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嵘

“家庭妇女”曾经是一个颇有贬义的词,但是今天会做家务却可能影响世界!

北京第一场雪飘落之际,整理畅销书《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来京,参加在798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的“断舍离”收纳艺术展。她同时带来了断舍离系列的完结篇:《自在力》。在过去的两年,她创造的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读者,甚至诞生了一种新的职业——整理收纳咨询师——整理一次衣橱收费几百到几万不等。

其实美国比日本更早出现整理师这一职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几千人登记整理师,职业整理行也多次入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未来二十种朝阳产业”评选活动。今年,整理师近藤麻理惠入选2015年美国《TIME》杂志“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她上榜的理由竟是特别会做家务!近藤麻理惠也曾将她的整理术写成了书《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中文译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则》。

“通过整理看得见的东西来改变看不见的人生”已成为当下社会的流行文化现象,“断舍离”甚至入选2014年中国年度流行语,仅仅断舍离系列累计销售250万册。在网上书店搜索整理类图书,多达600种。

为什么在今日的中国,整理术会被视为一种“自我启发手段”?整理术流行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社会思潮和哲学理念?

简单地说,这里面既有抱朴见素的传统东方美学,也有化繁为简的现代简约主义。物质的极大丰富,增加了一个困难,叫做“选择”。而生活整理术的兴起,是在一个物质、信息、人事,各方面都趋向繁复甚至过剩的时代,一种自觉的放弃。

在近藤麻理惠、山下英子之前的大部分的整理术,特别是收纳术,都是在物品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劳力、精力来整理。而山下英子等人从瑜伽、佛学、道家寻求哲学支持,提倡不要一味地固守执着,懂得舍弃外在的物质获得内在的自由。例如“断舍离”反思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对物品进行简化、取舍,通过削除身边不必要的人与事物,探寻到那些对你最重要的人、事、物更亲密地交流,进而探寻到生命中的幸福真义。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指出:无法丢东西的原因其实只有两个:“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安”,因为看不清自己追求的东西,所以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不需要的东西所淹没。《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鲜明提出:“只留下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

整理你的家,整理你的心。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

你有什么放不下?

须叔

因为“双11”光棍节,我们又开始关注“断舍离”。很简单,先不说花费,全民抢购日的结果是买回一大堆不必要的、现在不需要的、甚至将来也不一定需要的东西。难怪11日前后,都出现了大量《剁手后悔指南》《最不该买的坑爹货》《有啥买了就蒙灰?》的文章,网友们群情激奋,历数自己“双11”到底败了几个家……

这让须叔想起早在2013年,我就以“祛物教粉丝互助会”的名义组织网友们线下沙龙,邀请《断舍离》译者和心理师吴倩老师一起研习、交流。还记得当时我举了个自己的困惑当场请教:家有亲友馈赠小儿的大量物品,5岁的外套、7岁的书包、10岁的名牌球鞋……暂时用不上又舍不得扔,都堆在阳台,每天想到阳台翻书看到拥挤的阳台无可奈何。吴老师却问:你家阳台多大?我算了算加起来快10平方米吧。于是吴老师说:10平方米按北京均价3万就是30万,你长期手握30万闲钱却不投资合理吗?就算是按租房均价3000元也是每月3万,可你阳台上的物品值3万吗?最重要的是,拿这换走了清静读书的地方你亏不亏?

身为爱书如痴者,我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但犹自追问:阳台东西都扔了多可惜啊!吴老师显然早有准备:这些物品都是新的,送给适龄孩子家不挺好吗?否则等到贵公子能用了也是三五年后,新东西都变陈货了。物,就要尽其用。

