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配年龄上,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丈夫年长于妻子”这一模式占主流,即使妻子年纪稍大,一般也都是在三两岁之间。若论起纳妾,那男人们更是非要挑选比自己年少许多的对象。
然而在明朝的深宫里,曾经出现过完全相反的事情。一个比皇帝年长十九岁的母亲辈女人,高居专宠之位,甚至凌驾于皇后之上。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六千粉黛、佳丽无数的后宫中,皇帝对这个中人之姿、脾性粗俗、扰乱朝政内宫、被世人恨之入骨的女人不但专宠,甚至到了生死相随的地步。她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万贵妃。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贵妃能得到明宪宗的“三千宠爱于一身”,自然也是有其原因的。
公元1466 年(明成化二年)夏天,一个男婴在一个宫女样貌的女子怀里渐渐冰冷,他就是年幼的成化皇帝朱见深,偎依在宫女万贞儿身侧,悲伤而无助。
宫女万贞儿原本是朱见深的祖母孙太后的侍女,二十岁那年,她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去照顾刚刚立为太子的朱见深。那一年朱见深刚满一岁,他是明英宗的长子,“土木堡之变”中父皇被俘,叔父监国,祖母孙皇后为防万一立其为太子。三年后,赖在龙椅上的叔父把父亲软禁在南宫,也顺手废了朱见深的太子身份,并把他赶出紫禁城。还好,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养母万贞儿一直和他在一起。万贞儿不仅与朱见深共同品尝生命的苦果,在这个孩子稍稍长大后,还给了他一枚甜蜜的禁果,让他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十岁的时候,朱见深的命运随着父亲明英宗“夺门之变”复位成功,再次发生改变,他又成了大明帝国的皇太子。几年后, 英宗驾崩。公元1464 年,朱见深继位,年号成化。虽然皇帝后宫中佳丽万千,但是婀娜多姿的嫔妃们,每夜只能苦守宫殿的孤灯,始终等不来帝王的温存,成化皇帝去了哪里呢?
明代的永巷都设有路灯,夜幕降临时专有太监从内库提取燃油,点亮路灯。 与路灯同时点亮的,是东西十二宫宫院门前的红纱灯,一旦皇帝临幸某宫,那么此宫门上的红纱灯就会先行卸下,而成化帝的红纱灯只为万贞儿起落开合。朱见深18 岁登基时,万贞儿已经37 岁,并开始发福。《明史·后妃传》说她“机警,善迎帝意”,但关于她的容貌是否美丽,没有任何记载。
皇帝的母亲周太后难以理解儿子如此专注的爱情,不禁发问:“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儿子回答:“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年轻貌美的皇后也无法理解,更无法容忍这种爱情,她抓住万贞儿一个小小的过错,借题发挥,结结实实地打了万贞儿一顿板子,但这顿板子可着实打在了皇帝的心窝上,后果是皇后被废黜并打入了冷宫。
按朱见深本意,皇后非万贞儿不可,但皇太后绝不会让一个宫女出身且年老色衰的人母仪天下。而万贞儿本人实在不具备做皇后的资格,她的年纪足以做太子的母亲,而且相貌平平、身材宽阔又性格泼辣,非但没有什么淑女气质,反倒胆大声洪,喜欢出头露面,很像一个管家婆,对朱见深的所有事情都要管。
皇后被废的第二年,万贞儿以39岁的高龄产下一子,第一次作了父亲的朱见深大喜过望,派太监大祀山河,万贞儿也因此获得了仅次于皇后的名分——贵妃。在险象环生的内廷里,除了皇帝随时可能生变的爱情,这个皇长子,就是万贵妃一张最可靠的护身符,但谁知这张护身符比爱情还要脆弱,孩子未满周岁,没等正式命名就夭折了。
