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李玉田的李玉田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玉田的李玉田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玉田:1961年出生于陕西扶风, 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画家、江苏省国画院画家、西安中国画院画家。 出版:《李玉田国画作品》由中国国际新闻出版社出版;《黄土画派画家李玉田》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血脉的回响——论诗意与中国画的联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品及学术论文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学术性刊物。《西部书画报》、《文化艺术报》、《城市经济导报》、《西安晚报》等专版访谈。 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多次专访。西安电视台三套、五套、六套等做专题报导。2003年开始连续五年获得西安美术学院年终考评优秀,2009年被评为西安美术学院优秀***员。同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黄土画派研究会会员

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陕西人民书画院副院长

陕西国画院画家

江苏省国画院画家

西安中国画院画家

参展与获奖:

《家乡系列》获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2001年)

《月是故乡明》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4年)

《楮河畔的早春》获全国特奥美术作品展金质奖章(2005年)

《吾山擎日拂苍穹》入选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2007年)

《香阵冲天祭汶川》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9年)

《香阵冲天祭汶川》获陕西省首届美术最高奖—等奖(2010年)

《梦里家乡绿意浓》获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二等奖(2011年)

出版:

《李玉田中国画小品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李玉田作品专辑》由香港文艺出版社

《李玉田国画作品》由中国国际新闻出版社出版

《黄土画派画家李玉田》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血脉的回响——论诗意与中国画的联系》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3年开始连续五年获得西安美术学院年终考评优秀 。

2003年至今连续五年获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生创作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2009年被西安美术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2009年至今连续三年被西安美术学院党委评为“优秀***员”。

2011年被西安美术学院评为“师德标兵”。

梁耘是哪里人

贾炳梅

一辈子离不开土地的父亲,如今老了,独守着一个空荡荡的大院子,再没有力气像过去那样每天去地里伺弄庄稼,却闲不住,院墙内外的空地,被父亲精心翻耙,种上了各种应季的蔬菜。

大门外靠院墙一侧不到十平方的一长溜空地上,那几行山韭菜,是父亲好几年前栽种的,父亲并不爱吃韭菜,如今老了,更嚼不动炒韭菜,但那畦韭菜,父亲依然孜孜不倦地照管,拔草,施肥,那畦韭菜每个开春总会萌生出鲜嫩碧绿的韭菜,父亲会适时割了送给我们或左邻右舍。那一茬一茬的嫩绿,与大门前父亲栽种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柿树香椿树核桃树还有一大簇永远翠绿的竹子一起,在盛夏,葳蕤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母亲在世时,会在韭菜畦靠墙根种一排丝瓜,丝瓜秧苗藤蔓顺着院墙往上爬,令整个院墙成为一片绿波荡漾的风景。但父亲对到处攀爬遮天蔽日的丝瓜藤蔓,似乎不大喜欢,自从母亲去世后,墙根那一溜和韭菜畦里一样,常常被父亲收拾得一根杂草也没有,那堵有些年头的被风尘雨水吹打得斑驳清灰的红砖墙,就那样无遮无挡地映照烘托着夏日满目的绿,和父亲一起守护着冷清寂静的家。

大门里侧,靠右手紧靠院墙不到一分地、被低矮的护栏围拢的菜畦里,从冬天一直绿到春末的菠菜和油白菜,让宽敞空寂的院子有了色彩,不但父亲总有吃不完的绿菜,连我们的冰箱里也总是塞得满满当当。如今,这块地又被父亲栽种了一排线辣,一排黄瓜,一排西红柿,一排豇豆,整齐而葱茏,充满浓郁的生命绿,整个院子更加有了生气。

笔直垂挂的一根根鲜嫩黄瓜,顶着一朵朵黄花,嫩得让人眼馋,令人忍不住想要摘一根塞到嘴里,但父亲如今却是再也咬不动那鲜嫩的黄瓜了。大大小小红色绿色的西红柿,在一人多高的秧苗间水灵灵地若隐若现,筷子粗细线条一般的嫩绿豇豆,零星地挂在藤架上,迎风微微晃动着……

菜畦里端紧墙根那一架葡萄,在父亲沿墙搭起钢丝绳上,茂密的枝蔓从菜畦顺墙一直蔓延到大门口,硕大的绿叶间垂下一串串绿色的葡萄,黄瓜豇豆架遮挡不住的旺盛,从墙根满溢出来。而大门角落将藤蔓延到整个大门门楼上的另一棵葡萄树,更加虎虎生威,那是母亲在世时,父亲专门从杨凌农科城买回来新品种葡萄幼苗,和母亲一起栽种的。

