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在历史课上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在历史课上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在历史课上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新课程使品德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 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 明确合作学习中的职责

在课堂中,很多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按顺序说一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要派代表?怎么派?派谁?这些问题所反映的其实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职责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习惯。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笔者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从中,我们还能发现明确的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3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热闹非凡,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著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笔者也会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4 恰当地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笔者经常性的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课题计划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

如何有效进行历史课堂的小组合作

新课程使品德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

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在历史教学中的

新课程使品德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 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动起来

1,选择开放性的问题,

2,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有一定的资料背景

3,制定规则,保证每个人的发言权。

4,小组必须有结论,达成一致意见;若不能达成意见,要形成多数人意见,同时讲不同意见保留附后。

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设定“悬念”

,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 *** 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着你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长用,称之为“悬念”设定。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定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中融入情感教学

我认为历史教授融入情感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您作为老师的话,不可以太主观。每个人都有权对历史事件带有乃至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凡事没有绝对。当然我觉得作为中国的历史老师,是允许提倡在爱国教育方面,对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带有一些主管评判的。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演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络。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演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络。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教学策略

在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更主动、更有 *** 的学习。历史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同时也为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论述了历史合作学习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历史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对当前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初中历史论文怎么写基本结构如下:

1、题目:题目是论文内容的概括,向读者说明研究的主要问题。一个好的学术论文题目应当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文字简练、新颖,范围明确,便于分类的

2、前言:前言又或者序言、导言、绪论,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目的、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等。

3、正文:正文部分占全文大部分篇幅。这部分必须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写作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使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用观点去表现主题,使观点与主题相一致。

4、结论:结论是经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结论应指出所得的结果是否支持假设,或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5、参考文献:这部分包括参考的文章、书目等,附在论文的末尾。论文结构框架,主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名称(题目)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30个字.

2.作者姓名和单位论文的署名包括: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的人员,直接参与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人员,参加撰写论文的人员.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联合完成的论文,应根据每个人员的贡献大小或根据约定排列名次。

3.论文摘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重要的学术论文不超过1500字数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语.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记录表

初中学生思想基本处于问题认识的初级阶段,所以对历史的教授学习一定要把握深度。只能讨论浅层的、方向性的、有启发性的、带有正向引导意义的问题。那种有争论性的、关乎人性内在丑陋本质的东西都要暂时被搁置起来。留待他们思想成熟,接受能力强的时候再让他们接触。

集体备课中怎样提高九年级历史成绩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

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

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

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

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

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

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

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

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

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

《哪座房子最漂亮》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第 7周星期二参加教师徐婉兰麦丽胜夏文燕陆雪花课题《哪座房子最漂亮》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横钩、弯钩两个笔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本课重难点识字、背诵课文。

内容简介一、看图激趣,谈话引入。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四、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六、指导书写七、拓展活动。

赞美我们的学校。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讨论一下,各学校教研组中,各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怎样进行才有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

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

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

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

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

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

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

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

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

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

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

(转载) 目前,历史教学是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正经历着转型和变化。

可以说,历史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这种形势下,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上好一节课,备好课是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教好课。

因此教师的备课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来说。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面对新课程这个大背景,初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呢?一、变被动、机械的备课方式为灵活的、动态的备课方式 传统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老师来控制。

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我们说这种方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

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做了规定。 当前,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定教”。

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而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变化中充实和完善。

研究表明:教师在一堂课上要做出30个左右的决定,这意味着教师要在不断变化的情景中随机地采取行动。要在一节课上做出那么多的反应并力求准确,这些不是固定教案所能解决的,而要靠教师的“临场发挥”。

这样看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既是可以预设的,又是不可预设的,可以这样说,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比较粗的一次设计。然后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新问题的出现,随时调整教案乃至进行二度设计。

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粗线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

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材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二、少用经验多研究新问题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是课内,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立钻研教材,选择教法。

然后在课堂上将它们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就不可能有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不可能调控好课堂,处理临时性问题,只能凭借经验。因此,我们提倡“研究型备课”,即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用教材。

要知道教材不是经典,只是教与学的蓝本。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

新课程所主张的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和处理。现在课改年级用的新教材应用了大量现实材料,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但并不是教案、学案,仍需要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加工处理。

一定要改变过去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的现象。总之,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灵性和活力。

新课程下的备课就是教研,备课引导课改。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自身的一次创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

所以,当前教师的备课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三、认真撰写教案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有哪些