这就是断舍离的基本理念——断绝奢物、舍弃废物、脱离执念。最难的是后者,而这已经超越了物的概念,进入精神领域的层次,是生活禅,更是爱智哲学。

自此之后,我不再纠结,不仅很快清理出阳台小书房、隔三岔五推出“阳台荐书”栏目,而且对事物也降低执着。好书,看完送人;收藏,很美很珍稀,不刻意收集刻意散光。反正最后走的那一天,什么也带不走,不如早早送到更需要的地方。爱人的温存,娇儿的依恋,朋友的真情;甜蜜的时光,美丽的风景……这些都是不用攒的,记在心里,就够了。这样一想,还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呢。

难怪宫崎骏父子要携手吉卜力工作室制作动画《来自虞美人之坡》,专门诠释断舍离精神。

作为最早接触断舍离的一批国人,须叔很庆幸有此经历。因为早有了断念、舍物、离情的观点,所以再不受囤货的诱惑。

“再买就砍手!”——明年双11你不用再对自己放狠话了,也不会抚摸菜刀又默默放回了——来体会一下“断”“舍”“离”吧!

整理书畅销背后的社会潮流与哲学理念

这不是家务的操劳,而是家事的修行

1

减法哲学

“原来需要的竟是如此之少。”

向外追求物资?

向内寻求丰富!

促销日,你又抢购了吗?

二战后的日本和中国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我们的父辈养成了一个线头都要收集起来的习惯。获取资源原本是人类的重要本能。但是现在的社会物资极大丰富(极不发达的地方除外),不知不觉,过剩取代了丰富——物资过剩、营养过剩、信息过剩。商业社会也鼓励人们消费,比如11月11日,发展成了中国全民抢购日。因为便宜,买;因为别人说好,买;因为头脑一热,买。买买买,买了好几万块钱东西,然后漫不经心闲置一边。时代创造物品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需要。如果向外追求,那是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购物中去。“如果只知道一味搜集物品却不懂得放手,就会导致人生的河流淤塞。”

给人生做减法,并不等同于随意丢弃,整理哲学,是让身处困境的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和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精挑细选出对当下的自己需要、合适、舒服的物品。

整理的不仅仅是眼睛能看见的物品,还包括看不见的思想和情感。断舍离,即: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是生活中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

山下英子每天只吃一顿晚饭。不挑食,什么都吃,但基本上以蔬菜为主。山下说,她曾在山中简短修行,僧侣扔掉了她所有的衣服,给了她一套僧服——“原来我需要的竟是如此之少。”

“家事圣经”《家事的抚慰》一书作者雪瑞也说,在家里看一本书、听一段音乐的乐趣远远胜过在外面吃一顿大餐。

2

生活禅

“应该整理的,是我们的心”

活在当下,释放生命

随着经济发展,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身心灵修行的热潮。战后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人们无暇顾及精神追求。随着物质的丰富,吃的也好了,住的也好了,为什么痛苦还越来越多了呢?

这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外在物质极大丰富,内心却一片荒芜。外在的信息爆炸式增长,但是深入内心的交流却极其罕有。人们一方面追求张扬个性,另一方面不可避免面临各种压抑。

在美国,整理已被视为一种“自我启发手段”,写《家事的抚慰》的雪瑞·孟德森,是律师兼教授,她热爱做家务并享受做家务带来的舒适感受,她认为动手做家事是一种身心的放松,一种自我的疗愈。因为,整理了环境,也就整理了心境;安顿了家务,也就安顿了自己。

当下很多中国人追求禅修。所谓生活禅就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修炼。曾有人问:饿来吃饭,困来卧眠。这也叫禅修吗?禅师说:偏有人饿了不吃,困了不眠。

在上一代人,家务是可以埋葬一生的劳累活,随着电器的发展,女性可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家务可以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是禅的生活实践。《断舍离》说,整理家务能够清晰了解自我,并拥有随时舍弃“当下不需要的东西”果敢的勇气,因此能热情洋溢地活在当下,释放生命的无尽热情。