如今,这棵葡萄树黝黑嶙峋的枝干足有成人大腿粗壮,每年新生发出的枝蔓会郁郁葱葱将整个大门门楼覆盖,且总是挂满一串串颗粒硕大的葡萄。而父亲,再不能像前几年那样,轻松地爬上门楼去采摘葡萄了。他常常只能站在院子,昂头眯着眼睛,看那些在大片绿叶藤蔓间的串串葡萄,由绿变红,变黑,回忆曾经葡萄熟了的时候,他拿着剪刀,提着篮子,站在高高的门楼上的那簇葡萄架下,为院子里坐在轮椅里抬头笑眯眯地看着他的母亲,剪下一串串的葡萄……

母亲不在了,我们也难得回家,院子内外的菜,葡萄及大门口那些日渐茂盛树,父亲依然用心地照管着,如同照管幼时的我们,即使再劳累,只要眼看着土地里枯枝间萌发出新的生命,都让父亲欣慰和满足。

父亲将摘下来的黄瓜豇豆西红柿葡萄,存放在冰箱里,只要我们回去,每次临走,父亲不仅将留在冰箱里的菜全拿出来,还要坚持摘下菜畦里藤蔓间那些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豇豆辣子或葡萄,更忘不了到大门外割一把嫩绿的韭菜,塞满大大小小的袋子。

那一刻,父亲欢喜快乐得如同受到鼓舞的小孩,在菜畦里来回穿梭的父亲,蹒跚的脚步似乎都有力起来,恨不得将所有他亲手劳作果实,一丝不留全部给我们。

要带着这么多的大包小包,坐车很不方便。其实,这些菜,这些水果,我们随时都可以买到,但,我们不忍心阻止和拒绝父亲,因为,这是父亲沉甸甸的爱……

作者简介:

贾炳梅 ,女,70后,陕西宝鸡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宝鸡日报》《文化艺术报》《山西日报》《中国社区报》等全国各地报刊杂志。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罗国士的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梁耘

陕西省蒲城人,1943年生,197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文史馆馆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中文名:梁耘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3年

职业:陕西科技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西安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代表作品:《晨阳》《雄立》

艺术简介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出版有《梁耘作品集》《新长安画谱梁耘山水卷》《古柏风韵》。在《世纪丹青》《中华博览》《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报》《文化艺术报》等专业刊物多次发表作品、论文及评介文章。作品及传略入编《中国现代年鉴》、《中国美术名人名作博览》、《中国美术名人录》、《书画家荐览》等大型典籍。多年来,有数百幅作品被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及海内外人士收藏。曾参加“中日水墨联展”、“十城市美术展览”、“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美展”、“长安雅集”等多项艺术活动。曾出访香港、台湾,进行学术交流。

艺术生涯

1982年,两幅油画作品参加“全国煤炭职工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晨阳》获三等奖。

1991年,在陕西省美术馆举办“梁耘山水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关注。1992年春节,在铜川市举办“梁耘山水画展”,引起轰动。

1994年带领铜川市美术写生团到黄河、黄陵、照金等地写生,其后举办“写生汇报展”。同年,国画作品《雄立》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

1995年调入陕西科技大学任教。1998年速写长卷“渭北莽塬大岭图”入选“全国首届写生展”。

1999年,国画作品《曙光之呼唤》参加“全国第二届群星杯美展”。借2001年国画作品《曙光》参加建党八十周年美展,荣获二等奖。

2002年,《梁耘山水画选》年历出版。“春暖图”“江岸人家”由国家邮政局印制成明信卡全国发行。

2004年“雄立”在人民日报发表,二幅作品在经济日报发表。

1998年,二幅作品由辽宁出版社“名家画山水”出版发行。

2003年,三幅作品入编“名人山水画集”,由河北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二幅作品入编“名人山水画集”,由河北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学术论文“黄土山水画初探”和“溪山行旅图与照金山脉”,相继在“艺术界”和“中国水墨”杂志出版发行。

2005年,作品“生生不息”、“秋色渐去”参加“西部风韵”全国名家邀请展。同年,被世界文化艺术坚定中心、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授予当代画家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称号。2005年,组建并成立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任研究会主席。

