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编辑:莹莹
唯美南大山
文/张俊清
在口送与报登网播中,南大山的美,不止一次撩起我要前去探美的心。总想目睹一下它那姿色艳容,然而那种不安分的渴望终因车不畅而未能遂其愿。恰巧今逢去工作,闲暇之余,东道主曲凯先生便带我和同伴踏进了这块让我好思好想的幽林莽地。
南大山是当地俗称,其实就是地理图上所标注的辽西第一高峰红石砬山。它海拔1256.4米,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大河北乡政府西南20千米处的南刘杖子村,是一处以原始植被景观为主兼具辽西丘陵景观的自然生态风景区,也是朝阳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原始森林地。因山石多呈暗红色,故名“红石砬”山,而山谷则叫“红石谷”。其森林面积达1200多亩,各种树木达500余种。登高远眺,峰似展翅之凰,站顶可俯瞰凌源市,河北省宽城县、平泉县。因岁月的积淀,它的情怀里早已注满了深沉的磅礴,精髓里丛生着无边的茂密和蓬勃的浩荡。开天以来,就把丰盈的底蕴和豪迈,还有神秘和挺拔,全都一股脑地托举给了有灵性的苍穹厚土。因此,用“原始、橘红、俊秀、奇巧”来给这片森林、石土、岩壁、人家下定义,是恰如其分的。因为那里:林高密,山灵性,水神韵,人诗性。
西斜的阳光下,通往景区的乡村油板公路弯曲如虹,总见车前方不远处有一条五彩光带一闪一闪的,随车前行。似奇幻,但也真现实。晓事的人告诉我,这是水汽在空中折射的妙景。两旁一抹是油绿的玉米地,青春的魅力正蓬生,似乎每片叶上都在有新的生命在跳跃。房舍俨然,几乎被葱绿的树全掩严。三一群俩一伙的农人坐在浓阴树下,或闲聊,或比划,或击掌,或笑得前仰后合,或头凑对着窃窃私语。幽静一沟,流水潺潺流,不到真实地,岂敢妄断语。不见挑花,但有桃林情。
来到山前,登得山来,但见一条用块块暗红色且光滑的石头砌成的山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石路干干净净,陡上平铺,弯弯转转,敦敦实实。踩在菱形的、圆形的、方形的、长条形的石头上,就好像置身在油彩画卷里。那不是自然界神工鬼斧的缔造,而是一种被山感动后匠心独运的人工筑砌。有艺术也有透透亮亮的人性,风骨着造美之人赋予的不朽之生命。
行不远,路自然呈八字形分两股,向西攀伸一公里左右,即可到达南大山顶。石径两旁全是密不透风的楸子树。抬头仰望,树冠蓊蓊郁郁,遮天蔽日。枝枝相搭,叶叶相连,相依着,亲昵着,不曾留半线青天。树根百草繁密,青蒿丛生,不知名的花开得正艳。虫鸟隐其中,鸣唱不歇。那歌声的调式合一,音域宽阔而嘹亮,绝对是大歌台上站立的韵律甜润的自然合唱队,有着没人指挥的和谐统一。
同伴说我往上走气直喘,有这个成分,必定在城里生活了几年,亲了都市,臃了身体,远了群山,失去了原本农村人所固有的爬山越岭的本领。但也不全是,我是在大口地吮吸着这里的空气。气入口进肺,从没这样爽,这样清馨,仿佛从头到脚,从皮肤到心脾,每个毛孔,每根神经都像是在清凉的溪水中灌浸洗透一般,舒服充满全身。感谢天公地母在这里制造的天然大氧吧,让所有的有灵性的物在这里尽情的呼吸与生存。在这样的境况里,谁又能抽一棵烟,丢一片碎纸,扔一块吃剩的果皮呢?
幽静主群山,万绿枝上颦。亚洲第一大野楸子林,我是在这里的确感受到了。它不是人工种植,而是受日月之精华,纯自然而繁生。眼下正值初夏,楸子叶舒展宽厚,硕大扁长,叶背纹脉分明,叶面油绿逼你的眼。核桃圆圆,青青的,有山鸡蛋大小。仨俩一簇,盈枝满满,沉甸甸的压弯了枝,不时地会碰到我们的头。阳光被挤无奈,只有被托举到天外的份儿了。楸子,也叫核桃楸,山核桃。其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中秋节前采摘,到时青皮自裂。果实坚硬球状、卵状或椭圆状,其表有纵棱,两端尾尖尖,如针。核内自生隔壁,将不规则凹穴隔开,其肉生于穴处。果仁油香略甜,砸开即食,是滋补上品。其青果、仁皆能入药,各有止痛、敛肺定喘、温肾润肠之功效。君也曾多见,大街闲暇或手臂麻木者,或也手心掌握核桃,边走边悠哉悠哉转个不停。核响咯咯,核皮儿熟红,握磨者,陶然自乐,疾闷自消。问之何处讨来?笑答曰:集市或柜台,上品!贵也!