一、备课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1)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每节课、每个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使整个教学活动构成一个整体。(2)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课标划分单元及制订课时计划,计划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3)讲授历史要把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要坚持以下观点: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先进的阶级必将战胜腐朽没落的阶级;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我国各民族共同推动我国历史发展;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

2.深入钻研教材。(1)通读教材,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每节课在全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注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准确掌握历史教材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2)对教材中的地图、插图、表格、学生练习图、教学用图要通读牢记,能熟练准确地掌握、运用图表及教具。

(3)认真学习有关历史参考资料,丰富教学内容。3.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2)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3)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活动中。4.写好教案。

(1)教案中要写出明确的教学目的、重点及难点,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解决重点及难点手段。(2)要有明确的教学步骤,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

准备好教学用具,设计出板书。(3)板书设计应做到层次分明,标题醒目,内容精确,重点突出,板面整洁而活泼,便于学生抄写及记忆。

(4)教案中除了写出教学内容,还应写出课堂提问、复习、小结、练习及作业 的内容。(5)教案书写要整齐、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二、上课1.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遵守时间,按时上下课。2.通过提问、谈话、复习旧课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进行授课。

3.根据设计,按照教案安排,围绕教学目的,以教材为依据进行讲解,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4.掌握好课堂节奏,注意学生动态,适时提问,积极启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5.突出历史课的特点,即历史课的政治性、阶级性。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立场去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6.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图表及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7.注意课堂用语,注意仪表,教学语言要亲切,感人,感情要丰富。

8.课堂上要有学生活动的时间,课堂练习应当当堂完成,当堂订正。三、辅导1.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外作业、小测验与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应记录在案,分类归纳总结与讲评。

2.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课堂回答问题的能力。3.指导学生自学,使之读史明理,能在繁杂的历史史实中理出历史发展的线索,树立唯物史观,不断提高阶级觉悟。

4.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开展小论文、小竞赛活动。

5.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遗址,观看历史题材的影剧及展览。6.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组织互学小组,分类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力。

四、作业1.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布置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应形式多样,通过作业,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要记分或写评语,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纠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于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3.掌握学生作业量,每周一至一个半小时这宜。

建立作业成绩登记册,作业成绩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有哪些

一、备课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1)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每节课、每个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使整个教学活动构成一个整体。

(2)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课标划分单元及制订课时计划,计划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3)讲授历史要把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要坚持以下观点: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先进的阶级必将战胜腐朽没落的阶级;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我国各民族共同推动我国历史发展;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

2.深入钻研教材。

(1)通读教材,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每节课在全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注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准确掌握历史教材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对教材中的地图、插图、表格、学生练习图、教学用图要通读牢记,能熟练准确地掌握、运用图表及教具。

(3)认真学习有关历史参考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2)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3)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活动中。

4.写好教案。

(1)教案中要写出明确的教学目的、重点及难点,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解决重点及难点手段。

(2)要有明确的教学步骤,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用具,设计出板书。

(3)板书设计应做到层次分明,标题醒目,内容精确,重点突出,板面整洁而活泼,便于学生抄写及记忆。

(4)教案中除了写出教学内容,还应写出课堂提问、复习、小结、练习及作业 的内容。

(5)教案书写要整齐、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二、上课

1.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遵守时间,按时上下课。

2.通过提问、谈话、复习旧课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进行授课。

3.根据设计,按照教案安排,围绕教学目的,以教材为依据进行讲解,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4.掌握好课堂节奏,注意学生动态,适时提问,积极启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5.突出历史课的特点,即历史课的政治性、阶级性。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立场去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6.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图表及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7.注意课堂用语,注意仪表,教学语言要亲切,感人,感情要丰富。

8.课堂上要有学生活动的时间,课堂练习应当当堂完成,当堂订正。

三、辅导

1.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外作业、小测验与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应记录在案,分类归纳总结与讲评。

2.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课堂回答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自学,使之读史明理,能在繁杂的历史史实中理出历史发展的线索,树立唯物史观,不断提高阶级觉悟。

4.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开展小论文、小竞赛活动。

5.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遗址,观看历史题材的影剧及展览。

6.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组织互学小组,分类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力。

四、作业

1.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布置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应形式多样,通过作业,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要记分或写评语,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纠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于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

3.掌握学生作业量,每周一至一个半小时这宜。建立作业成绩登记册,作业成绩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关于“如何在历史课上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