2006年,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展。

2008年,山水画研究会主席梁耘山水画展,在洛阳、郑州升达艺术馆隆重举行。《中国书画名家-梁耘》陕西卫视播出。

2011年,《大家名家梁耘》在收藏天下播出。《梁耘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新长安画谱梁耘山水卷》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老笔梁耘山水画展在陕西省美术馆隆重举行。展出作品一百余幅。

2012年,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集《古柏风韵》。

著名山水画家崔振宽先生为他的画册作序评论。对他的山水画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山水画作品,传统功力深厚,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和现代气息。作品内涵深邃,生活味强。不事粉饰,不作俗弄巧,不刻意张扬,不随波逐流。作品展现给观众的是质朴自然、华滋苍润、雄强劲健、厚重高华。于浑莽中见“内美”、于朴茂中见灵秀。用笔资肆纵逸而不失法度、用墨干、湿、浓、淡、焦具存而通透畅达。他的画作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生机勃发的快意,留给观众一种恢宏壮阔、酣畅淋漓、意味深远、真率清丽的记忆。

高鸿的个人自述

曾先后访问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以精湛的画技,赢得了国外艺术家的高度赞扬,被誉为“魔术师的手”,获得美国政府珍贵礼品金钥匙两把以及圣保罗市、休士顿市、路易斯安娜州的荣誉市民证,并参加了1996年世界艺术博览会。

其作品曾作为陕西省政府的珍贵礼品赠日本首相中曾根、法国总统夫人米特郎达尼埃尔。并为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主会场、陕西省国宾馆、法国和新加坡博物馆所收藏。

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济南市展览馆、郑州市艺术馆、深圳市博物馆、香港展览中心、澳门展览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地举办大型书画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陕西长安画库先后出版《罗国士画集》、《罗国士书画集》、《罗国士书画评传》、《罗国士书画精品集》等十余种。

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的专题艺术片《心境——罗国士和他的书画艺术》和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拍摄多次的专题艺术片在国内外播出。

湖北省政协为他出版了《罗国士传》,陕西教育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中国画家罗国士传》。

1997年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评定罗国士先生为世界著名艺术家。 1929.11 出生于湖北省房县。

1949.1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艺术工作。

1951.11 结业于西北艺术学院。

1951.  创作“连环画智取北峰”获陕西省创作一等奖。

1953. 创作“边疆巡逻”获陕西省创作一等奖。

1956.  设计“红都儿女”获陕西省戏剧会演舞台设计一等奖。

1960.9 到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进修。

1978.4 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80.5 任长安土风书画社副社长。

1981.10 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

1982.5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

1983夏 游南方11省,在长江三峡坐木船写生。9至12月在西安作长江三峡长卷,后首展在美国明尼苏达州9市展出。

1984.6 创作“雁塔晨钟”参加中日南画对展

1985.8 受聘任中国青年书画摄影金牌大奖赛评委。

1985.9 访问美国的旧金山、圣保罗、欧瓦塔纳、普利斯敦、阿尔伯特里、罗彻斯特、温德姆、奥斯汀、北米吉、嘿斯汀,举办书画展览并讲学。荣获美国州政府的珍贵礼品“金钥匙”两把;及“荣誉市民证”。

1985.11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书画家罗国士”第一集。在陕西电视台《艺术天地》播映。

1986. 参加中日书法联展,作品选入专册。

1986. 赴家乡神农架采风,回西安后作长卷《神农架奇观》,著名学者霍松林为其画题长诗。

1986. 为陕西国宾馆作巨幅山水画“华岳烟云”。

1986.3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1986.9 访问日本,在京都美术馆举办大型书画展。

1986.11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书画家罗国士”第二集,在陕西省电视台《艺术天地》播映。

1987. 应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邀请赴武当山实地写生,回西安后为其作武当胜境(长度30多米),并把此巨幅作品赠送给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

1987.4 任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1987.10 任陕西省华侨联合会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1987.10 陕西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罗国士书画集》。

1987.10 任西安市文史馆馆员。

1988. 为毛主席纪念堂作“松柏长青”山水画。

1988. 任于右任法学会顾问。

1988.7 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教授。

1988.8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书画家罗国士”第三集,在陕西省电视台《艺术天地》播映。

1988.9—1989.2 作60米长卷“秦川颂”。89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局部。