如果说美国律师雪瑞的《家事的抚慰》是关于家事的实操篇,那么土耳其年度畅销疗愈小说《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简直就是小说版的“家事的抚慰”,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如何关注当下,转移对繁琐外界的注意力。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横跨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描写了三场挫败的人生,回归三个厨房,用美食抚慰心灵。谈到为什么厨房能解除精神痛苦,其中一个主人公说:“做饭的时候,除了饭菜她从来不会想其他事情,注意力能这样集中,这也经常让她感到很惊讶。做其他事的时候她总发现自己在想别的事情。任何让她烦恼的事情。在厨房就不同了。她立即进入做饭的角色。给橄榄油爆葱花加一勺糖,或是往芸豆里挤柠檬汁的时候,她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那一勺糖或者那半个柠檬上,仿佛整个生命都靠它了。也正因此,她对厨房那么依恋。厨房不允许她想别的,不允许她去质疑生活本身或她自己,不允许焦虑或者伤感。”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50岁之前根本不知道如何收拾房间,每天笨拙地和充斥家里的各种物品战斗,大部分时间以失败告终,生活中挤满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父母亲说实话也是笨手笨脚的。山下的母亲就特别喜欢购物,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家里也弄得乱七八糟。山下如果鼓起勇气扔掉母亲的东西,母亲就会大发脾气。母女两个人简直是在通过物品向彼此显示自己的势力。50岁时,她发展出自己的整理哲学,也放手让儿子过自己的生活。

“仔细想想,我们背负的何止是物品,那些不必要的观念何尝不是让我们作茧自缚?我的住所和心灵都曾经一片混乱。从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小小的勇气:从现在开始,丢弃桌子上不需要的物品。”她喜欢念《心经》,修行就是每日愉悦而不懈的经营,这就是生活禅。

应该整理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物品。

3

抱朴守拙

“必须放手、放手,再放手。”

东方的留白与简朴哲学

与以往纯技术的整理术不同,现在受欢迎的整理书必不可少带有哲学根基。比如《断舍离》的作者山下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她系统地学习了东方传统文化。从她对物资过剩阻碍心灵的批判可以很明显看到老子的思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她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明确地说,《断舍离》所有的思想根源都来源于《老子》的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是幸福?她依然用一句老子的话回答:“抱朴守拙”。

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人口密度相当高,在人群中出生,在人群中死亡,基本没有什么独处的时间,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黏合度,但是在东方美学中也有同样强调留白。山下自己的家就整理得好像雪洞一样,每一把勺子和勺子之间都保留着距离,每一个书架和储物柜都保持留白。居家布置需要留白,过日子,人和人之间也需要留白。

山下英子练过瑜伽,瑜伽非常重视呼吸之道,吸气之前要先呼气,“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只知道吸气不知道呼气的人,一天到晚专注于攫取。有些人误会断舍离是叫人扔东西,不是的,我只是试图告诉大家,若想呼吸恢复正常,首先必须放手、放手,再放手。”这也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电影《卧虎藏龙》里,李安特意添加的对白——李慕白对俞秀莲所说:握紧手心,什么也没有,放开手,你就拥有全世界。

4

家庭文化

“再豪华的装修也不足以带来自在感。”

日本一个女性杂志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想扔掉什么?”排名前三的回答分别是:衣服、痛苦的过去、碍手碍脚的丈夫。这个问题换到中国,很可能答案也是差不多的,换而言之,人们最想扔掉的是多余的物品、痛苦的回忆和最亲近的人际关系。听起来很难过,但是的确有很多人想把丈夫断舍离掉。

在日本,女性提倡忍耐,很多女人满怀着怨恨和不满过日子。山下在做讲座的时候,就有家庭主妇说:“反正日子也不长了,我就忍耐着吧。”说这话的女人已经70多岁了。还有人说“已经好几年没有和丈夫说话了。”“他就知道开着电视,躺在那儿,连看一眼都叫人难受。”山下并没有直接说放弃,而是建议探索让自己更加轻松的立场。

在今日中国,两性关系很容易得到,但是亲密关系却不容易经营。老一代也许还坚守忍耐,年轻人却宁可一个人过也绝不忍耐。家,这个词什么时候由甜蜜变成了可诅咒的词?

