也伴随了他千古的雅号——东坡居士。 “东坡”这个词最早被白居易频频使用,因为白居易也有一个东坡。白居易遭贬忠州(今属四川),曾在城东土坡种花种树,并命名“东坡”,所以才有了白居易很多关于“东坡”的诗文,《东坡种花》、《别东坡花树》、《步东坡》,“东坡”二字被白居易反复吟咏。 苏东坡来到黄州,官饷停发,居家生活困难,幸得黄州通判马正卿帮助,在城东求得“故营地”(放弃荒废的军营)50亩给他,苏东坡就是靠这50亩地度过了艰难的四年生活,也是靠这50亩地让一个名字成就了千古英名。 很多人在考察“东坡”来历的时候不愿承认“东坡”二字与白居易有关,说白居易之“东坡”实是闲适之情,而苏轼之“东坡”则是生活之需。经济基础不同,使他们的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苏东坡与陶渊明的境况更为相似。而恰恰忘了一点,那就是苏东坡对白居易的敬爱,宋人周必大说:“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履行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与物无著,大略相似。”(《二老堂诗话》)苏东坡与白居易是否“大略相似”这是另一个话题,但苏东坡诗词中多引白乐天却是有根有据,“东坡”受到乐天影响应是不假。 而说苏东坡与陶渊明境况更为相似,看来好像是生活状况、经济基础相似,实际上,苏东坡在黄州和陶渊明在南山更为相似的却偏偏是心情,而不是生活。他们都亲自耕作这不假,而不要忘了,陶渊明是自求归隐,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再去吃那“五斗米”,而苏东坡是被逼无奈,只要朝廷愿意,随时可以再取他性命。他此时的心情和白居易不同,和陶渊明也是不一样。但是,白居易的闲适他不敢想象,陶渊明的洒脱他却向往。可以说,陶渊明是寄托于山水,苏东坡时寄托于陶渊明。 这才有了《江城子》一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这首词的前面有一个序:“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戍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而他复又“隐括”陶渊明《归去来辞》成《哨遍》一词,“使家童歌之,时向从于东坡,释耒而歌之,扣牛角为之节,不亦乐乎?”这一段话最重要的一句是最后四个字:“不亦乐乎?” 一方面,从精神上苏东坡有陶渊明抛去熙来攘往的污浊世界,纵浪大化,不期生灭的感悟;另一方面,在黄州,他的确也过上了陶渊明一样隐逸的生活。在经历了冤狱生死之后,苏东坡“乐乎”于田野乡间,这是他灵魂的一个歇息。所以我们在苏轼身上,常常也能寻到陶渊明的影子。有人统计,黄州期间,苏东坡几乎把陶渊明的诗应和了一遍,“只渊明,是前身”,可见苏东坡对陶渊明的向往。而这向往,其实就是苏东坡身处不幸的精神武器,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正是有了这种向往,才使自己没有陷入极度悲观失望之中而不能自拔。陶渊明归隐以后,“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抚摸伤痛,不忘忧思”的文人雅士之情趣,应该会激起身处逆境中的文化巨人苏轼的情感浪花。 但苏东坡与陶渊明不同。陶渊明身处乱世,统治者篡弑频繁,杀戮成性,门阀森严,政治极为黑暗。黑暗的现实已经逼出了像阮籍、嵇康这些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陶渊明以决绝的态度,远离尘世,有他的社会根源。苏东坡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言论最为自由的时代,王安石变法也好,司马光废法也罢,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国富民强。苏东坡和他们的政治观点时不相容,但他毕竟还有一颗激荡的心,一腔凌云的志,一身燃烧的情,一种积极进取的希望。所以他不会归隐,所以他总是一脚走进隐逸的山水,来源:http://572.gomcfl.cn/

关于“你对苏轼有什么认识与评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来源:http://1295.gomcf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