1989.4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

1989.5 为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山水画“太华浴月”,并作月季四屏,此四副画悬挂在毛主席曾居住的钓鱼台X号楼。

1990.3 在湖北武汉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书画展。

1990.6 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中国著名书画家联展,其作品“月季图”荣获最佳作品奖。

1990.7 为人民大会堂作山水画“华岳晴雪”。

1990.8 任中国文艺基金会理事。

1990.8 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心境—罗国士的书画艺术》,用中英文版在国内外播放。

1990.11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0.12—1991.3 访问英国、法国、先后在伦敦、曼彻斯特、布莱顿、诺汀汉举办大型书画展。

1991.6 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艺术片《华夏一奇—长安月季王罗国士》在全国播出。

1992.3 访问新加坡,参加陕西四名家书画展。

1992.9 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大型罗国士书画集》,用中、英、日文版向海内外发行,并举办新闻发布会及罗国士艺术作品座谈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

1994.8 在台湾举办的两岸著名书画家联展中,山水画“灞柳飞雪”荣获金奖。

1995.5 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主会场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长江三峡”长卷(10米多长),前有冰心老人题词——三峡雄古今,葛坝出奇迹。后有著名美术评论家李绪萱题的跋,从95年一直悬挂至今。

1995.12—1996.4 罗国士夫妇应邀赴美国举办巡回书画展,在休斯顿、旧金山、纽约、达拉斯、华盛顿举办大型书画展,并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世界艺术博览会。

1997. 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评定罗国士先生为世界著名艺术家。并收录于1998年世界著名艺术家年鉴。

1997.9 李敬寅先生著《中国画家罗国士》出版,在陕西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座谈会,北京文学界人士周明、阎纲专程赴西安参加会议,陕西省委宣传部负责人及陕西文学艺术界人士参加会议。

1998.4. 为澳门回归祖国,罗国士夫妇参加陕西十名家书画展,赴澳门展览。

1998.9—11 赴广东省举办罗国士书画巡回展,在广东省美术馆、深圳市博物馆、珠海市博物馆举办大型书画展。

1999.10—11 在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举办罗国士大型书画展。

1999.12. 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罗国士书画展(由新华社驻香港办事处主办)。

2000.10. 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罗国士书画展。

2001.8. 陕西长安画库出版《罗国士专辑》。

2001.9 在河南省郑州市艺术馆举办大型罗国士书画展。

2003.3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罗国士书画集》。

2003.12 陕西省电视台拍摄专题艺术片3集《罗国士新年画展》。

2003.4—7 非典时期第二次作《神农架奇观》,并作长安新12景。

2004.8. 出版大8开《罗国士书画评传》,评传前面由著名美评家李绪萱先生撰文8万多字评论。后面有200多幅罗国士的书画作品。

2004.9. 在西安召开大型文化艺术界书画界人士参加的“罗国士评传”座谈会。同期,陕西省电视台拍摄罗国士书画评传座谈会纪要专题电视片。

2005.10. 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大型罗国士书画展。

2006.1. 罗国士,肖亮华夫妇举办金婚五十年大庆,陕西亲朋好友及湖南、湖北家乡亲友应邀参加此盛典。

2007.1. 月季花作品《大地飘香》在两岸三地书画名家作品展评为金奖。

2007.9 为西安画展出版《罗国士书画展专辑》。

2007.9. 在西安举办大型罗国士书画展,盛况空前,好评如潮,人气很旺。作品的数量、质量及参观人数都超过罗国士以前国内外任何一次展览。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三秦书画报、文化艺术报、收藏导报、陕西电视台卫视及1至6频道、西安电视台1至6频道、陕西省广播电台、中国名家网、中华美术网、美术星空网络电视等媒体争相报导。中国文化报也登刊专题评论文章。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传统花卉虽有工写之别,却都以自然美与画家对美的发现与表现和结合而形成审美的独特性。画家罗国士长期从事月季花之优美风姿的探索,已经相应地掌握其多姿多彩的审美特征。今后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画面整体结构方面作反复地推敲,定将在苦中见乐,也就是既严格又活泼地创造画家自己。”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赞曰:“月季花是我所喜爱的一种花朵,国士同志画的尤其传神。”