人们花在居家生活的时间逐年减少,甚至连简单的清洁和三餐都谈不上,所谓洗衣服就是扔进洗衣机,越来越少的人在家下厨,用餐越来越不规律。大多数的男女都不愿意做家务以及为家人付出心力,来认同自己所创造的家。

《家事的抚慰》的作者雪瑞是哈佛法学博士,她也曾经把家只用来睡觉、洗澡、更衣,不再煮饭,只在餐厅用餐,请人打扫卫生。但是当她尝试着控制在办公室的时间,留一点时间给家,结果发现,即使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也十分抚慰人心。她说没有人做饭的家只觉得死气沉沉,一片荒芜,即使装修豪华也犹如置身旅馆。她与第一任丈夫离异就是因为对家的期待不一致,第二任丈夫则愿意与她一起做事并创造自己的家。

家是所有温暖、爱与安全的源泉,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把家事打理好呢?一个家,是要用干净的被单、香气四溢的厨房、舒适的客厅,一笔一画勾勒的。

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包括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家庭妇女是无能的表现,会做家务谈不上什么本事。但是《家事的抚慰》恢复了一个家务打理者应有的地位,赋予他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作者不但以科学的方法教读者如何进行实务操作,更带领读者体验家事的感性一面,让家事成为一件抚慰人心的快乐事情:“当母亲的爱展现在柔软的沙发垫、干净的床铺、好吃的食物上;当她的记忆力表现在家中永远充足的食物与生活用品;当她的智慧体现在有条不紊、健康干净的居家环境;当她的巧思流露在家中的空气和光线里。整间屋子都成了母亲躯体的延伸,彰显她的存在,而她对家人的深深情感,也透过家事具体表现了出来。”

何为自在

《断舍离》和《家事的抚慰》都提到了“自在”。《断舍离》是从佛经的角度阐释,以自己最自然的、本初之姿自处,进入自在境界,发现并观察自己内在的菩萨心。而《家事的抚慰》认为自在是归属感,是一种拥有基本权益、特权与尊严的感受。要活得自在,光找到爱人、结婚生子、拥有最棒的工作甚至是梦寐以求的豪宅都是不够的。再豪华的装修也不足以带来自在感。可惜人们只热衷于装修,而不是发自内心抱着对家和舒适感的渴望来打理家事。

当你能够正确而有效率地完成家务,进而让家人通过参与家事,认同自己所创造的家时,“家”就是一个人最能放松自己、做自己、成就自己之处。

整理书推荐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所谓断舍离,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提倡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

作者6岁就会用别针帮婴儿包尿布,9岁就会料理早餐,用鸡蛋、培根、吐司和咖啡喂饱一大家子以及农场工人。日后成为哈佛法学博士,但从小认定做家事是可敬的事。作者凭着对家庭和家事的热爱以及法律人严谨的精神,事无巨细写了这本家事大全,教你如何把家事做得轻松、做得有创意、做得有人情味儿!

内有大量手绘图。清楚解说家事技巧,例如餐盘怎么摆、衣物怎么晾晒熨烫。例如:亚麻和羊毛不能直接拧干,要卷入大毛巾吸干多余的水分,然后平放晾干。又如:迅速做出营养又美味的晚餐,善于用烤箱料理,利用肉流出的油脂一起烤熟土豆和花椰菜,各种营养一次到位!

先丢东西,后收纳,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其他统统“丢掉”。

在丢东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思考“为什么你想要过这样的生活”,一定要按“物品类别”来思考,把物品从收纳空间一样不剩地全部拿出来,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正确掌握自己目前到底拥有多少东西。别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家人,这样不过是表面上装作好意,实际上是把丢掉自己东西的罪恶感推到别人身上而已。

对那些很难扔东西的人,作者用缘分来开解: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任务,所有的衣服并非都是因为要被完全穿坏才来到你身边。这就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一样,你遇见的所有人并非都会变成挚友或者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