幸好朱见深的爱一如既往。然而,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帝国无后,皇帝不急大臣急。主政的大学士彭时劝导朱见深:“今嫔嫱众多,维熊(生子)无兆,望陛下均恩爱,为宗社大计。”皇帝一句话就给顶了回去:“内事也,朕自主之。”话虽如此,爱情与江山的分量朱见深还是会掂量掂量的。这次不愉快的君臣对话一年后,一位嫔妃为皇帝生出了第二个儿子,两岁时,这个男孩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死神再次降临,关于孩子的死因,宫中传言直指万贵妃。真是其所为,还是遭人嫁祸?反正死了儿子的父亲,没有流露出悲痛欲绝,更没有追查到底的决心。
万贵妃的勇气,像她的体重一样不可一世地膨胀起来。朱见深每一次临幸其他嫔妃宫女都记录在案,宫中一旦有女人怀上龙种,就有人及时报告给万贵妃。于是,这个还没有成形的胎儿,随着一杯堕胎药结束了生命。
成化十一年,朱见深一觉醒来,面对铜镜叹息道:“老将至而无子。”当时朱见深29 岁,宫闱黑幕的折磨已经使他华发早生。伺候皇帝梳头的太监张敏就势跪倒:“老奴死罪!”朱见深不明白这个一向寡言少事的奴才究竟犯了什么过错。“老奴欺君,万岁已有子也。”这个忠诚的太监,委婉地道出了保护皇帝骨肉的过程。
原来,孩子的母亲纪氏是管理内廷书库的女官,聪敏而机灵。在一次与皇帝愉悦的对话后,皇帝临幸了纪氏,她顺理成章地怀孕,万贵妃也顺理成章地送来了堕胎药。然而,这个未成形的孩子并未死去,纪氏的小腹一天天隆起,太监张敏向万贵妃解释说那是一种怪病。于是,纪氏被送到了北海西侧的安乐堂。在那里,孩子降生后母亲抱着儿子彻夜未眠,然后对着赶来探望的太监张敏说:“把孩子抱走,溺死。”张敏说:“皇帝还没有儿子,怎么能就这样丢弃呢?”于是,在这个暗无天日的房间里,孩子一天天长大,直至长到六岁还未见过他的亲生父亲。
皇帝大喜,急忙派人去迎接从未谋面的儿子。在皇帝派来的金马车前,纪氏抱住孩子哭泣:“儿去,吾不得生!”在为孩子穿上新衣服后,母亲嘱咐道:“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孩子张开小手,迎着阳光奔向紫禁城。朱见深抱起孩子看了很久,流泪说道:“是我的儿子,像我,像我……”以上故事绝非虚构,它被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最权威的官方史书《明史》中。
纪氏死了,在儿子得见天日的一个月后。关于她的死因,《明史》这样写道:“或曰(万)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差不多同时,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了。没有什么意外,他们早已清醒地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与此同时,几乎得到皇帝全部爱情的万贞儿也快乐不起来了。在皇帝父子相认的那一天,整座紫禁城欢声雷动,只有万贞儿几近崩溃,她不停哭喊着:“群小骗我,群小骗我……”
一个月后,那些“骗她的群小”接连暴亡。在失去母亲纪氏和保护人太监张敏后,小皇子的生命变得岌岌可危。这时,祖母周太后将这个可怜的孩子拉进自己的怀里,偌大的紫禁城,恐怕只有周太后的臂弯,才可以挡得住万贞儿的杀手。
这时的万贞儿已经年近半百,彻底失去了再次生育的可能。或许为了改善与小皇子的关系,有一天她主动向周太后请示,想请小皇子到自己的宫中吃饭,周太后在小皇子临行前再三叮嘱道:“你只管去,但什么也别吃。”果然,无论万贞儿如何殷勤,小皇子就是滴水不进。万贞儿问其故,只说:“已饱。”再问,就直言:“怕菜中有毒。”万贞儿叹道:“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这样,他日必定鱼肉我!”自此,万贞儿跌入愤恨恐惧而又无可奈何的精神苦海。
紫禁城内廷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幅怪异的图景:每次成化皇帝朱见深乘车出行,车前都有一个身体肥硕的妇人“戎装前驱”,一身铠甲的万贞儿更像是在对那些觊觎皇帝的女人们示威。
万贞儿58 岁的时候死了,当时她正在鞭打一个犯错的奴婢,“怒极,气咽痰涌不复苏。” 万氏一死,宫中女人纷纷长出一口气,而成化皇帝朱见深却一下子失了元气,他每日哀叹:“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几个月后,抑郁而终,时年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