著名鉴定评估家欧阳希君先生:“罗先生擅长山水,尤工花卉,精于书法,其山水笔墨酣畅,气韵生动;其花卉空灵含情,别具一格,尤以月季见长,有月季王美誉。罗国士的山水画与月季是齐名的。罗国士先生是中国当代最具传统意味的文人画家之一。他首先是个文人,文化修养极高,文人气质优惟,明显区别干那些不懂唐诗宋词,胸无点墨的所谓职业画家;他是个书画艺术家,诗、书、画、印全能,又区别于那种仅能涂鸦,不会书法,更不会写诗用印的纯粹画家。”

本人除了热爱文学,还喜欢摄影、书法。书法作品曾荣获“首届全国民营企业家书画大赛”三等奖;论文《紫砂陶刻艺术浅识》荣获陕西省第二届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项目《高效、节能液化气棱式窑炉》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黑陶“百福瓶”荣获“首届陕西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被陕西省旅游局收藏;半坡陶瓶荣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 主编的大型企业内刊《迈科人》荣获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企业内刊联展”活动集体一等奖。本人荣获最佳主编奖。论文《浅谈企业内刊在企业中的作用》获全国内刊作品评比一等奖。本人多次被选入《中国思想家宝库》、《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中国建设文库》等大型辞刊。

作品评论

盗版书堆看高鸿

文 / 王彦春

把高鸿和盗版书三个字联系在一起总感不雅。但走在西安大街小巷的书滩上,现实不得不让人承认,高鸿这个名字成为商贩们颇受青睐的赚钱资本。

记得《沉重的房子》签名售书的前一个晚上,我和几个朋友专程去了西安,在钟楼、火车站等几个书滩上,惊奇地发现该书己上市。今年,高鸿又一部力作《农民父亲》出版,恰逢我在京、冀,蒙三省考查,同样在小书滩上,见到与西安景象一致的情景。盗版书如此之快,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由于认识高鸿的原故,所以在文学圈子里多了几份仔细,只要见到他的文章、评论之类便统统收集起来,不经意间竟然收集到全国近五十余家知名报刊杂志的评论:

“小说《农民父亲》的咄咄逼人和发人深省,一点也不亚于油画《父亲》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用生花妙笔,全景式的描绘出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农村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的巨幅画卷,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坚韧的老农形象,被众多读者誉为‘是继《白鹿原》以后,陕西又一部史诗般展示农村生活的厚重之作’”。(牛玉顺《农民父亲一路走来》《潍坊晚报》2008年10月30日)

“可以说,通过高鸿的长篇小说《农民父亲》,我们所认识的是一个从语言层面到逻辑层面、从理解深度到表达广度、从行上的观念到行下的机趣,都达到弓马娴熟、炉火纯青程度的当代作家(《乡土写作的一次突围》,《海南日报》2009年4月23日——畅销书观察。《小说评论》2009年第4期,作者鹤坪)。茅盾文学奖评委、评论家李星读完《沉重的房子》后,以《对乡土中国现实和人生的生动抒写》为题,称之为“是一部显示了作者生活积累和非同一般的艺术修养,厚重而大气的优秀作品,”“这是继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后,又一部值得重视的关于陕北题材,农村题材,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生活的重要作品”(《文化艺术报》2009年5月20日、《当代小说》2009年第4期)。陕西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赵熙认为:“这部《沉重的房子》的确使我在阅读中感到压抑和沉重,严酷的‘真实’和黄泥村为黄土一样生息着的农民,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串串带血带泪的乡村故事,令我感动而揪心。这是一部无多少雕饰的、十分认真而动了心的创作。我对于年轻高鸿这种老老实实的写作和在《沉重的房子》中的艺术探求深表钦敬和祝贺。”(《沉重的“房子”—— 陕北农民生命图象和缩影》——《小说评论》2009年第3期);评论家仵埂教授认为《沉重的房子》“实际上,物质的极度贫困和精神的不懈追求,恰恰构成小说在这个人物茂生和秀兰之间的巨大张力,也成为小说叙述的基本内在动因。同时,也正是这一点,显示出作家高鸿在叙述视野上,抱持着现实主义的叙述心态范式,不管就小说结构和人物视点,还是人物的内在冲突,都显示出了这一倾向。”(《阴郁日子里的亮光——评高鸿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小说评论》2009年第3期)