村子真不大,庄上的男女总是凑堆在一起,玩麻将、打扑克、下象棋、谈天说地。家家大门敞开,院里院外除蓬蓬勃勃的庄稼外,各种树就葱绿了整个村庄。弯的直的水泥街道好像被清水洗过一般,整洁如初。这里人家十分讲究居所,家家住宅,都建得像模像样,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阔气。草舍低房均不见,唯有暖居藏远山。三角红瓦房,北京平房,二层楼房,一排排一座座依势而建,户户相挨。大大铁门,两扇平开,黑油漆通体。门佐子瓷砖镶砌,皆装饰:或花,或树,或对联,或“鲤鱼跳龙门”。院内红砖铺地,耳房排列。道两侧墙体皆文化,让文化在墙上说话,站立着完成。《法律篇》、《村规篇》、《文明篇》、《孝道篇》、《山水篇》、《人物篇》、《诗文篇》。置身这里,每站一处,都是照相的衬景。最超乎人所见的是:家家都插一面红旗,或前门,或院中,或房顶。整个村,呼呼啦啦火红一片,迎风飘扬,让人眼前一亮。问问精通的人,笑曰:一是感党恩,二是图喜气,三是辟邪。这是村民自生自发的风俗,就信这个。每到腊月二十三,家家一不烧香,二不远去赶庙会,三不贴对联、挂灯笼,唯情有独钟且不约而同地插红旗,挂红旗。说,这一插一挂,就全都有了:党是亲爹亲妈,也是神和祖宗。按《国旗法》规定,悬挂、升国旗是有严格的场所和时间界定的,但在这里,这些规定似乎早已失去了原本的约束。当看到辽西乃至全国,只在这远山深村独生的风景,谁又会能大声呵斥山民不守规矩或笑他们的痴呢?从心底里!
看到奇石和怪树,我便有了兴趣,为满足我的好奇心,曲凯先生用电话邀约了魏显亮的家人在村口等了我们。进得他家,但见满院都是奇形怪状的树根和石头。像卧佛吐日、飞天探月;像大鹏展翅、老人背药;像松下问童、骑牛挂角。根沧桑,石原生,让我的脑际不停地在岁月的长河中交叉地循序渐进。在感叹大自然不朽的精雕细刻之时,我更明白魏先生的确是个“不务正业”,执着“玩”根和石头的“怪”人。立刻,我的眼前浮现出他在山野里兀兀穷年躬身找寻与跋涉的身影,在星月寒暑交替中清晰地刻印完成。
二楼斗室,地上、窗台、方格子的橱窗里,全都摆满他雕刻的艺术品。真是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我分明看见:一匹骏马,月光沙漠上,扬蹄奋尾,长啸奔驰,大有气吐万里如虎之势。在《处堂燕雀》雕前,一只蝉正在悠闲得意高歌,身后一螳螂正蹑手蹑脚逼近,意捕食之,岂不知,不远处,一只黄鹂正翘尾瞪眼盯着它,迈脚渐进。雕刻者配诗曰:“螳螂为得食,举刀动杀机,哪知其身后,黄鹂在觊觎”。《三朵荷花》,根茎须分明,缠绕着,出水亭立,叶硕田田,花开正艳,一蛙正蹲叶上,饮露昂首,目视远方。一幅《中国版图》,山脉河流清晰,高原沙漠足见。祖国,雄鸡高唱,三阶梯地势一览无余。一尊大《狮吼》,通体赭黄,长鬃鬛毛,扬尾巨头,鼻孔朝天,二目怒睁亮圆,獠牙锯齿,仰天咆哮。旁边蹲一小鼠,踞松旁,竖耳大大,惊恐万状。另一尊《苍鹭》雕,鹭褐色肥胖,尖嘴长长。它正在收翅开眼,目不转睛地盯于水中。水清荡漾,波纹圈圈,红鱼嬉闹,绿藻飘曳……小屋,承载百物:乐佛、鸟兽、树柏、山水、田园、星天圆月、飞天探海……显亮的母亲说:“他就像着了迷一样,抓功摸空就鼓捣。不是画,就是刻。锛凿斧锯一起动,他不消停,也不让他媳妇闲着。他一不去打麻将,二不去串门,整个一冬天就抠凿这些,这些玩意比他亲爹亲妈还亲。人家上赶着来家买,这个拧棒子骨,给多少钱就是不卖。他说,这是他的生命。这不,他正在外打工做木匠活儿,等他煞冷回来,就屋里屋外就忙开了。”于是,我的眼前就有了这样的影像:他喜欢白日做梦,更喜欢一意孤行,试着将梦变成现实,让树根和石头说话,把学养、风骨、气格,融于天公地造的灵性。他愿独步沟壑,寻艺术之道法,觅生命之本源,痴心刀笔颜料,给根与石以灵魂,给泥土以生命。满屋活物,是作品也是志向。定然,他有幸生在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女神故乡,大河北奇妙的山水养育了他追逐善美的情怀,于是,他便有了石头和根的坚毅。醉乎,魏公,朝饮木兰之露兮,夕照秋菊之落英。
这样想着,夕阳已在山峦间披上了橘红的纱衣,尽管浓绿是主色调。感谢夕照这个伟大的织锦师,让山一丝风也没有,一色的温温柔柔,透透亮亮,含娇带笑,夹着永恒唯美的诗页,连同惬意一起装进我们回归的车里。尽管我没到“六仙女峰”、“手掌峰”、“壶水飞瀑”、“环碧通道”等景点,但已满足了我内心一场场喧闹的激情。只要造美的人在,寻美的人定然。于是,我千丝万缕的祈祷,在织成夕照里相依相拥的同时,也闻听到了远古的呼唤,还有今生今世注定的因缘相遇。
作者简介:张俊清,辽宁省凌源市教育局
本文为中国乡间美文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