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这个中秋,我们是能回家还是不能回家,家,总有人在想着我们,在等着我们。

回家,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主题,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渴望回家、渴望团圆,但与此伴随的是总有不能常回家的客观事实,思乡、乡愁成了我们这些在外地漂泊人的基本情感属性,提起回家心中总有千头万绪。

这一次支付宝在中秋节来临之前,率先开启了回家的话题。

只是这次和我们看过的很多创意略有不同。

第一、主体不同

通常情况下,关于回家创意的切入角度是“我想家”了,而支付宝这次的核心是“家在想你”,表面上看没什么差别,但仔细琢磨下,便能体会到这里面情绪的不同。

“我想家”,主体是我,它是个体情绪向集体情绪的蔓延,这种情绪落到家里它是分散的这就好比长江到大地,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是逐渐递减的,而反过来“家在想你”,主体是家,家里的人、家里的物,家里的一草一木,家的记忆,都在召唤着你,集体情绪的汇集打到个体身上,是更有力量和煽动性的。

而当这种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对家无尽的思念,但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面临着想回但不能回的矛盾,这是本质的冲突,如何解决呢?

支付宝找到了一个桥梁,那就是月亮,自古月亮寄相思,同一轮月亮照耀大地,纵使相隔天涯,也可解思乡之苦,那在如今科技更发达的现在,支付宝告诉我们可以“AR扫月亮,让思念回家”。

同时支付宝联合 9 省报社共同发起 「AR 扫月亮」 活动,让思念回家。只需用支付宝 AR 扫圆形物体,就能点亮月亮,除此通过拍摄快手、扫码骑车等任务也能点亮,收集齐 6 个月亮就能获得稻香村的月饼、红包瓜分等奖励。

支付宝还担心大家看不到月亮,还特意从南到北挑了6大城市,结合了6大城市的特点,做了6张诗意盎然的月亮图,供大家扫取。

第二、内容不同

可以看到视频里的内容,既不是讲了一个关于想家的煽情故事,也没有讲不能回家的忧愁或是团圆的欢乐,而是九个来自新华社里与回家相关的新闻,但如果仅仅是这样,便算不上什么特别。

事实上,这支视频不只是新闻,在每个新闻呈现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声音,就这一下发生了奇妙的反应,将报纸上或者电视上的新闻,带到了日常生活中,让新闻有了更日常的温度。

妈,我跟工友买到票了,还有20来个小时就到家了。

爸,我今天从兰州飞北京,晚上就落地,都在计划之内,放心吧。

妈,我还在外地执行任务,不能回家过中秋了。

妈,中秋我就能回家啦,跟着大部队一块回。

爸,我进总决赛了,等我拿冠军回家。

喂妈妈,咱家搬哪里去了,我都找不到了。

哎妈妈,我出差路过老家,能回去过中秋了。

爸,你啥时候回来,带我去博物馆玩吧。

爸,我下个月就回国了,我回来了。

如果再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声音的表达,在内容上都与新闻事件是统一的,他们都在表达同一状态下的回家,也正是这样奇妙和谐的组合,让我看到了平凡的骄傲,看到了旧新闻在小人物的映衬下有了新的鲜活,甚至看到了一个迷你版的中国式的思乡图谱,上能感受到家国的情怀,下能触摸到小家的温情。

在这个组合里,我同时还感受到了另外一层含义,无论大新闻还是小人物,对家的情感都是一致的,是真实的。

这大概也是支付宝打造这支视频的灵感来源,正如视频开头那段话——回家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不是新闻,但你每次的回家,对家人来说都是重大事件。

但说回来无论这个中秋,我们是能回家还是不能回家,家,总有人在想着我们,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