评论家李建军认为“高鸿有着像大地一样朴实、深厚的底层情怀,作者有着良好的伦理感和健全的人性观,艺术感相当好”。《沉重的房子》是一部“朴实、厚重的作品”,是“另一性质的底层写作”,“更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认识价值”(《另一种性质的底层写作》《长城》2008年第8期;《当代小说》2009年第8期;《海南日报》2009年5月21日——畅销书观察)。时代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周玉兰则以《农民父亲诗意的爱情》为题来解读《农民父亲》:“在著名作家陈忠实、蒋子龙、曹乃谦和钟石山的联名推荐下,它作为给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献礼出场,其厚重、震撼和真实令我们肃然起敬。”(《当代小说》2009年第8期;《小说评论》2009年第3期)。

延安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梁向阳认为:“这部小说甚至可以看成记录中国新时期前后下层社会人们艰难生存的历史书籍与社会学书籍,也完全可以成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研究中国当代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案头读物”。(《在不断突破中前行——由〈沉重的房子〉、〈农民父亲〉看高鸿长篇小说创作》《当代文坛》2010年第1期)作家陈忠实认为“这是一部与当下生活发展同步的小说,生动真实地描写了陕北乡村现在的生活形态,已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和关注。陕西又跃出一位颇富才情的青年作家了。”(《沉重的房子》推荐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认为“高鸿是我省一位文学创作成绩斐然的作家,作品在国内也颇有影响,本人又身怀紫砂陶艺绝技,确是个难得的人才。”(《陕西文学界》2009年第2期)。

陕西作协副主席高建群说:“世界虽然浮躁,虽然充满了假声假唱,但还是留着一些清醒的角落的,还有一大部分清醒的人们的。这部(指《沉重的房子》)用血和泪写出来的东西感动了他们。我曾经说过:我在无数人的心中摸索,摸索到的是一颗颗冰冷的心。现在看到这些网民的评论,我很感动。这世界上还有真诚存在,还有朴素的人类感情存在的。”“我欣喜地看到文学陕军中又有了一个新面孔。我们这一代人行将老去,我寄希望于后之来者。”(《文学报》2007年7月22日,高建群:《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饕食者》)。

作家杨焕亭评论:我说高鸿的长篇小说《血色高原》是一部好作品,不单是指结构、语言和叙事方式这些通常的分析切入点,而是着重关注他直面人性本真、呈现人性本真的艺术灵性,关注他在一种多色的背景下对人性的复杂、立体和动态的书写,这不仅使他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成为黑格尔所说的彼此不重复的“这个”,更重要地还在于通过对以人性为基本内核的生命态与时代背景的相容、反差和冲突,使得作家笔下的艺术形象具有了审美意义上的浮雕感,从而引发我们以三维的视角去解读每一个人物诗意存在的“历时态”和“共时态”的交织。而这恰恰是时下某些乡村叙事作品所不具有的质素。(《多色背景下的人性浮雕》《文化艺术报》2010年6月20日。《小说评论》2009年第4期)

“作家有着浓厚的陕北生活的积累,书中描绘了大量陕北的风土人情和迷人风光,加之作者有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美术修养,所以这部小说不但以自我生活为蓝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陕北的生活画卷,同时也写出了陕北人民的精神——为了生活百折不挠的精神、决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对爱情的执着精神。“(《焦欣:一场关于幸福的求索——论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的思想意蕴》《终南》2009年第3期)“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曲折故事,不仅仅是黄土高原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仅仅是反复咏叹的信天游,不仅仅是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不仅仅是有血有肉的外婆与母亲的人物刻画,更是宽容铸就的大爱精神!(宸之韬《宽容铸就大爱精神——读高鸿长篇小说〈血色高原〉有感》《陕西文学界》2010年第2期;《文化艺术报》2010年5月2日。《小说评论》2009年第4期)

“在这个温淳、凉爽的初夏,带着些许的惆怅,些许欣愉,我们送走了冯积岐的《村子》,迎来了高鸿的《血色高原》。这部作品,是对女性命运的娓娓述说,是对命运跌宕起伏的深深刻画,也是对历史沧桑的徐徐铺陈;这是一首咏叹调,一首信天游,更是一曲歌颂母性的交响诗——用宽容仁慈的心待人,用坚韧勇敢的心活着;与苦难抗争,与命运拼搏……这是外婆和母亲留给作者的精神财富,也是作者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迪。” (《文化艺术报》6月17日高鸿长篇小说《血色高原》连载刊首语) 陕西作协副主席冯积岐说:“我说过,中国作家逃不脱史诗和传奇的宿命。史诗和传奇并非是所有中国作家的自觉追求。中国作家的目光之所以盯住史诗和传奇不放,原因是很多的,我不必在此探讨。我是说,高鸿的《血色高原》也可以归入这条路子。当然,能达到史诗的高度,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血色高原》追求史诗性的目的是明确的,作品的进行时长达半个世纪多,时间跨度长。高鸿笔下的主要人物具有传奇色彩,形象比较丰满,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这一个’。” (《高鸿的艺术追求——读高鸿的长篇小说《血色高原》《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陕西文学界》)“当路遥、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这些陕西文学的骑士们,扛起东征的大旗,吹响陕军东征的号角,让陕西文人和陕西文学为整个中国侧目,其曾经辉煌的光芒还没有褪尽,陕军东征的旗帜还能否继续飘扬,陕西文坛当然更需要有高鸿这样后来的骑手,扛起东征的大旗,把文学的号角继续吹奏下去。”(鲁万鸿《后来的骑手》)“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触饱蘸浓重的感情绘制出一幅平凡母亲受难的历史画卷;工笔重墨的展现着普通人性的多样风格,立体而鲜活,笔法干净不蔓不枝。……母亲曲折坎坷的生命历程潜藏着太多的人为因素,无疑在抨击和批评特定时期下的政治病态。”(山岚《缘的磁体,命的舛奇》——读高鸿长篇小说《血色高原》)

“忠诚的传承有序的宽阔的历史感追求和最现代意义上的尊严意识注入,必然是高鸿的质朴的乡土写作的终极皈依,虽然高鸿笔下的很多生于乡土归于乡土的我们的祖辈一般的人物可能永远不会看他经过或者慷慨或者深沉的凝视写就的篇章,但我相信,他们的后代一定会看到类似的饱含同情和温暖的文字,并对此充满最严格意义上的感激……”(明朝散发弄清粥:《高鸿的固执》)“高鸿继《沉重的房子》、《农民父亲》之后,又给我们呈现了一部极为精彩的现实主义力作—— 《血色高原》。这部作品在传承柳青《创业史》、路遥《平凡的世界》气势恢弘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基础上,更着力于关注普通人物在时代社会大背景下不可违逆的命运走向。他们在这不可违逆的命运的强大势力的威压中,以其坚韧的生存意志不屈不挠地承载着太多的人世悲苦。而普通人物灵魂的美丑,正是在时代社会大趋势的牵引下才得以展示的。这美与丑的交织变幻,似乎在向世人昭告着某种冥冥之中的获得自我灵魂救赎的理念。因此,《血色高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一般现实主义小说的范畴,从而立体出中国人在特定时代生存的具体状况,且不乏灵性的笔墨,往往于不经意间,把人性丰富多彩的美丑交织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仰天长叹,欲哭无泪。作品人物群像的雕塑是多角度的,辐射出的是历史与现实碰撞下的具有凄美意味的光芒,让读者借助于小说文本,多向度地审视自我灵魂在时代社会大背景下的流变状态。”(邬海波《救赎灵魂的悲歌 ——评高鸿长篇小说〈血色高原〉》)

对高鸿的评论很多。《小说评论》、《当代文坛》等期刊都发表了高鸿的评论专辑,很多报纸副刊也有评论文章发表。西安电视台《艺家艺事》栏目近期做了高鸿的专访;《文化艺术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高鸿照片及文章标题——《厚重质朴品高鸿》,然后在二版和十版集中报道。

高鸿的创作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勤奋的结果。自幼贫穷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坎坷,积淀了他超常人的丰富阅历,奠定了他日后成就文学的梦想。他是在贫穷堆里不甘落伍,奋起抗争命运的佼佼者。他以顽强的毅力和纯扑的语言,原汁原味地再现往事与过去,语言很具亲和力。“他寄予写作的风格追求,某种淡扫蛾眉式的淡定与冷凝。”“高鸿显然不是快餐文学的制作者,他寄予小说写作显见的个人风格、表达形态、丰富性和多义性。”(鹤坪《乡土写作的一次突围》。《小说评论》2009年第4期)作品把人人都径历的事情真实地写了出来,恰恰成了人人都经过,都想说又表叙不出来的那种感觉,这就是文学的玄机,是产生心灵勾通的桥梁,也是作者与读者得以共鸣的真正奥秘所在。

关于“李玉田的李玉田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